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二十一岁以及我的余生的读后感大全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经典美文 > 经典精选 >

二十一岁以及我的余生的读后感大全

2021-03-01 00:15:36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二十一岁以及我的余生的读后感大全

  《二十一岁以及我的余生》是一本由陈子衿著作,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6,页数:296,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二十一岁以及我的余生》精选点评:

  ●人生说到底,就是一笔流水账啊!

  ●读起来飞快,完全进入了作者书写的世界。文字很朴实,内容很真实。仍旧记得被感动的点:1. 嗲嗲阿姨说:也不知道还有几次可以使唤他了; 2. 作者一家尤其是父母的相处模式(只要他对我妈不好,他就不是一个好父亲)

  ●被推荐书的人说了多次的作者的克制,对我来说可能是很自然的一件事所以不觉得是个卖点。但,还是可以读一读,祝陈子衿好运

  ●棒棒的! 经历过最痛苦的时刻,往后余生,你会幸福。

  ●@蛋厂非虚构

  ●19年年度总结的冷门好书里看到的,买回来读了,在生死面前,人的敏感啊,自私啊好像都变得珍贵起来了。生活还是一地鸡毛。

  ●挺不一样的切入点 没想到写的是亲情 以为是抗癌心历

  ●描述治疗中身边发生的琐琐碎碎,更像是一段由癌症引发的家庭故事。 “谈不上什么成长和独立,只是承认了平淡是生活的常态。” “读到喜欢的书,吃到好吃的食物,抬头看到高远的天空时,会由衷地感叹:活着真好。” 我想,人生漫长,生活哪有那么多尽如人意啊。 珍惜,活在当下,愿每个人都不辜负崭新的一天。

  ●必须强调一下我看这本书,准确来说是豆瓣专栏连载,正处于人生最黑暗的时刻,确诊了抑郁症,每天晚上失眠,我清楚地记得一口气把17篇日记看完的时候是凌晨五点多。今天看到更新的后记才知道出书了,“放不下的依旧放不下,想要摆脱的也还是在后面追赶”,一年过去了,我虽然说不好是不是捱过去了,但看起来还行。或许在那时让我偶然遇到它,冥冥之中也是缘分吧,最后愿我们都能拥有平淡的生活。

  ●08年 大三 白血病.做的异体移植.半相合.十年后.结婚.开公司.弹琴.写字. 经历了太多苦,一丝甜就能填满.经历太多磨难,平淡都显得弥足珍贵.大苦大难后,看淡生死后,故事里的那些病友.还是让我哭成泪人.还好 我们的故事里始终都有爱..无论什么样的艰难曲折 永远是温暖光明的结局

  《二十一岁以及我的余生》读后感(一):最有勇气的人

  好像是2017年的十月一,那天我在香港,刚看完烟花表演,和朋友走在去一家拉面店的路上,我收到了陈子衿的几条微信。因为还在找路,当时只匆匆看了一眼。一开始好像是问我有没有结婚。后来讲到他父母在考虑离婚,可能也不是在考虑,是在闹。

  后来我到了拉面店坐下,还是不知道该怎么回复他。那个时候我只知道我跟这个作者的关系不一样了。当时我做这份工作才三个月,还没有跟哪个作者建立过任何交情。那时《二十一岁以及我的余生》还在连载中,最后那么有戏剧性的一章还没有写。

  直到今天,这部专栏成书出版,我也还是不知道如何解答他那天问我的那些问题,或者哪怕安慰他。每个人的现实处境不同,无论他的母亲做出什么样的决定,我觉得其他人能做的都是尽力去理解。毕竟你不是她,她所考虑的在意的介意的,你无法完全了解。说来惭愧,我也不了解我的母亲。所以我从不劝说她。我大概是一个不负责任的孩子,无法在家中起到纽带的作用。

  陈子衿积极得多,他还生着病。所以我是由衷佩服他的。后来我们没再聊过这些事,不知道他们家现在怎么样了。我记得在那之后还有一次他特别焦虑的时候,是说家里的亲戚发现了他的这个专栏,闹了不小的家庭风波。我好像当时告诉他艺术创作是独立的、不能被干预的,告诉你的亲戚们艺术创作和现实生活是两码事,请他们理解。笑,我也就是个编辑,嘴上瞎说说。但陈子衿听了,顶住了,最后才有这本书的诞生。

  陈子衿真是我见过的最有勇气的人。

  《二十一岁以及我的余生》读后感(二):如何面对死亡?

