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火光在前读后感摘抄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经典美文 > 经典精选 >

火光在前读后感摘抄

2022-04-14 03:33:21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火光在前读后感摘抄

  《火光在前》是一本由刘白羽著作,北京联合出版公司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9.00元,页数:272,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火光在前》读后感(一):《火光在前》:向着胜利前进

  之前读过刘白羽的散文,有很强的感染力,字里行间透露出莫大的气魄。

  最近又阅读了作者的小说集《火光在前》,虽然其语言风格有很大的不一样,同样给人深刻的感染力和巨大的鼓舞力量。

  东北虎四 野一直打到了武汉附近的长江边,这一年,新 中 国即将成立,解 放 军,正在向全 国进 军,四 野的将 士们也在奋勇南进,秋风扫落叶般的席卷残敌。

  其实书中被没有专门介绍这样的故事大背景,而是偶尔零星的涉及提到。我个人对中国历史比较熟悉,在此剖析下,以飨读者。当然本书主要描写士 兵们的故事,对这些宏观背景着墨不多。如果专门做介绍,那么从故事结构上来说,又显得冗余。

  作者善于描写具体战斗生活和故事,本篇就是讲述较为基层的连 队故事。书中涉及到的最高职务也不过是师 长。《火光在前》 真实生动记录了为解 放全中 国进行的最后斗争的壮丽动人场面。表现了战士们的英勇、乐观、顽强的革 命精神。

  虽然是短篇小说,但是视野非常得广阔,从师 长、师 政委到团长、团政 委带到连长、普通战士,甚至还有“解 放”战士。故事中每个人物都有自己角色定位、思想觉 悟,生活面貌,都有深刻的表现,每个人反映出来的精神风貌也不尽相同,生动具体,又真实。

  特别是对“解 放”战士的描写,在其他很多作品中都不常见。本书着力描写,反映了一般“解 放”战士从俘虏到成为英勇、有觉悟的“解 放”战士的心路历程。这一点非常得难得.

  刘白羽非常善于对人物内心的刻画,从战士到干 部,从内心活动,揭示人物的成长和推动情节的发展

  作者细节描写的功力非常之深,让人叹为观止.足见作者对当时的战 斗生活非常的熟悉,雨水 风 泥泞 江水 天气,都成为作者手中强有力的表现道具,成功推动了剧情的发展.作者对一般战士的生活表现得非常细腻,比如东北籍战 士不习惯南方得雨水天气,很多非战 斗减员,作品都有足够的描写. 尽管他们换了疟疾,但依然战斗不息,表现了战 士的英勇顽强和高度觉悟.大家都在为全 国的彻底解放,而贡献自己的每一份力量.

  本书故事情节也相当于有吸引力,不经意间留有很多悬念,吸引人一口气看到底,.这样的小说读起来真是畅快淋漓。

  如果和王愿坚的《党费》、李心田的长篇小说《两个小八路》、《闪闪的红星》相比较,本书可谓兼具了这两位的作品的优点.《火光在前》既有激烈的战斗场面描写,又有很多以小见大的细节描写.耐读性,故事性都很强。

  《火光在前》读后感(二):火光在前:灾难的火光,希望的火光

  最值得称道的一点是作者在塑造人物时极力避免扁平化,读者看到的不是清一色的高光伟形象,而是有血有肉有情感甚至有缺点的生动人物。

  以战士王春为例。他是东北籍人,初入南方对当地气候极不适应。进入湖北边境后,受烈日炙烤、蚊虫叮咬、皮肤过敏、晴雨不定、潮湿闷热等恶劣自然条件影响,心理状态被不良的生理状态影响,逐渐变得消极。尤其与生长在南方的战友杨天豹一对比,杨的士气高涨更惹得王春萎靡低落

  他的内心充满矛盾,一方面自己曾是连队里的积极分子,另一方面水土不服导致了意志消沉,又掺杂了对家乡的思念、与战友比较之后的“落后”,这些让王春战斗的热情之火有熄灭之势。

  意识到这一点之后,王春通过不断自我调节疏导和外界正面引导护住了心中的“热情”火苗。他回忆自己曾经经历过的激烈思想斗争,最终还是勇敢地“抛弃了旧社会给他的一切顾虑、担忧,毅然决然地参军作战;他回忆四平攻坚战的残酷惨烈与当时的自己舍生忘死、在极端逆境中顽强支撑的状态。同时,游击队员关于非解放区人民正陷于水深火热中的描述激起了王春的使命感与责任感,还有那些有着钢铁般尖锐意志的榜样战友,给了王春莫大鼓舞。最后,他的思想又跟上了革命的大部队,也与战友杨天豹言归于好。

