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疾速猪杀》观后感精选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经典美文 > 经典精选 >

《疾速猪杀》观后感精选

2021-07-19 08:36:4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疾速猪杀》观后感精选

  《疾速猪杀》是一部由迈克尔·萨诺斯基执导,尼古拉斯·凯奇 / 亚历克斯·沃尔夫 / 亚当·阿金主演的一部剧情 / 惊悚类型的电影,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观众的观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疾速猪杀》观后感(一):烂片之王终于演了一部及格的片子。

  烂片之王终于演了一部及格的片子。本片的视角比较独特:找猪。但是本片其实并不新颖,国产的寻枪,也是寻找,而且拍的更加深刻充满爆炸力。本片呢,题材算是不错,但是活力还不够,冲突也显得幼稚。但是对于尼古拉斯凯来说相当不错了。烂片之王终于演了一部及格的片子。本片的视角比较独特:找猪。但是本片其实并不新颖,国产的寻枪,也是寻找,而且拍的更加深刻充满爆炸力。本片呢,题材算是不错,但是活力还不够,冲突也显得幼稚。但是对于尼古拉斯凯来说相当不错了。

  《疾速猪杀》观后感(二):不要信现在的片名!!!这是剧情片!!!这不是动作片!!!

  不说客套话了。是哪个二货把片名改成《疾速猪杀》的?预告片里几乎一个暴力镜头都没有,标签里没写“动作”,成片也就是很标准的剧情片,没多少暴力镜头,是个挺棒,挺走心的片子,结果偏偏有一个这么碰瓷10年代金牌动作片《疾速追杀》系列的名字。搞谁的心态啊?是不是觉得皮这么一下很开心?要是使得观众抱着看动作爽片的心态去看了怎么办?这很败坏片子路人缘的好么???!!!要我说干脆就直译叫《猪》得了!有更文艺的名字自然更好,但现在这个名字肯定是要惹人骂的!

  《疾速猪杀》观后感(三):片尾曲是谁唱的,告诉下

  听说是尼古拉斯凯奇的电影,立马就看了,开始我以为是山寨的基诺里维斯的《疾速追杀》后来我错了,在黑拳馆的时候我一致认为卡其要大开杀戒,我又错了,当凯奇去找偷猪的富豪,我还是认为,回来一场大的火拼,结果凯奇和帅哥出去找食材烹饪去了,我恍然大悟原来是一部美食宣传片,结果老头吃过后,哭了,就像电影《刀见笑》里西厂太监吃完大厨的美食突然落泪了随口一说:“妈妈”。介美食主义诉说着隐居者和城市里现代人的思维代沟。就像凯奇在餐厅里说给以前自己手下厨师的话,你那么在乎别人,在他们的眼中确没有你。这是比较哲学的一句话。对于演技来说,这不是真实凯奇,没有发挥出来。个人感觉还是《变脸》中凯奇的演技得到了烈火熔炼,易容后的凯奇在吸毒后照镜子,镜子中自己是仇人,而他确忘记了自己面孔,还是吴宇森能发挥出凯奇演技来。

  《疾速猪杀》观后感(四):虾仁猪心,境界秒杀中国大多数编剧。

  很多电影,看不了五分钟。

  如果不是在电影院,掏了票钱,立刻切了。

  有很多电影,能对付看,但是能感觉到电影编剧导演很明显心不在这里,写剧本,拍电影,演电影都是工作,换点钱而已。

  更有些所谓的大导演大编剧大演员,有些作品,很明显,他们只是爱钱,在乎钱,在乎名。却不得已,不在乎电影了。

  但是观众知道,说不出来所以然,但真的心知道。

  原因到底是什么?

  我看过很多编剧理论,今天看这部电影,意外找到了一个理由——到底有没有在乎你的XX,决定了了XX的含金量。

  虾仁猪心。有木有?

