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小象和大风读后感精选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经典美文 > 经典精选 >

小象和大风读后感精选

2022-05-20 09:04:18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小象和大风读后感精选

  《小象和大风》是一本由王亚宁著作,漓江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46.00元,页数:40,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小象和大风》读后感(一):小象和大风:很可爱的“反面教材”,但是中国原创绘本还需要进步

  本书的感觉,就是,“不要跟陌生人说话”的终极反面教材。

  这本书是浪花朵朵出的,因为之前刘毛宁的蓝色铁皮柜我很喜欢,所以对这本书抱有很高的期待。

  封面是一只欢乐的小象,在一场【龙卷风】(?疑似)的尘土飞扬里,笑得很开心。

  也许是艺术化表达不易,不知道为什么大风就必须是尘土漫天的龙卷风……本北京求学僧看到沙尘暴都PTSD了好吗……

  故事开场,没头没尾的

  奇奇看到一阵大风

  故事就开始了

  也没有交代,这是个调皮的孩子或者淘气的孩子云云

  然后就直接是冒号?

  开始说话了??

  看到后面可以接话语?小孩子都不敢这么写吧。

  ——看到陌生的东西和事物,妈妈也在旁边,且不说风霜雪雨雾冰雷电这些东西,是一个动物的基本常识吧,妈妈还在旁边,就直接问“一股大风”(这个量词也有点奇怪,什么时候风可以用一股形容了,编辑不审核的吗?)

  简直活脱脱跟陌生人搭话的反面教材啊。

  跨页后,风越来越大,奇奇还越跑越快,形成了一阵风,然后两个风就卷到一起了??

  看着图片,像是一只小象被白蚁之类的怪兽吞噬了呢……画面特别残忍……根本没办法直视

  然后就真的是我不太行的地方了

  挺友好的行为的吧?

  图上呢?

  奇奇的鼻子被刮走了。

  且不说这不就是给孩子“鼻子没了也没关系”的错误印象吗?匹诺曹鼻子长长了都知道羞耻,这个小象跑去跟陌生人玩儿,跟人家瞎亲近,还把自己的鼻子弄没了?而且还不疼?

  另外,从头到尾,这个故事也没看到这个大风有思想或者有什么意识,既然这样的话,什么 “奇奇用鼻子卷了卷大风;大风也卷了卷奇奇的鼻子”?说白了就是风里卷来卷去互相卷呗?

  然后类似的……

  一场类似于五马分尸的肢解行动开始了

  ——奇奇的双耳没了,不疼也不痒。恩。

  ——奇奇的尾巴没了,没流血,他也没发现,这是什么灵丹妙药的大风呀?

  然后呢?

  ——不知道的我还以为你在针砭时弊呢!

  你前面说卷一卷,怎么就把人的身体器官弄跑了???

  下文……

  算了,就摘录一句吧

  看完这个故事,我已经没办法直视卷这个字了。

  最后一句强行升华,

  我还能说些什么?

  中国原创绘本还要努力呀!

  《小象和大风》读后感(二):母爱:需要正确的表达,更需要正确的爱

  关于母爱是一个我们永远说不完的话题,我们孩子的绘本中有很多体现母爱的故事。

  《小象和大风》的故事就是其中的一本。

  一个有国产绘本特色的关于母爱的故事,这的确是一个温馨的好故事,值得每个妈妈读给孩子来听,针对这个故事我只是多了一些思考:

  1、故事的一开始就让我陷进了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中。

  我们小时候每次放学回家,放下书包就往外跑,撇下在身后大声喊我们吃饭的妈妈跑出去疯玩。而每次也都是在外面和小伙伴们玩到饥肠辘辘才想起来回家吃饭,进门的第一件事就是喊妈妈。故事中小象就像极了我们这些八零九零后,对于现在的孩子来说反而很陌生和不理解。

  2、不得不说这是一个脑洞大开的故事,小象出去和大风玩了一遭回来,它的耳朵、鼻子和尾巴不见了。这个故事情节的设置稍显牵强,一个七岁的孩子给我的反馈是觉得不可能,太不现实了。

  这其实是与我们中国原创故事有一定关系的,这也是符合中国特色母爱的一种表达。只有当我们的孩子在经历了可怕的、巨大的、面对生死等一系列问题的时候,母亲才会毫不吝啬的出现,甚至用生命去谱写。这种爱固然很厚重,很凄美,但也让人有一种无形的压力,对于这样的爱感到无以回报。(说句题外话,这让我想到了中国千百年来父母和孩子的关系:养儿防老,让人觉得父母的爱是要求有回报的,现在这种观念已经有所改变了,但还是存在的。)

  相较国外的绘本这一点尤为突出,我们看国外的绘本,也有大量的关于母爱的故事,但很多都是生活中的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就让我们轻松的感受到母爱,也有感动在里面,却不觉得有压迫感。

  所以这两种现象就造就了我们在平时和孩子的沟通中最容易出现的问题,就是不会去表达爱,让孩子不能在生活的点点滴滴中感受到母爱,这才是健康的亲子关系。在孩子小的时候,我们还经常抱抱她,亲亲她,可当孩子大一点呢?你有多久没有抱抱、亲亲你的孩子了?

