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塑料:一个入侵物种》的读后感大全
《海洋塑料:一个入侵物种》是一本由[葡] 安娜·佩戈 伊莎贝尔·米尼奥丝·马丁斯 著 / [葡] 著作,后浪丨浙江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56.00元,页数:176,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海洋塑料:一个入侵物种》读后感(一):解读塑料的危害,科普环保的意义,环保意识从小抓起
今天是世界海洋日我想跟大家聊聊一本关于海洋的绘本——《海洋塑料:一个入侵物种》。
海洋是我们人类生存的重要存在,是构成自然环境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美丽无垠,有时候看起来无比美好。但是,我却曾在在三亚的海边看到水面上漂浮着无数的塑料瓶和塑料垃圾袋,完全打破了影视片中塑造的海洋的形象,当时我整个人都不好了,一个大大的问号浮上心头,这么脏的海水真的是我心中那个海洋吗?
眼见为实,我尝试着了解我看到的现场背后的原因,了解到的事实触目惊心:每年约有 800 万吨塑料流入海洋!这相当于每小时往海里倾倒约 1000 吨塑料, 也就是差不多每分钟倾倒一卡车塑料。有统计数据显示,到2050 年,若以重量计,海里的塑料将会比鱼还多!
海洋是海洋动物们赖以生存的家园,然而现在的海洋中,却有被废弃渔网困住的鲸鱼,被尖锐的塑料制品扎伤的海龟,被塑料袋撑饱却饿死的鱼类和海鸟……
现实已经很严峻!环境保护,垃圾回收刻不容缓!
在《海洋塑料:一个入侵物种》中,作者从海洋及海洋生物的视角出发,讲述了她所观察到的事实,用充满童趣的绘画将她看到现象和她研究调查发现的事实传递给读者:
海洋垃圾的入侵破坏了海洋生物的多样性
海洋垃圾正在给一些海洋动物带来灭顶之灾
海洋垃圾正在对人类的生命造成威胁
我们呼吸的氧气有一半以上都是海洋里的微藻产生的!如果海洋中充满塑料和其他污染物,微藻就会迅速消失。
微塑料最终会因食物链而进入人体。微塑料在生物体中累积超过一定限度,会引发严重的健康问题,比如引起发育、生殖等方面的病变。
回收海洋垃圾,刻不容缓!
身为热爱生活的人,我通过这本书意识到了环境保护的重要性,也意识到为什么现在幼儿园就开始引导孩子进行垃圾分类,也坚定了环保从自身做起的决心。希望读到这段文字的朋友们能共同参与环保行动。
如果你需要一本书,给身边的朋友讲为什么要回收海洋垃圾,《海洋垃圾:一个入侵物种》是个不错的选择。
这本书里有漂亮的插图,容易理解的说明和大量的主题相关知识,是一本让读者阅读之后能产生共鸣,激发行动力的书。
同时,又因为书中有大量的手绘画面,帮助理解,即使是小朋友也能自行看懂。
希望看到这段文字的你,能转发这段文字,让更多人认识到海洋的重要性。
环境保护,从回收海洋塑料开始,从身边的每一件环保小事开始!
