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宋词背后的故事读后感1000字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经典美文 > 经典精选 >

宋词背后的故事读后感1000字

2021-02-02 04:11:40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宋词背后的故事读后感1000字

  《宋词背后的故事》是一本由吉林文史出版社著作,48出版的244图书,本书定价:平装,页数:2021-1-3,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宋词背后的故事》读后感(一):揭秘宋词文化:与词情画意长久地缠绵悱恻

  

宋词美的绮丽动人,不论是婉约派的清丽哀婉还是豪放派的千军万马,都有动人心魄的美让人流连忘返,翻开一卷关于宋词的书籍,一杯茶足以静享一天的美好时光。

走进《宋词背后的故事》,怕你是要沉醉其中,与词情画意长久缠绵悱恻出不来的。

读宋词就是读历史,读文学读人生。

这本《宋词背后的故事》精选五十首宋词,纵览宋朝历史:从近两万首宋词作品中,按照词人、创作时间和作品影响力三个纬度将宋词和历史故事结合在一起,力求达到以点带面的效果,让读者身临其境轻松阅读。

让宋词登上文学大雅之堂的人是南唐后主李煜,他具有很高的文学才华,开创性地把宋词从“伶工之词”变成了“士大夫之词”,就好像把“乡村小调”变成了“交响乐”一样,最终被当时的社会精英阶层所接受。宋词的句子直白容易理解,而且本来就是歌词,宋词的表达方式灵活多变,总共有880多个词调,可惜现在的我们已经无从知晓宋词究竟是怎么演唱的了。

宋代的词人很多,据说有名有姓的词人就有1330多位!这里面也是群英荟萃、鱼龙混杂。这里面有皇帝、大臣、将领、书生,也有混迹于江湖的布衣百姓。他们的人生命运各不相同,经历更是一言难尽,背后的故事精彩纷呈,充满了喜怒哀乐和悲欢离合!正是这些文人独特的人生经历,使得宋词演变出两大流派,分别是婉约派与豪放派,婉约派作品语言含蓄,表达感情婉转缠绵,情调或轻松活泼,或离愁别绪,或深沉幽怨,题材往往是写男女恋情,也有写山水,融情于景的。豪放派作品气势豪放,意境雄浑,充满豪情壮志,会给人一种积极向上的力量。有人形象地比喻,说豪放派的词必须是关西大汉,持铜琵琶和铁绰板,高唱“大江东去”,这唱腔一定是铁嘴铜牙,铮铮铁骨。

应该说,每一首传世的宋词,背后既承载着中华民族丰富而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又拥有迷人的古典文学之美和深刻的人文精神,学习宋词就是重点学三样东西,那就是学历史、学文学、学人生。宋词的数量实在是过于庞大,在《全宋词》中有记录的有19900首,本书按照不同人物、不同时代精选了50首奉献给读者朋友们,让我们共同欣赏宋词的语言之美,体会宋词勾画的意境,了解宋词背后的历史故事与人物命运。让我们通过宋词,共同进入那跌宕起伏的历史,共同欣赏那韵味悠长、回味无穷的中国文化,共同体会1000多年前那些才华横溢的中国人,通过宋词表达出的所思所想、所困所悟,去感受他们丰富的内心世界。让我们一起跨越时空,发现宋词背后隐藏着的“密码”。

“以宋词见证宋史,以词人见证宋史”,感谢我们的祖先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创造了独特魅力的宋词。发扬和传承优秀的传统文化是每个中国人义不容辞的责任!

  《宋词背后的故事》读后感(二):想要读懂宋词,你需要弄清楚这3点

  

提起古典文化,自然少不了“宋词”,说起宋词,大家能随口说出苏轼、辛弃疾、李清照,这些名人词人的名字,他们创作的词不少也是耳熟能详。这是我们文化的瑰宝,值得国人骄傲。

