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地产的解释》读后感摘抄
《房地产的解释》是一本由董藩著作,鹭江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58.00,页数:247,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房地产的解释》读后感(一):房子意味什么
房子,是人民生活中太重要的一个必需品,结婚要房,孩子上学要学区房,可以说多少人的一生就为了这个房子在生活了。
我觉得书中开头关于国民财富观教育的介绍太一针见血,我印象最深的就是说陶渊明是贫病交加而死,这是我第一次听说,回头想一想,大学之前就是为了上大学,不会去关注怎么样赚钱,读大学选专业的时候也不会去规划以后的生活,读到这本书,觉得作者说的不能再对,因为生活让人太深刻的认识到这个问题了,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我们需要正确的价值观,可是这和经济处并不冲突。
在一个就是“城市病”,说到这个我本人应该也是“患者”吧,俗话说“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大城市意味着更好的教育资源,更好的医疗资源,更方便的交通,更多的选择,相对的压力也大,但是没有事情是十全十美的。
我是赞同房子价格不会跌太多的,在去年的这个时候,家乡的房子突然涨价,等到相对稳定的时候几乎翻了一倍,我本人其实不太关心涨价的原因,因为众说纷纭,没有证据,不能乱说的吧。也有人说,经过涨价,房子会饱和,没人买了,接下来就便宜了,可事实上并没有,现在是稳定下来了,但是并没有降价,看了书中作者对人们需求的谈论,觉得太有道理,对于普通人来说,房子意味着资产,不像股票这类资产,说没有就没有了,所以有条件的人,会买几套房子,即使自己不住,租出去也是一笔收入,虽然老龄化严重,可是城市化也严重。
通过这本书了解了许多,作者各方面数据也比较详细,想要对房地产有个宏观的认识,这本书是个不错的选择。房地产不能只是单独的去考虑这一个行业,书中都说到了,学区房的需求,装修涉及的各个行业,甚至涉及到政府,说明这不只是个经济问题。作为普通人还是得在这个大环境生活下去,尽量做到不去埋怨房价,想要买房,自己还是努力赚钱吧。
《房地产的解释》读后感(二):房子意味什么
房子,是人民生活中太重要的一个必需品,结婚要房,孩子上学要学区房,可以说多少人的一生就为了这个房子在生活了。
我觉得书中开头关于国民财富观教育的介绍太一针见血,我印象最深的就是说陶渊明是贫病交加而死,这是我第一次听说,回头想一想,大学之前就是为了上大学,不会去关注怎么样赚钱,读大学选专业的时候也不会去规划以后的生活,读到这本书,觉得作者说的不能再对,因为生活让人太深刻的认识到这个问题了,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我们需要正确的价值观,可是这和经济处并不冲突。
在一个就是“城市病”,说到这个我本人应该也是“患者”吧,俗话说“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大城市意味着更好的教育资源,更好的医疗资源,更方便的交通,更多的选择,相对的压力也大,但是没有事情是十全十美的。
我是赞同房子价格不会跌太多的,在去年的这个时候,家乡的房子突然涨价,等到相对稳定的时候几乎翻了一倍,我本人其实不太关心涨价的原因,因为众说纷纭,没有证据,不能乱说的吧。也有人说,经过涨价,房子会饱和,没人买了,接下来就便宜了,可事实上并没有,现在是稳定下来了,但是并没有降价,看了书中作者对人们需求的谈论,觉得太有道理,对于普通人来说,房子意味着资产,不像股票这类资产,说没有就没有了,所以有条件的人,会买几套房子,即使自己不住,租出去也是一笔收入,虽然老龄化严重,可是城市化也严重。