  《疾速猪杀》观后感(五):美国人没吃过好东西

  新鲜滚烫看了《pig》,剧情普通,开场2分钟就被我猜透了整个故事,甚至有点平庸,这是因为台词实在也很普通,而电影里又有很多那种刻意去哄抬台词氛围的长画面/对话,这些台词给人毫无共鸣,鸡零狗碎的感觉,剧情就更平了。 打三星,是因为好几个画面让我感受到它表达的内容。而且画面静谧,旷美,同时也是无望,无求的结合。例如结尾,老人回到小屋,瘫在破烂肮脏的床铺,面前曾经是小猪的床铺干净整洁,却空空如也。要硬着头皮面对失去的那种感觉,忽然也刺痛了我。 人年纪大了,越是承受不起失去。电影的每个人都在被揭发他们在承受失去下的无奈。有人失去了曾经的梦想,富翁失去了陪伴儿子的机会,主角看似一无所有,没什么可以失去了,但他突然丢了一只猪,他最后不能失去的仅有这只猪,所以他竭死底里,龌龊无礼利用身边每个人想找回它。 世事反复无常,宇宙周而复始,我们明明知道眼前身处的这个世界皆虚无,随着死亡或者一次偶然的灾难就覆灭,仍然会建立很多牵绊,舍不得心中所爱。

  btw,看完全片关于吃的,hmmmm,果然,美国人就没吃过什么好东西。

  《疾速猪杀》观后感(六):短评

  倾尽所有涉险回归

  刻意隐藏的名字在褴褛中重现

  一场毕生铭记的晚餐

  一块默默无语的咸面包

  所有的执念在宣判死刑的那一刻顷洪而出

  那只陪伴已久的松露猪

  不是赚钱的工具

  而是掩藏在寻找背后仅存的依靠

  是对过往美好的依靠

  是对过往不肯触及的依靠

  而当她也消散殆尽

  一切回忆已然历历在目

  治愈我们的从来就不是松露和名望

  亦不是刻意遗忘与麻木苟活

  而是 将回忆里的苦与难 脓与疮

  搅拌着甜与蜜 蘑菇与红酒

  微笑着 回忆

  而后 走下去

  ——《猪杀令》

  《疾速猪杀》观后感(七):《Pig》:人还是要直面自己的孤独和脆弱

  就瞎聊吧。查了下这是导演兼编剧迈克尔·萨诺斯基的第一部剧情长片,我觉得算很厉害了,非常工整和细腻,所有的情节和台词都有前后呼应,首尾衔合真只能用严丝合缝来描述,道具和动作的细节设计也用心到近乎严密。

  比如小猪被掠走的次日清晨,风吹动的门板不停拍打在小猪用食过的平底锅上;搭档开始嫌弃得要在副驾铺布,后来却扶着男主躺在自己公寓昂贵的皮沙发上;主角第一次在公众场合讲话时都不知道怎么用嗓子,观众立刻知道这人可能好些年没和人讲过话了;强势甚至暴躁的父亲被迫以脆弱的一面和男主对峙时,会在儿子进来的瞬间轻微侧开脸去,等等。

  此外,摄影和配乐都很清新。我发现看这类“文艺”片的诀窍在于一定要放下所有理性思考,只用感性去靠近人物,这样当偶尔的“酸味”冒上来时,也不会出戏,就会觉得:本来就是这样的。

  整个故事我认为的核心是在讲:人还是要直面自己的孤独和脆弱,至少电影里拥有姓名的三位重要角色都得接受这点。当凯奇饰演的男主得知小猪死后:“如果我不来找她,在我的脑海里,她就还活着”,他就明白自己无法对妻子死亡这件事再逃避下去了,或许之后他的隐居就不再是自我放逐了,而是真正的隐士。自我放逐这点有些《无依之地》的感觉,但后者风格更为寥廓。

  我个人很喜欢这部电影的一点是,基本没有揭开主角的人生经历和内心,你深知整部电影展现的只是人物的冰山一角,到底也没有透彻地剖开这个人。这是导演的艺术创作选择,虽然不会有令人心惊的深刻,但保持克制亦是可贵的,这种留白也挺好。

