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最老博士生读后感1000字
《北大最老博士生》是一本由齐一民著作,北京燕山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8.9元,页数:2019-5,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北大最老博士生》读后感(一):文艺的俗化道路
看完齐老先生的书,只想给他竖起一个大拇指,确实很牛。书里描绘的东西很贴切我们的生活,好像是平常都有可能看到的场景,用的话也是通俗易懂的。但里头的东西好像又是值得回味,跟平常所见所闻有所不同的。更让人惊喜的是,里头的用语,竟然有符合当代口味的流行用语,虽然俗化了,但丝毫不显得庸俗,实在是太妙了。
《北大最老博士生》读后感(二):好想重新高考
读完这本书,瞬间觉得自己高中实在是太不认真读书了,我为什么没有好好考一个学校,哪怕考不上北大,能考上北京的大学,去看一眼北大也是好的啊!作为国内顶级的一流学校,北大几乎曾经是我们所有人的梦想,但是梦想终究是梦想,梦醒了,我还是连看都没有去看过那个学校一眼,实在是太遗憾了。如有可能,真想重新高考。
《北大最老博士生》读后感(三):坐看云卷云舒
夕阳下,草地上,轻轻吹来一阵风,一阵书卷气飘来,我忍不住的伸展了开来。读这书,就好像是这样的感觉,看似浅谈,但越看越有风味。作为一名看管了商场明争暗斗的企业家,齐先生追求内心的平静,笔触间也满是平和,这大概就是见过世面的样子才能真正写的出来的。读这书不仅是读书,更是读齐先生的人生,越读越觉精彩纷呈。
《北大最老博士生》读后感(四):同一个世界不同一个学校
从书中读到北大的见闻,再看看自己的学校,瞬间扶额,真是同一个世界不同的学校啊,我们学校跟北大之间隔着的何止那几百分的距离。图书馆以及未名湖片段的描写是让我最印象深刻的,因为那符合了我所有的想象,我曾经幻想过的大学就是这样的。即便现在的学校跟自己想象的相差甚远,但总有一天,我要去北大瞧一瞧,看一看!
《北大最老博士生》读后感(五):游了个假北大
是不是只有我一个人有这种感觉,看了这书怎么感觉自己以前去看了个假北大?去北大的那年我刚毕业,只是想一访国内大学顶尖院校的模样,当时看了之后只觉得底蕴深厚,我去了与那儿格格不入,却并没有那么细致的观察。不过有些细节描写,还是深有体会的。好学校毕竟是好学校,处处都彰显了人文气质,我等学渣还是看一看就好。
《北大最老博士生》读后感(六):有钱人的知识进阶
这年头有钱人都是要走这种路线的吗?一个企业家攒够了钱,看够了花花世界开始追求精神世界,这的确是符合马斯洛需求定律的,但这逼格未免也进阶的太高了吧。一般的北大博士生,纵然未来不愁就业,但要走到总裁位置的人也是凤毛麟角。从企业家回到学校,则轻松进阶成为了一个优质的知识分子,果然了,人生出场顺序很是重要。
《北大最老博士生》读后感(七):齐式幽默的展现
“北大最老博士生”似随笔、似散文又像杂文,齐先生既有我行我素的语言风格,又有细致入微的文笔,加上他深入浅出,看似平常实则有深意的“齐式幽默”,形成了只属于齐一民的独特风格,这让这本书变成了齐先生的一个代表。既有文学哲学上的思考,又是趣味性的求学随笔。主题简单,但思路清晰让人不由得心生向往。
《北大最老博士生》读后感(八):论读书的必要性
作为一名在徘徊要不要考研的毕业生,读完这书之后,坚定了读研的决心。不仅要读,而且要读好学校。虽然不一定能考上北大清华这样的学校,但是起码也要二线的,否则将来连写东西出来都底气不足。看了这书,我由衷的感慨,有文化可真好啊!读书实在是太必要了,要不然齐一民这样的企业家这么有钱了,怎么还要重回学校去。
《北大最老博士生》读后感(九):庸俗企业家的高洁品位
本书记录了齐一民先生2008年9月20日至2009年5月在北大生活与学习的点点滴滴,那是他从征战多年的商场重新投入学术的怀抱。从繁华沉浮,重新回到单纯的校园生活;从谨慎入微回归到单一平和。这种转变不仅是身份上更是心态上的转变,本书用另一种态度给我们娓娓道来了校园生活的另一面,也让还在校园中的我们重新审视自己的校园生活。
《北大最老博士生》读后感(十):文青的高级体验
作为一名北大毕业生,看完这书,只想由衷的感慨一句,文科生的“落霞与孤鹜齐飞”,理科生真的只有一句“卧槽,大鸟飞过去了”。对于我们来说图书馆就是图书馆,除了刷题时光,典藏的最多的大概是我们的尿液。中文系的教学楼则是我们观望女神的最佳场所,太阳西下时,我们脑子里想的是到点去打个篮球了,理科男实在没有那么多的文艺细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