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突围的办法,拆墙
坐在许多饭桌上就有感觉,说起美味,大家仍然认为家乡的饭很好吃,妈妈的饭最好吃。适合自己的最好,但并不说明别人都喜欢你的这一口。你有你的妈妈,我有我的妈妈。以己推断,厨艺的水平好赖是错误的。所以这个世界有两种行道做的难。一是侍候众人做饭的师傅,二是描写精神内容的码字人。每个人的口味是不同的,每个人的思想是不同的。
美学最难的是认知统一。因为每个人的经历,站位不一样,楼层每一样,上下左右许多墙隔离。每个人的意识世界都垒着许多堵墙彼此阻隔。
墙多了,就读不懂包容,宽容。
人生之路,说起来很漫长,所以屈原写下了名句,路漫漫兮,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活一辈子,几万个日夜,好似耐熬。
听佛教的歌是又一种感觉。从古到今,谈笑之间。从爱到恨,无常之间。从生到死,一念之间。悲凉。生命苦短。
说长不长,说短不短。轮到谁头上也是一把尺子衡量。一句话,珍惜吧。
一生的路走多长,有时和活得年龄不是正比关系。有的人活了一定的寿数,充其量是多比别人消费了粮食,在特定的小天井从没走出来。世界很大,自己很小。囿在小天地了苟且一生,应该很悲哀。
我们有办法让可怜的生命活的丰富些,尽量想把生命抻的有点长度,那就是不断的学习,不断的走出来拥抱世界。
宇宙无边无量,弄点儿金银财宝只是可怜的小把戏。唯有意识和意念的翅膀,能把我们带到无限的时空去遨游。
能把我们放大的是精神世界。
怎么可以将渺小的生命放大格局,让生命突围,唯一的法子就是,拆墙。
生命就是一个很大的闭环。肉体黄土中来,又回到黄土里去。但要坚信灵魂是不灭的,轮回就是注解这个意思。中国人的两种主流宗教描写的线路更清楚。本土道教说我们的前半截子是从无到有。后半截子释迦牟尼佛告我们是从有到无。结果是一样的,但过程是有区别的。最终划一个多大的圆圈,每个人不一样。
由此说明,生命的贵重与否取决于自己。命由己造,而不是听天由命。
不会拆墙,我们生命的圈划不大。人生的路为什么坎坷,为什么难走,就是我们时刻面临一堵堵墙。爬不到高处,走不到远处,就是因为不去努力拆墙。
生来就有墙,一生许多堵墙横着。墙是遮风避雨的安全屏障,又是与外面世界的隔离。
父母是一堵墙,故乡是一堵墙,行业是墙,单位是墙,地域是墙,国界是墙,球域是墙……
从娘肚子生岀来,就在一堵墙内。你带着祖上的基因,父母的遗传,呱呱坠地。或者落在金汤匙的贵族人家,或者掉在房无一间地无一垅的苦寒家庭。起跑线完全不一样,但并不决定你生来的使命。
岀生优越的,童年衣食无忧,高高在上,良好的物质条件与教育,与生俱来的自信。认为世界我家最好。拆墙的意识并不强烈。从教育开始,人关注外面的天地。富人家的孩子占尽知识熏陶的先机。读书拆墙,认知世界的广大,才知自己的渺小。
穷孩子则不然。有名言说,千金难买少年苦。意思是从小吃苦受罪是一个人的福利。改变,就是天然的拆墙动力。会激发出生命的强大潜能。穷困的生活,自卑心,弱小,短缺自尊,极易孕育冲天的志向。
其实贫困的改变并不容易。有一少部分有雄心,有野心,必有一番人生大作为。一部分却安于现状。马瘦毛长,人穷志短,没想法拆除生命壁垒,在这堵墙内甘于清贫,耐心厮守。怎么活也是一辈子。无所谓对错。
多少年来我们一直批判剝削阶级,富人压榨穷人。富人为什么富,也活的很辛苦,拆墙得有勇敢的心。敢做企业,想发财得豁上全家的资力。敢拆墙冲破命运的不多。成功也是眨眼之间的事。身败名裂自己才觉的疼痛。不想拆墙的草根心安理得,找一份稳当的工作悠哉悠哉。
前一阵子听说台湾鸿海公司的代工厂,为算利润帐要搬到东南亚去。一部分已使用了智能机器人代替人力。拆了那面的墙,堵了我们这边的墙。人们就担心,这百十万务工的人该怎么办。郑州,太原这么多靠鸿海吃饭的,该怎么过。好多人慌了,愁眉苦脸以后的日子。围墙里活惯的人,从不知道一颗自由的翅膀是怎么飞翔的。
车到山前必有路。先别愁,都会活下去。没有一个人在围墙里吃安稳饭能过一生。就是因为不断的拆墙变化,人类才进化。
