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为母亲读后感摘抄
《成为母亲》是一本由[英]蕾切尔·卡斯克(Rachel Cusk)著作,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49.00元,页数:216,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成为母亲》精选点评:
●看到过半 我已经产生了自己怀孕了的精神幻觉 现在肚子十分痛 这真的是一本能够产生生理效应的书 一个作家怀孕 似乎比普通人怀孕更痛苦 她不仅要经历浩劫 还要在同时记录这场浩劫 就像演员在痛苦的时候要对着镜子观看并记住自己的痛苦一样
●就你们知识女性事儿多,不就是丧失主体,丧失自我,丧失自由意志吗,竟连血带泪写了一本书,简直是降低生育率的毒瘤——搭配《Tully》服用效果更佳。为什么要思考,要跟伟大的荷尔蒙和生物性作斗争,人类就是坏在你们这些人手里的,不然怎么延续、进化、传承家里的矿?(微笑)
●不知道是原文还是翻译问题,太难看下去了。大段的呓语,不好好说人话,妈妈的身份转变是复杂而微妙的,但这个过程不是变成疯子的过程。
●孩子出生后,他/她母亲和父亲的生活轨迹便不同了;两人之前地位基本平等,如今却处在了某种彻底敌对的关系之中。 在更衣室里看到一些非理想化的、原始的肉体忘却了自己的魅力,似乎纯粹为生殖而存在。我想起多年以前,我看到过这样一副躯体,那瞬间,确实惊讶恐惧,而且很同情那个人。 生育被自然化了,这本书写出了我对要孩子这件事的担忧和恐惧,特别真实~
●完全看不下去...作者内心戏太多,原谅连我也无法get。
●这本书最好的部分可能就是书名了吧…
●非常坦诚。很多很多感想,有空来仔细写
●三星半,太文学,没有人帮助的文艺女成为母亲后的挣扎与幻想。
●一本真诚的书,作者真实而克制地记录,没有夸大育儿过程中的快乐或痛苦,读下来很轻松,很多地方都让我这个做了母亲的人感同身受。不管是不是母亲或想不想成为母亲的人都可以读读这本书。
●拿到后一口气读完 太真实了 (水瓶座特质比较明显hiahia
《成为母亲》读后感(一):什么是女性
什么是女性,最近看完《成为母亲》,我不紧对母亲感兴趣,更是对女性感兴趣。最开始被吸引的观点是,生育不只是让女人区别于男人,也让女人区别于女人。读完之后,对爱和情感的复杂性有了更深的体会,尤其是卡思克写到女儿懂事后,不再时刻需要母亲的拥抱,但会在挣脱之后把手搭在她膝盖上,作为安慰补偿。子女对父母的反馈,有时也是伤害。但那就不爱了吗?父母有时也没办法按照我们想要的方式来爱自己,但那就是不爱了吗?
《成为母亲》读后感(二):被理解与关爱
书里特别形象的描绘了生育的各个细节,从怀孕生产到孩子独立。
看书时候好像在跟另外一个母亲聊天,我所有的情绪都能被讨论和关注到。这不是一本说教似的,是一个知识女性的自白
。读完这本书,我很释然,有一种被理解与关爱的开心。
有很多正中我心中委屈的句子,有一段话我觉得说的最好:
我再也不能睡懒觉、看电影、在周六早读,我无法无拘无束的在温暖的夏日夜晚散步,无法游泳或者漫步到酒吧喝上一杯。我失去了这一切,仿佛他们是为我换区做母亲的特权所必须付出的太过高昂的代价。虽然因为孩子的出现,我也得到了很多的补偿,但这些补偿都并非实物,甚至连支付货币也不是,所以事实上也算不得补偿。我的得失并不相关,也并未带着最后需要平衡得失的目的来计算它们。
《成为母亲》读后感(三):评《成为母亲》
我在怀孕的时候开始阅读这本书,企图寻找真实的作为母亲的感受和体验。虽然,从过去的书评中我已经略微体会到一些灰色的基调,但是我还是不禁被作者如此“坦诚”的政治不正确的描述而感到惊讶。
成为母亲的最初经历充满了艰辛和挑战,尽管在丧失某种紧密联系后,获得自己最初自由的体会之后,作者表达了一些怀念和美好的意味。但是这也仅仅占据了最后的一个小章节。
虽然说每一个为人母亲的体验不尽相同,但是我很开心能够读到不加粉饰的真实体验。虽然有时候描述的章节像是意识流,翻译也不尽友好。但依旧可以感受到为人母亲的痛苦和挣扎。
在读到接近尾声的时候我意外流产了。但是我依旧选择读完这本书。或许之后我可以能够有自己的体验。但是反过来想想,我又能重新掌握自己的时间和自由,又不失为一件没那么糟糕的事情。
《成为母亲》读后感(四):与自己告别
译后记里写到“小说家写起非虚构作品来,语言的确要比一般的散文或者随笔作者更具想象力——这意味着形容词与名词的搭配,对于日常事物的指代方式甚至是比喻的喻体都显得别具一格,经常超出了普通人的想象与理解范围”,我才恍然大悟,书中很多地方要反复看几遍甚至看不懂的原因是我只是个普通人啊,阅读功力还有待提升。
另外作者确实写出了我的心里话,成为母亲后,我总是在怀疑自己,为什么别人当母亲都能这么开心这么伟大,而我总是内心灰暗倍感艰难?我甚至经常跟我妈说我觉得自己没有母爱。看完这本书仿佛自己找到了同道中人(如果不是很多地方太难懂的话,这种感受会更加深刻),即使距离遥远文化不同,但原来不是只有我一个人在育儿这件事上有过这么多痛苦的感受。当你以为痛苦已经过去,但下个阶段的麻烦又接踵而至,你又放心不下他,害怕他在这个世界受到伤害。
成为母亲后,表面上看起来似乎还能过以前的日子,很多人也这样轻松的说着。但只有你知道自己已经彻底告别过去了,你来到了另一个世界。唉,且行且珍惜吧。
《成为母亲》读后感(五):评《成为母亲》
还没有结婚没有生育的我对婚姻没有反感对对生育却一直有莫大的恐惧。
很小的时候家里的长辈会开玩笑地说 你的爸爸妈妈要生一个小弟弟或者小妹妹了,他们就不爱你了,那你怎么办。我一直记得我的回答一直都是,我要把他从楼上丢下去。长辈当然是不会相信小孩子真有杀意,这个玩笑也一直开到了我开始上学读书。而回想,我并没有抱着杀意,对“杀害”没有概念,但我一定是会为了排除这个长辈口中会横刀夺爱的小弟弟小妹妹的存在,而用尽一切手段,包括将之从七楼抛下。
那个年纪的我就开始因为嫉妒而讨厌了其他可能会分享父母对我的爱的小孩。一直到长大成年,还是讨厌小孩。每每和家人说起一段恋爱,父母都会开始幻想我成为妻子和母亲,并且将之解释为让你成为完整的女人的必要条件。每次类似的对话都因我翻脸暴怒而终结。
还没有结婚没有生育的我读这本书,是抱着想要找寻不生育的理由供自己未来和父母甚至和另一半辩论的动机的。可用的论述没找到多少,可确实是再次确定了自我认知,和自己对“成为母亲”一事的抵触,已经不是单纯未知的恐惧,而是抵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