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用事实说话》读后感精选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经典美文 > 经典精选 >

《用事实说话》读后感精选

2022-03-19 12:38:05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用事实说话》读后感精选

  《用事实说话》是一本由[美]马克·墨菲(Mark Murphy)著作,人民邮电出版社出版的304图书,本书定价:49.00元,页数:2019-1,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用事实说话》读后感(一):李超读书《用事实说话》思维导图

  不管是工作中还是生活中,人们遇到最大的问题就是沟通的问题。有时候一沟通就是吵架,有些领导即便生气也不想跟下属沟通,直到把下属开除。

  往往沟通是一个很痛苦的过程,甚至是双方都痛苦的过程。我们无法找到真相,真相被四大杀手所包裹想要找到真相就得突破杀手重围。

“用事实说话”思维导图

  然后换位思考,理解对方为何这样。

  设定六个月后的目标想想六个月后你们两个的关系和想让对方做什么,然后对话。

  采用IDEAS流程:

  真正做到邀请对方;

  解除你的戒备之心消除责备;

  承认他们有控制权;

  最后设定一个时间限度。

  采用用事实说话的方法,会真正的推动对话有效进行。

  《用事实说话》读后感(二):如何实现透明化沟通?

  生活在人际互赖的环境中,沟通能力是重要的个人素质。生活中,我们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沟通障碍,比如:好主意被忽略、遭同事嫉妒、遭领导批评、和家人朋友不能愉快沟通等。用事实说话,实现真相谈话、透明化沟通是非常必要的。

  本书分章节讲解了实现透明化沟通的八个步骤:

  1、了解回避真相的原因。

  2、聚焦事实

  3、换位思考

  4、设定有效目标

  5、对话而非对抗

  6、创造文字画面

  7、结构化倾听

  8、用事实说话

  这八个步骤,作者层层剖析,通过大量案例解读,讲解的通俗易懂,具有可操作性。

  对我触动最大的是对换位思考和结构化倾听的讲解。换位思考,是经常从我自己口中说出的四个字,本书拿出一个章节来讲解换位思考问题,让我重新对这个随口容易说出的话进行了严肃的思考。在很多场合,当提到自己身上的优点和长处时,我会认为自己善于倾听,以为自己是一个善解人意的人。但是本书拿出一个章节来剖析结构化倾听问题,让我对倾听两个字有了更全面、更系统的认识。作者提到的能够反映出“我没有倾听”的七种典型短语,我竟然经常说其中一两种,这让我很惊讶。其实自己并不知道什么是倾听、怎样的倾听是最有效的倾听,就自以为擅于倾听,是多么可笑的表现。

  沟通是每个人都会面对的现实问题,沟通能力的培养我相信每个人都需要,本书不仅具有很强的操作性,而且容易暴露我们在沟通方面的误区,值得一读。

  《用事实说话》读后感(三):很实用的沟通技巧,学起来

  《蔡康永的说话之道》侧重如何把话说得好听,如何获得更融洽的人际关系,是圆滑世故的典型,用情商二字完美包装的话术,最缺乏的,是真诚。

  结合《非暴力沟通》来读《用事实说话》,会有种奇妙的关联,因为两本书都把“事实”放在最重要的位置,所有的沟通,都是以双方认同,且细节基本一致的客观事实为基础的。

  《非暴力沟通》会教你区分“事实”与“评论”,而本书用FIRE模型,将真相伙伴的自我陈述进行结构化拆分,更具“术”的意味。

  做了个简单地思维导图:

