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志武金融通识课》读后感锦集
《陈志武金融通识课》是一本由陈志武著作,湖南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68.00元,页数:480,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陈志武金融通识课》读后感(一):《金融通识课》
为什么公司要追求上市? 1.上市并不是每个公司的最优选择。在中国有华为、远大,在美国有全球最大的农产品制造与贸易公司……嘉吉公司,这些公司都是不上市也非常成功的典范。 2.尽管如此,我们还是要看到上市的好处,各企业家自己要做权衡。比如,上市会增加公司股权的流动性,让股东可以随时变现未来,更灵活地安排自己的财富,也可以改观公司未来的长久发展前景。 3.一旦上市,公司可以根据自己的战略需要,增发股票收购其他公司,强化自己的竞争地位,改变行业格局。
《陈志武金融通识课》读后感(二):金融小白入门读物
作为金融小白,之前因为兴趣读过一些《魔鬼经济学》、《怪诞行为学》、《弗里德曼的生活经济学》、《王二的经济学故事》之类的经济学通俗读物,真到了金融领域一打眼发现跟经济学不在一个维度,于是赶紧找本书来学习。当然,读完了之后效果并不明显,难以学以致用,毕竟只是通识课。起码懂得了金融的本质是价值的跨时空交换。书比较厚,内容很不错,每个章节都有明确的观点,这大概就是高手的境界,可惜作为小白,看的时候明白,回头再想,就想不起来那么细了,思维模式需要进一步转换。所以这本书可以没事儿的时候拿来翻翻,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陈志武金融通识课》读后感(三):评判一下
前面儒家的观点总体上能接受,但有些内容还是观点上会给人误解。
养子防老我比较赞成哲学人的观点,而非经融的观点,亲情方面经融只能起很少一部分作用而不是全部。
比如文中完全受美国思想熏陶的小孩依然还是想见自己的养父母。有点像是反证。
既然现在的养老金融已经能满足人的需求,按照作者养子防老的观点,实现利益最大化最有效的途径是大家都不生小孩。
我只想说明的是,也许只是她爱你,想有一个属于你们俩自己的小孩,而不是别人家的小孩。
作者大方向思路还是没有问题的,只是在亲情方面会有一些误导人的逻辑。
《陈志武金融通识课》读后感(四):通俗易懂了解金融
这本书用比较简单的生活例子帮我们解释了金融,生活中金融无处不在,所进行的活动都可以用金融思维去解释。之前总感觉金融离我很远,而且金融专业术语理解不了,陈老师这本书帮小白们阐述了金融,依循历史的演化,带我们养成金融思维。从古至今,金融无处不在,甚至养子防老都可以从金融角度去解释。保险产品及保险业的兴起,借贷使人提前消费的出现,公司的出现及融资方式,公司为什么追求上市,公司的多元化经营及金融怎样改变商业模式、投资理财及投资的窍门、股票的门道,投资房产,票号与钱庄,金融业的发展,金融危机、中央银行等等,几乎涵盖了金融的方方面面,用真实例子去阐述金融,越读越感兴趣。对于我们领工资的人来说,让我们懂得金融投资的重要性,运营好自己的投资,财富既是过去,更是未来。
《陈志武金融通识课》读后感(五):读《陈志武金融学通识课》感言
这回是第二次参加读书会,非常喜欢这本陈志武金融通识课。里面讲的东西浅显易懂,我看的很投入。比上一本规模要好看的多。我很喜欢。里面有许多内容我都很喜欢。其中说道买房子的问题,是借钱买房还是向银行贷款买房,作者给出的建议是贷款买房,因为月供压力使人积极向上。我也是挺认同这句话的。说了关于上市公司的一些事情,有的公司不能为上市而上市。其实上市后还有许多的问题,公司上市不只是敲钟,敲钟只是上市过程的终点。但是不是上市成功的标志。上市是否成功取决于今后漫长的市场沟通和市场管理。讲了银行,股票 期权等许多知识,让我受益匪浅。格力电器为什么存了那么多的现金,而别的公司为什么在这方面却没有那么多现金。因为格力的国企大股东背景。中央银行的职能和其他的方式方法。中央银行是调试其他商业银行的方式方法。各个商业银行都是需要受到中央银行监管的。
《陈志武金融通识课》读后感(六):金融助力美好生活
金融跟每个人的生活息息相关。金融的出现并逐渐发展让性别更加平等,替代了养儿防老的养老模式,成就了爱情,降低了犯罪率等。
正确看待借贷,青年人在不过度消费前提下应该适当借贷,在最需要钱的时候向未来借钱花。法律保护放贷人有利于降低借款利率,因为降低了违约风险。我认为国家对P2P网贷平台加强监管,但应该基于支持。
