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比亚迪工厂一周3次跳楼,那封曝光的遗书,诉说的教训太惨痛…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经典美文 > 经典精选 >

比亚迪工厂一周3次跳楼,那封曝光的遗书,诉说的教训太惨痛…

2022-05-07 16:01:39 作者: 我是王耳朵 来源:王耳朵先生 阅读:载入中…

比亚迪工厂一周3次跳楼,那封曝光的遗书,诉说的教训太惨痛…

  01

  这是一则令人悲痛的新闻。

  一比亚迪工厂职工宿舍。

  4月的19日、25日、26日,短短一周内,发生3起跳楼事件。

  都是新员工,都是年轻人。

  具体原因仍在调查之中。

  第三起事件,因为发现及时,当事人被救下。

  最让人痛惜的是第二起,也就是25号晚上坠楼的小吴(化名)。

  他的一位同事,曝光了一封疑似其生前留下的遗书,内容让人触目惊心。

  “我不配活着,我死了这个世界上少了一个祸害。”

  “我为什么就这么眼高手低、一而再再而三的骗钱去赌博,最后身无分文,一败涂地。我对不起所有人,如果有来世,我再来偿还所欠下的人情。”

  “我不知道是不是自己出于什么心态,家里面所有的关心,我全部漠视,我觉得我永远成不了一个人,像狗一样,再见,希望你们永远不要在碰上我这种人了。我自己都怕。”

  “疫情三年,我接触赌博三年,从有到无、从好人到狡诈恶徒,我真的不配于世。”

  ……

  每字每句都似一把利刃,要将自己一寸寸凌迟。

  因为赌博,他四处骗钱。

  最后身无分文,一败涂地。

  他悔恨到极点,也绝望到极点。

  只是,世上有个可恶的词,叫“悔不当初”。

  有些路,一旦走上,就是万丈深渊。

  02

  提及“赌”,你也许会想到《赌神》里的风流潇洒。

  但是,生活不是电影。

  真正的赌徒有且只有两副模样。

  一,欲望的獠牙,刺穿自己的胸膛。

  在上面的那封遗书中,小吴发自肺腑地问了自己一个问题:

  “沉迷于赌博,无法自拔,我控制不住自己的欲望,我有时候真觉得自己死都不怕,为啥这点小事控制不住,明明是一个有责任心的人,为什么会变成这样?”

  为什么?

  因为我们总是低估了欲望,高估了自控力。

  讲个故事。

  河南鹤壁,29岁的小于,一直过着平静幸福的小日子。

  他有3个孩子,最大的8岁,最小的1岁。

  夫妻俩悉心经营着一家汽车饰品店,一个月除了开销,还能有2、3万块钱的结余。

  周围人都羡慕小于,也以为他们会一直这样幸福下去。

  但是,突然有一天,小于的名字传遍整座小城。

  一个噩耗:他跑到山中,在一棵树上上吊身亡。

  后来,大家知道,是网络赌博将小于逼上了绝路。

  刚开始,只是“小赌怡情”。

  可当他也“赢”了几万块钱,便一发不可收拾。

  而当他输了,因为恐慌,又想尽快把输掉的赢回来,于是越赌越大,越赌越输。

  被妻子发现后,小于承诺戒赌。

  可他去世后,家人翻看他的手机,却在里面发现了一个博彩群和好几个网贷App。

  他不仅输掉了店里80万的流水,还欠下60万的外债。

  大河报网

  最终,小于不堪重负,选择自杀。

  当天,那个说“妈妈我爱你”的儿子,一去不回。

  大河报网

  二,人性的泯灭,长出世间的恶魔。

  还记得两年前,轰动一时的台北内湖山命案吗?

  其中一名死者,是知名艺人明道的哥哥。

  另外两名死者,是他的妻子,和10岁的儿子。

  案件引起轩然大波,但是真相更令人遍体生寒。

  明道的哥哥是在勒死妻子和儿子后,才上吊自缢的。

  虎毒尚不食子,如此丧心病狂,这东西还是个人吗?

  其实这一切早有预兆。

  明道的哥哥很早就染上了赌瘾,明道也没少帮兄长偿还赌债。

  可他不仅没有一丝一毫地收敛,反而变本加厉地去豪赌。

  终于借无可借,还无可还,临死竟然还拉着全家陪葬。

  一个在赌场泥足深陷的人,一不小心就会化身恶魔。

  那个你侬我侬的枕边人,为了赌资,可以做出杀妻焚尸的恶行。

  那个和你推杯换盏的老乡,输了钱,也能视彼此为仇寇。

  那个平日亲和友善的快递小哥,在欠下10余万赌债之后,也可在朗朗乾坤下变成持刀暴徒。

  去中国裁判文书网,搜索“赌博”,就会发现,有80几万因为赌博而引发的民事、刑事案件。

  里面写满了人性的贪婪,也控诉着人性的残忍。

  03

  既然有这么多血淋淋的教训,那么为何还有人在赌桌上前仆后继?

  这其中有两条不得不说的赌徒心理。

  第一,“大数法则”,也叫做赌徒谬误。

  大数法则,是什么意思?

