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妻子的后事》的读后感大全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经典美文 > 经典精选 >

《妻子的后事》的读后感大全

2022-05-01 00:44:03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妻子的后事》的读后感大全

  《妻子后事》是一本由[日] 坂井希久子著作,湖南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平装文库本图书,本书定价:42.80,页数:352,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妻子的后事》读后感(一):什么是家?什么是家人?

  “如果我死了,你一个人能活下去吗?”

  这是结婚多年来,杏子在重病面前想到的事情。一直以来,这个家庭都是丈夫太郎在外工作赚钱,而妻子杏子在家里守护家庭,杏子将廉太郎照顾的无微不至。可是当杏子随着年龄增长,身体开始不够康健的时候,问题就开始浮现。在杏子因为身体原因住院期间,家里逐渐像垃圾站的方向去发展,廉太郎不会动手整理一点。

  杏子希望丈夫陪她一起去医院听取结果,却被丈夫以被返聘的工作为由拒绝了杏子,杏子只好在女儿美智子的陪同下,去医院确认了自己癌症晚期的确诊结果。而后的故事展开就是意料之中的“非要等杏子得病,一家人才真正团结起来,真是太讽刺了”。

  在杏子决定治疗以及后续的治疗过程中,杏子开始逐渐产生对于廉太郎的担忧,关于他能否自己活下去,杏子一度觉得这些都是自己的错,因为自己将廉太郎照顾得太好了。而女儿美智子明显是从妈妈这里学到了经验,美智子的丈夫就会经常做家务,家里的男孩子也会做家务,但是廉太郎对此的态度却一度是“男孩要有男孩样,应该搞运动!”

  随着杏子服用抗癌药物,身体的副作用一点点显现,廉太郎也在杏子的教导下学会了相应的生活自理内容。当杏子决定不再服用药物的时候,廉太郎开始是不理解的。我们也会在生活中面临这样的选择吧,是否要让家人继续这样煎熬地治疗下去,未来的日子虽然被延长了,但是也许很难快活和开心。当亲人决定放弃治疗或是放弃自己的生命,我们该做何决定。

  杏子采用了一个小方法,让廉太郎换了一个角度去思考这件事。两个人开始填写各自的《为“那一天”准备的临终笔记》,在填写的过程中,廉太郎终于开始真正地直面死亡、审视生命。廉太郎意识到,虽然这个过程会有痛楚,但是自己去做了哪些选择,自己的亲人就不用在悲伤之余,去替自己作出哪些艰难的选择,自己也可以有尊严地离开这个世界。

  杏子是很典型的家庭妇女,本来可以工作赚钱,却被束缚在家庭里面,丈夫并不会体谅自己在家庭里的付出和辛劳。廉太郎属于那种老旧的思想和做派,不会做家务,在家人忙碌的时候,会出去以免妨碍家人忙碌,还会介意女儿的取向问题,杏子曾经因为二女儿的感情问题和廉太郎争吵过,杏子曾言“你为什么会觉得自己的女儿恶心呢?”

  虽然故事的最后,杏子是在平静中离去的,但是后文暴露出来的秘密依旧让我觉得心疼,杏子在这个家庭里真的是忍受了太多,难怪孩子会直言让廉太郎放过杏子。美智子和惠子在杏子的照料下,都过上了很幸福的生活,准确地说,是自由度很高的生活,希望每个人都可以自由地选择生活,不被他人束缚。

  《妻子的后事》读后感(二):妻子的后事,好一个讽刺

  翻开这本书之前,我所理解的后事,那应该是杏子去世之后,廉太郎独自一人生活面对的窘境。出乎意料的是,《妻子的后事》写的并非普通意义上的后事。

  它究竟代表的是什么?

  故事概括起来挺简单,那就是作为妻子的杏子在手术时检查出来是阑尾癌,而且已经是第四期,言外之意,她时日不多,在生命的最后时刻她担心的却不是自己,而是丈夫廉太郎能够一个人生活下去。因此,这就涉及到本书所谓的“后事”,杏子用余生的时间一点点教会丈夫如何做饭、洗衣服、打扫卫生等一切小事情,以便自己离开后他能够独自生活。

  这是何其讽刺,又是何其现实!

