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北大学子12年不回家过春节之二:对父母过于苛责的孩子,最终囚禁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经典美文 >

北大学子12年不回家过春节之二:对父母过于苛责的孩子,最终囚禁

2022-04-20 03:00:57 作者:琴台 来源:甜蜜的大枣 阅读:载入中…

北大学子12年不回家过春节之二:对父母过于苛责的孩子,最终囚禁

  加关注

  甜蜜的大枣894

  北大学子12年不回家过春节之二:对父母过于苛责的孩子,最终囚禁的是自己

  作者/琴台     图片/来源于网络

  01

  昨天的文章《北大学子12年春节不回家:中国式白眼狼是怎么养成的》在读者中引起强烈反响,不到六个小时,留言已经过百,后续留言完全放不出来了。

  纵观所有留言,基本就三种:一种支持枣姐观点,认为王猛奇葩,没有感恩心,对父母纯属鸡蛋里挑骨头;一种不支持枣姐,认为王猛父母教育失职,没有照顾到王猛脆弱敏感的性格,没能给他及时保护,所以才造成他的今天;还有一种是从心理学角度解读王猛,不把他当一个正常人看,他不正常的原因,最终也归因到父母身上。

  最初写这个文章时,我有个预判,认为和我差不多年龄的、已经为人父母的读者会支持我的想法,年轻的读者也许不支持。看了留言才知道,支持我的,有同龄人,也有很多年轻人。不支持的,有年轻人,也有很多已经为人父母的。

  王猛和他父母孰是孰非,作为局外人,我们争辩不出个所以然。

  今天,我想写一下自己的生长历程,通过自述个人生长历程阐释一个道理:是否懂得感恩这个事儿,不仅和自原生家庭有关,更和当事人怎样看待原生家庭有关。

  我家兄姊三个,我行大,是家里的排头兵。

  我出生时,母亲是农民,父亲还是代课教师,农村家庭,经济条件很一般,爷爷奶奶远在东北,不能帮衬父母带我们。

  弟弟比我小两岁,妹妹比我小五岁,母亲现在回忆我们小时候,说家里的农活没人干,她每天一个人在地里忙,小小的我背上背着妹妹手里牵着弟弟经常在村里转悠着玩。

  我出生不久父亲转成了正式教师,成了公家人,家里的农活基本帮不上什么了。母亲一个人对付六七亩地,非常辛苦。她脾气比较暴躁,每天那么累,鸡毛蒜皮的事儿也能发很大的火。

  那种环境下,我们顾不得玻璃心,每天都心惊胆战的想着如何不让母亲生气。

  六七岁时,农村还没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粮食蔬菜啊都是大队里分。有一天,大喇叭上招呼大队要分蔬菜,母亲扔给我一个筐子,让我去分菜。

  菜地在村西,距离家很远,我一路狂奔去了,排队等着。最后排到时,天已经黑了。我记得很清楚,当时分的有韭菜和茄子,分菜的人照顾我,好像还多给了俩茄子。

  我把这些蔬菜满满装了一筐子,使出吃奶的力气提起来回家,因为装得太满,走两步,滚下一个茄子,捡起来;再走两步,又滚下一个茄子,再捡起来。因为要不停的捡茄子,所以走得非常慢,到最后,路上一个人都没有了,我还在漫洼地里走两步捡一个茄子呢。天越来越黑,我好怕,可是看着满筐的茄子,又想不出办法来,又急又怕,一个人抱着茄子筐子哇哇哭了一通。

  哭完一抹泪,开始想办法,这时发现路边有个坑,拖着茄子筐子跳到坑里,倒出四五个,用浮草埋住,然后提着筐子跳出坑,一路在黝黑的夜色中狂奔回家。到家一进门放声大哭,断断续续说出经过。母亲和父亲看到我那个狼狈的样子,哈哈笑起来,笑完让我带路去找那个坑,把藏在那的茄子重新拿了回来。

  这样的经历如果王猛经历了,是不是更有话说了——不仅不体谅孩子的辛苦,还取笑?这简直是罄竹难书的罪状啊。我可没王猛这种脆弱和矫情,从未因这个事儿和父母倒过后账,每次想起来都很敬佩那么小的自己居然那么勇敢呢。

  02

  在那个年代的父母心中,孩子嘁嘁喳喳毛病多,就是欠揍。我从小个性比较强,经常挨揍,打完了还不完事,一把推出门去:“家里不要你了,爱去哪儿去哪儿吧。”

  被推出门后我总是围着村子转,转到天黑,别处不敢去,就跑回自己家的墙根下。屋里一家人在吃饭,我趴在墙根下看着屋里的灯光,又怕又冷,恨得咬牙切齿,发誓要和父母不共戴天。但是,过后又没事人一样了。王猛若是有一次这样的经历,是不是早就把父母送到审判台上去了?