通过这本书了解了许多,作者各方面数据也比较详细,想要对房地产有个宏观的认识,这本书是个不错的选择。房地产不能只是单独的去考虑这一个行业,书中都说到了,学区房的需求,装修涉及的各个行业,甚至涉及到政府,说明这不只是个经济问题。作为普通人还是得在这个大环境生活下去,尽量做到不去埋怨房价,想要买房,自己还是努力赚钱吧。
《房地产的解释》读后感(三):有点感想
下午看书看困了,便睡了一觉,然而梦魇,挣扎好久才醒过来。醒来时已经夕阳西下,夜幕四合。那一刻忽然很伤感,一个人在外地,感觉在四处流浪。或许终究是没有一个称之为“家”的地方。然而说到“家”在如今的社会中,似乎一个标杆就是有房子,关于房子终究成了很多人就结的有问题。它似乎是婚姻的一个保证,或许也可以作为婚姻的经历基础存在于人们的生活中。人们为了一所房子,为了一处住所,为了能有一个共享天伦之乐的地方,四处奔波。
我们也不知道何时起,房子超出了我们所预想的价值,蜗居,裸婚,问题一步步逼近我们。在过去的十五年房地产成持续上涨状态,在未来的十几年呢,这里水太深。
只是短短的十几年,中国房地产的泡沫膨胀起来,我们深处城市的一禺,繁忙的工作着,为了吃穿住行,我们关心的只是一处容身之地而已。
房价的居高不下终究是我们所关心的问题。
这是一个大问题,是需要国家不断调控的。#中国发展高层论坛#上表示:"城市发展方式转变必然要求房地产的发展方式做出新的转变,回归到房子是应该住的这样一个本源上来。要实现这样一个目标,需要引领理念的转变,金融银行业需要更加主动作为,一方面继续严控信贷投放,调整信贷结构,遏制投机炒作,大力支持居住需求;另一方面房地产金融创新不能围着传统信贷转,要把着力点转向针对房地产需求失衡,提供综合金融解决方面上来。"这是中国房地产将来的发展方向。
我们期待这国家的宏观调控能大力打击房地产的泡沫,让每一户家庭不再蜗居。这是未来的美好蓝图。
《房地产的解释》读后感(四):未来北京房价会超过80万一平米
看完这本书我只有一个感觉,董藩教授不愧为人师表这四个字,一颗赤诚之心拳拳可见。毫不做作非常认真的剖析了中国房地产目前现状以及以后可能出现的情况,并且言辞诚恳,情真意切,是真心在为最普通的人解释房子为什么会这么贵,以及必然会继续贵下去这一不争事实!
前言就让我对本书充满了期待,掏心掏肺的感情,诚心实意的语气,血淋淋的现实都给我非常大的震撼,这才是一个老师应该说的话!这才有一个师者传道受业解惑的样子!
本书前半部分董潘教授其实在我看来说了这么多只为告诉你一件事,房子,最起码百年内不要去期盼它崩盘了,能买就抓紧上车,并且任何时候都不晚!举了很多例子也列举了很多数据表格,表格都不用细看,只需要看看中国房子这20年的涨幅就明白了,再怎么调控都只能延缓房子涨价,却没办法从根本上解决价格上涨这一难题!现在18年,房价已经涨到什么程度了想必不用我多说,而这早在十年前就都被董潘教授预料到了,并且在前半部分的结尾处还把当年记者污蔑他是危言从听的一篇报道原封不动的贴了出来,非常讽刺。
而在本书的后半部分董潘教授在尽自己的最大能力想思考出一个解决的办法,但是无论是从西方国家的经验,还是从中国目前的国情出发,以及中国人对于房子的需求来看,都没有研究出一个明确的手段,所以这里董潘教授的语气其实已经很低落了。他所能做的也仅仅是把房子为什么这么贵的具体原因一一列举出来,但是发现,由于土地不可移动、不能增加以及刚需等属性,导致房子还会持续增长下去,北京涨到80万并非天方夜谭。
本书很多内容都是董潘教授近十年的预见,其实现在北京超十万的楼盘已经很多了,那么80万是很遥远的幻想么?明显不是!所以我在看这本书的时候其实是一直冒冷汗的,因为现在我买不起,以我工资的成长速度和房子涨价速度来对比,这意味着我会永远都买不起!我想存在这种状况以及尴尬境地的年轻人不单我一个,想想难道不可怕么?
