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61:太空漫游读后感锦集
《2061:太空漫游》是一本由[英]阿瑟·克拉克著作,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68.00,页数:328,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2061:太空漫游》精选点评:
●2061前半段真的是混乱的无法忍耐,坚持看到最后没有耐心用手机拖完的时候才看到小高潮。宙斯山的形成有意思,本以为也是什么高级智慧所为,终究抵不过自然造化啊~
●这本算是太空历险记了,坐飞船到哈雷彗星上旅游,就像弗洛伊德在哈雷上的激动感慨,此生能站上哈雷夫复何求,克拉克实在太浪漫,然后是欧罗巴漫游记,不过关于那个警告也没说清,究竟是为啥,希望下本不要烂尾啊
●经典作品续集的宿命“狗尾续貂”,豆瓣上点评人很少,只给8分。我勉强着读完,许多翻译句子都没看懂,也就略过去了,大体情节故事,甚至要配合内容简介了解。 如果有一天,我面对这种续写情况,也不见得比他做得好。说到这里,还是不得不赞叹一下本系列第一部,一部经典作品的光芒,完全可以掩盖那些瑕疵。 我打灵魂深处相信,人类是上帝创造的,并不是进化出来的,所以一读到外星球有生物进化,就会出戏,咋办哩!
●“本书第5、第58和第59章里,有一部分系引用《2010:太空漫游》中的素材。假如一个作者不能抄袭自己的作品,他还能抄谁的?”
●很莫名其妙的完了 基本上只是交代了2061年的世界格局和欧罗巴星的状态 给3001埋伏笔 没有前两部的高潮点
●讲了很多遍禁止登陆欧巴罗,让人觉得是个很可怕的禁令,但打破后也没啥事。重重提起,却轻轻放下了。
●可以
●不如前两本 略逊一筹 登哈雷洗飞船还是很酷的
●稍显平淡。
●用30年的视角回看,人生是一个又一个的反复;用3000年的视角追溯,历史是一场又一场的轮回;用3000000年的视角探索,时空是反复又轮回的启蒙。如果真的有什么上帝的话,那么上帝的神通就是人类发展延续的方向。 这是一部几十年前就写成的书。星际航行、AI叛变、月球殖民,很难相信亚瑟·克拉克不是来自未来。或许,克拉克才是最为科幻的地方。
《2061:太空漫游》读后感(一):承上启下之作
2061年哈雷彗星再次回归,已经上百岁的弗洛伊德博士,因为在太空疗养,身体还如同六七十岁。受邀请参加太空旅行团,搭宇宙号登陆哈雷彗星游览。但他孙子所在的银河号被人劫持迫降在欧罗巴,宇宙号前去救援。发现宙斯山竟是木星太隗化时候抛出的钻石内核,欧罗巴上已经有村落解构的两栖生物,最后弗洛伊德博士与鲍曼和哈尔交谈,得知太隗寿命只有一千年了,引出3001太空漫游。 不同于前两部均有爆点,第三部里只有钻石山这一相形见绌的奇观,情节平淡无奇,对于船上年迈音乐家女演员的人物的刻画仍显多余。但作为承上启下之作还是不错的,虽然缺少奇幻的经历,宏大场景与意义的展现,如纪录片般真实的宇宙航行之旅给人不一样的体验,追求景象奇观的读者会失望。作品中中国元素增加,银河号与宇宙号均为世界首富香港人钟先生的资产,两艘船上均有不少中国船员,但船长都是西方人。
《2061:太空漫游》读后感(二):2061:太空漫游
我在2020年读完2001、2010、2061和接下来即将阅读的3001,说实话,不得不佩服阿瑟克拉克的硬科幻,如果说阿西莫夫执着于机器人的话,那么克拉克所描述的是人类本身的进步。在刚刚过去的美国总统大选中,老迈的拜登打败了同样老迈的特朗普,但并不意味着美国的未来可期。影响人类进步的因素有许许多多,新冠病毒、经济衰退、政治分裂、民族矛盾,克拉克所处的冷战时代,在美苏两大阵营的对峙中反而找到了平衡,但是当今这样这个时代,我不知道人类社会还有多少动力去推动科技的发展,倒像是本书所描绘的,如果在外太空发现了钻石或者是新能源,可能会刺激类似美国这样的国家去探索吧。从1969年登月到今天,太空领域的探索乏善可陈,真的到了2061年,我们能像书中所述的那样,有先进的宇宙飞船吗和外太空的新发现吗?还是先把人类本身的问题解决好再说吧。
