《中国神话真好看》读后感1000字
《中国神话真好看》是一本由梁兴扬著作,百花文艺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68.00元,页数:272,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中国神话真好看》读后感(一):非常好玩的一本书
里面许多神仙的故事居然都是第一次听说,作者的语言诙谐幽默,让人不知不觉中涨知识。我们对中国神仙的了解,有时候可能还停留在据说的印象,作者引经据典又不死背书的写作手法,让人确实耳目一新。最让人感触的,作者这种体裁也很新颖,既单独成篇,又自成系统,这样给读者的阅读快感就是,既可以每篇每篇的品读,又可以一气呵成大快朵颐的读,强烈推荐。
《中国神话真好看》读后感(二):【须叔试读】在听相声和看书之间,有个平衡了
去年在《相声有新人》的节目中,有一位参赛的选手直言每天晚上都要听郭德纲的相声,要不然睡不着。一天工作特别累,在家还不得放松放松嘛,听听自己想听的,看看自己想看的,做一顿自己爱吃的饭,吃饱喝足睡前必听。我有那么一段时间也每天都听,相声不仅仅是一门艺术,单口相声说的是一些民间的传说故事,历史上的真实事件,内容轻松易懂诙谐风趣。
到晚上听一段让一天紧张的神经也放松一下。
其实读书也是这样,很多时候我读书都做笔记,写在一个专门的本子上,还专门像做手帐一样弄的规规整整的。赶上要考试的时候书是必须得背的,这类要用在考试上的书,基本上是虽然看的过程很累,但是我还是要继续背背背,也免不了要找一个大白报本,写写画画,满本的都是总结出来的定义或者是答题技巧,应对考试还得认真对待。
但是书籍并非只有考试用书这一种,体裁很多,小说、漫画……
大多数的时候我更愿意看一些神话故事,历史故事,或者历史背景下的小说。这些不需要去特意的背诵,有时候甚至被作者的写作风格着迷,继而想一下子看完。《中国神话真好看》就是这么一本书。
盘古的性别是男是女?
为什么说我们是炎黄子孙?
八卦不是用来算命的?
为什么孙悟空喜欢找土地传递信息?
六耳猕猴是什么来历?
光看看标题就够有趣的了,这些神话故事我们或多或少的在影视剧上都看过,但是似乎也没有怎么深究到底是因为什么。神话故事经过千百年的流传,起先是言语相传,然后是被用文字记录下来,人们对于神话故事的喜爱从这些流传的神话故事之多就可见一斑了。
梁兴扬的这本《中国神话真好看》讲的就是这些我们听过看过的神话故事,但是当时又没有仔细琢磨,就好像在听说书先生说书一样,你听着不止是一笑而过,也被这位梁先生的风趣文风和知识储备叹服。虽然神话故事不需要你拿着个本子做笔记,但是内容也绝对是当时我们没有深挖的。
其实,不论梁道长是不是会讲神话的“郭德纲”这本书的内容确实有趣,例如说盘古其实是父系社会编出来的神,没有人深究盘古的大斧子从哪里来,只是盘古的这些经历和盘古的形象早就印证了父系社会接棒母系社会崛起的一个标志。
听相声您听得够吗?显然听不够。那不妨趁着闲暇的时候也翻开看看。
《中国神话真好看》读后感(三):中国神话真好看
此事要从我桐的学校老师要求班级午休共读《希腊神话故事》开始说起,看她回来聊起希腊诸神那如数家珍的样子,我一恍神想到她对于中国神话又有多少了解呢?明明自己的国家就有极其丰富的神话和传说,为什么不同样共读加以感受其中悠久的文化呢?
翻开《中国神话真好看》这本书,护封内介绍作者梁兴扬是中国传统文化推广者,是拥有300万粉丝的微博大V,实话说我每次一见到这种所谓的微博大V、知乎大V,我就内心自动生成反感,所以正常来说,偏见会让我直接跳过他们的文章与作品,但是这本《中国神话真好看》之所以到达我手中,实在是它的目录小标题太吸引人了。
从书的目录中可以看出本书内容分为72弹,也就是72篇独立文字,通过作者自身对中国神话及传说的理解来讲述故事里的人物或起源。比如在第8弹中解析为何战神蚩尤是受尊重的失败者,或者第7弹里解说为什么我们是“炎黄子孙”而不是“黄炎子孙”,更有趣的是第93弹,它的标题是“洪水滔天:全人类的脑子里都进了水”。
可以说这些小标题有些博人眼球的意味在,从另一方面来说,它能以此种方式吸引更多读者关注中国的神话倒也是件好事,至少我期待这本书可以勾起桐想阅读中国神话的兴趣,而不仅仅是把阅读停留在希腊神话上。
《中国神话真好看》的主体内容以文字呈现,图片只有开篇前的那几页彩插,展示了神话故事中耳熟能详的盘古、女娲、哪吒、精卫等。首先顺着目录依个人兴趣翻到书的第37弹“姜子牙是无神论者”,出于对今年动画《姜子牙》的余味未散,来看看姜公的相关话题是为补充。
在阅读的过程中,我发现自己有一个疑惑,就是作者所讲述的内容同自己印象中的诸神故事有些微不同,导致我有一些无所适从,是相信自己原本获知并固定在记忆里的信息,还是接收作者传达的内容加以更新,而这种情况的产生是不同地域流传带来的差异?还是同一个神话人物的故事来自不同的文本?