可以说,房子已经是当下年轻人心中最痛苦的一根刺,并且最难受的是拔不出来!每天只能忍着剧痛在高大上的办公楼里一个小小的格子间浑浑噩噩度日,一个字,惨。
《房地产的解释》读后感(五):浅谈改善类住房
这本书的框架很大,涉及房地产的方面比较多,如房地产发展中的城市病,与房地产有关的政策,房地产发展的背后原因等等。我就不一一赘述了,简单从ppp模式下改善类住房的发展浅谈一下我从这本书中所学与自我的理解。
共有产权住房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普通收入阶层住房压力,但也存在着许多问题。如某些人隐瞒真实财产,想出小钱住大房子或者利用自己部分产权所有人的身份买卖共有产权住房,利用政策便利榨取钱财。 部分渎职,失职政府工作人员通过职务便利获得不当收益 社会资本利用共有产权住房政策变相进行“商品房”开发,借机清空库存,获取最大化利润,忽略了目标群体的真正需求。 在以上现象中政府由于处在“裁判员”与 “运动员”的双重身份而无法一一监管,使得该政策的惠民度和便民度大打折扣。
中国房地产的改善任重而道远,在我国的实业没有得到充分的发展之前,房价的大跌是不太可能的现实,房地产也将继续成为国民经济支柱。
《房地产的解释》读后感(六):一切用数据说话
一切用数据说话
看这本《房地产的解释》书,纯粹是无心插柳。只是因为多年前2011年4月4日因董藩那句话,"当你40岁时,没有4千万身价不要来见我,也别说是我学生。"的微博言论引起热议,从此,我开始关注董藩。
先谈谈《房地产的解释》作者,董藩是北京师范大学政府管理学院教授、房地产研究中心主任,土地资源管理专业和政府经济管理专业博士生导师,兼任民革中央委员、建设部专家委员会委员、房地产投资理财规划设计院院长及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厦门大学等多所大学EMBA或EDP项目兼职教授。学者的典型,所以全文语言很严谨,分析得很透彻。
《房地产的解释》这本书,是作者经历了十多年的房地产深度观察,真正地剖析房地产真相,读后让我这个外行人也懂得了一些理论,开始思考自身的房子问题。
董藩,这位敢于讲真话的教授给读者破解了房地产的迷局,他在文中剖析出北漂一族的伤痛。指出目前 依然以增量为主的阶段,依靠新增供应,他用一组又一组数据告诉读者,如何破藩篱,从加强城市规划的刚性约束,谈到合理的财税政策激励市场主体。
所以,写作不能只感性。有时候,需要用数据说话。
写作不能只理论,有时候,需要和哲学相联系。
《房地产的解释》读后感(七):房地产的解释 | 未来十年房地产危机不可避免
1979年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经济经过了高速发展的阶段,社会也经过了一个很大的转变。城镇化的开发,让之前的农村包围城市转变正好呼应了世博会上的口号“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不可否认的是城市资源更加相对集中,便宜的医疗资源、丰富的教育资源以及各种便利的交通和便利的住宅都给了人们更大的生活空间,而文中又提出了另外的一种城市症结,那就是城市病,交通阻塞、空气质量差雾霾严重,教育资源不均衡、医疗环境中的医患关系也处在一种极度紧张的关系。
经济的发展只会更倾向于一二线大城市
不同于外国地广人稀的局面,中国的社会形势一直地少人多。改革开放确实先富起来了一批人,这批人现在甚至很多带着资产转移到了国外。空位被原二线城市替补,且不同于国外居住区商业区分离的现状,国内的优质资源始终是过度集中的。好的地段拥有好的居民区,好的医疗资源,好的商业环境,好的教育资源,几者相互影响相辅相成,共同推进了放假。大城市的资源和人才愈发饱和的状态下,房子在正常范围内的供给永远达不到人们对于房子的需求,供需本身就从未平衡过,永远是供需不平衡状态,而中国人最讲究的就是安居乐业,房子一定是要有的,有了房子才会更加的有安全感,这是房子为什么对中国人这么重要的原因,从而也说明了政府调控下房子的供需永远也达不到一种平衡。