《海洋塑料:一个入侵物种》读后感(二):一本书引发的思考:关注海洋环境保护,关注孩子生活中的ING时刻
文|弥小木
一位妈妈在卖气球,忽然起大风,妈妈让女儿回屋躲避。眼看风越来越大,害怕妈妈被风吹走,女孩跑出抱住了妈妈。这则视频,引发了很多人的关注,女孩抱住妈妈的动作,触动了人们的内心。最后那些气球,随着大风飘到了空中。
可曾想过,飘向天空的气球,最终飞向了哪里?一般在节日的时候,气球出场的频率很高。2007年,法国诺曼底地区的人们发现,荷兰女王节派对上放飞的气球,飘到了家门口的海滩上。
飞向天空的气球,很有可能,最终会落入海里。2007年法国诺曼底地区人们的发现,在《海洋塑料:一个入侵物种》这本书里,被称之为“气球战争”。
《海洋塑料:一个入侵物种》,其中一位作者是葡萄牙海洋生物学家安娜·佩戈,记录她与海洋塑料的故事。另一位作者,是葡萄牙的童书作家伊莎贝尔·米尼奥丝·马丁斯。《海洋塑料:一个入侵物种》的图片,是由获得葡萄牙国家插画奖的贝尔纳多·P.卡瓦略所画。
《海洋塑料:一个入侵物种》,看起来赏心悦目,有点手账的感觉。孩子们阅读这本书,可以了解海洋塑料对环境的影响,也能行动起来,做一些力所能及保护环境的事。
一个女孩,一个举动,改变一件事。《海洋塑料:一个入侵物种》的作者之一安娜·佩戈,从小就生活在海边。童年时期,她最大的乐趣,就是去海边玩。放学之后,去海边看一看,闻一闻海的味道,成了安娜·佩戈童年的味道,海的故事融入了安娜·佩戈的生命中。在与海接触的过程中,安娜·佩戈发现了“海洋塑料”。作为一名海滩拾荒者,安娜·佩戈不仅在其中找到了乐趣,还将其发展成为自己的终身事业。
靠一个人的力量,改变一些事,很不容易,也令人敬佩。德国医药记者尤格·布莱克,常年关注过度医疗,做深度报道、出书,引发了德国大众对“药物滥用”的关注。靠一己之力,推动社会的进步与发展,是令人佩服的。只有大人能影响世界吗?并不是,小孩也可以。
《海洋塑料:一个入侵物种》里,有分享“我们可以做些什么”的内容,最简单的是从认知开始,了解塑料的危害。《海洋塑料:一个入侵物种》分享了放下书后,马上可以做的事:考虑生活中的塑料物品,寻找替代品;减少、甚至是拒绝塑料的使用;尽量让塑料再利用等等。这些,只要我们愿意,都是可以立刻在生活中实践的事。环境保护,或许需要“几代人”的努力。然而,也有当下就能做的,小孩的力量,不容忽视。
2000年出生于阿联酋的克卡姗·巴苏,因为看到鸟吃了塑料而亡的图片,在8岁那年种下了第1棵树。12岁时,建立了保护地球的“绿色希望”青年组织。只要愿意,你也能改变世界,你比你想象得要重要。
《海洋塑料:一个入侵物种》中说的这句话,很有力量:
环境保护,是“一代人”的教育。孩子,从你开始,让世界变得更美好一些。
看《海洋塑料:一个入侵物种》的安娜·佩戈成长的经历,会发现一些可探寻的内容。安娜·佩戈从喜欢在海滩上拾荒,到发现问题,关注问题,解决问题,利用自己的力量,推动人们对问题的关注。对海洋的喜爱,对环境的关注,安娜·佩戈一直在行动。想来,安娜·佩戈是目标明确的人。
之前看到有复旦学霸,毕业后蹲家2年,更有人毕业后蹲家8年。在那些蹲家的日子,他们迷失了自我。但也有人从小就有明确的目标,比如美女翻译张京,在读书时代,她的梦想就是当一名成功的外交官。为了那个目标,不断努力,最终过上自己想要的人生。
一个人,从小就能找到自己的兴趣所在,明确目标,是幸运的,也是幸福的。家长们在日常的生活中,关注孩子的体验,或许能帮助孩子找到他们的目标。美国新型教育理念的开拓者黛安娜·塔文纳,在她的《准备》一书中,有分享帮助孩子找到的目标,可以用“ING”的方法。什么是“ING”?简单来说,就是看孩子“正在做什么”,而不是问“长大后想当什么”。从当前在做的事情中,发现兴趣所在。
《海洋塑料:一个入侵物种》的安娜·佩戈,她不就是在自己一直做的事情中,发现了兴趣所在吗?很多时候,孩子的梦想很美好,想象着长大后当这个,当那个。有梦想是好的,离梦想更近的方式,是看当下的生活中,做了什么?用“ING”的方式,慢慢找到真正的兴趣所在,建立目标。
“项目制学习”的好,《准备》里提到过,《给父母的未来之书》更是贴心地给出了,在家如何进行“项目制学习”。父母在家就能带着孩子,进行“项目制学习”,关键的两步是问题分解和探索学习。看到《海洋塑料:一个入侵物种》,很是惊喜。这本不就是“项目制学习”,很好的范本吗?