  《疾速猪杀》观后感(八):《猪》:食物与自我放逐者的救赎

  食物关乎记忆,人们在味蕾的帮助下获取和解与救赎。这是很容易被误解为Jonh Wick with pig的电影《猪》真正所讲述的故事。

  固定机位与缓慢摇移着的广角镜头对准原始丛林,越过密林的阳光投射在本作的主角,一位鲁滨逊式的、远离文明的松茸采集者Rob身上。影片的前五分钟毫无疑问塑造出了这个角色的厌世孤僻与独特。前五分钟机位的视角近乎平均分配——跟随着Rob的正常机位与以贴地的极低的角度跟随猪的镜头几乎各占一半的时间,就连主角的语言除去时而吐出的短句以外,更多时候是用着口哨声与自己的伙伴、一头被爱称为“小女孩(girl)”的猪进行交流。

  这五分钟使得之后的故事完全可以被理解:在Rob心中他的猪有着无可比拟的地位,因此驱动着整部电影的激励事件:被夺走的猪致使过着隐士生活的主角重回城市便顺理成章。而至于什么样的过往让这样一个男人选择在深山中将自己的所有情感托付给一头猪?这也是整部电影在回答的问题。

  当理解食物在电影中的重要性后再回过头来审视开篇Rob同他的猪分享食物的这一情节便显得意味深长。分享食物这一行为带有强烈的社会色彩,特别是Rob同猪分享的蘑菇馅饼更是自己亲手所制作。除去前文所提到的亲密关系外,观众很难不会联想到制作食物时的熟稔细致与分享时的温柔实际上是某种求而不得的情感在猪身上的投射。随着故事的深入这一猜想得到印证,而观众更是后知后觉发现导演在这里已经对Rob的身份进行了第一次暗示。

  回到故事主体本身,电影被小标题分为三个章节,但实际上更值得注意的是隐藏的三次分段:三次在Amir车上所听到介绍古典乐的广播,实则是电影所暗藏的三个段落分隔符。

  焦急的Rob找来自己唯一保持联系的人Amir协助自己寻猪,坐上Amir花哨的跑车是电影第一次响起广播。前一段落非常好理解:因种种原因与世隔绝的隐士在特殊事件的激励下决定重回现代社会。

  搏击之夜的第二天在Amir家醒来的二人共同就餐,电影第二次响起广播,前一夜发生的事情让一直以唯利是图商人形象示人的Amir开始重新认识自己的这位“合作伙伴”,而Rob也因Amir袒露自己的心声开始对他有不一样的态度。

  故事结尾,共进晚餐得知噩耗后的Rob最后一次坐上车,第三次广播响起。二三次广播之间的故事便是电影最为重要的部分:面临着失去的人们如何与过去和解又如何使自己获得救赎?

  主角Rob的自我和解之路作为电影主线最为复杂与丰满。以寻猪为动机、以食物为线索,观影者得以观察到这个冰山一般角色内心的一角。与Amir讨论一切人为事务终将毁灭、在饭店劝说主厨Finway时对声望的鄙视以及劝其回归本心的说辞,无时无刻不在展露着Rob的虚无主义倾向。而影片开始时的一处小细节:犹豫地放进录音带而后又取出暴露了Rob内心深处藏有某种柔软角落的秘密。在自我放逐的过程中Rob选择了用虚无的外壳包裹自己。

  至于Rob想要隐藏与逃避的是什么、又是什么样的经历使其选择了如今的生活状态,电影并没有给出明确的答案。借助寻猪路上的经历我们大致可以拼凑出答案。因此为了获得情报,在地下搏击场的一场戏非常值得注意。当Rob找上自己旧相识Edgar寻求帮助时,Edgar直言“你现在毫无价值”。与之对应,来到搏击场的Rob高调地在看板上写下自己的全名作为对Edgar之前的回应。重新承认自己的主厨身份不仅出现了这一次,对于Rob这一角色而言,面对为逃避而刻意躲避自己主厨的身份是他走向救赎与和解的重要一步。

  关于Rob妻子去世电影着墨不多,但电影一前一后两次录音带的出场、旧友烘焙师的安慰足以让我们窥见失去妻子对于Rob的打击,这也正是他选择逃避与自我放逐的直接原因。

  是迫于寻猪的压力,也得益于之前为了寻猪走出的每一步,Rob终于重新走向了厨房。当然《猪》的故事不仅仅关乎于Rob自己,Amir与父亲、Darius与妻子开始重新审视自己的过去。作为全剧高潮的这一场晚餐将所有人的故事在这里聚拢,无论是食物的制作者还是品尝者,终于依托着食物走向与自己的和解。