然而,我们学习宋词,多是从中学课本了解,对于词人创作这首词的背后故事,知之甚少;对于宋代词人群体,以及创作词的心境,也不能很好地把握。

以上这些因素,显然阻碍了我们对于宋词的理解。由杨国振、陆晨昱两位老师编著的《宋词背后的故事》,专门帮你解决这个问题,带你去发现宋词背后隐藏的“秘密”。

本书从《全宋词》中收录的近2万首词中,根据不同人物、时代,精选了50首,带我们一起欣赏宋词语言之美,体会其中意境,了解人物背后的命运故事。

01.宋词背后的故事

每一首词的背后,都有一个让人动容的故事。下面以李之仪的一首词《卜算子·我住长江头》为例:

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此水几时休,此恨何时已。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负相思意。

这首词描写了恋爱男女,因为距离而造成的相思之苦。作者李之仪是北宋时期著名词人,因受老师苏轼影响,官没做多大,但仕途坎坷,屡遭停职、贬谪、流放。

仕途上不如意,生活上也很不幸福。在宋崇宁二年(公元1103年),李之仪先是被贬平洲,后家里传来噩耗,儿女相继去世,就连与他相伴40年的妻子,也撒手人寰。

李之仪的人生跌落到谷底,恰巧这时,他遇到了当地著名的歌女杨姝。这是一位年轻貌美的奇女子,在她13岁时,就为好友黄庭坚的遭遇愤愤不平,并弹首古曲《履霜操》。

他们相遇,杨姝再次弹起这首曲子,触动了李之仪的心中痛处。李之仪对她一见倾心,随后又写下多首词,让她弹奏吟唱。

这年秋天,他们一起来到长江边,面对奔腾的长江水,再看看知冷热道红颜知己,李之仪触情生情,写下这首千古爱情词。

了解了这首词背后的故事,更加能体会到,作者背后的深情。

02.宋代词人群体

宋代词人很多,据统计,有名有姓的就超过1300位,这里面各色人群都有。

有亡国之君,比如李煜,他是南唐的末代皇帝,25岁即位时,国家内忧外患,他依旧过着奢华生活,无力挽救国家,最终投降,成了亡国之君。

比如宋徽宗赵佶,历史上“靖康之耻”的主角,因不善用人,不思百姓疾苦,挥霍无度,在面对金国入侵时,无力抵抗,最终做了俘虏。

有朝堂宰相,比如寇准,与白居易、张仁愿并称渭南三贤。他当上宰相后,以敢于直谏著称。历史上的宋辽“檀渊之盟”,是宋朝建国以来,对辽战争,取得的最大一次胜利,其中寇准有很大的功劳。

比如王安石,他在40岁担任宰相后,积极推行变法,以达到富国强兵的效果。

有千古才女,比如李清照,她是宋朝著名的女词人,是婉约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

有铁血将士,比如岳飞,他是抗金名将,因少年时目睹北宋灭亡,立志要收复失地,打败侵略者。

比如辛弃疾,他是一位文武双全的英雄,他曾带领50人,出其不意地闯入金兵大营,活捉叛徒张安国,把他带回临安,并斩首示众。这等英雄壮举,得到高宗赞许。

此外还有市井浪子、旷世才子等,他们群英荟萃,成就了宋词的无上地位。

03.词人写下千古名句的心情

宋词给后人留下很多脍炙人口的名句,那词人是在什么背景和心情下,写下这些名句呢?下面我们着重分析下。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李煜

这个名句,想必大家都不陌生。此时,李煜已成为亡国之君,被软禁在汴梁的一个宅院里,还被封了一个侮辱性的封号“违命侯”。

以前是国君,现在是阶下囚;以前住着宫殿,如今却是一间宅院;以前是大权在握,人人恭敬,如今却被侮辱。

这前后的巨大落差,必然会造成很多愁苦,无法排解。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岳飞

这句千古名句,如今已演变成,勉励大家,人生要有志向,要珍惜时光,好好努力,趁少壮有所作为,不要等老了后悔。

在南宋那个时代,词人岳飞表达的更多是一种“悲愤”,金国南侵,断送了北宋王朝命脉,所到之处,无恶不作。岳飞从小立志,要收复山河,在他19岁从军时,更是在后背刺下“精忠报国”四个大字。