作者的写作特点是试图以轻松幽默的笔触来解析神话中显为人知的部分,行文中不时引经据典,好处是前者放低阅读门槛,让读者更容易接收和理解,后者又由正典出处来托底看似奇谈怪论的戏谑成分,但问题是,我无法分辩真伪且多疑,也许这来自我知识储备的贫乏,比如“灰姑娘的老家在中国”,两个相似的故事在无事实依据的情况下仅凭猜想就推论出二者的联系,是否有一丝牵强,我可以说“故事纯属虚构,如有雷同,实属巧合”吗?
除此外,文中的幽默语言有时确实调节了沉闷的段落,但也有几处略微不合时宜,让我瞬间跳脱出来,每个人的阅读习惯和感受都不相同,可能这种讲述方式更容易被青少年所接受,正如作者在书中坦言“之所以要写这本书,不是我懂得多,也不是写得好,而是想通过这种方式,给年轻的朋友们一个引子,让大家能更多地关注中国民间文化,关注中国民间的好故事。”但愿我桐喜欢。
疯猴勿杀20201116
w.dyr�q�mc�
《中国神话真好看》读后感(四):【须叔试读】中国神话,完全不逊于其他文明神话的璀璨文化
神话作为古人信仰的一种体现,无论在任何时代,任何文明之中,都发展成了一种特别又耀眼的文化。
最近一段时间,随着美国IP电影、各种网游的兴起,希腊神话、北欧神话、北美神话越来越被人们所熟悉,天神宙斯、海神、冥王等等变得耳熟能详,然而,提及到中国自己的神话故事,多数人所知道的似乎只有电视剧《西游记》和一些成语中所演绎的那些。作为唯一流传至今的古文明,中国的神话故事其实源远流长,而且其中融合着中华民族自己的个性,比起一些西方神话来说,更加的精彩有趣,值得我们去了解和传承。
本书作者梁兴扬是一名真正的道士,从书中写的看来,作者当一名道士并不是为了沽名敛财,而是确实对道家文化有着自己的喜爱,希望能够将其推广出去,而中国神话中有许多都是从道教中演化发展起来,作者以自己独特的职业为基础,研究了许多相关的典籍和资料,对于各个神话故事的考究很专业详尽,同时在讲述每个神话故事或神话人物时,又加入了自己的见解,有的还与其他文化中同样功能的神话人物进行对比,让读者对这些故事或人物有了更具体感性的认识。
作者的语言是比较精炼诙谐的,从书中看来,作者是想要给读者普及一些比较正统严谨的中国神话知识和体系,但是也加入了自己的认识,有时再加上点幽默和戏谑,使每个故事既起到了科普的作用,又读起来不失趣味。这本书感觉是将作者公众号或者微博的内容进行了整理编辑,还有一些痕迹,不过作为一个个介绍向的短故事倒是无伤大雅。
本书介绍的神话故事涉及范围非常广泛,大到盘古开天辟地,小到土地公土地婆,都有比较详细的阐述。神话作为古人信仰和想象力的产物,在一代代流传的过程中,为了适应不同的社会环境,不断地演变发展,有的也分化出各种不同的版本,究竟有没有必要对这些反正是想象出来的故事进行追本溯源,不同人有不同的看法,我个人倒是觉得进行一定程度的整理考证,打造出一些体现中华文化的IP,例如现在大火的哪吒,封神宇宙等等,对于传播和推广这一美丽绚烂的文化一定是大有裨益的。
至于神话的另一个作用,就是其涉及到的个人信仰问题,究竟有没有必要去深究,该如何看待这种神话崇拜,诸如拜神求佛之类的举动是不是所谓的封建迷信,个人认为,这些其实没有那么严肃,遵从自己的内心即可,作者在某篇的的总结我很认同,那就是:信则有!