  3、小象经过一场冒险之旅回家了,可它却变形了。冒险归来后不知所措的小象在妈妈的守护下找回了被大风卷走的耳朵、鼻子和尾巴。故事本身是温馨的,是一种爱的传达,这一点都没有错。听过故事的孩子们也从中感受到了母爱的温暖和无私,更感受到了母爱带给孩子的安全感。

  在整个故事中,大象妈妈带着小象先后遇到长颈鹿、河马、松鼠、猫头鹰,每次都是妈妈出面去解决问题,最终还是妈妈想办法恳求猫头鹰才让它把小象的耳朵、鼻子和尾巴还了回来。

  妈妈可以无条件的爱自己的孩子,这一点无可厚非。可在爱的同时是不是需要教会孩子勇于承担责任和面对困难,如果只是一味的保护,孩子得不到锻炼,那这样的爱除了可以给孩子安全感外,更会给他一种无条件的依赖感,他会认为他在外面闯祸没关系,有人帮他解决,他也可以不用出去面对复杂的社会,因为有人帮他遮风挡雨。这是不是就违背了我们最初的爱呢?

  写在文章的最后:对不应该畏惧的感到畏惧,不免有点可悲。对应该畏惧的毫不畏惧,则更为可怕。只有父母才能帮助孩子辨别这两者的区别。

  《小象和大风》读后感(三):什么是无条件的爱?这本绘本告诉你

  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无条件的爱对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形成自尊和自信的影响非常大,但是,什么是无条件的爱呢?

  天天跟孩子说爸爸妈妈好爱你哦,无论你做什么,爸爸妈妈都会永远支持你的。这不是无条件的爱。

  孩子是可以感知到父母的情绪和爱的。很多时候,你不用说,孩子也会感知得到。就像要离婚的时候,还没告诉孩子爸爸妈妈过不下去了,孩子就已经知道了。只是嘴上说的爱,没有付出行动,孩子只是听到父母“说”爱他/她,而不是感受到。

  那么,怎么才能让孩子感受到父母的爱呢?

  这本《小象和大风》就用一个温馨的故事,用绘本的方式回答了这个问题。

  小象和大风玩,弄丢了耳朵,鼻子和尾巴。当它回去找妈妈的时候,妈妈没有责备小象:“叫你回家吃饭,却跑去和大风玩,看惹祸了吧?!”而是担心它,怕它的鼻子,耳朵和尾巴被别的小动物吃掉。

  孩子做错了事,如果之前告诉过孩子这么做的后果,但是孩子还是去做了,那么可以批评他/她。若是之前孩子不知道这么做会有不好的后果,作为家长,首先要控制好自己的情绪,不要一上来就批评指责孩子,而是要给孩子讲清楚,为什么不能这么做。同时,还要安抚孩子。

  批评教育是因为明知故犯,而不是因为父母的愤怒和厌烦。统一的标准才能获得孩子的信任。

  大象妈妈带着小象去找鼻子,耳朵和尾巴,一路问过来,小象都被别的动物宝宝叫做小怪物。大象妈妈没有受到丝毫影响,依然一心一意陪着小象去找鼻子,耳朵和尾巴。猫头鹰开始不愿意交还小象的耳朵,鼻子和尾巴,大象妈妈巧妙劝说。整个过程大象妈妈没有抱怨、埋怨或放弃,只是陪着小象,一直支持它。

  受到原生家庭、社交媒体以及社会环境的影响,很容易获得大量优秀的同龄孩子的资讯。这个时候,就需要像大象妈妈那样,不被周围的声音所影响,无论周围的人如何评价孩子,都要客观地看待,并带领孩子克服缺点。

  作为孩子,他/她需要知道,无论发生什么,父母都会在他/她的身后支持他/她,帮他/她想办法,这样,孩子才会更加愿意尝试,不畏惧失败。因为,他们知道,父母总会支持自己。

  最后小象终于拿回了耳朵,鼻子和尾巴,它开心地说,终于又变回妈妈的宝贝。大象妈妈说,无论发生什么,小象都是它的宝贝。

  父母爱孩子,不是因为孩子考试取得了好成绩,获得了奖状,而是孩子就是孩子,独一无二的存在,父母都会爱他/她。

  父母需要保持行为上的一致,让孩子确实感受到这一点。例如,孩子考好了,提什么过分要求父母都会答应。虽然努力了,但是没考好的时候,父母就不给孩子好脸色。这样的孩子,无论父母嘴上怎么说爱他/她,他/她都会认为,父母只爱考试好的自己。