  举个简单例子,抛硬币

  如果抛硬币的次数足够多,正面或反面朝上的比例越接近50%。

  如果你告诉某人你抛了九次硬币,每次都是正面朝上,他们将推测下一次比较有可能是反面。

  但是这是不正确的,因为硬币没有记忆,所以每一次抛硬币,正面或反面的概率仍是一样。

  而赌徒有着自己的一套理论,被称为赌徒谬误。

  其特点在于始终相信自己的预期目标会到来。

  例如他押的是反面,正面若连续出现几次,他就认为下一次反面出现的机会就会增加。

  如果还不是,那么下下次他就认为自己赢得机会更大。

  赢了想要赢更多,输了又想翻盘,往往赌注越下越大,在无尽的循环中不可自拔。

  第二,人只要尝过了甜头,就难咽下苦头。

  网友@曙光 在知乎上自曝过自己的赌徒经历。

  刚接触赌博的时候,赢了一些小钱,觉得来钱太容易了,就辞掉了月入7000的工作,研究赌术。

  最后,从赢1万到输10万,想要悬崖勒马,重新上班。

  但是拿着几千块的工资,觉得干着没劲,还不如去赌场大捞一笔。

  这一次复赌,就再也没能停下。

  后来负债累累,连累家人,妻子也要和他离婚。

  他也想过继续找活干,甚至跑到西藏去创业。

  可是无论如何也熬不了“平庸”的苦,只能是一次又一次地在“赌场”进了又出,出了又进。

  在这篇帖子的结尾,他不无凄凉地感叹道:

  “众叛亲离,现在等死,等跑路。”

  赌博为什么容易上瘾?

  就像一个高赞回答说的那样:

  “假如你工作10年存了100万。你拿去赌了。一个小时变成200万。

  这时你是什么心态?在惊喜之余你会变得不平衡,因为赢钱否定了你过去的努力,让你对你的人生产生了怀疑,找不到努力的意义。

  你想,这样就能轻轻松松赚1 00万,工作还有必要吗。所以你还想赌。”

  因为走了捷径,尝过甜头,所以一切的苦头都成了你难以迈过的坎。

  04

  看过很多赌徒的故事,很多人会将输赢归结为运气。

  其实,我们忽略了一个词:十赌九骗。

  2010年,北京卫视曾制作过一期名为《南北千王对决反赌》的节目。

  节目组邀请了两位资深赌徒。

  他们从只是十来岁的顽童开始,就接触赌博。

  一位48岁的郭先生,因为赌博,倾家荡产,妻离子散。

  一位24岁的李先生,身无分文,欠下高利贷。

  即使落得如此下场,可面对主持人的提问,两个人对于赌博,依然“意犹未尽”。

  节目组不得不请来几位老千,来了个“南北千王大对决”,给两人现场戒赌。

  起初郭先生还不以为意,认为哪有什么老千,输钱只不过是自己点背。

  直到3位千术高手露出庐山真面目:

  “千王”马洪刚在众目睽睽下换牌,郭李二人无动于衷;

  “骰子女神”上官玉,通过不同的摇晃方法,想让骰子开几点就能开几点。

  “亚洲赌王”尧建云更是现身说法,依靠手速、记忆力、科技设备……赌博的作弊手段层出不穷。

  尤其是看到他在公海豪赌中,被废掉的双腿和三根指头,众人目瞪口呆。

  节目里马洪刚的一句话很扎心:

  “赌钱就是假,赌就是输,不赌为赢。”

  人生也是如此,当你把未来寄托在一场场赌局中。

  也就注定了,命运被他人玩弄于股掌。

  05

  耳朵在后台也看过一些读者的留言。

  他们的身边也有不少嗜赌成性的家人和朋友。

  最后的结局无一例外都是债台高筑,家无宁日。

  有人也会向我询问解决之道。

  我想和大家分享一段耳朵的亲身经历。

  老家有两个表叔,大张叔和小张叔。

  我刚上小学时,大张叔因为跑运输、做生意,成了村里首屈一指的“大富翁”。

  出门开着小轿车,又到城里买了小洋楼,在大家眼中是个了不起的大能人。

  小张叔在县城摆摊卖杂货,风里来雨里去,日子过得紧巴巴的。

  村里人总拿两个表叔比较,小张叔永远是那个被挤兑的对象。

  可是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大张叔的轿车没了,洋楼也没了。

  后来我从大人口中得知,大张叔成了一个赌徒。

  几千几万一场牌局,输赢眼睛都不带眨的。

  最后因为赌债,他把家里能卖的都卖了,生意也不做了。

  当年连我家这样的“穷亲戚”,他也没少开口借钱。

  更为离谱的是,大张叔打牌的时候,还让自己不满10岁的儿子跟着。

  小孩子耳濡目染,长大后也开始流连赌场。

  再往后,我看到的就是大张叔成了一个人见人嫌的“破落户”。

  他的儿子因为赌博,结交了一群不良少年,最后还因斗殴进了看守所。

  而勤勤恳恳地做着自己小买卖的小张叔,那个小摊早就在10年前变成了门面店,如今更是换成了一家超市。

  人啊,这辈子懂得走正路,真的很重要。

  千万不要因为一个“贪”字,提前埋葬了自己原本可以精彩无限的人生。

  咱不发那个邪财,也能好好过日子。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