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岁考上北京985,茅台承诺资助4年,结果1年就停,贵州神童廖崴经
贵州有这么一位少年,2岁《唐诗三百首》倒背如流,13岁以563分考入“双一流”中国农业大学,被人们称为“天才神童”。
他就是廖崴。
入校时,廖崴胸有成竹地告诉农大校长柯炳生,自己计划2年修完农大的学分,然后报考本校的硕士研究生,之后还要读博士、博士后,最终成为一名杰出的农业科学家。
就在大家觉得这个少年的未来会是一片光明时,命运却突然反转,大学一年多后,他却被学校勒令退学重读。
这件事在当年引起了极大轰动,他到底经历了什么?
1
1996年,廖崴出生在贵州一个偏远的农村家庭。
父亲在镇上帮人做工,母亲是家庭主妇。
廖崴很小的时候,就展露出了超出常人的记忆力。
2岁那年,他听到邻居孩子背古诗,只听了一遍就跟着流利地背了下来。
看见这一幕的廖母十分惊喜,觉得自己的儿子有学习天赋,次日就去镇上买来一本带图画的《唐诗三百首》。
每当家务活做完的时候,廖母就教儿子背诗。
不到一年,廖崴就能把整本书上的唐诗倒背如流。
村里人得知此事,纷纷说廖家这孩子不得了,定是文曲星下凡。
小学六年,廖崴仅花了两年半的时间就读完了,顺利升入初中。
上初中后,廖崴更是丝毫不逊色同班的任何同学,不但能跟上课程,还总是名列前茅。
让一众同学羡慕的是,廖崴和那些只知道死读书的学生不同,他在学习上花费的时间很少,就跟玩儿似的。
廖崴说:这些题不难。
一时间,他成为了当地有名的“小天才”。
因为学习成绩优异,廖崴每年都能拿到奖学金,无形之间减轻了父母的负担。
学校大力推荐他参加省里举行的竞赛,廖崴也不负众望,各大奖项拿到手软。
他的人生就像是开了挂,连连跳级,13岁那年就学完了高中的所有课程。
在父母和老师的支持下,廖崴参加了高考。
彼时的他,还不明白高考意味着什么,更不明白,高中和大学的区别有多大。
在他眼里,这就是一场寻常的考试,跟以往没有什么不同,紧张压力全无。
高考成绩公布后,廖崴以563分的成绩被中国农业大学录取。
中国农业大学位列双一流,是一所名校。
消息传出后,媒体记者蜂拥而至,一夜之间,全国人民都知道贵州出了个神童。
廖父廖母也是高兴不已,但有一个很现实的问题摆在了一家人面前。
上大学一年的学费要6000元,这还不包括生活费等。
廖家的经济条件很差,前些年廖母生了一场大病,将家里的积蓄花了大半,实在是没有多余的钱了。
眼看就要开学了,一家人却是拿不出一点钱来。
东拼西凑,这才勉强凑足了学费,带着儿子北上求学。
2
2009年9月初,廖崴去学校报到。
中国农业大学校长柯炳生,亲自去火车站迎接。
当时的廖崴并不知道,这将会是他生命中的贵人。
见面后,柯炳生为廖崴介绍了农大相关的各种情况以及知识,并关切地询问廖崴对于即将开始的大学生活有何打算。
面对校长的提问,廖崴神采飞扬地说:
“我打算在两年修完农大的学分,然后报考本校的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读到博士后之后,去做一名杰出的农业科学家,用自己学到的知识,来推动中国农业发展,改变中国农业的未来。”
廖崴的一番豪言壮语,让柯炳生对这个胸怀抱负的孩子更加欣赏了。
他认为廖崴是一个可塑之才,决定重点培养这个少年。
廖家条件不太好,何炳生当即向廖崴的父母表示,学校可以按照政策,对廖崴的学杂费进行减免,绝对不会让一个优秀的学生因贫失学。
除此之外,他还为廖父提供了一份在教学楼当楼管的工作,方便他陪着年纪尚小的廖崴读书。
开学没过多久,柯炳生又为廖崴牵线搭桥,找来了茅台集团的相关负责人,对廖崴进行资助。
茅台的相关负责人还承诺,只要廖崴同意,集团愿意在他完成学业后,为他安排一个合适的岗位,并承诺给予的报酬远远高于刚参加工作的毕业生。
茅台此举,不但是出于社会责任,也是为公司提前培养人才,可以说是“双赢”。
畅想的未来是美好的,可谁也不会预测到下一秒会发生什么。