  如何面对死亡?是我看这本书过程中想的最多的话题。

  我并不畏惧死亡,却害怕走向死亡过程中的琐碎和揪心,我并没有勇气直面对人性的考验和探究。认真地想了想,即使是现在,面对死亡,除了对母亲有些愧疚和不舍之外,好像这个世界也并无牵挂。没有了对世界之大的好奇,没有要证明自己的欲望,也没了对爱情的渴望,什么都没了。或许这些足够让我平静地面对死亡,却不知道这是一件好事还是坏事。

  看过此书,被作者的文风惊叹,哀而不伤,好像这只是描写寻常生活的一部小说,背景人物选择了医院。除了偶尔看到作者亲身经历的一些细节之外,你甚至有些恍惚对面真的是一个和病魔抗争的人嘛。我感动于作者面对生活的这份坚韧和平静,许多时候你还会被他的小幽默逗笑,想着这应该是热爱生活的人。或许人应该拥有这样的胸襟,不惧苦难,无畏艰辛,却始终热爱生活,这应该就是勇敢的人吧。又或许如作者所讲,他总是知道未来有一个节点等着他,却也真的无法想象那些一直走下去但不知道未来的人是如何坚持的。生命的苦难何其如此,天地不仁。

  我想:生命的结束,不管是主动还是被动,都不意味着懦弱。记得之前的电影《Me before you》, 男主人公热爱自由和冒险,却在一场车祸后丧失行动能力,而后执意选择安乐死。一开始我对他主动选择死亡这件事尤为不解,觉得他懦弱,自私。经历了一些事情之后,才明白这是他维护尊严的最后方式,所幸他有开明和爱他的父母。我无意妄断他人的选择,面对死亡需要勇气,但选择活着需要更大的勇气。

  生活真的是一本无字而厚重的书,承认自己的渺小,生活的平淡,放下那些年少特有的执念,开始愿意和自己相处。我仍然不知道这是一件好事还是坏事呢。

  《二十一岁以及我的余生》读后感(三):活着真好

  2016年4月,罹患癌症,陌生,却又真切。二十一岁的陈子衿记录下了确诊淋巴癌之后的日子里,他遇到的的那些人、那些事——偷吃冰淇淋的“嗲嗲阿姨”、坚持“做自己”的暴脾气少年、蛮横霸道却认真写下感谢信的“文身大佬”、移植舱里了不起的护士、生机勃勃的家人们……医院里萍水相逢的“其他人”,时间久了连脸都模糊起来。可人与人之间突破隔膜的那些时刻,却被一直记得。他说:“生病令人审视生活。希望你热爱现有的生活,虽然它有时候看起来无所事事。喝惯了白开水,才发现它其实比饮料甜。”

  鲁迅文学奖得主戈舟如此评价陈子衿的文字:“流畅、平静,显而易见的朴素,并且,‘及物’。流畅似乎应该是行文的基本要求,但遗憾的是,这基本的要求如今都会显得稀缺。青年陈子衿的文字能力好过我所见识到的许多‘作家’。平静何其难,尤其在我们被铿锵、声嘶力竭、“鸡汤美文”以及痞子语言淹没的当下;尤其,在一个文学青年记录着自己的抗癌经历之时——可以想见,他能克制住自己汹涌的‘文学性’的抒情企图,几乎算得上是一桩奇迹。‘及物’重要吗?如果你读过太多泡沫般的空洞文字, 你就会明白‘及物’何其重要。这不仅仅事关非虚构写作的伦理,于今,它甚至还事关我们的世界观与我们的方法论。至少,他以疾病不可撼动的存在,使得‘真实’成为了无从遮蔽、无从美化和粉饰的事实,使得那个更为广大和本质的‘青春’与‘中国’得以部分地还原。谢谢青年陈子衿,在他哀而不伤的记录里,让我茫然地想起,是谁在替我们数算着日子。”

  记录需要真实,真实,所以及物。就像陈子衿自己说的那样:“我无法向身边的人解释,为什么会将他们书写得面目可憎,即便他们在那一刻的确面目可憎。……无论是创作小说还是非虚构,我都需要从真实的日常生活里汲取营养。创作意图或是人物动机,那都是隐藏在作品里需要读者自行去发现的东西,作品之外,作者说得越少越好。即便被曲解,那也是读者所看到的真实。”