  当然,当Rob重新走向厨房的那一刻观众们就已经意识到:猪其实找不回来了,或者说能不能寻回并不那么重要。当Rob有勇气重新听完录音带那一刻,一只猪并不再是他的唯一慰藉。

  《疾速猪杀》观后感(九):“小猪配奇”是怎么炼成的

  首先电影中小猪叫酷你酷你猪,酷你酷你是一个毛利语意为“又胖又圆”。此猪是一种已经被驯化的新西兰家养猪,性格温顺待人友善。历史上此猪种是在19世纪早期由捕鲸者或商人引入新西兰的亚洲家养品种的后代。

  上世纪80年代酷你酷你猪曾经是牢底坐穿猪,一度只有50只面临灭绝

  目前酷你酷你猪已经成功进入宠物领域,十分适合大户人家饲养!

  在电影里,由于预算原因导演萨诺斯基没有足够的钱从小猪就进行训练,只能在一所私人农场里找到了一只名为brandy的酷你酷你猪,然后由训练师紧急训练了一周就开始了拍摄,最终电影只用了20天就拍摄完毕。

  小猪猪也有大演技!

  导演萨诺斯基说自己已经记不清电影一开始的灵感来源,但他记得对一张照片印象深刻,这张照片是关于一位老人和猪一起在丛林里孤独地走着,加上自己童年的经历,最终让他将两者整合了起来创造了此片。

  老人与猪

  可以说Pig和《第一头牛》在很多方面都很相似

  但是Pig的重心不在于小猪猪,更不在于复仇。可以说它是关于在悲痛中寻找人生永恒不变的事物,去寻求打破那些将人与人隔绝起来的心魇。在电影中这永恒不变的事物就是美食。

  真香。。。不好意思放错图了

  导演和凯奇都有意大利血统,这也是片方一开始要找凯奇的原因之一

  所以豆瓣的审核机制对译名一定要慎重,普通观众对于电影的第一印象基本就来自于中文译名,《疾速猪杀》这类挂羊头卖狗肉的译名最终只会损害豆瓣评分的参考价值。

  你们呀,不要听得风就是雨,要提高下自己的姿势水平,识得唔识得啊?

  食物在意大利文化中重要不言而喻,和中国美食一样两者美食中都夹杂着深刻的人文情怀,这些食物是构建起人生和记忆的元素。在电影中Rob苦苦寻找的猪最终用一顿简单的晚餐就能让对方说出口,并且还能触发对方快要遗忘的记忆。

  当然在日常中我们恐怕也经历过类似的经历:儿时的美食让你念念不忘,然而当你再次有缘吃到时,这个美食给你带来的快乐可能就不再是你想象之中的那样美好。那只擅长寻找美味黑松露的猪在很大程度上就代表着Rob这位隐退的大厨,Rob知道寻找黑松露的关键不在于这只小猪,寻找黑松露过程中的喜悦永远大于获得后,只是小猪被劫持让他唤起了对亡妻的回忆,所以即使他内心早已预知到小猪已惨遭不幸但还是要寻找小猪,因为寻找小猪的过程带来的希望是他生活仅存的动力。

  Rob最后得知小猪已经惨遭不幸后只能接受了现实放了亡妻的录音带,之前都不敢面对妻子已经去世的现实

  对于Amir来说,Rob当年为他制作的不仅仅只是一顿美食,更是那天美好的回忆:父母陪伴在自己身边的快乐,父母每年都会谈到那顿美餐。美好记忆和美食的叠加创造了永远不会遗忘的神奇效果。美食的魔力虽然在各类影视创作中变得俗套,但电影里这确实是拉近两家人情感变化的纽带,而两家人相似的经历更是加速了这一过程。

  amir只敢在门口悄悄诉说找到了当年的大厨,甚至没敢进门看插着导管的母亲,就是怕面对现实破坏心中仅存的美好回忆

  在凯奇的演艺生涯中,上一部能有如此孤独和沉重气质的电影恐怕要追溯到95年的《离开拉斯维加斯》了,这十多年来凯奇主演的电影和形象一直在边缘化游走,偶尔蹦出来几部媒体评分质量不错但是观众口碑依然不行。目前来看这部外网口碑极佳的独立电影也大概率因为中文译名的误导性在豆瓣口碑不佳。不过好在他已经脱离主流电影太久了,可能久到他自己也早已释怀。