  到了上初中,父亲就在我们读书的那个中学教书,我和弟弟从家里带窝头萝卜条去上学,中午在父亲办公室吃。父亲吃食堂的热菜,偶尔让我们尝两口,大多时候连尝也不让我们尝。

  这种待遇,王猛这样的孩子能想象吗?

  结果又怎样呢?父亲老了,我和弟弟床前尽孝,不遗余力,没有谁和父亲倒这种后账。

  不提不代表忘记,当然,不忘记也不代表不原谅。我不知道弟弟怎么想这个事儿,我的想法是,父亲不是完人,当儿女的不能用神的标准去要求他。

  父亲病了之后,多次感慨,闺女真贴心啊。

  闺女也不是完人,但是,关键时刻,能父女亲情第一,这就足够了。父亲临终前半年,我多次和弟弟弟妹表述一个观点:爸爸的病我们是无力回天了,但我们可以做到让父亲心怀温暖的离开这个人世,这是我们做儿女的责任。

  弟弟弟妹对父亲特别好,老人因为身体不好,最后一半年脾气很暴躁,不高兴了会大发脾气,儿子儿媳从没说半个不字,什么都随着父亲的心意来。

  父亲如今去了,儿女们回忆怀念的,都是父亲的好。

  我读高中时,已经开始在杂志上发表文章,天南海北很多的读者给我来信,当时的邮票是8分钱一枚,读高二的我,连一枚邮票都买不起。

  上大学,一年四季一条黑裤子。我读的是师专,学校每个月补贴生活费32元。家里没钱帮衬,我就自己从生活费中省下钱来买衣服。那个时候经常买的就是一个菜,拌三丝,三毛钱一个菜,买半份一毛五,按照这样的标准,一个月可以省下十几块钱。这十几块钱,可以买两件T恤。

  有一次,钱花没了,回家拿钱,妈妈拿给我十元钱。家里的确穷,但是,当时弟弟读技校,他的生活费是一个月一百五十元。

  母亲其实是有重男轻女的思想的,这样的现实面前,我没有任何抱怨,更没有玻璃心,而是自己想辙。

  大一下半学期开始,我开始倒腾着卖小饰品、方便面、洗发水等等,下了课就在女生宿舍楼到处推销,后来还利用回家的时间到一些高中推销。靠着这些赚来的零花,我完整度过了大学时光,两年大专,花了家里仅仅一千元钱。

  这种经历,对于摇篮里长大的孩子们来说,是不是很苦?是不是更加有理由抱怨了?年轻的时候我也有不满,但年龄越长,越对父母当初的“吝啬”充满感激。如果他们给予太多,我不可能有现在这种自强不息的精神,更不可能有“凡事只能靠自己”的独立。

  03

  现在养女儿都说要富养,很多人都在讨论富养的是精神还是物质。我小的时候,无论物质还是精神,父母都不会富养。

  一是自身能力有限,没有这么高的觉悟;二是生活困顿,只能顾及温饱,压根想不到搞精神建设这一块。

  所以,我们小时候都是被散养着长大的。

  我读初中时,因为看小说入迷,成绩一落千丈,校长在全校大会上点名批评我长个好脑袋瓜不好好学习,父亲在那个学校当老师,他当时没参加那个大会,所以不知道这个事儿。

  被校长点名批评,我走路都抬不起头来,回家却什么都不敢说,只是从此开始头悬梁锥刺股的开始发狠学习:每天早晨四点起床,晚上学到十点多。

  刻苦了一个学期,再考试,全班前十名。

  看到这成绩,父母很高兴,这时候,有人告诉了父亲校长在会上点名批评我的事儿,当场父母就狠狠骂了我一顿。现在想来,这个事儿应该涉及到父亲的职场之争,我被点名不过是校长给父亲的一个下马威而已。可我什么都不知道啊,考好了还被骂,只觉得羞愧难当,愈发抬不起头来了。

  对于那些动辄谈平等讲自尊的孩子来说,我的父母简直太不合格了,没有鼓励,只有苛责,从不会站在孩子的位置替她考虑,更没有理解孩子的敏感和脆弱。

  但是,我不那么想啊,年龄越长反倒越感激父母的粗粝——以我的个性特质,若是被父母宠着长大,也许早就无法无天了。正因为父母不断打击,我才憋足了一口气要证明给他们看,久而久之,积极上进成自然。

