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别的猫经典读后感有感
《特别的猫》是一本由[英]多丽丝·莱辛著作,译林出版社出版的196图书,本书定价:精装,页数:2018-6,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特别的猫》精选点评:
●莱辛说“人和猫虽属于不同族类,但我们企图跨越那阻隔我们的鸿沟。”
●令我难过的是有些地方太过真实以致影响观感。果然养猫人的生活不是像微博里的各网红博主一样散发着粉红色的浪漫气息的啊。
●入坑多麗絲•萊辛的作品,不知為何這本書封面與其他幾本不類似,也許因為名曰「特別的貓」所以特別吧
●萌。另外,说真的,是觉得真的非常厉害了,每一只猫都非常鲜活立体地呈现出来。
●技艺高超的小说家叙事细节总会有点完美到啰嗦,莱辛养的猫为啥这么听得懂人话……
●前半段因为旧时的落后看的生气差点儿放弃 坚持看到后来知道莱辛真的懂猫爱猫 用一生与猫相伴 希望你有来生 告别旧时的无奈 感受科学养育猫咪 更长久的与之相伴
●(202001-微信阅读)看的时候就觉得看过了 来标记发现果然15年看过另一版
●莱辛侧重的是描写猫的行为:发情、生育、捕食、照镜子,和网路上各路绘本或故事以人为主体不同。这样的描写表面上是细腻的观察,内里都是爱,用钱穆说赋比兴的套路来说,表面是赋,但也包含了兴。总之是我很喜欢的写法,会想到蒲松龄写的各种动物。
●#多丽丝·莱辛# 首次完整展现莱辛的猫世界!
●一个养猫人的碎碎念。没有期待的那么好,有点高开低走了。
《特别的猫》读后感(一):想养一只猫
莱辛笔下的猫,各种性格、各式经历,就像身边的男人女人、老者少年。
这是一本适合随时拿起来读的书,轻松,有趣,也有深沉的爱。养猫爱猫的人,读起来都是共鸣;不了解猫的人,也会向往有猫的生活。
猫在宠物里,是特别的。漂亮、骄傲、多数时候特别特别地独立。一身温暖毛皮,却不一定喜欢被人任意抚摸。就连猫与猫之间的关系,都可以是充满戏剧性,耐人寻味的。
书里的每一只猫,都有独立的灵魂。
看完以后,我想养一只猫。
《特别的猫》读后感(二):特别的猫
这本书非常有趣,作者用拟人的手法描写她和出现在她生命里的不同的猫的生活。算是满足了我这个过着没猫人士对有猫生活的幻想。 不同的猫会有不同天性,作者记叙了不同的猫,它们有些天生美丽优雅,有些则勇猛强悍,还有的普普通通,更有的,长得有点丑。有的傲娇,有的敏感,有的母猫以饲养后代为优先,也有的生了小猫却不管不顾。 它们会坐在窗边望着虚无的远方,会去铲屎官不知道的地方拜会朋友,会独自一人跑到不知道什么地方去流浪,会因为季节的变化大声的喵喵的寻找情猫,会因为去医院而恐惧的失禁,会因为经历了生活的磨难为找到一个避风的家而咕噜咕噜的便是感恩,也会因为抛弃而变得敏感。 作者并非是为了写猫而养猫,而是因为养猫而写猫,用心的观察它们,对它们倾注感情,让他们成为自己的生活的一部分。 同样的事物对于不在意的人来说,不会感到特别,而对于在意的人来说,却是特别的存在,或许,在简单的那一刻,就开始对它倾注感情。 这世上没有无缘无故的爱,更没有无缘无故的恨,可是有些误会却怎么也解不开,有些人的离开,我们终了一生也想不明白。 只是相处有很多方式,如果能找到对方能接受的方式生活,即使并不能做到完全的相互理解也可以生活下去。就像人和猫,它不说,你不懂,它说了,或许你还是不懂,但是却会生活同一个屋檐下,彼此关心,彼此依赖。 或许有一天我会过上有猫的生活,只是,一定不会是现在。
《特别的猫》读后感(三):雁过留声,猫过留痕
你猜不透猫猫的想法,他们总是想的比人类深邃。你以为它只是想从你这里得到食物与关照,猫猫却比你更加重视这份感情,给你他所有的信任,也接受了你不会真诚的把所有的爱给她,比如当你在看书或者在工作时,你会想着其他的事情,照顾不了猫猫的,照顾不了他的情绪,这对猫猫来说,始终是愧疚的。所以呀,得到猫猫,请照顾好猫猫,猫猫能想的,比你还多,比你还深邃。
《特别的猫》读后感(四):两只记忆中的小猫
我小时候非常喜欢猫,但我自己早都已经忘记了,现在甚至有点讨厌猫,要不是莱辛的书,我大概都要忘记我自己曾经那么喜欢猫了~
人生那么长,回忆有那么多,大脑真的太厉害,是怎么塞得下那么多记忆的,而这些记忆,又是怎么在突然间,被唤醒的~
关于猫的记忆,就是被这本书被唤醒的…