  《用事实说话》读后感(四):《用事实说话》笔记

  听书: 一、不愿意接受事实的原因 ①无知自信。 ②感知差异。 ③心理抵触。 ④利益抵触。 二、如何让别人接受事实 ①聚焦事实(事实、解读、反应(情绪)、结果)。通过“自我抽离”把事实、解读、反应、结果拆分开,只关注客观事实。 ②换位思考(理解对方的感觉就好,不需要支持、反对或原谅他)。(我能看出来,结果可能使你意外,但我想这可能不是你期望的。) ③设立有效的目标。 1、道歉,让他承让他错了,让他感到不爽,都是无效目标, 2、想想“6个月之后”要达成什么样,就能设立有效的目标, 3、目标的复杂和抵触程度: ·简单目标、轻微抵触。迅速切入主题,以事实为根据展开, ·复杂目标、轻微抵触。巩固关系,轻松开场, ·简单目标、深度抵触。 ·复杂目标、深度抵触。围绕一个目标,展开多个阶段的谈话集合, ④对话而不是对抗。 对抗达不到有效的目的,换位思考和让对方参与进来更有效。 1、邀请对方参与进来。(你愿意就某个话题和我进行一次谈话么?) 2、解除对方的防备心。(我是想……,不是想……) 3、消除责备。(即使我们看待问题的角度不同,也可以共同制定一个计划,以更好的推进工作。) 4、承认对方的控制权。(你觉得可以么?) 5、设定一个时间度。(你是想现在谈,还是午餐后谈?) 6、如果对方说不能,那么加一句“我能问为什么么?” 7、对方恼怒了或者你恼怒了,给自己一秒时间冷静一下,调动自己的同情心,想想自己能做什么。 ⑤创造文字画面。 用语言呈现差(对客户说不)、好(你可以这样做)、优秀(承诺为顾客解决问题)的服务画面,才能定义什么是优秀的服务。 ⑦结构化倾听。 1、引出谈话。鼓励对方分享想法, 2、倾听。认真倾听,不玩手机,闭嘴,看着讲话的人, 3、确认。(我想确认一下我是不是听清了你的……[事实、解读、反应、结果]……,我的理解对么?) ⑧用事实说话,把未来变得更好。 1、事实和文字画面放在一起, 2、当他认知失调的时候,把他拉回事实,(来,我们看看,你能做些什么……) 3、软化问题的现象: ·谈话太久, ·偏离主题, ·调和别人的冲突, ·同样的问题多次发生, 4、强化问题的现象: ·你一进来,大家都不说话, ·你给意见时,大家一言不发, ·你占据了60%以上的会议时间, 三、感想:学到的沟通方法要用在生活中才能发挥效用。

  《用事实说话》读后感(五):用事实说话原来有这么难!

  国庆节期间读完了这本书,收获很大。有一种拨开云雾见青天的感觉,以前生活中发生的很多事情容易想明白了。很小的一个事情或者很小的一个误会有时会演变成不可收拾的事件,比如情侣因为一句话或者一件小事吵架,吵着吵着分手了,员工因为领导一句话生气了,气着气着就离职了。当事者纳闷,旁观者也纳闷,明明就是一个小小的冲突怎么就失控了? 看完这本书才明白沟通过程中聚焦事实是那么困难,沟通时可能会发生四类抵触:无知自信、感知差异、心理抵触、利益抵触。这四类抵触是人们不愿意承认和接受真相的最主要原因。 我们在谈话过程中要时刻提醒什么是真相,因为每个谈话都有四个层面:事实、解读、反应、结果。我们听到或看到一些事实,然后会对这些事实进行解读(也就是脑补吧),根据解读结果,我们开始有情绪反应,一旦经历这些情绪反应,我们期望得到想要的结果。

  举个例子:总经理找部门经理谈话:听说你们部门小A最近在办公室怨言较多,影响不好。部门经理:我没有听到啊,什么时候的事?总经理:你不要包庇他,我都听说了。你也该反思一下你的管理。部门经理闷闷不乐的回办公室了,然后找小A谈话:你最近在办公室都说什么了?领导说你最近负面情绪大,怨言多。小A:我?怨言多?(然后内心开始回忆最近说了什么,就开始推测是谁打的小报告)部门经理:你前一段时间是有说公司这不好那不好,说者无意听者有心,我听时也没觉得有什么,不知道怎么传到领导耳朵里了,你还是管好自己的嘴吧。然后两个人内心都在分析谁打的小报告,感觉很不舒服,各种排除认定是小D在总经理面前打了小报告,小A开始在办公室说些难听的话刺激小D,小D又找总经理汇报了情况,总经理就认定小A工作态度有问题,过了两个月找个理由把小A开除了,小A气不过,去劳动部门告了公司要求补偿。一个小冲突最后闹到法庭,每个人都觉得自己没错,这件事把原因归在谁身上谁都感觉自己委屈。

