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学就会的便笺笔记法》读后感摘抄
《一学就会的便笺笔记法》是一本由[日]坂下仁著作,中国友谊出版公司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2.80,页数:248,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一学就会的便笺笔记法》精选点评:
●自己最近用便签做读书笔记,几本书下来堆了几十张,想找找如何处理的方法,这本书提供的是黏贴在A4笔记本里,不是我理想处理方式.
●公众号网红鸡血尬吹风格,干货内容大概也就一篇日志的量,大量篇幅都仿佛是对被推上豆瓣首页后涌来的杠精的解释回应,然而还是槽点多。
●笔记中的战斗机
●方法其实挺适合我这种人,不过为什么扣了两分?一,其实东西很简单,感觉废话太多。二,里面的图真的是,一团黑,除了最后几页的图,其它配图全都看不清,不知道编辑怎么想的。这一点实在是想给编辑一个差评。
●很多重复描述便签笔记法是如何方便的,读起来有点拖沓
●一篇文章就可以说清的事情,而且看完后我选择继续 google keep
●一元笔记的相同理念,是对一元笔记法的一种补充和完善。
●随手记,而且不会乱,方法受用。
●有点言之无物
●基本都是废话……真的是一句话的内容编成了一本书
《一学就会的便笺笔记法》读后感(一):适合自己最重要
在书店不到1小时全部翻阅完,书里的内容其实不打开就能从封面知道,即在便签记笔记,整合在笔记本上。不可否认该方法确实有其创意可所在,不过是否适合自己要实践才知道。whatever,还是想试试这个方法。不过内容感觉用一篇推文就能写完,实在没必要为此出一本书,除非说书里大量列出如何去做,注意事项是什么,与其他笔记方法的区别何在等内容,但是整体翻阅下来干货不多,也就记得便签记录,笔记整合。在书店翻阅还行,买回去也不太会二次翻阅吧。
《一学就会的便笺笔记法》读后感(二):一般般,扫读就可以了
感觉一般般,水量非常多,一个劲的在吹嘘便签法的优点。
另外可能是以前的作品了,对于手机功用的评论有些过时。
且不说现在的便签APP多如牛毛,云笔记也是各有各的优势。
唯一让我觉得比较惊艳的,是利用那些标签重新组合的思维导图。
但是这个让我不禁想起了卡片笔记法。
同时,作者一直都在强调便签的便利性,但是同时它也有许多不足之处,不一定适合每个人的工作场合。
而且市面上很多便签的手写感觉并不好,对笔的要求还是存在的,并没有书中所说的那么便利。
《一学就会的便笺笔记法》读后感(三):便签笔记术,小纸张大有不同。 | 《一学就会的便签笔记法》
今日分享,《一学就会的便签笔记法》。每天大脑都在接收不同的信息,每天都会有不同的想法,用手机记录,用笔记本记录都是不错的方法,但还是很容易出现找不到笔记的情况。 1、关于作者。作者是日本作家坂下仁,由于在金融知识上过于自信,结果让自己沦落到破产的边缘。随后,他自创“便笺笔记法”,并以此管理自己的工作和生活,仅用五年时间便还清所有贷款,并创造了几千万日元的现金流,积累了数亿日元的资产。 2、关于便签笔记本。所需的工具很简单,甚至可以自制:准备A4纸、书皮、打孔器、书夹。将A4纸打孔装订成书,包上保护套即可。 而A4笔记本只能当作配角,真正的主角是一本方方正正,超市随处可见的便签纸,但作者特别强调最好选购最大的便签纸,且背面黏胶面积大且粘性强力大。同时还可以选用不同颜色的便签纸来区分重点和难点。 3、关于便签笔记术。操作方法很简单,只需将便签纸放在身上,随时随地只要有任何想记录的东西都可以写在便签纸上。 比如看书时,对某段话或者某句话很有想法,拿出便签纸记录。然后在把便签纸转移到A4笔记本上,同时还可以再笔记本空白地方做出标注。 4、便签笔记术的优点。 即时记录 快速检索 灵活高效 自由地粘贴、替换便笺,让创意如泉涌 作者认为,这种记笔记的方法的好处已经超过了手机和电脑。即使不使用现代化的云服务,也能通过纯物理的方式来简单实现同步。 5、曼陀罗思考法。这是书中介绍的一种思维方法,但也用到了便签笔记术,而且有很强的兼容性。 首先画一个九宫格(3×3),然后在正中间的格子里写上主题。围绕这个主题,在周边的8个格子里写出你所能联想到的关键词或创意。这是一种半强制性的思维拓展方法。 在这8张便笺中,如果有你觉得可以展开思考、继续深挖的内容,那么你就可以将那张便笺单独拿出来,粘贴到前后几页中。 然后,以同样的方式,在它的周围再贴上8张空白的便笺,并写下新的关键词。 这样一来,我们就可以不断地思考与挖掘,让思维得到无限延伸。 今天的分享就到这里,如果对你有帮助,记得点赞哦。
《一学就会的便笺笔记法》读后感(四):笔记中的战斗机