  Rob这种孤独老人的经历和形象在很大程度上是凯奇表演生涯的真实写照,很多评论大力赞扬凯奇贡献了他这么多年来最佳演技,殊不知这次凯奇就是在演自己,这可能是他这么多年来里演的最不刻意的一次。

  《疾速猪杀》观后感(十):凯奇寻猪记

  《Pig》这部电影,也许会出乎很多人,甚至是所有人的预料,在循规蹈矩的,漫长的铺垫后,也许大家都在期待着一个血淋淋的复仇故事。

  然而这部电影并不是关于寻仇,尼古拉斯凯奇也绝不是另一个批量复制的john wick,这部寻猪记伴随着美食,回忆,失去与爱等元素,让这场从林到城市的找寻成为了一场凯奇对于自己内心的探索。

  这部《Pig》并不是我们期待的《疾速猪杀》,但它足够优秀,我提前宣布它为本年度的最佳猪片。

  剧透预警

  Part.1“别动凯奇家的猪”

  我一早就想好了怎样去描述本片。之前说别杀john wick的狗,别动连姆尼森的女儿,别偷托尼贾的大象(冬荫功),现在,大概轮到别抓尼古拉斯凯奇的猪猪了。

  事实上,本片在前三分之一的部分,似乎确实在营造这样一种“复仇”的氛围,尽享人猪之乐的凯奇有一天突然被外人闯入,小猪被抓走,然后为了找回自己的猪,凯奇和收购松露的年轻人阿米尔,踏上了寻猪之旅。

  凯奇虽然已经十多年没有返回城市,然而似乎他之前曾经声名显赫,只是时过境迁,他已经被时代遗忘。

  我这个时候已经暗搓搓地开始兴奋了,凯奇大叔一定要用他这些年标志性的“凯奇疯狂”,来展现自己隐藏多年的实力。

  是的,凯奇拿出了自己的看家本领-做菜。

  凯奇原来是当地的厨神,这里找关系才能进去吃的网红餐厅大厨,都是当年凯奇看不上炒鱿鱼的学徒。

  而他感化抢猪仇人的方法也简单粗暴-我来做一顿晚饭,好吃到爆,好吃到让你哭掉。

  于是凯奇兵不血刃,就打动了那个执拗,顽固的老家伙。

  但是猪呢?猪已经回不来了。

  Part.2“这其实是一部美食与家庭的电影”

  电影有三个小段,每一小段都是一些食材或是菜肴的名字,这赋予了本片别样的趣味。“田园蘑菇馅饼”,“妈妈的法式吐司和解构扇贝”,“一只烧鸟,一瓶酒,一块咸面包”其中“解构扇贝”可能不太好理解,片中那个被凯奇辞退的主厨解释“deconstructed cuisine”为“对食物进行解构,把熟悉的食物做出陌生的味道”,这个解释还是不够清晰。

  在谷歌找了一下“解构厨艺”的描述,大概就是:“把一道菜拆分成其不同的原料,以呈现出别样的感受”(为了避免大家说厨师不干活,这种描述后面基本要加一句“不会以完全原本的食材呈现)效果嘛,大概是这样(草莓蛋糕)

  这样(鬼知道是什么)

  这样的(鬼知道是什么2)

  也难怪凯奇想让这位厨师找回初心。

  但是美食终究只是连接家庭与爱情的纽带,本片中阿米尔一家和凯奇一家的故事才是“家庭”的核心。阿米尔的父母经常吵架,但唯有吃过凯奇当年做的烧鸟的那一天两人并没有争执,倒不一定是那菜有多么好吃(虽然可能确实挺好吃),而是那段没有吵架的回忆便与那道菜品相连,因而能唤起阿米尔父亲的回忆,忆及当时的美好。