  读完这本书我才明白不会沟通的话真是可怕,上面那件事起因就在总经理听说小A在办公室有抱怨公司。只是听说哦,就开始解读他的抱怨影响不好什么的,对小A有意见希望他改变一下工作态度。然后就引发了一系列的连锁反应。

  聚焦事实难,倾听别人并理解真实想法也难,谁也不是谁肚里的蛔虫,所以怎么说出真相,怎么让对方接受真相,怎么引发对方改变是真的难。读完这本书会给你大大的启发,了解我们回避真相的原因,学会聚焦事实,学会换位思考,设定有效目标,对话而非对抗,创造文字画面,学会结构化倾听,用事实说话,让未来更好。

  《用事实说话》读后感(六):用事实说话原来有这么难!

  国庆节期间读完了这本书,收获很大。有一种拨开云雾见青天的感觉,以前生活中发生的很多事情容易想明白了。很小的一个事情或者很小的一个误会有时会演变成不可收拾的事件,比如情侣因为一句话或者一件小事吵架,吵着吵着分手了,员工因为领导一句话生气了,气着气着就离职了。当事者纳闷,旁观者也纳闷,明明就是一个小小的冲突怎么就失控了? 看完这本书才明白沟通过程中聚焦事实是那么困难,沟通时可能会发生四类抵触:无知自信、感知差异、心理抵触、利益抵触。这四类抵触是人们不愿意承认和接受真相的最主要原因。 我们在谈话过程中要时刻提醒什么是真相,因为每个谈话都有四个层面:事实、解读、反应、结果。我们听到或看到一些事实,然后会对这些事实进行解读(也就是脑补吧),根据解读结果,我们开始有情绪反应,一旦经历这些情绪反应,我们期望得到想要的结果。

  举个例子:总经理找部门经理谈话:听说你们部门小A最近在办公室怨言较多,影响不好。部门经理:我没有听到啊,什么时候的事?总经理:你不要包庇他,我都听说了。你也该反思一下你的管理。部门经理闷闷不乐的回办公室了,然后找小A谈话:你最近在办公室都说什么了?领导说你最近负面情绪大,怨言多。小A:我?怨言多?(然后内心开始回忆最近说了什么,就开始推测是谁打的小报告)部门经理:你前一段时间是有说公司这不好那不好,说者无意听者有心,我听时也没觉得有什么,不知道怎么传到领导耳朵里了,你还是管好自己的嘴吧。然后两个人内心都在分析谁打的小报告,感觉很不舒服,各种排除认定是小D在总经理面前打了小报告,小A开始在办公室说些难听的话刺激小D,小D又找总经理汇报了情况,总经理就认定小A工作态度有问题,过了两个月找个理由把小A开除了,小A气不过,去劳动部门告了公司要求补偿。一个小冲突最后闹到法庭,每个人都觉得自己没错,这件事把原因归在谁身上谁都感觉自己委屈。

  读完这本书我才明白不会沟通的话真是可怕,上面那件事起因就在总经理听说小A在办公室有抱怨公司。只是听说哦,就开始解读他的抱怨影响不好什么的,对小A有意见希望他改变一下工作态度。然后就引发了一系列的连锁反应。

  聚焦事实难,倾听别人并理解真实想法也难,谁也不是谁肚里的蛔虫,所以怎么说出真相,怎么让对方接受真相,怎么引发对方改变是真的难。读完这本书会给你大大的启发,了解我们回避真相的原因,学会聚焦事实,学会换位思考,设定有效目标,对话而非对抗,创造文字画面,学会结构化倾听,用事实说话,让未来更好。