上了大学后的廖崴,似乎忘记了当初的志向。
3
大学跟初高中最大的一个区别就是,老师不会盯着学生的功课,学习全靠自律。
13岁的廖崴,正处于贪玩的年纪。
而大学的同学,年龄基本在十八十九之间,他们聊得话题,廖崴听不懂也不感兴趣。
他不知道如何跟同学相处,久而久之,就不愿意和人交流了。
但他生性开朗,渐渐地迷上了电脑游戏。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他天天旷课到校外网吧打游戏,白天就躲在宿舍里睡觉。
就算偶尔去上课,也是坐不住。
他不遵守课堂纪律,经常闹出响动,或者在课堂上走来走去,这令老师们大感头痛。
面对老师的批评,廖崴感到很委屈。
“以前上学的时候,每个老师都喜欢我,可自从来到这里后,一切都变了。老师不喜欢我,同学也不爱和我玩,我在这里没有一个朋友。
大学一点都不好玩。”
就这样,廖崴干脆将堕落进行到底。
他成了网吧里的常客,有时候白天也不回宿舍,连着玩几天通宵。
就这样,浑浑噩噩一年过去了。
期末结束后,15门学科廖崴挂了14门,在系里排名倒数。
廖父看到儿子的成绩,一气之下,留下一封信就回老家了。
廖崴考年级倒数的消息很快传到了网上,这让关注他的人们也大失所望。
“这哪是什么神童啊,那个老师说得一点错都没有。”
茅台集团认为廖崴之所以会走到这一步,是因为得到他们的资助后,没有经济上的负担,导致失去了学习的动力。
为了让廖崴在学习上有所改变,他们中断了对廖崴的资助。
学校也中断了廖崴的课程,决定另作打算。
外界的议论和亲人的离开,这让廖崴内心很失落。
“是我做错了吗?”
就在廖崴陷入迷茫的时候,柯校长出现了。
他了解到事情的来龙去脉后,发现了一个问题。
廖父虽然在陪读,但他对廖崴的行为从不约束,也不过问他的学业,这也是导致廖崴不好好学习的原因之一。
按照中国农业大学的相关规定,廖崴是要被勒令退学的。
柯校长惜才如金,力排众议,决定给廖崴一次机会,让他退级重读。
于是,找到了廖崴谈心。
久违的关心,让廖崴眼眶酸胀的同时,也感受到了温暖。
在他心里,柯校长就是亲人一样的存在,一直对他多有照顾。
“我不能让柯校长失望。”
4
此时已是2010年末,大二课程已过半。
廖崴接受柯校长的安排,暂行留校观察,利用这大半年的时间,放缓成长的脚步,对学校、社会进行一个全方位的认知。
从那之后,廖崴就像是变了一个人似的,再也没有去过网吧,而且逐渐的成熟了起来,找到了和同学们的共同之处。
2011年9月,廖崴接受学校的安排,从理学院2009级转入电气工程学院2011级,大一开始重新学起,一步一个脚印地重走大学路。
此后,学习成绩有了显著的提高。
转眼到了2015年,大学6年的廖崴,凭着优异的成绩终于顺利大学毕业。
这个时候的他,也不过19岁。
紧接着,他又通过努力考取了中国农业大学的研究生。
当记者来采访他的心路历程时,廖崴毫不犹豫地说:
“我能走到今天,离不开柯校长的教诲和关怀。”
同时他也认为,人不能不学习,只有通过不断地学习,才能够改变自己的命运。
普通人是这样,天才也是这样。
天才不能因为自己聪明而不学习,普通人也不能因为自己普通,从而自暴自弃。
不是所有的天才都能成为人才,天才不努力学习,也会走向平庸。
天赋很重要,但更重要的是永远努力,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中国克隆之父童第周,他在小时候看见屋子外的台阶上有一排整齐的水坑,感到十分好奇。
父亲知道后,对他说:“这不是人造的,是雨水打的,因为长时间这样,所以打出了一些水坑,滴水石穿就是这个道理。”
每当童第周遇到困难想要退缩的时候,就会想起父亲的话。
“我一定不能退缩。”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你只管去努力、去成长,一步一个脚印地向前走。
你想要的一切,总会在某一天如约而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