《海洋塑料:一个入侵物种》里,有很多的问题,比如,在一开始就提出“海洋有那么多问题,为什么选择关注塑料?”。根据主题,层层递进,引出一个个知识点,比如“知道什么是恒温器吗?”“什么是食物链?”。也有引发思考的问题,比如“海洋里的垃圾哪里来?”“我们可以做些什么?”等等。
既然提出问题,当然也有答案。不过,并不局限于答案,更会引发读者自己的思考。阅读《海洋塑料:一个入侵物种》,能看到安娜·佩戈是如何一步步,探索学习“海洋塑料”的。
《海洋塑料:一个入侵物种》,还展示了如何去做记录。做记录,是一种回顾,也是进行学习后的总结。会做记录,也是“项目制学习”过程中,要掌握的能力。《海洋塑料:一个入侵物种》的记录方式,有建相关知识的档案卡、图片、照片等等。这些方式的呈现,是现成“如何记录”的范本。对想在家进行“项目制学习”,但还有点模糊的人而言,《海洋塑料:一个入侵物种》实在友好,是很好的学习对象。
关注环境,关注海洋塑料的问题,《海洋塑料:一个入侵物种》关注到了每一个细节。《海洋塑料:一个入侵物种》的包装,是一层小小的塑料袋。收到书的时候,还有点意外,因为很少有书,是用这样的包装。千万别小看这层小小的包装袋,它是“可降解塑料”。
阅读《海洋塑料:一个入侵物种》,图文结合的方式令人舒服。对想要了解“海洋塑料”的孩子,《海洋塑料:一个入侵物种》是本不错的入门书。大人读了,也很有启发,尝试在生活中,关注孩子的“ING”时刻,学习提问的方式、学习如何去做记录。阅读《海洋塑料:一个入侵物种》,不仅了解“海洋塑料”的问题,还能引发思考,带来行动上的改变。
我是@弥小木,爱阅读。欢迎关注,一起感受阅读的力量。
《海洋塑料:一个入侵物种》读后感(三):当人类一步步探索海底时,我们制造的垃圾已经先一步到达了
生命起源于海洋,在这片覆盖了地球71%面积的广阔水域之下,有着幽深而富饶的神秘世界,无论是在大银幕上观赏震撼的纪录片,或者亲自潜入这一片冰蓝,海洋总能牵动我们的情绪。海洋就像一个巨大的谜,它孕育生命的可能性,也能随时成为生命的终点。
深海的高压、黑暗和低温限制了人类的探索,我们对海洋的了解甚至比太空更有限。然而,当人类还在一步步探索海底时,我们制造的垃圾已经先一步到达了这里。
是的,海洋塑料,一个所有人都听说过,却又不(那么)放在心上的议题。海洋里80%的垃圾都是塑料,每年都有约800 万吨塑料流入海洋,随着人口不断增长,塑料消费量不断上升,到2050年,海里的塑料甚至会比鱼还多。我们可能会以为,只有沿海地带才有塑料,但事实并非如此,塑料遍布各大海洋,甚至北极和太平洋上偏僻的岛屿。可以说,那些我们未曾踏足的远方,塑料垃圾都比我们早一步到达了。
诚然,这不是一个我们会主动对孩子提及的话题,我们会教导孩子如何垃圾分类,配合学校的活动做些变废为宝的手工,偶尔自备环保袋取代塑料袋。但如果缺乏系统性的引导,和真正打从内心对自然的爱与敬畏,这些小小的善意很容易淹没在日常生活巨大的惰性中。然而,面对“环保”如此巨大、复杂、旷日费时的现代议题,我们究竟该从何说起呢?
《海洋塑料》
博洛尼亚国际童书展非虚构类特别推荐
美国科学教育者协会年度杰出科学类童书
葡萄牙国家阅读计划推荐图书
在《海洋塑料》里,作者安娜·佩戈选择从童年的经历娓娓道来。她从小就生活在海边,有些人屋后有院子,而她则拥有一片海滩。每天放学回家,安娜都会去看看海滩,就像去感知一位朋友。她观察潮水的涨落的规律、沙子堆积的纹路,以及大海时刻变化的气味。安娜不是在某个时刻决定开始关注海洋塑料的,而是理所当然地就投身到了海洋保护中,因为“当我们喜欢上一样东西,便无法对任何与它相关的事物无动于衷。”
海洋里的塑料是如此之多,以至于我们可以将其视为一个入侵物种。于是安娜真的为它们命名了,“Plasticus maritimus””(海洋塑料),这个物种不属于自然界,却越来越频繁地出现在海洋中。命名是认识的开始,事物一旦有了身份,就会变得更加具体,安娜用一本正经的口吻,介绍了海洋塑料的特征、分布、生命周期以及生存现状,荒谬但又触目惊心。
塑料降解的速度非常缓慢,而且取决于物品种类、大小、环境条件等因素。在某些水温低、光照少的海域,腐蚀现象没有其他地方严重,海洋塑料需要几个世纪才能消失。但在海洋塑料消失前,它们会先随洋流、季风飘往世界各地,每年都让十万只海洋动物丧失性命。一旦正视这个问题,很难不被严峻的现实刺痛。我们总是下意识地在孩子面前回避那些无力的真相,但孩子究竟可不可以、需不需要、有没有能力接触这些真相呢?