  《用事实说话》读后感(七):聚焦事实,胜于雄辩

  非常感谢书友会组织的国庆节饥饿游戏升级版,七天精读一本书,我选定了《用事实说话》这本书,原因是我在公司里一直推崇:“简单直接说事实”。

  回首一周的饥饿游戏,感觉到非常的刺激。再潇洒的玩乐,都戒不掉读书写字的瘾。 年过五旬,才知道懂的东西越来越少。达克效应,我知道我不知道。

  原来我沟通中弱化问题的错误和强化问题的错误同时在犯,难怪企业做的如此辛苦。 通过学习这本书,首先我们要知道任何人都会有可能在某件事情上出现无知自信、感知差异、心理抵触、利益抵触,从而导致交流困难。明白这个现状之后,可以采用FIRE模型将事实、解读、反应、结果分离,这样就可以理解更准确。接下来换位思考,然后为谈话设定目标,找出谈话方法,用IDEAS五个步骤开始谈话,用文字创造一个画面,用具体语言给出差、合格、优秀的标准,促使对方自我觉悟,从而双方达成一致。 我们所有谈话的目的不是分享事实,不是为了纠结过去的恩怨对错,目的是为了追求美好未来。 但大多数人大多数时候,把事情搞砸后会逃避责任并推给他人。当员工互相指责时,领导的任务就是将指责转化成责任。“讨论一下我们能控制什么?我们不讨论别人,我们只讨论我们能控制的东西”。就好像讨论天气就是无效谈话,完全浪费时间而且对天气毫无影响。为了防止谈话陷入无效,陷入情绪化的指责,领导要强制要求谈论对方能负责的部分,这样就能把谈话焦点从判断是非转移到解决问题上。 作为领导沟通缺陷分为两种,软化问题和强化问题。 软化问题包括:5分钟的事谈了50分钟;会议偏离主题太久;经常调停员工矛盾;同样问题不停重复发生;表扬三明治即先赞扬再批评再表扬;假他人之口来逃避自己责任;建议。 强化问题包括:你一进入房间大家就停止说话;当你给出意见时 下属一言不发;开会你一个人发言占60%以上;责备;过度自信; 回首往事,过度自信的错误犯的太多。直截了当告诉下属,“我见多识广,对问题有逻辑推理能力,你们目前没有这种洞察力和思考力,假如你不是我的员工,我没必要告诉你,我告诉你之后你还不相信我的判断,那么你真的朽木不可雕也。” 谈话本来就是成年人之间的对话,这种伤人自尊心的沟通,可想而知结果会是什么样。 谈话的目的在于给伙伴分享足够多的信息,使他们脑洞大开,完成纠正性跳跃,接下来就要聚焦改变。 帮助员工提升综合素质,提高团队工作效率才是沟通交流的目标,发泄情绪显示自己水平高不是目的,可惜经常以目标论来指导他人工作的我,做事有时候也会忘了目标,只管自己一时嘴上过瘾。 活到老学到老,学到老才能活到老。祝愿郑州书友会坚持办下去,待到我夕阳红时,山花更烂漫。

  《用事实说话》读后感(八):《用事实说话》你会发现说真话没有那么难

  

生活中总会出现一些你不愿意面对的问题,但又不得不,去解决这些问题。在解决问题时有时会被自己的主观思想所左右。有时最后的原因在自己身上也不愿意去主动承认错误。

比如昨天和老公发生矛盾。就是因为某件事情起了争执。你一言,我一语的互不相让。谁也不理谁。事情过后,冷静下来想想,是自己误会他了。

但当时情绪上来了,就主观地认为是他的错。虽然明白是自己的原因,但也不愿意去向他认错。总觉得他一个大男人为什么不让着我。所以冷战了好几天。

朋友知道后,笑着说:“你应该看看一本书,就知道该怎么做了。”