小时候,由于我常常一个人在家,总是很孤单,所以很喜欢小动物,小猫小狗啊,可是小时候家里的条件又不是很好,狗太贵了,猫却可以免费得到,所以最后只要到了一只成年白猫,那只白猫大约有3、4岁了,它根本就不喜欢我,我抱它,它挣脱,我亲近它,它会冲我龇牙,还会用爪子抓我,我能做的只能是为它准备食物,为它摆好水,看着它到处跑,一跑就不见踪影,回来时候也不理我,只有睡觉时候会在我旁边,但还是会保持一点距离,早上会在我身上踩来踩去把我唤醒,可就是这样,我也已经很开心了,在它在家的时间里会追着它跑,去抚摸它,可是到最后它也没有被我感动,一直不肯跟我亲近,后来有一天,在它不知跑到哪里好几天以后的某一天,突然回来了,呕吐不止,嘴边都是白沫,我当时眼泪就不停的掉下来,到处求助邻居,邻居说它大概是吃了老鼠药了,好不了了,让我好好把被它抓伤的地方洗干净,好不容易挨到家里人回来,带它去医院看了,又喂它吃了药,过了几天以后,它还是没能扛过去。
看了书才知道,可能它只是得了肠炎,为什么当时没有像莱辛一样好好照顾它呢,为它清洗清洗毛发,喂它好好吃药,好好抱抱它…或许它会好起来的啊~
养的第二只猫是在我初三时候,一只黑白的小猫崽,不是我要的,是别人硬给的,那时候准备高考很忙,所以没有太多时间陪它,这次是我的热情很少,可是它却很依赖我,我在周末的时候会陪它多一点,为它买香肠,切的细细的给它吃,它很喜欢,我会用线栓住一个小东西,在它面前晃来晃去逗它,它就会很开心的躺在那用小爪子抓来抓去,特别可爱,可是我那时候不是很有耐心,所以经常对它发脾气,会把它从床上摔到地上,它会疼的尖叫,现在想想,那时候我真的太糟糕了,为什么会那么残忍呢,后来我去念高中了,住宿,因为对未来的一切都很兴奋,所以根本就没有跟它告别,就去忙我的了。
后来,我妈告诉我,我不在家里了,它好几天都不肯吃东西,到处找我…
这次是我对它不够好~
如果以后有时间也有精力的话,我会再养只猫试试,养只小猫崽,我会全心全意的对它好,它最好也对我非常依赖,这样我们彼此的爱都相等了,我也不会有遗憾,而小猫也应该会度过幸福的一生吧~
《特别的猫》读后感(五):《特别的猫》:今生的遇见和分别
英国小说家、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多丽丝·莱辛,许多中文读者熟悉的,或许是她那部厚重而复杂的作品《金色笔记》;对科幻感兴趣的,可能也会偶尔发现莱辛也创作科幻小说,比如《幸存者回忆录》。除此以外,时常为人提及的,则是《野草在歌唱》《浮世畸零人》《天黑前的夏天》等作。殊不知,莱辛也曾写下《特别的猫》,讲述了自己日常与猫的各种经历,有养猫的烦恼,也有猫带来的深切感悟。
不过,若是以为莱辛是个“不可救药的”“猫奴”,心甘情愿充当这种(在某些人眼中)可爱生物的铲屎官,可就大错特错了。相反,莱辛有时候的做法,甚至会让人怀疑她近乎残忍,特别是没有对困境中的猫咪伸出援手。但这并非不可原谅。莱辛早年曾和父母生活在非洲。在她居住的地方,人恐怕都要想尽办法才能生存下去,养活自己和家人,哪里还有余粮养上几只毫无实际效益的猫——即便是为了捕捉老鼠,但事实证明,这样的想法也是一厢情愿。
尽管如此,莱辛一家还是养了不少猫,而照顾它们,主要成了母亲的分内事,在一旁协助的莱辛,则充当了认真的观察者,见证了猫的喜怒哀乐,以及生命中的苦难与欢欣。与此同时,莱辛自己的生命,也发生了微妙的变化,无论她是否意识到了这一点。食物有限的情况下,人和猫往往处于竞争的两边,无法彼此顾全——主要是牺牲猫;在猫多为患的语境里,选择留下哪些猫,“解决”哪些猫,则考验着人的情感所能承受的限度。幼时的莱辛便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见证了人间的无常。
成年的莱辛后来去了伦敦,拥有自己的住所,先后留下了不少猫,其中包括有名的“大帅猫”布奇奇和“幸存者”鲁弗斯,以及风情万种的阿灰。不过,生存环境的改变,却并没有重写猫的世界的运行规则。恃强凌弱、赢者通吃,依然在有力地支配着它们,此外,还有那铁定不变的生理时钟,驱使着它们(当然是母猫)一而再再而三经历分娩和哺乳的痛苦。阿灰,这个玩耍胜过母性的美人,无疑寄托了莱辛最多的关注和期待,她就像莱辛身边的女性友人,时刻散发熟悉而陌生的魅力,却也最令人扼腕。
莱辛在写猫的同时,同时也写到了人,比如渴望逃离家庭和琐碎的父亲,默默无闻却也格外坚忍的母亲,以及心智逐渐成熟、干练又不乏知性的她自己,在这方面,或许同她善写家庭题材的小说不无联系。像所有的跨物种故事那样,最后的结局往往是分别,但这同那些精彩纷呈、啼笑皆非的过程相比,已经不很关键。我们铭记的,是阿灰的高傲、做作(或讲究),是鲁弗斯的小心翼翼,以及大帅猫的懂事乖巧。
不知从什么时候起,猫这种体型甚小的生物,竟然把人类这样富有创造力的物种给彻底俘虏,而非被人类完全驯服。我们喂养它们,心甘情愿地(或者说是没法子)充当其忠实的奴仆,即便我们从未同它们实现语言上的沟通。但不可否认的是,我们并非一无所获,相反,我们学会了照顾它们,关心身边人,学会了放低姿态,为生活中的点滴确幸鼓舞,还学会了接纳,学会了呵护本就脆弱无比的生命。从猫开始,我们建筑起自己的情感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