  讽刺的是,作为丈夫的廉太郎似乎是生活中的巨婴,整日除了工作以外,似乎对生活的方方面面都不关心。他缺失了女儿成长的时光,他不懂得收拾家务,甚至熨烫衬衫,缝扣子都不会,家里井然有序的生活环境,仿佛本来就应该是这样的,不需要清理,就可以干干净净。即便这样付出的杏子,偶尔还要面对丈夫的大吼大叫,莫名的成为廉太郎情绪的垃圾桶。让人悲愤的是,在生命最后时刻,杏子还得一点点教会丈夫怎么样生活,难怪美智子会说:“求求你,放过妈妈吧!”

  现实的是,杏子婚姻中经历的,恰巧是无数女性婚姻经历的。女人结婚之后,因为家务或是因为孩子,放弃了热爱的工作,为家庭辛辛苦苦付出,打点好一切,偶尔还会面对丈夫的白眼。如果需要生活费,丈夫不太愿意给,即使给了也像是施舍一般。大多数女人,结婚后,为了家,基本上都没有了自己的生活,更多的是为了整个家。如果辛苦的付出能够得到理解,那也算是开心,恐怖的就是男人很多时候并不理解,只觉得家本来就是干净的,饭菜本来就是该有的,洗洗补补也不是什么费事费时的活儿。这种看不见的付出,给男人一种假象,那就是一切都是理所应当的。甚至于养孩子,男人也觉得那是女人的事情!

  然而,女人总是更为心软,正如《妻子的后事》书中的杏子一样,面对巨婴般的丈夫,她默默忍受,被吼也不会反击,在生命的最后时刻,她没有任何怨言,还在为丈夫考虑。

  联想到年后发生在我们这边的一件事,我更为心痛。

  妻子与丈夫结婚近乎20年,丈夫在某一年一次意外时摔伤,后来脑筋就不太好使,可以认为是精神方面有点问题,妻子也不在乎丈夫能赚多少钱,每天做两份工,一切看似井然有序。可是今年年初,丈夫总是跟随妻子身后,她去哪儿,他就跟去哪儿,妻子带丈夫看医生,医生给开药,也说精神问题不太大,吃点药就好了。妻子心疼丈夫,就觉得能吃药就不送丈夫去精神病院了。然而,丈夫只吃了一次药,就再也不吃了,妻子无奈,打算第二天送丈夫去精神病院。

  可惜的是,意外总是来的太突然,她没等到第二天天明,就失去了生命。她是被丈夫用锤子打在了头上……

  更让人心寒的是,事后,有人问丈夫,你后悔吗?他的答案是:不!

  的确,婚姻中的悲剧不尽相同,但是在一个家中,妻子往往是付出更多的那一个,她们几乎倾尽所有为了整个家,可是丈夫呢?需要的时候,他不在,长此以往,女人也不再期待丈夫。如果故事中的廉太郎得了癌症,杏子一定可以独立生活。虽然最后廉太郎也慢慢学会了生活,然而,这个结局我并不觉得是圆满的。

  因为,廉太郎余生的愧疚,再也无法换来杏子的谅解。

  《妻子的后事》一小本书,却诉说了世界上无数个家庭面对的现状,它虽是现实,却也十分讽刺!

  《妻子的后事》读后感(三):如果能重来一次,我一定不让你变成如此没用的人

  做了一辈子全职主妇的杏子在自己68岁那年,被诊断出癌症,癌细胞扩散到全身很多地方,已经无法医治了。

  得知确诊消息的那天,她是自己去的医院,就如同几周前她阑尾炎发病一样,她忍受了一整晚的剧烈腹痛,第二天自己打车去医院办理住院,自己买好必需品,自己去投币洗衣机洗衣服,丈夫廉太郎只不过去签了手术同意书而已。

  这次他又以工作太忙不能突然请假拒绝了她,面对杏子的反驳,廉太郎气得把指甲剪摔在了地上,“你才工作了几天,懂个屁!”

  廉太郎马上70岁了,他退休了之后又被公司返聘,工作就是他最重要的事,毕竟整个家都是他辛苦赚钱在养的。

  日本团结世代人口众多,从出生那一刻起就被卷入了竞争的狂潮。进入社会后,竞争会变得越来越激烈,每个人都被逼着上进。而且廉太郎从小也是在这样的环境下长大,在他的观念里,男人就是该出去赚钱养家,料理家里的事务就是妻子的本分。

  于是他这一辈子,以工作为由逃避了许多家庭事务,错过了两个女儿的成长重要时刻,下班回到家便会有可口的饭菜、冰镇啤酒、放好的洗澡水、洗干净熨烫好的衬衣,过了一辈子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日子,理所当然地享受着妻子的照顾,习惯性在孩子淘气时埋怨一句“都是你没管好”。