书中的回答是肯定的,虽然这不是一个令人愉快的话题,但安娜用深入浅出的方式,向小读者展示了海洋的重要性、塑料问题的生成、海洋保护者的工作情况,以及我们所能做出的改变。她的文字生动活泼,小读者看到的不是一个愁眉苦脸的苦行僧,而是一个亲切而充满活力的行动派。她提供了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手把手邀请小读者像真正的科学家那样进行一场野外考察,同时还分享了许多自己在海滩“拾荒”的趣闻。
比如她会给自己定些节日:“手套日”(一上午找到了 7只手套),“吸管日”(在同一片海滩捡到 133 根吸管)、“253 个瓶盖日”、“浮标日”、“打火机日”……这种苦中作乐的幽默感相当有感染力,书中没有说教,却令人感到被说服和被鼓舞。她还会循着海滩上某些特殊“客人”身上的线索,去想象它们曾经的故事:这个生产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玩具,是某牌冰淇淋的赠品,灵感来自于当时流行的动画片《北海小英雄》;这个刻着“命运”的浮标,则来自美国的一艘渔船。
这些残缺不全的废弃物,在空间与时间的汪洋中流浪,辗转来到安娜的手中,感性的想象为垃圾的命运增添了哀愁,也让“环保”的主题不再那么难以亲近。
面对太过复杂的问题,我们有时倾向于直接将结论告诉孩子,但安娜选择直面问题的核心,她从潮汐、洋流、食物链,讲到塑料回收、污水处理系统、塑料简史,系统而全面地引入丰富的知识,从而使孩子真正认识问题的源头。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但却远比苍白的口号更有力量。
她将环保的理念缓慢而沉稳地传递给读者,将其转化为读者内生的动力。就像在海洋中潜水一般,让读者亲身感知水的流动和温度,哪怕只遇到一群磷虾,也远比隔着水族馆的玻璃看鲸鱼更加动人。
《海洋塑料》的第一句话就说了:世界不缺尚待解决的问题。幸或不幸地,生活在这个时代,虽然有五花八门的问题,我们却也比过去任何时期更清楚它们的成因及影响。《海洋塑料》是一本童书,但是现在的童书已经不流行让主角待在原地等待英雄了,唯有从生活中行动起来,才能找回我们与万物曾有过的亲密联系。
《海洋塑料:一个入侵物种》读后感(四):保护海洋环境,请从少用塑料用品开始!