  无条件的爱并不是说不管教孩子,无论孩子做什么都可以。而是努力成为情绪稳定的父母,不会因为孩子的无心之过而大发雷霆。也不会因为别人对孩子的评价而心灰意冷。更不会只有孩子做到自己的期待才喜笑颜开。而是无论发生什么,都能按照一定准则客观地教导孩子,帮助孩子克服缺点,取得进步,给予孩子无条件的爱。

  《小象和大风》这本绘本,就像一个小小的约定,一边讲给孩子,一边讲给自己:父母会无条件地爱你,所以,孩子,你去尽情地尝试,尽情地体验吧。

  《小象和大风》读后感(四):让花成花,让树成树,把孩子还给孩子

  适合亲子阅读的绘本大抵具有这几个特质,比如故事情节有意思,故事内容充满爱,故事主人公很亲切,故事寓意带来启发。

  《小象和大风》就是一本很适合父母和孩子一起阅读的绘本,父母能从中体会到如何耐心地守护和包容孩子,孩子能看到顽皮冒失的自己。

  《小象和大风》的故事很简单,一个顽皮的孩子冒冒失失地在冒险,一个操心的妈妈温柔耐心地在守护。最终,孩子和妈妈一起回到了温暖的家。

  奇奇是一头爱冒险的顽皮小象,和妈妈一起生活在非洲的大草原上。有一天,奇奇看到一股大风,他努力追上大风,要和大风一起玩,全然不顾妈妈要他回来吃饭。

  他很兴奋,追着大风,和大风疯闹起来。

  他们一起翻滚,一起卷。

  当大风走后,奇奇尽兴地回到了妈妈身边,可妈妈不认识他了!原来他丢掉了鼻子、耳朵和尾巴,变成了一个小怪物。

  肯定是大风把它们都带走了,妈妈陪着奇奇找啊找,他们问了长颈鹿母子、河马母子和小松鼠。

  终于在猫头鹰那里找到了奇奇的鼻子、耳朵和尾巴。妈妈恳求猫头鹰把这些器官都归还给小象,并允诺小象会表演一个魔术感谢他。

  猫头鹰答应了,小象终于找回了自己的 鼻子、耳朵和尾巴,重新变回可爱的奇奇。

  奇奇开心极了,“妈妈,我又变成了你的宝贝!”,妈妈欣慰地看着奇奇说“无论发生什么事,你都是我的宝贝奇奇!”

  结局就是,有妈妈在真好,他们一起回家了。正是在冒险和探索中,小象发现了周围的世界,看到了自己身上的种种可能性,获得长大的勇气、信心和力量。

  这部绘本的故事完全是站在孩子的立场创作的。作者王亚宁不仅是一名自由插画师,还取得家庭教育高级指导师、早期教育高级指导师、少儿心理高级咨询师资格。他很了解孩子的天性,明白孩子的想法。这才会有小象去和大风卷,卷掉了鼻子、耳朵和尾巴还能安然无恙找妈妈的情节。

  整个绘本的画风活泼可爱,小象是蠢萌蠢萌的形象,好比我们身边那个调皮捣蛋活泼好动的小孩;象妈妈的形象沉稳温柔,好比我们周围情绪稳定不轻易发火的那个“别人家的妈妈”。跨页与故事相辅相成,恰到好处。

  假如在现实生活中自己的孩子遇到类似小象追逐大风的情况,大人会去主动干预孩子吗?

  大人会去及时制止孩子吗?

  大人会去训斥责骂孩子吗?

  我想很多人的答案是肯定的。

  我们总怕孩子犯错误,担心他们会受伤,总是以自己的经验和标准来要求孩子,为孩子安排好未来之路,而在很多时候都忽略了孩子是独立的个体。每个孩子在孩童时代都是天真活泼、敢于探险的。在大人眼中充满危险的环境和和容易受伤的行为都无法阻止孩子去追求刺激,冒失尝试。那些让大人惊心动魄的场景,在孩子看来是快乐的、刺激的、自由的。我们习惯以爱的名义多了几分控制,少了一些包容和守护。

  我想可能所有的孩子都喜欢自己犯错时还能不发火不指责不训斥的妈妈吧。

  象妈妈做了很好的榜样。冒险归来后不知所措的小象,纵然面对变成怪物的奇奇,象妈妈依然选择爱它、保护它,温柔地守护与开解他。正是在妈妈的守护之下,奇奇重新踏上了自我寻找之旅,找回了自己。

  母爱是无条件的,被无条件的爱滋养的孩子才能真实地感受爱,学会爱自己和爱别人。而无条件的爱具体体现就是尊重孩子的独立性,将孩子视为一个独立的人。 让花成为花,让树成为树,不控制、不强迫,让孩子成为孩子,给他一些时间,让他慢慢长大。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