  悲欢离合,阴晴圆缺,生活依旧在继续。而读到喜欢的书,吃到好吃的食物,抬头看到高远的天空时,希望我们都会由衷地感叹:活着真好。

  《二十一岁以及我的余生》读后感(四):余生须尽欢

  未来是怎样的呢?小孩子会幻想翱翔太空、会期待在某一个领域成就最好的自己;长大一些之后,会把那些远大的梦想拉进,开始真正有了自己喜欢的事情或者是职业;除此之外,还会想要美好的恋爱和幸福的家庭,这些都是人们对于未来的憧憬。而二十一岁,其实应该正是在为了更美好的未来而努力学习和打拼的时候吧。这个年纪去讨论余生还太早。

  但总有一些事,会让人们过早的进入生活的另一种状态,他们经历了一些大多数人没有经历过的生活,他们遭受了生命中无法回避的苦。这样的人生,不管多早,都可以让一个人坐下来慢慢回味。二十一岁,陈子衿已经在回顾他那一年所有的经历,《二十一岁以及我的余生》,对他来说,二十一岁之后的生命是全新开端。

  《二十一岁以及我的余生》记录下的是作者陈子衿在二十一岁时,与淋巴癌相处的一年。二十一岁那一年是他从发现自己患病,到开始进院治疗的一年。整整一年的时间里,他不停往返于医院和家之间,看到了人情冷暖,也感受到了生活中的不堪和无奈。 难得的是,作者并没有把这一年的过程记录成为浓郁的心灵鸡汤,也没有过分的去宣扬大爱,他甚至没有详细记录自己治疗过程中的心路历程。更多的,他是把这一年中的所见所闻忠实的记录下来。这里有他在病痛中的歇斯底里,有母亲在对待他和对待家庭时的小心翼翼,有父亲蛮横不讲理作为,有与哥哥和小叔的亲近,也有和小婶之间的不愉快。他的家庭大概算不上是和睦,家人身上那些并不可爱的细节就被这样真实的展现出来,难怪作者在序言中说这本书的出版会引发一场家庭大战,这句话或许不是玩笑呢。

  和家人的不可爱比起来,其他不是那么可爱的人们,在与这个世界对抗的时候,似乎都有着些不得已的地方。对爸爸和护士都凶巴巴的一个孩子,他心底的柔软是不希望自己没有止境的治疗拖垮整个家庭、拖没了父母最后的尊严;对所有人都喊打喊杀的文身大哥,他在离开医院之前竟然在感谢信中真心去问候医生护士和保洁;一位爱使唤自己老公的患病阿姨,她其实是在细数着自己与他还能够相处的时光……

  书中出现过的很多人物我们都没有办法知道他们的结局,在病患面前,谁都没有办法保证自己能够全身而退,就连作者自己也是一路战战兢兢的走过来,每一次发烧,都有可能成为生命里最大的劫难。好在,他到底是挺过来了,尽管这个过程并不愉快,尽管在这之后他更清晰的看到自己并不完满的家庭,但生命总还是要继续的。

  《二十一岁以及我的余生》,陈子衿记录了他的二十一岁,至于余生,还长着呢,他可以把这段历程用文字展现给我们,在这之后,生命还可以有无数种可能。余生须尽欢,对他,对余生,我都是这样期待着的。

  《二十一岁以及我的余生》读后感(五):《二十一岁以及我的余生》读后感

  那年二十一岁的你,今年二十一岁的我,是那样的不同,又那样的相似,但这都是过去的日子里最好的时光。

二十一岁以及我的余生9.0陈子衿 / 2019 /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篇中记载了作者自己与癌症抗争的那一年里,医院与家庭发生的点滴变化,在哀而不伤的记录里,我们始终在克服着我们自己的内心,我们都过得很好,每天都能吃得很饱,都能睡得很好,其他我们都可以不管不顾,我们还是先好好活着。文中描述到:这样日复一日,周复一周的治疗与放疗丝毫不会慢下来,未来一定有一个终点在等着我们,只有接近它一切才有定论。

  春天来了,春天里的日光呀,不同于其他季节里不近人情,格外体恤人们,照在身上暖洋洋的,心头的负担也随之而去,间或有风吹拂,撩拨起一股泥土与青草的气息,闻起来沁人心脾。

  二十一岁里,这一成不变的生活,放不下的依旧放不下,想要摆脱的也还是在后面追赶,我们也谈不上什么成长与独立,只是承认平平淡淡才是生活的常态,开始愿意去与那个最无趣的自己相处了。

  二十一岁的我们,过着不好也不坏的生活,渴望独立,渴望自由,也渴望每一刻都被阳光照耀着知道要走的路还很长,我们还是好好活着,慢下脚步来感受每一寸土地的美好与安宁!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