胡说最佩服广东潮汕人,福建沿海人。那里没什么资源禀赋。像以色列那样的环境,不是面朝大海,就有春暖花开。人不努力喝的同样是内陆北方的西北风。数百年来,这些地方的拆墙文化太厉害。他们一代代不但没有村的墙,县的墙,省的墙。甚至于喜欢爬过国界的墙看海外的风景。眼里没有墙的人可想而知。不像北方人成年了还恋着妈妈,故土难离,坚守着墙内的一亩三分地。
成功的男女一旦坐上事业的战车,就由不得了自己。竞争如奔腾呼啸的战场,无形的拼斗,厮杀,冲破一道道屏障,年年月月,不知疲倦的拆墙。事业越做越累,越高攀,墙越来越坚固厚实,没有退路。冲不破就退却,就原地止步。你能量缺乏时,你的知识不足以应对麻烦而乏术时,就没拆墙的勇气和能力。
人为什么进步了,突然有一天觉得自己长大了,因为发觉世界美好的东西太多了。不但我妈妈做的饭好吃,同学朋友家妈妈做的饭另一种味道,也很上口。到了陌生的省外品尝美食,各有各的滋味,各有独特的风景。知晓了山外有山,天外有天,墙内墙外同样的鲜花烂漫。恭喜你了,有了这个想法,你混到不一般的成熟。王阳明说的格物致知了,道理知道的多了。主要是拆掉了心中的一堵堵墙,视野宽了,心量大了。
人本质上是懒惰的动物,只要有吃有穿,不逼到一定地步是不愿拆墙的。现在许多人怀念吃大锅饭的时代,人人碗里的稠稀差不离,你赚我赚的一个水平线,干活儿和偷奸滑懒的一样贫富。大家如此的和谐在穷困中。现在不一样了。物欲横流,人欲横流,似乎活在了无墙的世界,天马行空,任我飞翔。冲动的激情,创造性空前的释放,对人类进步是好事情。步子迈的太快了,灵魂跟不上。紧接着岀现了另一个问题,就是给自己垒起了墙,一堵物质至上的高墙,挡住了精神视野。于是全社会就道德滑坡,精神抑郁症遍地。好像被四面的围墙堵的喘不上气来。心结严重的,开着豪车住着别墅,但想死的心都有。为什么活着,弄这么多钞票有什么意思?
围着墙里走不岀来。精神的痛苦大于物质的匮乏。
这个年代的文化大舞台上,突然之间让明朝学者王阳明火的一塌糊涂。连2千年来一直占据精神天地的诸子百家也逊色。社会与科技发展迅猛,人们遇到了日新月异的无常变化,眼花缭乱的对付不了。多少个经典智慧也驾驭不了自己。王阳明的"格物致知""心即是理"反倒是最适用。冷静下来,每做一件事情就认真的用心思考,用心去衡量。在实际操作中体会道理。心念创造环境,心念享受美好。与波粒二象性的物理学本质相应,意识是物质,意识是能量,越来越为人们所接受。
物质的墙,精神的墙,一切阻隔我们的自由心和喜悦心的墙,敞开了才感到美妙无比。在拆除的过程中,我们就逐渐会发现,比带来自由心更为有价值的东西,是宽容的心,是包罗万象的胸怀。万法归宗,上帝的归上帝,凯撒的归凯撒,我的归我。什么都是我的,又仿佛和我无关。一切又回到了道家说的原点,顺法自然。自然界本没有什么围墙,是人自身的无知,给自己制造了一系列烦恼,一系列困难。
人要活的明白,就是给自己创造一个光辉灿烂的世界。天空是无边无际无量的,连我们生存的小地球挂在银河系像粒小灰尘。可是作为地球上的临时小住民,生命一回,给予了很短暂的一霎儿游戏机会,真的应该好好珍惜。
一样的人生,差不多的长度,但每个人的世界大不一样。
千年来,中国人的居住文化四合院,四合院组成的村庄,一道道的壁垒,一重重的围墙。有的人腿脚迈岀来难。习惯,习俗,习性,改变很难。自己不想推倒心中的一堵堵墙,神仙也拯救无术。甘愿享用小世界,也当是一种活法了。落后且当享受。
高铁、飞机、无人自动驾驶时代来了,人工智能,人机联动时代,炫目的科技灵境来了。保守、闭塞、高低围墙、自私的小院思维等,一切都要被高速的科技巨轮碾压的荡然无存。
生命很简单,油盐酱醋茶,占有的不过是方寸天地,一块方桌,七尺眠床。但生来被欲望燃烧的人,不会简单。一种是简单无力和无奈,是低级的简单,从没有体验过复杂人生的白话文。另一种简单,是经历和体悟过丰富人生之后,对生命的重新认知,是觉悟。仿佛脱茧重生的轻盈飞翔。是拆除人生一道道堡垒和高墙后的简单。是高级意义的洒脱简单。
到处是围墙,一定不是进步。
见多识广,走遍半个地球的刘先生说,到过欧美日等发达国家,特别是作为访问学者去过无数座高座学府。最有记忆的是英国牛津大学。牛津大学在城中,城就是牛津大学,没有篱笆和墙,没有铁栅和看家护院的保安,城市,马路,街客零距离拥抱着。
这是告诉世界,告诉人类,学术是不须围墙的,生命也不须有围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