  以师政治委员梁宾为例。其中有一段对于梁宾探家的描写。他从南方打到北方,离家十六七年之久,借着这次南下的机会回了一趟家乡。从最开始“怀着一种淡漠的情感”,到接近家乡时“心情却不免有些凌乱”,再到看见村庄后“忽然情感冲动起来”“眼圈里竟然湿起来”“心里小声地责骂着自己”,直至见到满是沧桑的、流泪的母亲后“心窝里一热,眼泪又几乎流了下来”以及与母亲短暂相处的一些片段,钢铁战士的铁血柔情展现得含蓄细腻却丝毫不减情感的饱满浓烈。这才是有血有肉、实实在在的人,这样的描写也让文字平添了温度,也深化了主题。

  题目“火光在前”一语双关,火光是灾难的火光,反映了战争的极度惨烈,反动派的凶恶之至,战斗的十分艰难,将士的无私无畏与英勇刚强。火光还是希望的火光,它存在于前进的方向上,透过火光可以看见黎明的升起,昭示着崭新世界的诞生与欢乐的降临,让人心潮澎湃。

  其余11个短篇也各有特色,从不同角度展现了红色年代的种种。

  《火光在前》读后感(三):《火光在前》:战士在战斗中成长,文学在创作中创新

  刘白羽,以军事记者为他的本职工作,报道军人生活就是他最常做的活动,在他漫长的报道中,人物的个性特点,事件的始末情况,就会更加清晰明白,这就是他创造所遵循的原则,也为他后面那部获得矛盾文学家的作品《第二个太阳》埋下了伏笔。 《火光在前》是《第二个太阳》的前传。说前传,只是因为《火光在前》发表时间比较早,而且是中篇,内容没有《第二个太阳》那么的丰富。但这个中篇,在发表之时也得到了强烈的反响。在这篇小说中不但有各种宏达的场景描述,让我们身临其境,真正感受到了解放战争最艰难、但也最接近胜利的时候,同时也塑造了一批有血有肉的形象,让我们走进他们的世界。

  《火光在前》读后感(四):火光在前,路在脚下

  作者 刘白羽

  《火光在前》 书影

  在枪林弹雨的战地军旅生涯中,他积极以文为器,凭借战地记者的敏锐眼光和作家的感悟笔触,写出像《火光在前》在内的具有鲜明时代色彩、深刻思想内涵和独特艺术风格的艺术作品,在争取民族独立和国家民主的斗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火光在前》以张弛有度的文字节奏、充满哲理的情思意境、鲜活生动的人物形象和真挚饱满的写作激情,将艺术性和真实性有机统一,以政治抒情和人生感悟哲理相互融合的独特方式讲述了一个个感人至深的革命斗争故事。我认为他的小说集《火光在前》的艺术魅力有以下四个方面:

  身临其境的战斗意境。作家在文学创作时根据真实生活基础上艺术地营造诗的境界,使作品蕴含深沉的意念、思想和感情,从而给读者带来美感享受。它有助于作者情感、观念和情感的表达。刘白羽将意境运用到战地军旅写作中来,结合战争或战斗事实,着重注意人物所处残酷环境、氛围的描绘,从而让读者一种身临其境、感同身受地感悟和体会书中人物的不幸或幸福的悲痛或愉快心理,这样也使文章主题得到升华。例如在《火炬映红了长江》中描写武汉人民欢庆解放时,运用象征光明和胜利的“火光”表达作者对后期解放战争胜利的乐观和向往,以及表达了人民群众对新中国新社会新生活的无限憧憬,他特意营造了这样的意境:“各处的火炬正蜿蜒成一条长带,把浩瀚长江映成一片通红。在红光中,无数热狂而坚毅的人正在前进着---这是中国人民新的历史时代在行进。”

  真挚饱满的写作情感。作者曾说:"我是用全部真挚的感情写的,我一方面记述现实生活,一方面述说自己的热爱。"在刘白羽的小说集《火光在前》中,有激情讴歌英勇豪迈的人民军队精神的;有深情歌颂人民军队和老百姓血肉相连“鱼水之情”的;有豪情赞美砸碎旧世界、建设新世界的壮志勇气的……这些文字描写感情真挚,呼之欲出,直抒胸臆。例如面对即将解放全中国的大好形势,作者激情澎湃地叹唱:"在这样动人的会合面前,谁能禁得住狂欢的热泪,千年黑暗,一旦露出阳光,在这样阳光里,铁树也会开出灿烂的花朵。"刘白羽是位富有才情的人民作家,刘白羽将他的"情"更多地寓于新闻事实中,以生动形象的手法含蓄地表现他那真挚饱满的情感。他的小说集《火光在前》就是这样“以情取胜”的杰作。全书散发出不可触摸的情感无时无刻会感染和打动你。作者的真挚情感赋予了文章无穷的艺术张力,它在升华主题感动读者的同时,也显示出了旺盛生命力和艺术感染力。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