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古雅典二十四小时读后感锦集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经典美文 > 经典精选 >

古雅典二十四小时读后感锦集

2022-06-27 09:29:01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古雅典二十四小时读后感锦集

  《古雅典二十四小时》是一本由[英]菲利普·马蒂塞克(Philip Matyszak)著作,北京联合出版公司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5.00元,页数:279,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古雅典二十四小时》读后感(一):畅游古雅典

  带你走进公元前的古雅典

  雅典这座城市既神秘又让人向往。这里吸引着周围外邦人的关注,都说雅典人对德性的崇尚也让其成为衡量一个人的标准,突显出来的是雅典的理性、开放、包容。这座外国古城,希腊是欧洲文明的发源地,雅典则是希腊文明的中心。

  雅典的名字来自于希腊十二主神之一、智慧和战争女神雅典娜,传说她一眼就相中了这座在爱琴海边新建起来的城邦,希望成为这儿的保护神,而海神波赛冬也有此意,在争执不下时,众神之王宙斯适时的出现了。

  一个是自己的哥哥,一个是宠爱的女儿,宙斯让他俩各选出一种认为对雅典人最有用的东西,让人们自由选择喜欢谁的,城邦就归谁。波赛冬用三叉戟敲敲岩石,从里面跑出一匹象征战争的战马;而雅典娜用长矛敲了敲岩石,石头上生长出一棵象征着和平与丰收的橄榄树。

  最终雅典娜就这样胜出,橄榄树遍布各个角落,雅典几乎不存在无神论者,

  没有发达的物质文明就不会有灿烂的精神文明,古雅典根据社会身份不同,将城邦人口分为公民、外邦人和奴隶三种。对雅典公民而言,他们以从事政治活动和享受闲暇的生活为荣,对各种物质生产工作则嗤之以鼻。我们在书中能看到他们的文化生活非常丰富。

  在雅典成为奴隶的原因很多,可以是因为贵族的父亲拒绝向海盗支付赎金而将女儿卖为奴隶,这就是克律塞伊丝的母亲,当克律塞伊丝出生时,她的母亲已经是波斯小头目的小妾了。达蕾亚和克律塞伊丝都不是寻常的奴隶,因为他们都识字,都在接受戏剧排练,她们想要拜托受奴役,都有着坚定的目标,阿里斯托芬,雅典旧喜剧流派中最伟大的作家,受过顶级教育、出生于富裕家庭。

  在那个年代,“奴隶是毫无特权的阶层,其依法受到保护的唯一权利是被人杀害时,杀人者必受惩罚。” 亚里士多德认为他们就是有生命的工具。

  善于思考的雅典人,在长期的政治实践和对国民精神的塑造中,形成了独有的,在政治社会文化生活方面探索出新路,是人类发展的一大进步。

  书中部分内容不是给予考古学重构的内容,从普通雅典人的角度重新包装呈现的同时代文本。很大一部分属于对目前史料的推测,我们也能看到这些出处所在。从书中我们看到了公元前416年,雅典人民的日常生活。在这一座处于巅峰时刻的城市,现在读来仍然让人们充满好奇。

  《古雅典二十四小时》读后感(二):二十四小时畅游雅典

  作为最古老的城市之一的雅典,有着太多的辉煌成就,它是西方神话的生源地,是经济政治的中心,也是历史上有着最多故事的地方。雅典神话带给我们太多的惊喜和感动,关于古雅典我们又知道多少呢?在《古雅典二十四小时》这本书中我们一起畅游雅典,用一天的时间看古雅典人们的生活起居,他们的日常,这座城市的故事。

  《古雅典二十四小时》为我们介绍的是公元416年的雅典,这时时代的变革正在进行,政治阴谋在不断的酝酿,灿烂的西方文明已见形状。古雅典这座城邦徘徊在战争边缘,并终将走向黄金时代的终结。这本书带领我们有着这个时代背景的雅典,看一看它们的历史。

  雅典娜女神在西方神话中是特别的存在,她代表着善与美,是智慧女神,战争女神。雅典娜的神像伫立在这座城市,她是辉煌的,俯视着众生。帕特农神庙供奉着雅典娜女神,在彭塔克斯的眼中,他看到了不一样的雅典娜女神。通过彭塔克斯的视角我们看到了这座雕像的前世今生,也是这座城市的一个缩影,圣殿的守卫看到的就是我们看到的,在雅典这座城市,城内人个和外邦人有着明显的区别,没有人能真正的融入,你身体里流着的血夜依旧不是这座城市的。