外封内封,硬壳精装书中的彩页图《中国神话真好看》读后感(五):【须叔试读】适合孩子阅读的中国神话科普书籍
《中国神话真好看》一书作者梁兴扬近期出了一个热点新闻:2020年10月30日陕西道教协会发布了《关于解除梁兴扬道教教职人员资格的公告》,而早在10月10日,梁兴扬本人就已经通过微博发布退出道籍、辞去相关道教教职工作及道教相关社会职务的公告。所以在本书的作者介绍的内容中,几乎没有任何和中国道教有关的信息。其后,包括微博、知乎等各大平台上都有不少人对此事件进行了评论,其中绝大部分都是对梁兴扬被解除教职拍手称快。
对于梁兴扬是否应该被开除道籍,我无意发表任何观点,仅对看完《中国神话真好看》这本书后谈一点想法。从这个小书里面选取的文章的内容来看,梁兴扬更接近于一个中国神话的传播者,在书中绝大部分的内容与道教关系并不深,更多的文字是对中国神话的起源和变迁以及古籍中的记录进行了通俗易懂老少咸宜的说明。
那我为什么不说梁兴扬是中国神话的研究者呢?因为本书的内容中很少自己的观点,更多的是对其他学者研究的观点进行的提炼总结,例如六耳猕猴的真相、凤凰涅槃的来源、哪吒的来历等等,经常看与本书类似文字的读者,对于这些知识恐怕都已经耳熟能详,只是原来散落在网络或书籍的各个地点,缺少了汇集整理。而本书的内容正好填补了这一块的空白,读者也确实能从这本书中学到了很多关于中国神话的冷知识,甚至还可以和孩子一起阅读,也能给孩子起到传播中华传统文化的作用。
书腰、外粉、书签、本体,还是精装本,内封摸起来有点糙,但很舒服本书最大的优点也正是用通俗易懂对读者熟悉的中国神话进行了整理,并借助提出神话中有趣的问题吸引读者的眼球。单看目录就知道本书几乎网罗了从盘古开天地到妈祖传说等神话,连鲤鱼跳龙门、十二生肖老鼠排第一等这种都算不上神话的故事也一并包含,甚至连灰姑娘这样的童话也纳入其中。对于正处于知识成长积累期的孩子,看过中国神话故事后,结合这本书学习一下中国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可使本书发挥最大的作用,堪称一语中的、拨云见日、醍醐灌顶、豁然开朗。
在梁兴扬写作过程中,也有一个特点,几乎每一篇对中国神话的解释说明或者侃大山之中,作者都会很刻意地把西方类似的神话故事予以阐述比较,中外对比,直接在文字上就极度体现了中国神话的优越感,表达了中国神话更加人文、更加普世的观点。这一特点看过梁兴扬的微博的文章后也能知一二,这种充分的爱国热情还是非常值得肯定的。
书中的彩插,画面不算太美,但还是有点中国工笔的风韵当然,每个人对神话的解读或者对古典经籍的研究都各有侧重,所以在本书中其实还是有很多地方是可以值得再三讨论的。
例如,关于八卦在诞生之初其最大的作用究竟是什么。在本书中,把八卦的诞生之作用和结绳记事一样归为记事。但在上古时代,占卜才是统治部落的最佳方法,部落的最高领导往往是巫师,而八卦诞生更多地是为部落首领占卜服务的。
又例如,本书中直接就肯定地说《周易》是文王姬昌所著。但在史学界,对于《周易》的作者究竟是谁还是有很多不同观点的。《史记》中写是文王推演周易(文王拘而演周易),他做的只是把八卦推演成六十四卦。
而本书中把格林童话中《灰姑娘》的来源锁定为唐朝段成式所著的《酉阳杂俎·支诺皋上·叶限》,虽然从创作时间上来看有点道理,但肯定是不充分的。如果单从故事相似性和时间来看,“灰姑娘”的形象最早可以追溯到希腊历史学家斯特拉波写的《地理学》。
书中说中国神仙众多,没有一万也有八千,是世界上神仙最多的国家。但稍知道一点日本神话皮毛的读者都了解,日本才是世界上神灵最多的国家,号称八百万众神。从日月星辰、山川河流到民间用品甚至呕吐物、粪便、尿液,都能化为许许多多神灵。这是由于日本文化中的“泛灵论”思想造成的,即万物有灵,各种乱七八糟的东西都是神灵。因此书中说的中国神仙最多并不准确。
从以上例子可以了解一个事情,梁兴扬在写本书文章的过程中,不断地汲取网络上的相关知识,但也许是因为查阅资料还不够多,有一些观点还是存在片面性。仅从普及知识角度或者让小朋友涨知识的角度来说,这样也已经足够,但如果能加入多方面的观点会更加有益于读者。
说到关于对于神话故事的研究,有一套日本漫画非常精彩,虽然里面的内容有时候也会有失偏颇,但绝对是从现实来研究神话的成因和流传,非常值得一读。这套漫画就是星野之宣的《东方奇谭秘闻录》和《宗象教授异考录》,这里只简单举一下书中几个研究案例:七仙女的传说与铁矿的开采有何关系?泰坦巨人是否真得还活在世上?中国的蚩尤传说和冶炼的关系?如何,看了案例也能引起读者阅读的兴趣吧?
这套漫画是最好的民俗学研究漫画,很多观点非常奇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