听完朋友的话,就去书店买了这本书《用事实说话》。作者马克.墨菲,全球领导力TOP30专家,“领导力IQ”创始人,被一些知名媒体评为“员工参与度问题专家”。

他在书中从四个方面来说明在人际关系出现的问题和如何解决矛盾。

人有时会有一种无知并且还很自信。生活中总会碰到某些自大狂的人。听不进去他人的建议,只认为自己的观念对。

事实上他却是一个无知的人。但固有的观念在他的脑中已经形成,他就自信地认为他的观念对。

第二个、人和人之间有感知差距。人与人之间喜好各不相同,你喜欢的他不一定喜欢;他喜欢的你又未必能看上眼。

大家对事物的感知程度不一样,也造成了相处之间的分歧。

第三、因为存在感知的不一样。会认知失调,造成心理上的紧张和不愉快,产生心理上的抵触。而这种认知失调在每个人身上都会发生。要通过自我高工调节赶走负面的情绪。

最明显的心理抵触信号是责备和找借口。当有这两种情绪时要引起我们的注意。先要承认这种情绪然后去化解心理抵触。

第四、人们有时往往被利益因素所影响。

人都有可能被金钱左右,做出一些不好的事情。这时要找到大家都能接受的办法,去解决问题。

工作和生活中免不了会出现矛盾,但如何去面对,去解决,这需要人与人之间的良好地沟通。用事实说话你会发现说真话,其实也没有那么难。

《用事实说话》告诉我们要说真话,并用正确地方法去沟通解决问题。

  《用事实说话》读后感(九):认清四个真相杀手,打破沟通魔咒-用事实说话

  我们时常陷入这样的困境,明明你已经很费劲的想要解释些什么,但是对方的关注点却压根不在这里,他只想让你认错,但是你分明叙述的是事实,所以越是费力就越是达不成共识,沟通就越失败,问题就越得不到解决,为什么会这样?因为你只是在用你以为的事实在说话,不是真的用事实在说话。

  要想真的用事实去说话我们就需要了解是什么阻碍了我们的沟通,作者在书中提到了四个阻碍我们用事实沟通的四个真相杀手分别是:无知自信、感知差异、心里抵触、利益冲突。

  无知自信:对自己的错误无意识且自信就是无知自信,导致无知自信主要有三个原因,一是培训不足;二是是缺少信息反馈;三是达克效应,这里面对我来说再次强化了对达克效应的认知,一个人越是不知道就越是不知道自己不知道,所以保持心态的开放性,对信息的正确与否不是调条件反射式的拒绝与否认,而是仔细去思考是不是我之前的认识错误了,我是不是不自知的陷入了达克效应中,这点是颇为让人警醒的。

  感知差异:以前互联网上有一张图让你去判断图中的人到底是顺时针旋转的还是逆时针旋转的,有人为此争吵不休,因为他们坚信自己看到的就是真实,而只要你看到的和我看到的“真实”不一样,那就是你的问题,但是问题是我们姑且不论自己所见是不是真实,这个世间没有肯定的必然的真实,我们都只是用我们的眼睛、耳朵、感知在自己的脑中反映出一个真实罢了,说到底我们都是用自己的“有色眼镜”在观察世界,所以感知差异是真实存在的,每个人都有各自的以为,以后在我们与别人沟通的时候我们就应该默认我们看到的是不一样的世界,这样才是真正的尊重。

  心里抵触:如果我们费尽心力做到了前面两步我们就可以说我们看待问题的角度客观了嘛?我们就可以顺畅的和别人用事实说话了嘛?答案是否定的,因为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因素被你忽略了,那就是在很多信息在接收阶段便被你屏蔽了,我们清楚的知道了每个人看到了不一样的世界,但是我们能清楚的知道自己没看到哪些东西嘛?为什么我们就是看到那些东西呢?答案很简单,我们不愿意去看到罢了,这就是心理抵触,因为一旦看到一些东西,就会让我们的认知失衡,而这会导致极大的痛苦,而且这一过程是自动自发的是条件反射式的,所以你甚至完全察觉不到这一点,这才是心里抵触最恐怖的地方,因为它造成了我们的认知盲维,就是因为心里抵触导致我们有的思考维度不存在了。