他写下这句时,是在表明心中志向,趁现在年轻力壮,为国做贡献。从你这里也可以看出,词人的爱国情怀。

04.结语

本书挑选的50首词都很经典,都很有代表性。通过两位老师的解读,让我们发现千年前,那些才华横溢的词人的所思所想,所感所悟,走进他们丰富的内心世界。

正如作者所言,以宋词见证宋史,以词人见证宋史;让我们通过宋词,读历史、看文学、品人生。

想要读懂宋词,这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好书。

  《宋词背后的故事》读后感(三):从宋词背后的故事看职场生存之道

  

打工人,被评为2020年十大热搜词语之一。它的应用范围广泛,包括工人、白领、医生等,是一种笼统的群体代名词,他们自豪,有力量,用双手创造价值,不卑不亢,不骄不躁。

那么在宋朝也有这么一群打工人,他们不仅才华横溢,潇洒多情,还有很多一跃登上了政治舞台,成为宋代皇帝的御用“打工人”。接下来,我们就跟着《宋词背后的故事》来看看这群人的打工之道,从中领悟职场的基本法则。

01.寇准,敢于直谏,向上管理

《阳关引,塞草烟光阔》中的一句“叹人生,欢聚易离别”写满了对友人的不舍。在那个国家动荡,国运日渐衰弱的时代,最后一句“念故人,千里至此共明月。”更是写出了不知何时与故人再见的悲伤。

这首词的作者是寇准,宋朝两朝宰相,北宋第一打工人,被后人们亲切地称为“寇老西儿”。他的性情豪爽,不拘小节,敢于直谏,只要认为自己是对的,哪怕与皇帝意见不合,也敢于表达出来。

有一次,大堂之上,寇准的话惹怒了皇帝宋太宗,气得皇帝拂袖而去,寇准竟然不顾君臣之间的礼仪,拽着皇帝的衣服不让他离开,逼得皇帝又坐回龙椅,直到说服了皇帝才肯罢手。

1004年,契丹攻打北宋,一个晚上,皇帝宋真宗接到了五封边疆告急的文书,便问寇准有没有好的对策。

寇准直言,要求皇帝亲自上阵,鼓舞士兵的士气,来展示能够打败契丹的决心。皇帝一听要上战场都吓傻了。后来,在殿前都指挥使的支持下,皇帝终于同意硬着头皮赶赴前线。

谁知半路上,皇帝又动摇了,想打道回府。寇准对皇帝说:“如果陛下往回跑,那时敌人就会一路追杀,到时半壁江山恐怕都保不住了。”这席话又一次稳住了皇帝的意志。

战场上,因为皇帝的到来,将士们得到了很大的鼓舞,英勇杀敌,契丹见状,主动向北宋求和。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澶渊之盟”。

不难看出,寇准的率直,得到了两朝皇帝的信任。

人存在的价值,关键在于思想上的不同,只有思想的碰撞,才能创造出新的智慧。我们在职场中,碰上和领导意见不一致时,千万不要总是沉默,妥协,退让。正确的做法是,大胆地向领导说明自己的思路以及预期的结果,并敢于为这结果承担。

只有这样你的才能才可以发挥出来,如果一味地接受领导的意见,而你只是一个执行者,那你的价值将无处体现。

02晏殊,真实坦诚,品德先行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一个千古名句,将落去的无奈和归来的喜悦深藏其中,内容直白,容易理解。

这首词的作者晏殊,一生写了10000多首词,被称为“宰相词人”。7岁能写文章,14岁考中进士,在进士复试的时候,晏殊发现考试的题目都做过,便主动上报考官,另选题目。

俗话说:“老实人”不吃亏,这个举动让皇帝刮目相看,委以重任。

后来,晏殊还被皇帝选为太子的老师,理由就是当别人都在吃喝玩乐的时候,只有他一个人在读书。皇上问他原因,他直接坦诚地回答,因为没有钱。一句老实话让皇帝对他更加赞赏,重用。

“用人之道,有德无才,其德可用;有才无德,其才无用”可见只要品德高尚,都是可用之才。

现在职场中,总以为自己聪明,结果聪明反被聪明误的人比比皆是,而真正的高手,都是道德品质过硬的人,是让领导放心,信任的人。

03柳永,防贴标签,先入为主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这是柳永离开京城和女朋友小虫姑娘道别的词。