《2061:太空漫游》读后感(三):《2061 太空漫游 人类作死指南》
一个人类在规则边缘疯狂试探加反复横跳的故事,欢迎观看《2061太空漫游 人类作死指南》你会了解到人是多么自私、不听话、好奇心特别大且特别贪婪的小猴子,若石板会说话它一定会说:“逆子!你不配做我儿子!”。BTW这是一本需要耐心去读的小说。若不是科幻小说爱好者肯定不会看这本(2001 2010必须看完才看得懂这个),索性克拉克直接硬核讲天体物理学了,前期是一套“太阳系旅行”顺便讲科普知识。后半段高潮不断,从人性贪婪到市场经济,再到娱乐圈的批判,直至最后人类的渺小,大师克拉克通过故事把这些链接了起来,起初以人的视角讲俗世,作者在其中穿插天体物理学知识与生物学进化论,结尾的同时不忘最后提醒一下人类“你们也这么进化来的,老子能造你也能灭你,就跟点木星一样(滑稽)”。鲍曼和哈尔一直在“暗中观察”,这次他们邀请了新成员入伙,哈尔(2010与鲍曼和解)、鲍曼和弗洛伊德三位一体,从此成为人类的代言人。一个人工智能,一个精神漫游体,一个人类,将在一千年以后揭露石板主人(造物主)的真相。我们3001年见。
《2061:太空漫游》读后感(四):PLACEHOLDER
最初的整整十年——2020年至2030年——似乎一闪即过,现在很难清楚回想起发生了哪些事。当然,许多常规的危机、丑闻、犯罪、灾难一定是有的——尤其是那次加州大地震,他从太空站的监视屏幕上目睹了可怕的灾后景象。屏幕上放大的画面可以显示单独的每一个人,但从他的制高点看来,实在无法分辨那些从灾区逃窜出来的点点黑影。只有地面上的摄影机才能捕捉当时的恐怖情况。在那十年中,地球上的政治板块也像地理板块一样快速地移动着;其后续效应要在以后才看得出来。不过,政治板块移动的方向与地理板块刚好相反。在最早的时候,地球上只有一个“超级大陆”,名叫盘古大陆。在悠远的岁月中,它逐渐分崩离析,人类也因而分成无数个种族和国家。而现在,人类则有融合的迹象,古老的语言和文化的区隔越来越模糊。
刚好在2020年中看到《太空漫游:2061》这段话,克拉克一定想不到,在2020年,不仅是地理上,人类并没有融合的迹象,反而更加的分崩离析,古老的语言和文化的区隔越来越清晰。
《2061:太空漫游》读后感(五):记录
恒星行星卫星都被讨论过了,于是克拉克选择了哈雷彗星,一颗每一个人类唯一可能见两次的彗星。
预言了全球化,利益共享,主观和客观条件下,地球大战不会发生。而与此同时,随着科技发展,人类的征服欲已经不在地球了。
这本书里感觉克拉克表达更自如了,似乎是一个越来越熟的朋友一样,讨论的话题也更丰富了,包括政治、艺术、人际、家庭等。这一本探讨更为深入和具体的太空探索和智慧体之间的共处。
石板——鲍曼,哈尔——弗洛依德,三者之间的双向箭头形成一个环。最后一章节《硫磺国度》,更像是作者的情感抒发,议论表达,对生命原始之善的相信,对高于地球高于太阳系的宇宙生命演变的感慨。
在地球的未来里,人工智能一直是目前发展的重要方向,黑石板会不会就是某种高级智慧(类似地球人类社会)发展到最高级别后经历了星球必然爆炸的结局之后剩下的,或者说制作出来就是为了留下来的东西。而鲍曼、哈尔和弗洛伊德也是人类智慧发展当中诞生的,并且是具有人类特性的,跟石板的阶段不太一样,可以说是早于它也可以说是凌驾于它。发展到极致的人工智能和人类智慧之间会擦出怎样的火花?
克拉克连“致谢”都写得这么有趣。科幻的魅力,就像在做梦,梦里自己就是主宰,飞到外太空,深潜入海底,如有少许误差,一切必是“微扰”的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