  利益抵触:德摩斯梯尼说:”一个人想要什么,就会相信什么。“想想生活中有多少利令智昏的人吧,最典型的就是前一段时间全网轰轰烈烈抄比特币的时候,在轰轰烈烈的炒币狂潮背后,有多少理智可言呢?还有股市,明明大厦将倾,为何大家依然熟视无睹,因为这个东西有好处,深陷美国医疗改革的泥潭的美国大众为什么不能达成共识?不是看不到事实,而是这个事实与我们的利益冲突,不是你讲的没有道理而是这个道理妨碍了我赚钱,那你讲的就不对,这个堪称死结,无怪乎富兰克林说:“想要说服一个人应该诉诸利益而非道德。”事实有真相与否,利益有大小之分,只有站在利冲突的角度,把利益大小的权衡讲清楚才能真正达成共识。

  《用事实说话》读后感(十):学到了几个沟通工具 | 鲍读

  工作和生活中,免不了与人发生一些分歧,如果不巧碰上了,这里有个锦囊,或许可以帮到你,那就是“用事实说话”。记住,沟通的第一原则永远是基于事实。

  优点:学到了几个沟通工具,特别是FIRE模型,让自己保持头脑清醒,聚焦事实。

  不足:翻译略渣。

  一、FIRE模型

  人与人之间的冲突,究竟是怎样发生的?我们可以借助FIRE模型来展示这一过程。

  FIRE模型,具体包含以下四个步骤:

  1、事实(Facts)

  最初的导火索,肯定是某一个客观存在的事实。

  2、解读(Interpretations)

  针对发生的事实,人类的大脑会自动进行解读,根据我们的个人经验和知识,得出这个事实的意义或目的。如何解读,往往是因人而异的。

  3、反应(Reactions)

  经过解读之后,大脑就会有情绪反应。

  作者认为,过激的情绪反应,不是因为事实造成的,而是由我们对事实的错误解读造成的。

  4、结果(Ends)

  这里的结果,是指我们一旦有了情绪反应,就会期待某些结果的发生,以此作为自己下一步行动的依据。

  二、SCOUT工具

  在沟通过程中,第一原则是基于事实,那么,事实的定义是什么?

  对照SCOUT工具,所谓“事实”,就是包含以下要点的信息:

  1、具体(Specific)

  2、公正(Candid)

  3、客观(Objective)

  4、不带感情色彩(Unemotional)

  5、及时(Timely)

  三、IDEAS流程

  生活经验告诉我们,在人际交往过程中,“对抗”解决不了问题,真正有效的是“对话”。

  如何有效进行对话?可采用IDEAS流程来实现,它提供了一个顺畅对话的开场白。

  IDEAS流程分为五个步骤,它的每一步都有明确的目的。

  1、邀请(Invite)对方成为伙伴

  询问对方是否愿意和自己进行谈话。比如问:你愿意和我就上个礼拜开会的事情谈一谈吗?邀请的时候,要传达一种平等、友好的氛围,让大家可以协同而无攻击性地讨论和解决问题。

  2、解除(Disarm)对方的戒备心

  不管你要与对方谈论什么话题,一定要改变自己的批判心态,向对方传达希望能达成一致的沟通意愿。可以这样表述:我想确认一下,在这个问题上我们的意见是否一致。”

  3、消除(Eliminate)责备

  谈话的目的,不是为了让做错事的人感到难受,它应该聚焦于解决方案,而非责备。所以,可以这样说:如果我们看问题的角度不同——这完全有可能,我们可以一起商量,看看能否形成一个方案,把工作往前推进。

  4、承认(Affirm)对方有控制的权利

  确认你的谈话伙伴有控制权,能让对方感到安心,也能强化你邀请他进行谈话的目的。比如说:你认为可以吗?

  5、设定(Set)一个时间限度

  当人们被逼得没有其他选择时,就容易处于防御状态。如果你在谈话时,给对方一些选择,让他有安全感,那么他在谈话中也会表现良好。因此,可以问:你现在有时间谈话吗?或者,推迟到下班后也可以。

  (over)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