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观后感摘抄
《禅》是一部由高桥伴明执导,中村勘九郎 / 内田有纪 / 藤原龙也主演的一部传记 / 剧情类型的电影,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观众的观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禅》观后感(一):安静地穿越历史
在新宿那家小小的影院看了这部电影,佩服导演忠于历史的态度。。。竟然要求演员们讲那些日本人不懂,中国人也不懂的中文。。。不过电影本身很精美,演员也无愧于他们的名气。。。
《禅》观后感(二):禅
学习佛法是为了认识自我,认识自我是为了忘却自我,忘却自我是为了悟。静是外部的条件,坐禅是方式。所以当今众多寺庙过分入世的做法,可能更适合这个时代的要求,但于佛法不刻意追求的做法多少有所不同。
《禅》观后感(三):人生的旅途
電影剛開始我有一點想笑因為日本人講中文真的還蠻搞笑的。就連演中國人的也是日本人,好像整部戲真正的中國人就只有一個。不過整體來說還是個蠻好的一部電影。有一點哲學的理論,非常適合這句【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
《禅》观后感(四):置身汪洋,还能看见水吗?
春花
秋月
夏杜鹃
冬雪寂寂溢清寒
欢喜心,慈悲心,平静心——道元的三心!
《禅》观后感(五):结局相当了得~
画面:阿玲和贞节牌坊...
此片的好就不累述了,光是僧们那傲挺的身姿就够我销魂数日了。只是还有几处没看明白:
1.道远到底是怎样普渡时赖的,我以为他是在劝他放下一切出家修佛,但最后时赖并没放弃王位,难道只是顿悟了要“以德服人”就可以驱魔?
2.寂圆怎么好的不教,教会俊了“我爱你”...
3.干嘛不用几个中国人来扮演中国僧人?至少搞个像样的汉语配音啊...
《禅》观后感(六):《禅》日本:舍弃开悟
道元:什么是文字?
典坐:一、二、三、四、五……
道元:什么是办道?
典坐:不在经藏之中
不思善,不思恶,甚至连开悟本身也要舍弃。日本自唐宋以来,东来求法,对自唐兴盛的禅宗一脉相承,乃有电影《禅》深得其境。电影剧本设计,空灵而简单、浩阔而易得,观者如人饮水、冷暖自知。
1253年,日本一代曹洞宗创始人道元大师圆寂,留下这句话:“生之时,当生;死之时,当死。”
徒众继续坐禅……
《禅》观后感(七):依靠他人,则是否定了自己心中的佛祖。
看完这部电影,不得不说句,人虽然分种族,宗教虽然分派别。
但是真正的道法,其终极目的确实九九归一的。
来一条不是很完美的分割线
—————————————————————
我看见,天空倒映在你衣角的瞬间。
《禅》观后感(八):日本曹洞宗
道远禅师八大戒:少欲、知足、乐寂静、勤精进、不忘念、修禅定、修智慧、不戏论。
公元13 世纪初,日本道元禅师入宋,从学于天童山曹洞宗如净禅师门下,传回日本,建立永平寺,提倡“只管打坐”,为日本曹洞宗的开始。
曹洞宗源出六祖弟子青原行思,传希迁,希迁传药山,药山传云岩,云岩传良价禅师。良价禅师,住瑞州洞山,传本寂禅师,成立曹洞宗。
曹洞宗,禅宗的五个主要流派之一,自石头宗门下分出,创始于洞山良价、曹山本寂,后传至宏智正觉禅师,创默照禅,与大慧宗杲所提倡话头禅,成为后世禅宗两大流派。
《禅》观后感(九):禅心
影片最后,道元在圆寂时,给弟子定了八戒律:
一、少欲
二、知足
三、乐寂静
四、勤精进
五、不忘念
六、修禅定
七、修智慧
八、不戏论
佛家的戒、定、慧,是以戒为先,由戒入定,因定生慧。我也给自己定四条戒律:
诚实第一;
自律第二;
少欲第三;
精进第四;
人生之事的简与繁,也就一个“禅”字了!
《禅》观后感(十):般若波罗密多心经
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渡一切苦厄。舍利子,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舍利子,是诸法空相,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是故,空中无色,无受想行识,无眼耳鼻舌身意,无色声香味触法,无眼界,乃至无意识界,无无明,亦无无明尽,乃至无老死,亦无老死尽,无苦集灭道,无智亦无得,以无所得故。菩提萨陀,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心无挂碍,无挂碍故,无有恐怖,远离颠倒梦想,究竟涅磐。三世诸佛,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得阿褥多罗三藐三菩提。故知,般若波罗蜜多,是大神咒,是大明咒,是无上咒,是无等等咒,能除一切苦,真实不虚,故说般若波罗蜜多咒,即说咒曰:
揭缔,揭缔,波罗揭缔,波罗僧揭缔,菩提萨婆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