现代企业与公司是一堆法律契约的组合体,好的法律制度是企业发展的保障。有些行业需要快速扩张产生规模优势,而扩张就需要融资,而公司有股权融资个债务融资等融资方式。其中利弊需要针对不同行业做具体判断。
商业模式的演化关于发达国家公司放弃产业多元化经营中,距离苹果公司17年持有现金2500亿美元,说抗风险能力强。在投资股票那个章节比对美的和格力时又说格力产品单一,持有现金太多,前后把我搞迷糊了。
《陈志武金融通识课》读后感(七):特别推荐
我要推荐这本金融入门读物,太好看了,自从创业以来,我穷的只能在买书上实行购买自由,所以我养成习惯,只要有一点好奇心的书就买回来丢在书架上,看完一本就随机翻开另一本新的,很多书看两页就不想看了,有些书会一看就停不下来直到看完,这本书名枯燥的厚厚一本,让我翻开第一页就一口气读了160多页,原因很简单,内容极其接地气,有节奏,富含逻辑慢慢展开,让你了解金融其实是实现自由的重要基础(不只是财富自由)绝对不是高大上有钱人的学科,就算我是个外卖小哥,金融也绝对是关乎我未来最重要的一个知识结构,然而一般的教科书太注重技术层面而忽略了让人产生好奇心和阅读快感上,以我阅读经验来分析,越是牛逼的作者,越懂得把干货“伪装”成碎片性的内容输入给读者,然而这样碎片化的内容和一般网上的碎片信息有本质的不同,因为他们最终会汇聚成体系,这是我推荐的理由!分享给所有对知识有好奇心的人,尤其是从事艺术工作的小伙伴们。[呲牙]
《陈志武金融通识课》读后感(八):如果你到了45岁,你还不能在睡觉的时候赚钱,那你就太失败了。
全书从借贷、公司运作、商业模式、投资理财、房地产投资、银行等方面为我们讲述了金融的各种现象、运用和内在逻辑。通俗易懂,是一本不错的小白学习金融的入门书。
其实金融的本质就是跨期交易,也就是今天和未来交易,任何金融产品也都万变不离其宗。而收益和利率,其实都是对风险的补偿。所以高收益一定会伴随高风险,唯有不断提升自我认知,才可以让你识别风险,并且在原有的基础上提高收益降低风险,从而提高投资的性价比。而股票、保险等也都是金融产品,金融产品能不能长久的活下去,主要就是看到底能不能形成跨期交易,如果未来交易受限,那么就不太可能存活。比如P2P,本质就是借贷,但是到期他还不了钱了,那么这个金融交易就没办法进行了。《陈志武金融通识课》读后感(九):金融的前世今生
陈老师的这本金融通识课可读性很强,对于大多数人来说,读起来不费劲,很容易理解!
金融的本质是价值的跨时空交换。
很多从事金融行业的专业人士来说,对于金融的本质其实没有过多的了解,只是通过金融工具来帮助我们解决生产、生活中面临的问题!
陈老师从以故事的形式把金融解释的非常清楚明白。在中国传统的观念中,为什么会出现养儿防老的思想?并且延续几千年时间。现在得社会为什么对于养儿防老依赖性没有以前那么强,源于金融行业的发展成熟,各种金融工具能够帮助我们实现养老生活的稳定,不再需要依靠儿女来给自己养老。
总共从六个部分,金融、借贷、现代企业与公司金融、商业模式的演化、投资理财、银行与金融危机
对于我来说很多都是新的知识,新的视角来看金融,常读常新,对于一些专业性的语言还需要去多读几遍!
这样一本书,适合所有人群来读,金融从业人员、企业管理人员等。
读书,学习知识是一方面,同时提升我们自己的认知,指导我们的生活,让我们得生活过的更好!
《陈志武金融通识课》读后感(十):金融就在你身边
因为上学时候学过金融课,但也仅限于简单的汇率之类的内容,工作后接触过金融行业,也私下看过相关的书籍,所以读这本书的时候并不会很难理解,最起码一些专业名词都能知道是什么意思,难点在于更深次的东西,作者很好的用简单易懂的语言讲解了一些我们平时感觉高大上的东西。
这本书平时也可以用来作为时常翻翻的书,里面的内容并不会过时,里面的一些案例也被很多各种经济类书籍所运用,即使里面的案例发生在近代,也说明不管在哪个时期,金融事件都是有相同的规律的,只要掌握了这些规律,金融并不是一个多么高深的东西。
同读这本书,另外印象最深的是,作者拿中国和发达国家作了很多比较,以此来说明中外对金融投资的看法。其实,某一国对金融的态度,完全是和这个国家的国情和发展历史有关的。就如中国来说,中国人的投资是有儒家文化在内的,更相信熟人文化。但是当中国开放程度越高,和发达国家接触越多,投资理念就会越理性,更趋向于照搬发达国家的思想理念,这是一种趋势,更是一种必然。其中还有一个原因在于国内的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发展也促使了现在的年轻人的理念的进一步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