  因为我和弟弟仅仅相差两岁,所以,我完全没有被母亲抱过的记忆。稍微长大之后,我的个性初露端倪,和母亲的关系总是剑拔弩张的,更和母亲没什么亲昵举动了。这种经历直接造成了,我不习惯和父母表达感情。

  父母自觉管束不了我,所以,索性撒手,随便你怎么长。

  后来,我的工作、婚姻,全部都是自己做主安排,父母什么也没管。现在男双鱼先生还经常和我开玩笑:“你结婚的时候就带了两个洗脸盆来。”

  父母没收一分钱彩礼,除了两个洗脸盆,也没有任何陪嫁。但这不妨碍我结婚第一年给父母弟妹全身上下都买了新衣服,大年二十九有人送了一条大鱼,立刻一分为二,给父母送去一大半。

  我的父母是不完美的,父母给我的爱也是不完美的,但他们是我的父母,是我生命的根,此生遇见不容易,所以,即便知道他们不完美,我也依然尽自己的最大努力去好好待他们。

  04

  当然,能有这样的觉悟,也是时光的成全。

  年轻时,我也有过腹诽和抱怨,年岁渐长,思想越来越成熟,某一天,发现父母什么事都喜欢听取我的意见时,才恍然:我长大了,他们也老了。

  这个时候再去看他们,内心充满悲悯。

  父亲和母亲都是不完美的,观点、见识、心胸、思想等有很多不足,这是他们所受教育的欠缺,也是他们成长环境的欠缺,按照教科书上的理论去套他们,他们绝对不是百分百合格的父母。但是,我的心中没有教科书,只有亲情。

  当我从亲情的角度去看父母,就能理解不是完人的他们,和我有血脉的延续和链接,这种链接面前,一切矫情的理论都不攻自破。

  家是讲爱的地方,不是讲理的地方。

  父母给予的爱不够充分,是因为他们不懂。我们懂,那,我们就理解他们的不懂。

  很多人说,自己当了父母就理解父母了。我不是在当了父母后才理解的父母,我是在个人的思想成熟圆满之后才彻底的理解了父母。

  之所以没有当了父母就理解父母,是因为,我不会用父母对待我的方式去对待我的女儿。我将自己小时候渴望却没有得到的东西全部馈赠给女儿。

  我不能决定父母怎样当父母,我可以决定自己怎样当父母。我曾经缺失遗憾的,不让女儿再缺失再遗憾。这种补偿式育子,得到的结果是,我和女儿的关系比一般母女都要亲密得多。

  饶是如此,我也不是完美的母亲。避免了父母养育我的误区,但新的误区又来了,可女儿也没有嫌弃我是一个不合格的母亲,她也在宽容着我的不完美,并在宽容的基础上不断回馈反哺给我爱和温暖。

  我认为,这才是亲子关系的良性循环方式。

  清晰看见上一代的不完美,传承的过程中,尽最大努力不让这些不完美延续。历经一代又一代人的不断修缮,亲情最终也不能变得完全完美,但只要尽力,就足够了。

  更大的收获还在于,当一个人终于能够完全理解并接纳不完美的父母以及不完美的父爱和母爱,心境会和过去不理解不接受时不一样了,它变得更开阔、更慈悲、更有同理心、也更温情。

  与不完美的父母和解了,与不完美的父爱母爱和解了,我们才能真正与自己和解。

  一个可以与自己真正和解的人,和世界、和人生也就真正和解了,从此,天高路远,畅通无阻,再也没有什么囚笼能够拘囿住洒脱的灵魂。

  这种和解,不仅体现在亲子关系上,还体现在所有关系中。

  当你理解并原宥了关系另一端的那个人的不完美,你和对方的关系也就走上了良性循环的轨道,这不仅是解放对方,更是解放自己。

  不原谅别人的人,囚禁的首先是自己。

  所以,和父母决裂的王猛,并未因为远离父母就过上幸福的生活。

  同理,那些总在父母身上鸡蛋里挑骨头的人,亲子关系一塌糊涂,自己的心,也常年哭泣在阴影下。

  枣姐接受情感、生活咨询的两种方式:

  免费咨询:公众号后台留言,或者加枣姐个人微信zaojieqintai留言,等枣姐得闲再回复。

  所有免费咨询均默认为允许使用素材。谢谢。

  琴台:《读者》《意林》签约作家。

  公众号:甜蜜的大枣

  欢

  迎

  关

  注

  甜蜜的大枣

  原生态集美小店

  苹果机宝宝打赏专用通道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