  奴隶制社会是一个长期存在的社会,在希腊,有一部分人们相信奴隶制并不是与生俱来的遗传特质,受过良好教育的奴隶会与他们的主人一样,身份只是暂时的。那喜欢戏剧的奴隶少女正在用自己的方式去改编着命运。《奴隶们的嬉闹玩乐》则更像是一场戏剧,一场引人深思的戏剧。有着顺从,也有着反抗,这场戏剧是曾经雅典这座城市的真实写照,是现实。

  雅典这座城市没有不信奉神的,每一个人出生的时候就生活在这样的环境当中,在漫长的岁月里,这种信仰有着好的一面,却也有着另人难以接受的那面。俸神少女是从贵族中选送到神殿的,俸神少女只有七岁,被选中后离开父母到神殿中生活,俸神少女年纪不会很大,在初潮便不再俸神,在他们的观念里俸神少女是纯洁的,不能生育的人,这是这座城市这些人们的观念。

  《古雅典二十四小时》中二十四个故事为我们讲述了古雅典这座城市的曾经,全面而细致的为我们描述了一个它的故事,精彩。

  《古雅典二十四小时》读后感(三):走下圣坛走向市井的古雅典,更值得你为之痴迷

  《古雅典二十四小时》这本书我断断续续看了一星期,大概一天看其中的“一小时”。每一“小时”都细细读,舍不得看完。因为看过《特洛伊》那部电影,喜欢到连自己英文名都改成其中一个人物,古雅典对这样的我来说,简直就是地中海的诱惑。

  你可以想象苏格拉底赤脚买鱼、柏拉图赤身裸体玩摔跤的场景吗?尤其当作者提及到“体育馆”这个词发源于希腊语,意思是“裸体运动”,不禁让人浮想联翩,而且他还不避讳地指出了恋童癖在雅典社会中相当普遍,连柏拉图的摔跤教练阿里斯顿想和他切磋一下都有所顾忌。

  比起祭祀和女巫施咒等神秘仪式,书中描述古雅典的房屋更让人读来津津有味,“雅典的房屋一般会围建在院子里,院子向外只有一扇门。……朝街面打开的门自然要比朝院内打开更加安全,因此,多数雅典人都选择保护自己安全,而没有考虑街上行人的方便。比较明智的做法是在出门前大声敲门,如果没有任何提示开门撞到行人,对方会感到相当恼火。”

  对于已经习惯住在城市公寓里的我来说,其实小时候住的乡下也是这样的房子,当然门是往院子里开的,不存在这种情况,因此光是想象一下往外开门撞到路人引来咒骂的场景就挺乐呵的。

  你知道原来古雅典的人是通过吃鱼的品味来评价他人的吗?尽管在荷马史诗里英雄们都吃着肉食盛宴,然而实际上在雅典,只有乡下人才吃肉,城里人吃鱼。上流社会的富人吃的是最好的金枪鱼、灰头鱼和其他大型鱼类,而体型较小的鲱鱼和鳀鱼是底层人吃的。

  最令人惊讶的是,雅典人买鱼付钱的时候,不是从钱包里拿出银币,而是用舌头从嘴里把银币挖了出来。原来雅典的银币很小,只有半个指甲盖那么大,而雅典长袍外面没有口袋,因此雅典人携带小硬币的方法就是把它们塞进牙龈和嘴唇之间……

  真是世间无奇不有,书中提及舰队的时候不是描述海上战舰战争如何辉煌,而是细致描述了桨手们的工作过程,三列桨战船里一般分为一层桨手、二层桨手和顶层桨手,一层坐得比一层高,而作者说了一句“你可以把二层桨手想象成坐在一层桨手的腿上,只不过他坐得更高一点……这也就是为什么二层桨手如果吃了很多豆子,会被看作相当反社会的举动”。哈哈哈哈哈哈哈或简直是深井冰啊哈哈哈哈哈哈哈你们懂这个笑点吗我反正是每次看到这句话我都要笑出猪叫声。

  我在21世纪20年代的中国广东汕头,阅读一本描述公元前416年雅典的书。我们的生活如此不同,然而正是这种参差,才显得古雅典越发的迷人。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