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
“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感恩天地滋养万物,感恩……”今天学生饭前的宣誓一如既往的整齐嘹亮,身边的儿子也一如往常的大声跟宣一遍,节奏拿捏的死死的。
儿子还不到站饭队的年纪,但不知何时在耳濡目染中竟背会了这段词,每每听到必定跟着来一段,也许是被哥哥姐姐们的庄严仪式震慑住了,也许是羡慕。我饶有兴致的问他原因,他却耸耸肩,摊开两手,给我三个字“喜欢呗”。
可今天没等我开口,他倒先问起我来了,“妈妈‘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是不是和升旗仪式上说的‘珍惜粮食、践行光盘行动’一个意思?”
“儿子好棒,这些你也懂得!”我很惊讶,决定再考考他。
“那你还记得演讲的题目吗?”
“那是当然,‘禾下乘凉,我们接棒’吗”儿子挂着一脸自信,洒脱收回刚才因为激动而伸出去 在空中画出一个弧度的手,爽快放在抱起的胳膊下,用期待的小眼神看着我。
我给他一个大大的赞许,儿子便更有兴致了。
“妈妈,那天还讲了袁隆平爷爷,还说健康成长、努力学习科学,我最喜欢科学了,我也喜欢做实验……可是袁爷爷已经不在了…他真的变成天上的一颗星星了吗?”儿子一会激动不已,一会若有所思,但问题不断。
“妈妈,杂交水稻长什么样?”
“妈妈杂交啥意思……”
眼看儿子的话匣子又合不住了,我急忙催促他“先盛饭吧,等会再说”。
今天是米饭,配菜有我喜欢的鱼香肉丝,讲了一上午的课,早就饿得前胸贴后背了,便毫不犹豫的盛了一大盘。
“咦,妈妈你盛这么多饭,能吃完吗?”儿子瞪大了眼睛问我。
“当然,妈妈很饿的”我草草的应付了一句便开吃了,却发现他还没盛饭,我的眼睛瞪的比他还大,他便心领神会的做了一个ok的手势,一溜烟的跑去盛饭了!
看着他的半碗饭,我反过来问他“你盛这么少,够吃吗?”
“不够我再去盛。”儿子只配了番茄鸡蛋,呼噜呼噜吃了两小半碗,干干净净,一粒不剩。然后便眯起小眼睛,下巴放在叠放在一起的手背上,看着我。
“稍等一会,妈妈一会就吃完了。”
“我不急妈妈,你慢慢吃吧。”说完便在我旁边做着自己的事,却时不时瞄我一眼。
我以为他等着急了,就说“妈妈吃饱了,我们走吧。”
平时都会抢着端餐具的他却一动也不动,“怎么了,儿子?”我不解的问。
儿子把目光移到了我的餐盘上,还用小手指了指上面汤汁里的数粒米饭。
“哦,今天的鱼香肉丝有点甜腻,这些汤汁我吃不下了,就剩一点点,不吃了,咱们走吧。”我一边收拾一边说。
“妈妈,你忘记升旗仪式上说的话了吗?”儿子用期待的小眼神看着我。
“珍惜粮食,践行光盘行动”顿时我的脸灼热,心头五味杂陈,紧接着像是被泼了一盆冷水,整个人哆嗦着,说不出一句话。
是啊,我言之凿凿的告诫儿子,瞬间自己怎么就抛之脑后了呢!我的脑海中闪过无数次我去教导别人“言出必行”的画面,甚至想到了满嘴仁义道德的骗子,更不敢想“误人子弟”这个词,我不禁捏了把冷汗,慌乱的吃完了最后的米饭,难为情的与儿子相视一笑。
我们从餐厅出来,最后一批的饭前宣誓开始了。
“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
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感恩天地滋养万物,
感恩……”
声音依然整齐嘹亮,儿子喝的依然一字不差,只是这一次每一个字都重重的压在我的心头,好像第一次感受到它们的分量,敬畏之心油然而生,真正体会到每一粒粮食都在和我们进行一生一世的约会,我们不能辜负。
美德,传统美德不能只停留在口头上,而要落实到行动上,不是作为知识去背诵,而是深入内心去践行。作为老师,在孩子们面前更应该“先行其言,而后从之”。
“儿子,我们来个约定吧!”
“好呀,什么约定?”
“做对方的‘光盘行动’监督员。”
“好的!”
“拉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