  这样的廉太郎,才会让女儿在得知妈妈得了癌症之后哭着对他说:“求求你,放过妈妈吧。”

  这样的男人,才会在决定辞掉工作在家照顾妻子的时候被女儿戳穿说他待在家里只会给妈妈增添负担。

  这样的丈夫,才会让妻子知道自己时日无多时对他说出“你变成一个这么没用的人,一定是我的错”。

  不同于母亲杏子的温和内敛、逆来顺受,大女儿美智子虽然也是全职主妇,但她做事干脆利索、雷厉风行,特别是在得知母亲生病以后,她会以一种非常强硬的姿态保护妈妈,维护孩子,直言指出父亲的问题,对他随口而出的难听话一点也不惯着。

  二女儿惠子自小看着父母的相处模式,很早便下定决心绝不要靠男人养,所以她工作非常拼命,遇到了一位很好的同性伴侣。惠子更像妈妈一点,她温和坚定、自律上进,她爱自己,对自己有信心,即使在乎工作,也会在妈妈病重的第一时间放下工作陪伴左右。

  每次读日本家庭主题的小说都会感到些许的难受,连我妈妈都会时常高呼“我真受不了,妻子到底为什么一直在道歉”,这些文学作品中的全职主妇们,说好听点是“分工不同”,说难听点便是“仰人鼻息”。大多时候除了哀其不幸怒其不争,还会加重心中的“恐男”情绪。

  但这本《妻子的后事》非常厉害的地方在于,一本如此小巧的书,能这么细腻完整地讲完妻子的最后一段旅程,而且这其中每一个人都是走在自己既定的人生道路上的善良人,即使是丈夫廉太郎这样的形象,也很难让人恨起来。

  他用发脾气说难听话是为了掩饰自己的恐惧与惊慌,他也努力想要照顾好妻子尽可能延长她的生命,他甚至愿意给女儿打电话道歉甚至在她们来的时候躲去邻居家只为了能让妻子多见几次外孙。

  一个如此在乎社会地位和自尊面子的男人,在失去了工作价值,失去了妻子的照顾之后,只是一个一无是处甚至无法照顾自己的废人。

  妻子的病让廉太郎开始意识到自己的错误,他努力想要变成一个好丈夫、好父亲的样子,全家人因为母亲的病又紧密团聚在一起,一家人在平静幸福中陪母亲走完了最后一程。

  作者又怎么可能这么轻易罢休,杏子的后事办完后,美智子跟父亲轻描淡写地提起了二十年前的一桩秘密,她就是要让父亲带着悔恨和内疚过完余生,这才是故事的结尾。

  我们没有办法恨任何人,但事情已经发生了,不能只是草率地用一个皆大欢喜的结局假装什么都没发生过,这样的结尾才是最好的,还是那种会让我反复品味出的好。

  《妻子的后事》读后感(四):遗忘的原谅

  《妻子的后事》一书,真正意义上关于妻子后事的情节,非常有限。在开始阅读之前,仅仅凭借封底的寥寥数语,一度以为这是一个关于妻子亡故之后才被引爆的“定时炸弹”的故事,甚至在脑海中已经脑补了一本形似《神的另一面》一般具有罗生门性质的作品。但是真正开始阅读之后,却发现故事并非如此。全书描绘的重点更多是在迎接死亡,而非追忆逝者。整个故事其实非常简单,杏子突然间确诊了癌症晚期,在仅余下的不足一年的生命里,作为丈夫的廉太郎与长期被忽视妻子之间的故事。登场人物其实非常有限,除去夫妻二人,两个女儿算是比较重要的配角,其他人都仅仅露面一两次,可以说是一个非常简单的单线叙事的故事。这样的叙事让本书显得有些“平淡”。杏子没有在确诊之后翻旧账,甚至坚持履行了完美妻子的角色,将自己不多的时间用在培养基本不具备独立生活能力丈夫身上。而作为丈夫的廉太郎虽然在得知妻子确诊的事实后,一时间无法接受,但是并没有出现所谓的幡然醒悟的情节。自始至终,他似乎都是被动的去接受事实。他的看似坚强无畏的一生,其实都是在杏子的照拂下度过的,当家门口那盏灯没有亮起时,他的慌乱就是最真实的反应。这样一个故事最终也归于一个再平淡不过的结局:杏子离开了,世界上没有奇迹。就是这样一个简单故事,究竟是如何吸引读者的,而标题中的“后事”究竟又有什么含义呢?