柳永,北宋著名词人,当时在京城混得很不理想,于是他就给歌女作词,混迹于烟花巷柳,他的词内容丰富,朗朗上口,传播的速度非常快。谁知,这反而给他的仕途之路带来了种种坎坷。

他写词的形式不被士大夫和主流文化认可,认为他的词登不上大雅之堂,只适合烟柳之地。导致柳永24岁进京城赶考,皇帝直接下诏书,对于像柳永这样只会写“淫词艳曲”的考生严厉谴责。自此无法考取功名,等同于被皇帝拉入了考取进士的黑名单。

皇帝评价他:只懂花前月下,喝着小酒纵情歌唱。这种定性对于柳永来说是致命的打击。最后只好离开京城,回故乡发展。才有了和小虫姑娘道别的那一幕。

其实,在职场中,这种先入为主的情况也有很多,有心的人就会发现,职务越高的人越很少发朋友圈,很少暴露自己的思想动态。怕的就是被他人引入一些看法,贴上标签,对个人发展起到负面作用。

以古为鉴,官场比职场要残酷,职场比官场更现实。《宋词背后的故事》从古代的为官之道,看现代的职场之路。多少诗词背后的怀才不遇,标榜了职场的晋升无门。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删除,谢谢!

  《宋词背后的故事》读后感(四):穿越千年,与宋词中的春天,撞个满怀

  

这个冬季,疫情又起,雪花舞动的美丽世界,也无暇赏悦。人的心情,有时就是由环境而左右、而起伏不定。盼春来,望“疫”快速消逝的急迫,一时满了心头。

千年前的宋朝,那个在几多风雨中走来又在几番动乱中走去,期间给后人留下了多少史实与故事,最耀眼的当属宋词,成了中国文化史上的一颗明珠,与唐诗并立,明耀千古。

为了更好地弘扬和传承宋朝留下的这份宝贵的文化遗产,《宋词背后的故事》一书,精选了50首宋词,让我们在欣赏宋词之美的同时,更能了解宋词背后的历史故事与人物命运,“以宋词见证宋史,以词人见证宋史”,达到真正读懂宋词。

本书作者是两位对中国历史文化有着比较深入研究的文化传播者——杨国振和陆晨昱。

“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整理好心情,与我一起走入《宋词背后的故事》,穿越千年,与宋词中的春天,撞个满怀,如何?

一、“红杏尚书”笔下的春天,在今日,热“闹”依旧

玉楼春.春景 宋祁 东城渐觉风光好,彀皱波纹迎客棹。 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 浮生长恨欢娱少,肯爱千金轻一笑。 为君持酒劝斜阳,且向花间留晚照。

这首词,大家都不会陌生,其中一个“闹”字,让春天动了起来,作者因此还赢得了“红杏尚书”的雅称。其中还有一佳句:“浮生长恨欢娱少,肯爱千金轻一笑。”流传至今,仍对许多人的人生态度有着影响。

这首词,是春游时,作者见景而词情生发,而且那时正逢大宋朝鼎盛时期,所以整首词,是一番轻快格调,看不到“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的重重愁绪。

憧憬一下:在美好的春日下,坐着船儿,在有彀皱的波纹的小波上荡漾,远处杨柳依依,杏花绽满枝头,春意昂然,在这样舒美的环境中,怎肯为吝惜千金而轻视欢笑呢?人生那么短暂,还是高举酒杯,奉劝斜阳,留下来,把花照耀。

在这样的情境中,相信你也是陶醉其中,快乐着,留恋忘返。

作者宋祁,是北宋著名的文学家、是天圣二年的进士。

那年,他与哥哥宋庠一现参加考试,本来礼部上奏是弟弟第一,即状元,哥哥第三,是探花。可刘太后见状,这可不行,这纲常伦理不能乱,弟弟怎么能超过哥哥呢?所以把他从状元榜上拉下来,放到第十的位置,状元给了他哥哥。

也许是从这一刻起,不满现实的情绪,让他的人生观改变了,他的生活变得奢靡起来,与他哥哥的俭朴形成了映照。从这儿我们能更容易理解,他笔下的文字“浮生长恨欢娱少,肯爱千金轻一笑”的含意了。