记笔记是大学问。老师总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在这个信息爆炸,脑容量增长跟不上信息增长,健忘成为流行的时代,掌握一项简单实用的笔记法,逐渐成为人们高效高质生活的必备技能。手账笔记,漂亮但是复杂。读书笔记,系统不过费时。智能笔记,即时然而零乱。
直到读了黑天鹅图书成长馆的《一学就会的便笺笔记法》,我终于找到了笔记中的战斗机,正如原著者坂下仁先生拟定的第二章标题“‘便笺×笔记本’让你拥有无限可能”。坂下先生在第二章开篇写道“便笺笔记是一种类载有战斗机的航空母舰的组合模式。”因为“这种组合模式的一大好处就是能弥补彼此原有的短板,还能放大各自的优势。”“便笺笔记通过粘贴的方式让信息实现同步化,这样一来,便笺就好像是灵活机动的‘战斗机’,其正好弥补了原本A4笔记本尺寸过大的最大缺点。”
那么,便笺笔记法是如何实现战斗机功能的呢?坂下先生在书的第二至五章进行了详细的论述。特别推荐他在后记中总结的“好用的笔记本或手账的10条原则”。
1.在任何时候、任何地点都能做笔记(便携性)。
2.一步搞定,实现即时记录(便捷性)。
3.将所有的信息都毫不费力地聚集起来(“一个口袋”)。
4.纸面够大,能对信息一览无余(一览性)。
5.能根据不同的用途与喜好进行定制(灵活性)。
6.能兼容工作上常用的A4纸(A4纸兼容性)。
7.不需要详细的规则和技巧就用使用(简便性)。
8.任何人都能轻松坚持使用下去(连续性)。
9.在日程管理的功能上做出妥协(日程管理的妥协性)。
10.不需要太大的成本(经济性)。
笔记是工具,想要充分发挥就有的作用,关键要看如何运用。本书另一个值得推荐的点就是后记之后的那篇“独门秘籍:未公开的原稿”。坂下先生在这里介绍了他的“便笺地图三兄弟”。“所谓‘便笺地图三兄弟’,就是利用便笺将三种创意思维方法串联起来。”“具体来说,是由便笺版的‘曼陀罗思考法’、便笺版的‘KJ思考法’以及便笺版的‘思维导图’三部分组成。”
假如你想进一步了解,建议读一读这本《一学就会的便笺笔记法》哟。
《一学就会的便笺笔记法》读后感(五):大道至简----简单高效的便笺笔记法
跟大多数人一样,之前我也看过一些笔记方法的书籍,如方格笔记本,GTD笔记本等,大家以为看了之后我就会变成笔记高手吗?然而并没有。当我想要记笔记的时候,脑子里首先浮现的是各种记笔记的规则,严厉的规则妨碍了我的思想,禁锢了我的灵感的产生,时间一长,让我失去想要记笔记的冲动。
那天偶然在书店看到《一学就会的便笺笔记法》,这本书的封面上写着 1个便笺*1个笔记本:升级你的思维整理术。只用1个便笺*1个笔记本就可以?这引起了我的好奇。要知道在我就职的公司的优化流程方面,一直推行的一个标语“simple, better, faster”。
如果我们用不同的方法做同样一件事情所达到的效果是一样的,那我们为什么不采取最简单高效的方法去做呢?正所谓“大道至简”,规则太过复杂的方法是很难坚持的,简单的方法才比较符合人性,更容易坚持下去。所以我把这本书买回家,看看记笔记有什么简单高效的方法。
这本书里把便笺笔记比作是一种类似载有战斗机的航空母舰的组合模式,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方便携带的便笺(战斗机)从便笺本(小型航母)或A4笔记本(航空母舰)上出发,快速获得信息(完成任务)后,再回到A4笔记本(航空母舰)上。
书中介绍说便笺笔记法能满足一本好的笔记本所需要满足的以下三个特点。
第一个特点是及时记录。
便笺的体积和重量相对于手账和普通笔记本而言,是十分便携的,无论何时,无论何地,想记就记。
或许你会说现在笔记本手机软件那么多,记在手机上不是更加便携吗?之前我也有过同样的疑问。然而不知道你有没有相似的经历,本来拿起手机是准备记点什么东西的,但是后面却变成去刷微信和逛淘宝,完全忘了刚开始是要拿手机干什么了。
如果是用便笺笔记法来做笔记的话,就不会出现刚才说的那种情况,你只需要拿出便笺,然后直接记录就好,没有多余的步骤,目标准确,行动迅速。我们的灵感稍纵即逝,如果不能及时记录,那是相当可惜的。
第二个特点是快速检索。
你是否有过记了笔记,却怎么找都找不到记到哪里去的情况?这种情况经常发生在同时用多个笔记本进行记录的行为身上,关键时候找不到重要的笔记,实在是令人抓狂。
便笺笔记法实施的是一个口袋的原则,把相同主题的便笺进行集中粘贴在A4笔记本上,检索起来也十分方便快捷。
同时由于便笺笔记法是把记录好的便笺粘贴在A4笔记本上,A4笔记本打开双面就是A3的页面,相当于一份报纸的大小,笔记找起来有全局视角,不会像手帐笔记本那样由于便携性而把版面设计的很小,局限了我们的视角,也降低了搜索的速度。
第三个特点是灵活运用。
运用便笺笔记法做笔记,笔记内容都在便笺上,无论你想要增加还是删除内容,又或者重新排序,都是一张便笺能搞定的事,so easy!
便笺我有,A4笔记本我也有,新的一年让我尝试一下使用新的笔记方法——便笺笔记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