  回到封底的简介,其实封底所说的20年前炸弹的引爆就是后事。这里的后事并不是指人离开之后的丧葬事宜,它指的是人去世后未尽之事,换言之是永远不能弥补的遗憾。而本书所谈到的后事,实际上与本书所讨论的主旨“原谅”紧密相关。整个故事当中涉及到太多的道歉与接受,这一组关系既存在于夫妻之间,也存在于父女乃至祖孙之间。故事最开始,是杏子请求廉太郎陪她去医院复查,廉太郎以工作无法请假为由。后来这个场景再度被提起,廉太郎问杏子是否怨恨自己,杏子说有,在被确诊癌症的时候。这种怨恨说出来其实就不存在了,说出来就等于放下了,所以就原谅了。同样,因为在女儿年幼时疏于家庭,廉太郎和两个女儿的关系并不密切。和小女儿惠子之间能够像关系并不紧密的亲人之间相处,和大女儿美智子之间却总是针锋相对。然而这样显得疏离的父女关系也在照顾杏子期间慢慢有了改善。和惠子在去超市路上的一番谈话;和大女儿美智子在杏子情况愈加恶化情况下的合作,再到杏子葬礼后的聊天,代表着甚至与父亲几近反目的大女儿也已经逐渐原谅了他。至此,这个故事依然是温情的,温情的让人感到愤怒。廉太郎婚后的表现,是典型的丧偶式育儿,对待妻女的态度也谈不上温柔,更多的是一种骄傲与自大。甚至在杏子重病之初,他都无法正常表达自己对妻子的关心,只能用无端的愤怒来掩藏自己的情绪。随后,随着故事的进展,他的情绪仍然以自己为中心,虽然以照顾妻子为名选择了退休,但实际上却仍然觉得自己长期以来基于工作确立的一家之主地位被剥夺了,处处无所适从。这样的廉太郎值得被原谅吗?杏子在人生最后的时刻,依然愿意原谅他吗?这个问题其实已经无解了。因为20年前的炸弹,在蔷薇花开的时候引爆了,而事件的一方杏子,已经永远的离开了。

  这正是这个故事最精彩的地方,故事也在这里结束了。廉太郎问,杏子为什么不说出来,她不是早就知道了吗?而大女儿美智子作为知情人说,为什么要说出来,说出来你就会道歉,而母亲只有原谅你。事情到了这里豁然开朗。道歉某种层面上仿佛道德绑架,无论做错事的一方犯下了什么样的错误,被伤害的一方似乎在道歉名下只能选择接受。杏子在这段婚姻中,付出了很多,有太多的沉默,所以最终她不愿意原谅。她想把这样的痛苦延续下去,想把自己心中早已溃烂的伤口传递下去。似乎这就是后事。可是仔细想来事情似乎不是这样,毕竟这颗炸弹并非杏子在合上眼前最后的遗言,它是藉由大女儿美智子之口提出的。这样看来它似乎是女儿对父亲的埋怨、惩罚,替母亲鸣不平。杏子的态度几何其实很难捉摸。

  或许最终杏子选择了忘记,忘记这件事情,忘记曾经受过的伤害。书中有一个细节,杏子在某一次遗忘了在日历上画叉,发现后廉太郎提议改为画圈,杏子也没有反对。最终谜底揭晓时,我们和廉太郎一起知道,所谓不知不觉间养成的画叉习惯并非真的无意义。它代表着炸弹埋下时杏子内心的怨恨、伤痛,每画一个叉意味着又度过了这样的不开心的一天。所以当杏子忘了画叉、同意改为画圈的那一刻,她或许是放下了。并非原谅了廉太郎,也不是忘记了那颗炸弹,而是对于杏子来说这一切都不重要了。在生命行将结束的时候,杏子决定放弃这一切,不再计较这些羁绊,如同选择树葬一般。这样的结束,对于廉太郎来说,或许更加痛苦。如果杏子到最终也没有原谅,那么至少杏子还是在意这段感情的,无论爱恨。可是最终杏子选择了不再怨恨,单方面抹去了夫妻间40年甚至更长的羁绊,这对于自以为坚强实则依赖家庭的廉太郎而言,一定更加痛苦。

  至于真相如何,谁都无法知道。毕竟,这些“后事”随着蔷薇花开,也一同埋葬了。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