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向杰:思乡
“啊!故乡,生我养我的地方”每当听到那熟悉的歌声,看到西方绯红的落日,那种对家乡深深的思念便涌上心头。
自从跟随父母来到我现在所生活的煤城,家乡的田间小路、小桥流水、“柴门闻犬吠”的生活便离我远去,小伙伴那清晰的脸庞一点点被时间吞噬,变得越来越模糊和陌生。但是每一次想起故乡,我都有一种亲切感。多想再睡一次老家的土炕,再和爷爷、奶奶一同睡睡那张令我在严寒的冬日里找到温馨与温暖的土炕。多想回家看看门前那棵曾经为我遮挡烈日的大槐树,看它是否依然茂盛。更想念那在树下给我讲故事,一口口喂我吃饭的奶奶。更想念儿时的伙伴和在一起过家家的时光,还有邻居家那条忠实的老黄狗。
故乡的生活是清苦的,但那纯朴的民风和一张张诚实的面容感动着每一个人;故乡的生活是有趣的,经常跟伙伴们在村口的水沟边摸蟹捉虾的情景,时常出现在眼前;故乡的生活是温馨的,随着姑姑在村口那清脆的喊声:“小杰,回家吃饭了!”我便给姑姑捉迷藏,每每被她捉住,轻轻地揪我回家。这一切的一切让我对那个生活了7年的小村庄充满了深深的留恋。
离开故乡21年了,而回去的次数却一年比一年少。每一次回去都会悲喜交加,喜的是终于可以再看看家乡的伙伴,看看那充满有趣往事的地方了;悲的是时间短暂,岁月无情,始终找不到了那童年的天真和无邪!即使这样,我也永远忘不了故乡,忘不了给我童年生活增色添趣的每一个人。
刘小玲:守望
筠连水泥厂项目为按期举行点火仪式如今正如火如荼地拼抢着工期,特别是水泥厂矿山运矿道路愣是日理万机,在这一片山脊上,一条宽敞的道路已经覆盖了从前的那条崎岖小道,而这条道路也是以后的原料运输道路。
在工地现场经常都会看到这样一幅场景,一个30几岁却很憔悴的妇女带着一个七八岁左右的小女孩,小女孩身后还跟着一条小狗,妇女时不时的拾起路边的矿泉水瓶和一些白色垃圾,她们总是排成一线的走在路上。
还记得第一次跟随测量的队伍进入到这片山脊,当时的征地工作已经快结束了,在山坳的平顶处还住着一对中年夫妇和他们的女儿,还有一条白色绒毛的小狗,用泥巴砌筑的墙和那房顶上的青瓦已经有一些年代了,从屋外能看见他们家里简陋的摆设,还记得那个妇女当时端着一盆煮熟的番薯让我们吃的场景,她见了我们一直在傻笑,从她说话的语气可以了解到她其实是一位智障人,他的老公显然精明多了,他对我们说等道路修到他们家门前的时候,他们就要搬到安置区了。他看着房前屋后大片的没有收获的庄稼似乎有些心疼,他还有个刚上小学的女儿,谈起他上学的女儿,男的脸上露出了自豪的表情,他说搬出去后他的女儿上学更方便了。
如今,这家人曾经的房屋早已经不存在,那里被推土机推平后成了一片施工工作面,然而,那个妇女带着她的女儿和狗每天都会从安置区穿过施工工地走到这片山脊来,每次走到她们老房子的那块地方,看看那块平地,又望望那些周围熟悉的环境又转身回去了。我有好几次在山上遇见她们,妇女还是那副表情,见了我就笑笑,嘴里说着我听不懂的语言,而她的女儿也一直跟随其后,我想她们一定是舍不得那个曾经的家,因为那里有着他们过去的回忆,而为了支持国家建设,他们不得不这样离开,又换成这样的方式来守望着这片曾经属于她们的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