但他笔下的春天,却是昂然热闹的,一直“闹”到现在,以至永远。

二、暮春花落时节,梦里贪欢,现实凄冷

浪淘沙.帘外雨潺潺 李煜 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 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是容易见时难。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这首词是南唐末代皇帝李煜,在沦为阶下囚时所作,他就是我们常说的“李后主”。

他的经历具有独特的人生轨迹,作为皇帝,锦衣玉食,雕栏玉砌,享尽荣华富贵,那时所写的词,多是缱绻香艳,华美温婉,“归时休放烛光红,待踏马蹄清夜月。”

从王到囚这一阶段,富贵繁华的幻灭,亡国之痛的深刻,自由尊严的丧失,他一改词风,让他的词透露“一江春水”的无可奈何、追悔莫及的真实情感,正是这期间的词作,在千年之后,仍然绽放着独特的魅力,让李煜成为人们不能忘记的一代词宗。而且是李煜的词,让宋词由此登上了文学大雅之堂,从“伶工之词”变成了“士大夫之词”,有着与唐诗比肩的耀眼光芒。

下着雨的暮春时节,春意已淡,身盖锦被也忍受不了这五更寒,只有在梦里才会有片刻的欢愉,才会忘记自己的阶下囚身份。一个人不要凭栏远眺,离开故土容易,再见就太难了。春花凋落、江水东流,一去不复返,过去与现在相比,已有了天上人间的差别。

这份对故国怀念的感伤,让这时的春天,雨打芭蕉,愁上加愁,伤感至极的味道充斥着,无一丝快乐可言。

三、江南水乡的春天,宋词中鲜少的田园生活描绘

            蝶恋花             范成大 春涨一篙添水面。芳草鹅儿,绿满微风岸。画舫夷犹湾百转。横塘塔近依前远。 江国多寒农事晚。村北村南,谷雨才耕遍。秀麦连冈桑叶贱,看看尝面收新茧。

宋词大部分都是士大夫创作的,他们高居要位,远离农村,所以鲜有文字是描绘农村生活与景致的。

这首词,是涉及田园生活的,有景有生活画面,田园风格浓郁。

春天,水涨了一篙深了,水边芳草如茵,鹅儿水里游泳,东风微拂。画船轻移水面,远望横塘高塔,仿佛就在眼前又很遥远。江南水乡,农事晚,村北村南,谷雨才耕田。春麦已结穗,随风起伏,山冈上桑叶茂盛,桑叶价格低廉,很快就可以吃新面,收新茧了。

这首词意思直白,把江南水乡的春天的浓郁乡土气息表现出来,一片祥和安宁。

是什么样的作者能写出这样的农村田园生活呢?作者范成大,是南宋名臣、文学家,28岁中进士,步入仕途。一生经历也是坎坷。做外交官,出使金国,保全气节,全身而归;在政务上,在他所管辖处减轻徭役、丁口税,建造平政桥,设道闸,浇灌水田;他善审视,早早离开朝堂归隐,过了十几年的太平生活,在这期间,写就了大量田园诗词。诸如我们熟知的“连雨不知春去,一晴方觉夏深”、“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等。

范成大的作品在南宋时,已产生了显著的影响,因风格平易,清新柔和,多是反映农村社会生活的内容,自成一家。钱钟书称范成大是中国古代田园诗的集大成者。

结语:

《宋词背后的故事》一书,选取的几乎都是名篇,囊括了各方面的词作,豪放派的壮志豪情,婉约派的离愁别绪,有怀古词,有思乡词,有边塞词,有悼亡词......每首词后,都介绍了作者及其生平的经历与故事,这样能让我们更好地去理解词及当时的历史,品文学,知历史。感受那个时空里的才华横溢的国人,他们的思想、困悟,在他们的文字中,感受宋词的魅力,流芳百世的精魂。

我们穿越了千年,与宋词的春天,撞个满怀了吧!

如果你兴趣浓起,可以继续行进,这里还有宋词的夏、秋、冬,走入先祖们的世界,感受他们的丰富的情怀与宽广的胸襟,相信待你归来时,你已有了“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的不凡气度。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