  而对凯奇来说,那段录音带中妻子为了庆祝自己生日的准备让他念念不忘,那天晚上他们去吃的菜肴对凯奇而言可能差得难以入口,但这份回忆,因为有家人的存在,便可以永久地被保留下来。“松露是我找到的,不是猪找到的,我那么想要回猪,只是因为我爱着她。”

  Part.3 “凯奇的恸哭,与脸上的血污”

  片中最震撼的一刻,便是当凯奇和阿米尔做出了打动父亲的菜肴,但是父亲说,那只猪已经死掉的时候,凯奇无声的恸哭。

  这些年凯奇烂片无数,他也越发习惯自己的“失去理智暴怒性”演出,而很庆幸的是,本片中凯奇没有神经质地发狂,没有咧开嘴一副美国精神病人的模样

  他蓄满了胡须,一副古井无波的神情,一直到片尾,他将这些日子的苦闷一并宣泄,坐在地上号啕大哭。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注意到,凯奇的脸,在片尾之前从来没有清洗过,于是被歹徒不讲武德偷袭和被地下拳场的人不好自为之地殴打之后,凯奇全程都带着这道血痕。

  这让我想到了《唐人街》中杰克尼克尔森被打烂的鼻头,这个持久的伤痕成为了主角的一个标志,也成为了某种他们坚持中受到挫折与失败的印证。

  他越坚持,这道血痕便越发醒目,每个人都对他侧目,问他是否需要医疗援助,凯奇甚至带着这道血污完成了正餐大菜。而直到他最终释然后,他才洗濯掉了那些血迹,猪已经死去了,人已经死去了,他们可能或可能没有活在你的心中,但你知道,你还爱着他们。

  Part.4 “凯奇的日落大道与好莱坞往事”

  当凯奇被老友埃德加说“我记得之前你的名字还是有些份量,但是现在,一文不值”的时候,我突然想到了《好莱坞往事》中落魄的小李子读的那本“英雄末路”的书,还有《日落大道》中拼命想要恢复往日荣光的默片演员诺玛。

  这部影片的某些部分,其实也就是凯奇的某种自嘲,他脱离主流电影圈实在已经太久了,凯奇的上一部非配音的大制作电影是什么,我翻了一下,大概是十年前的《灵魂战车2》,而这些年,倒不是说凯奇没有拍出过稍微好一点的电影,只是这些电影都距离主流观众太远太远了。

  于是凯奇每次出新片,我们都要问一句“凯奇债还完了吗?可以翻身了吗?”

  但是如果没有爆炸性的好片出现,凯奇大概还是只能像电影中那样,在昙花一现后回到无人问津的小屋。

  Part.5 “人生唯有芝士与培根不可辜负”

  让我们重新回到美食上吧。

  虽然凯奇的厨艺在片中已被神化,但是相较于华而不实的菜品摆盘,凯奇开头和结尾的两道菜,倒是完美展现出了他的烹饪哲学。

  开头:面粉胡萝卜蘑菇,大馅饼

  结尾:烧鸟土豆配汤汁,大满足。

  是的,营造概念终究还是美食的细枝末节,所谓工匠精神,手制,严选等词条终究抵不过让人大快朵颐的滋味与饱腹感。

  我不知道凯奇的烧鸟味道如何,但我想到之前在广州某个餐厅(不写店名避免打广告)吃的烤乳鸽,味道确实绝妙,一整个乳鸽,烤得又脆又焦,入口后肉中仿若带着汤汁,滋味绝赞。

  而松露我在法国的一家餐厅也尝过,那家餐厅还是tripadvisor上非常推荐的一家,但是松露嘛,没啥感觉,真不知道为何那么多人趋之若鹜。(我突然翻到当时吃的一道菜的照片,莫非这就是解构料理?)

  我看电影的时候只是在想,有烤乳鸽这般可以随意饲养的美味,辛辛苦苦捉猪挖松露又是何苦呢

  直接吃猪肉不香吗?

  大晚上看人吃香的喝辣的,我肚子都饿了,不写了,整点冰激凌吃去。(千万不要买钟薛高,贵得我心疼)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