上面这些数据都是真实数据,出自《海洋塑料:一个入侵物种》,这项研究是由美国科学家珍娜·詹姆贝克发起,多位不同领域的科学家共同统计完成。这是一些触目惊心的数字。
我们每天都会用到塑料袋,每天买菜的塑料袋,夏天吃雪糕的包装袋,零食包装袋,都是塑料产品。像塑料梳子、矿泉水瓶等,也都是随处可见的塑料。但我们没想到的是,海洋里竟然会有如此多我们人类使用的塑料垃圾。
这本《海洋塑料》由海洋生物学家和葡萄牙金牌插画师联手,讲述海洋触目惊心的现状。著者之一是安娜·佩戈,一名海洋生物学家,创建了Plasticus Maritimus项目,将科学和艺术结合起来,提高人们保护海洋的意识。另一位著者是获得SPA/RTP童书作家奖的伊莎贝尔•米尼奥丝•马丁斯,是一家橘子星球出版社的创始人之一。
绘者是葡萄牙的金牌插画师贝尔纳多•P. 卡瓦略,曾荣获博洛尼亚国际童书展最佳童书奖,葡萄牙国家插画奖,德国青少年文学奖最佳图画书奖等。
这本书是一本备受认可的环保题材书籍,获得了博洛尼亚国际童书展非虚构类特别推荐、美国科学教育者协会年度杰出科学类童书,以及葡萄牙国家阅读计划推荐图书。让孩子们从小建立保护海洋的意识。
说到海洋,小朋友们想到的可能是沙滩、大海,夏天可以去度假,可能还会想到海子的那句“我有一所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海洋与我们息息相关,我们也从很早就开始探索海洋了。
海洋是我们的气候调节器,接受了大多数太阳辐射能,让我们能够舒适的生存。地球上一半的氧气来自海洋,保证每一个生命的呼吸,既包括人类,也包括其他生物。产生氧气的物种就是海洋里漂浮着的微藻,也就是浮游植物,产生氧气。
随着我们对海洋的了解,大家也开始意识到塑料对海洋的威胁。1997年的船长查尔斯·穆尔发现北太平洋有一座巨大的塑料岛,是最早呼吁人们关注海洋塑料污染问题的人之一。2010年世界各地开始研究海洋废弃物问题。2016年英国禁止化妆品行业使用微塑料。
为什么大家开始意识到塑料对海洋的威胁了呢?主要是海洋中的垃圾,80%都是塑料,而这些塑料威胁着海洋生物,像前面提到的浮游生物,会受到有毒塑料的威胁,同时塑料会阻碍它们进行光合作用。海洋是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海洋塑料却会影响我们的生活。
作者安娜将海洋塑料作为一个入侵的物种,就像怪兽,增长很快,破坏力极强,而讲解的速度又特别慢,可能需要好几个世纪才能完全消失。 像葡萄牙海洋垃圾协会中的数据,归类了几种塑料降解时间:
难降解是一个问题,还有一个问题就是这些塑料会杀死很多海洋动物。
比如信天翁会误以为五颜六色的塑料是食物,把这些塑料喂给雏鸟,它们吃到肚子里,但由于难降解,一直以为自己很饱,最终饿死。2018年一头鲸冲到了泰国的海岸上,尸检发现它的肚子里有80个塑料袋! 光是想象,这就是一件非常可怕的事情!
“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这条食物链,顶端是大型鱼及我们人类。塑料不仅仅影响了海洋里动物的生命,可能也会影响到我们的生命。食物链底端的浮游生物会吃到塑料,而中间以它们为食物的鱼又会间接吃到这些塑料,包括我们人类。
为了了解海洋塑料,跟着安娜一起去进行实地考察吧,看看海洋里的塑料有哪些。可能先要把自己全副武装起来,穿上合适的衣服,带上水瓶和一些装垃圾的袋子,小刀等物品,就可以出发了。
但也要按照书中的TIPS进行准备,捡垃圾不是玩耍,要注意安全,其次是注意海洋潮汐、天气等情况。《海洋塑料》中还介绍了关于海洋潮汐的科普知识,这算是捡垃圾之外的知识了。
常见的物品有塑料瓶、渔网和绳索,塑料袋等。书中还指出了这些物品的降解时长、特点、趣闻等,了解知识的同时,还有有趣的知识拓展。比如对于渔网,有些公司将这些渔网进行改造,制作出了牛仔裤、泳装等。
除了去实地考察,还需要我们从身边小事出发,从自家出发,开始改变使用塑料产品的频率。比如我们可以经常在超市里面见到削好的水果,装到透明的塑料盒里面。其实水果的果皮就是大自然的包装,直接购买未切好的水果更环保。
比如我们点奶茶、饮料时的塑料杯、一次性吸管等,都可以替换成自己常用的水杯。 仔细观察一下,自己在生活中,使用了哪些一次性塑料产品?身上的衣服,吃掉的食物,包装的新产品?如何杜绝这些事情的发生?
作为一名考察员,你会如何与家里人沟通呢?《海洋塑料》是一本内容详实的书,涵盖了海洋的科普知识,也有一些让我们感到震惊的精确数据。漂亮的插图介绍了很多生动的案例,书中还有特别多实地考察时拍摄的照片。
同时,还给孩子提供了具体的建议,如何一步步去解决这个世界性难题,如何从身边小事做起、从自我做起。借用舒婷的《致大海》:
同时,“这个世界,有沉沦的痛苦,也有苏醒的欢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