基础建设和城市开发的建设注定不平衡
我们中国有5000年的文明历史,但是近几年的过渡开发,已经让我们的城市丢失了原本应该保存下来的文明。不仅如此,高强度的住房需求下,让我们的房价快速增长,中国人对房价的认知进行到了一种突破和爆炸性的阶段,人们根本买不起房。可见,如此的房价飙升的现状跟调控的初衷背道而驰。
在调查的一组数据中,从2003年到2013年这十年之间,人口从农村向城市迁移,小城市向大中型城市迁移正是中国的房地产市场高速发展的主要推动力。而近几,我作为一个北漂,不仅见证了北京的房价飙涨,同时也见证了租房的价格飙涨的这一过程。
在经济调控这只无形的手的背后,如何改革,通过什么方法来改革,而这些的背后我们应该看中的是人们真实的生活质量。国家调控还要加强力度,更是任重道远。
《房地产的解释》读后感(八):房地产的解释
具有"年度中国争议人物" "中国房地产年度人物" "中国房地产年度思想贡献人物"等称号的董藩教授,执笔本书,以其多年对中国房地产市场现状的分析,以金融视角深入浅出的揭示中国的房地产市场本质与运作机制。从国民财富观出发,逐步深入中国房地产的市场和房价问题,旁征博引,又有理有据,体系完整,内容丰富,为读者打开一面新的视角看待房地产和及经济的发展。
健康的财富观不仅对个人的命运产生影响,也会对整个社会的发展轨迹有着重大的作用。图书中提到,树立正确的财富观念,除了“不仇富”外,还需要学会如何去创造、利用财富。正确运用和配置财富不仅仅是个人的能力,也是国家的能力。一个国家对财富的调控和配置能力,影响着社会整体的进步和发展。从房地产泡沫经济到对房市的无形之手的调控,让房子是用来住的,而不是用来炒的理念深入人心。
房地产行业中,作为商品房的价格,以价值为基础,受供求关系的影响。文中以北京房市为例,聚焦北京房地产市场,论述推动房价上涨的因素,理解中国房价上涨的逻辑。从日益凸显的“城市病”中窥探经济发展面临的问题,从金融、房地产以及政府平台背后的货币运行中理解行业和市场运行的规律。作者提到当下的中国,目前仍然处于以增量市场为主的阶段,即房地产市场需求的满足主要依靠新增供应,进而提出房地产市场新增需求的三大主要力量,新增城镇人口住房需求、旧房拆迁引发的住房需求、改善类住房需求。这三大主要力量具体就体现在我们身边,二孩政策的放开,经济速度的发展,城镇人口的增加,棚户区的改造等等,不断刺激着房地产行业的发展。
《房地产的解释》读后感(九):房价何去何从?
有人在观望,有人已入坑。有人在看被贷款压着不敢抬头的房奴的笑话,有人在入手后看着又水涨船高的房价暗暗得意。这水究竟有多深?房价到底会不会降低?未来市场会是什么情形?
董藩,青年经济学家、房地产专家、北京师范大学政府管理学院教授、北京师范大学房地产研究中心主任,土地资源管理、政府经济管理两个专业博士生导师,兼任民革中央委员、国家审计署特约审计员、建设部专家委员会委员、北京房地产学会副会长、北京市政协委员及清华、北大、浙大、上海交大、中山大学、厦大、重庆大学等多所大学总裁班兼职教授。2011年4月4日因“当你40岁时,没有4千万身价不要来见我,也别说是我学生。”的微博言论引起热议。
作为学者,董藩认为自己站在“科学的角度”,而不是向开发商靠,也没有标榜自己是老百姓的代言人。“学者不是在玩跷跷板,不是站在一边为谁说话,而应该站在一个球的上面,不偏不倚,因为每个阶层都有各自的利益。”很偶然的读到《房地产的解释》,本以为会是一本专业性很强,诘屈聱牙的房地产书,以为会是一本专门围绕什么是房地产、房地产的产生发展、房地产未来走势的教科书一般的书,然而一路读来,很有意思,让我这个对房地产业一无所知的人也产生了共鸣。
我对他的一些言论深以为然,略举几个例子。“我可接受自己不富有但不能容忍学生贫困”,“我的财富观是富不傲穷,贫不妒富”,“祝天下爱钱人都发财共同富裕”。在此就不一一分析了。
现在两大阵营彼此对立,一个说房价就是泡沫,早晚跌破价,一个说房价只涨不跌。房价从七八年前就喊着会大幅下降,到如今也是不跌只涨。有人说老百姓盼着房价跌,开发商们则盼着房价翻番的涨。开发商和买房者成了不可调和的完全对立面。我们不否认,在商言商,商人的目的就是追求价值最大化,然而也不要忘了,房价的看涨并不只是开发商一家能左右得了的。凡事总是有多方面的原因造成的。纵观中国整体因素,受土地的特殊性、收入的增长等影响,房价还会继续呈上升趋势是可以肯定的,除非出现不可抗的事情发生。
《房地产的解释》还让我获得一个比较正的“国民财富观”的理念,跳出传统的金钱观念,“重农抑商”的观念古来有之,一提钱就感觉是脸上无光、低人一等,而今,要让孩子从小就接受正确的金钱观念,学会“富不傲穷,贫不妒富”,学会合理规划自己的资金,学会“君子爱财,取之有道”。
现如今的世界,已经是一张错综复杂、千丝万缕、息息相关的大网,“蝴蝶效应”“牵一发而动全身”更容易发生,房地产又怎会跳出这个圈子?!
《房地产的解释》读后感(十):房子问题
如今朋友之间聊天经常问的是:“买房了吗?”“在哪?”“多少钱一平方米?”购房、房价已然成为全民化问题。房到底买还是不买?在哪买?房价会不会跌?这是很多人都在思考的问题。这些问题,希望你能从董藩教授的《房地产的解释》中得到答案。 作者董藩,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在房地产领域,他是公认的对国家决策和社会舆论具有重要影响的人物。在文中,他对教师这一职业的点评也是非常到位。教师,不仅要激励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还要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财富观。文中的第一章,作者关于财富观教育向读者举的例子着实让人为之一惊。中国孩子和美国孩子看问题的角度完全不同,而我们也一直和聪明的阿凡提站在同一立场,认为阿凡提可以用一些点子惩罚或者欺骗地主。原来,我们的孩子从小时候就已经失去了客观公正的立场,这不能不引起深思。 重新回到房地产,作者认真剖析了中国房地产目前的现状,并提出房价还会继续上涨,当然这是基于一定的约束条件。董藩教授从房地产的实际出发,从需求供应进行分析,并不是无的放矢。语言真切,言辞诚恳有力。是真心分析房价问题,并不是大放厥词,哗众取宠。董藩教授还简单罗列了推动未来房价上涨的十大因素,别的不说,就说大拆大建和家庭裂变这两个因素,放眼当下,只需看看那些陆续拆除的底层、平房,还有一直轰轰响的建筑工地,而且城市也已很难看到几世同堂的情况了。其实,不仅城市,农村也是一样,结婚必须有房,没房子不结婚,很多家庭东凑西凑也要给孩子买套房子,当然,男女青年的购房能力并不是我们现在要讨论的内容。由此可见,房价上涨是一个必然趋势,调控只能延缓房价的大幅上涨,却不能使房价下跌。今年的房价比去年贵,明年比今年贵,工资的上调远远跟不上房价的增长速度,很多人会发现与房子的距离越来越远,这就意味着:没有一定的财富,连安身之所都没有。 安身之所,是所有人必须的。这不仅仅是财富的体现,也是心灵的归宿。就如一首歌中唱的:“我想有个家,一个不需要多大的地方。”但,这个“不需要多大”家却来之不易,房价的上涨使很多人买不起房子,除去董藩教授提出那10个因素,还有更多的因素,置产投资也是其中之一。这些因素汇集在一起,对房价形成了巨大的推力。 关于房地产上的问题,有没有方法来解决呢?本书的后半部分董藩教授在文中举出大量的数据和实例,把我国和国外现有的实际问题进行比较并提出了具有前瞻性的建议。这些翔实的解释都让想了解房地产行业的人有了依据。 董藩教授提出,二十年后,北京的房价每平方米将达到80万,这个让我惊叹的数字,真实的让我感觉到了寸土寸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