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原生家庭·婚恋版的读后感大全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经典美文 > 经典精选 >

原生家庭·婚恋版的读后感大全

2022-07-05 09:04: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原生家庭·婚恋版的读后感大全

  《原生家庭·婚恋版》是一本由[美] 苏珊·福沃德 / [美] 唐娜·弗雷泽著作,北京联合出版公司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52.00元,页数:256,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原生家庭·婚恋版》读后感(一):理论结合实际改变婆媳关系~

  虽然我没结婚,但身边朋友也是离了一大半,作为大家的树洞,总结下来导致大家离婚的原因大多是因为婆媳关系和钱。因此结婚前后阅读这本书显得尤为重要,可以尽可能地理解和避免因为对方家庭原因所造成的矛盾并尽量用聪明的办法解决。

  这本书分两个部分,第一部分用大量的事例逐一分析了所谓伴侣的“有毒父母”五大类型,分别为:批评型、占有型、控制型、惹事型以及毒性最强的拒绝型。而第二部分又为守护你的婚姻给出了各种解决方案。

  作者提出了三个沟通技巧:1、设定界限;2、明确立场;3、非防御性沟通。为读者提供了很多思考和练习任务,使读者能够循序渐进的执行并改进,也提出了最重要的一点是需要获得你伴侣的支持,并给予了方法和建议,内容非常详尽,相信读者都会在这本书中有所收获。

  《原生家庭·婚恋版》读后感(二):有婆媳关系困扰的女生请背诵此书

  本书作者苏珊是美国著名的擅长解决人际关系问题的心理治疗师、畅销书作者,她的作品曾登上《纽约时报》畅销书榜首。无论古今中外,婆媳关系都是难题。对于很多妻子而言,婆婆是自己婚姻和生活中的矛盾冲突的主要来源。

  作者在本书的第一部分为我们提供了一套清晰分类方法来帮助我们判断什么是有毒的伴侣父母,作者把有毒的伴侣父母分为批评型、占有型、控制型、惹事型、拒绝型五大类。

  1. 批评型 批评型的伴侣父母会抓住每一次与你相处的机会来对你的观点、感受和行为挑三拣四,指责你的不是。

  2. 占有型 占有欲强的伴侣父母通常会使用以爱为名的糖衣炮弹,其言行无不透露着对我们大多数人的期望:保持联系、表达爱、忠于家庭、坚持传统。

  3. 控制型 他们的目的是通过凌驾于你的伴侣之上获得秩序感、满足感、优越感。

  4. 惹事型 他们的生活糟糕透顶、一片混乱,将你圈进不断升级的危机和灾难的漩涡。

  5. 拒绝型 毒性最强的一类,他们拒绝接受你的存在,因为你不符合他们的期待,他们会抓住一切机会,采取冷酷无情的方式明确地昭告你和伴侣他们多不欢迎你。

  本书的第二部分作者教你一步步地设定界限、讲明规则、明确立场,争取获得伴侣的支持等来守护自己的婚姻。

  这是一本婆媳关系的实践指南,既为你指明问题所在,教你避开常见陷阱,也帮助你学会正确应对与发声,捍卫自己的婚姻。当然,不是每个人的婚姻都值得捍卫和挽救。

  我一口气读完了这本书,想去把作者《情感勒索》、《原生家庭》等书找来一起读。

  《原生家庭·婚恋版》读后感(三):受困于婆媳关系?美国心理治疗师带你走出,伴侣父母带来的困境

  文|弥小木

  婆媳难题,千古难解。

  萧红的《小团圆媳妇》里,原本健康的小团圆媳妇,虽不能说她最后的结局是婆婆造成的,却也离不开她婆婆的参与。前两天,看到一位网友,在网上讨论婆婆带给她的困惑。婆婆在她家,毫不避讳,面对近30岁的儿子,能当面换脱衣服,丝毫不觉得尴尬,而且在带孩子的过程中,对儿媳有停不下来的挑剔。网友婆婆给她带来的困扰,已经严重影响到夫妻俩的生活。

  婆媳难题,看似难解。但看过费孝通先生关于家庭关系的一段描述,似乎一切都明朗了。费孝通先生在《乡土中国》里,有这样一段话:中国的家扩大的路线是单系的,就是只包括父系这一方面;除了少数例外,家并不能同时包括媳妇和女婿。

  费孝通先生对家庭关系的描述,是透过现象看到了本质。虽然时代在发展,但并不是所有人的观念都已更新。“本质”这件事,很难改变。婆媳难题,怎么解?《原生家庭·婚恋版》里有答案。

  《原生家庭·婚恋版》,是美国著名心理治疗师苏珊·福沃德最近的一部作品。说起阅读苏珊·福沃德的书,也是巧合。几年前在图书馆,随手翻到苏珊·福沃德写的《中毒的父母》,就被深深地吸引。

  再到后来看她写的《情感勒索》,第一次了解到“情感勒索”的概念,回头观察生活中的现象,发现“情感勒索”的现象还真不少,而且大多数人并不自知。当时既感慨于苏珊·福沃德对“情感勒索”现象的精准描述,也感慨于现实中那样场景出现的高频率。

  翻开手中的这本《原生家庭·婚恋版》,苏珊·福沃德对于家庭关系的本质认识一如既往。在这本《原生家庭·婚恋版》里,苏珊·福沃德专门分享了,自己对于婚姻中伴侣的原生家庭带来的观察。在书中,分析了伴侣父母的5种不同类型,分析背后真正的原因,最重要的,还给出了具体的应对策略。

  在《原生家庭·婚恋版》里,会看到很多别人的婚姻家庭故事,也会看到他/她们是如何应对的,这其中,当然包括婆媳关系。如果伴侣的父母行为也让你感到困扰,读这本《原生家庭·婚恋版》,或许能带你走出婚姻中的迷境。

  苏珊·福沃德在《原生家庭·婚恋版》里,将伴侣父母分成了5种类型:

  虽说苏珊·福沃德给出了5种不同的类型,但一个人很难与某一种类型完全对应,有可能是5种类型中的两两组合,也可能是多种组合。比如批评型与控制型的组合,有可能会在同一个人身上看到,占有型、控制型、惹事型的组合。

  了解类型有什么用?或许可以像教育心理学家格雷厄姆·拉姆斯登,在《欺负别的孩子时,他们在想什么》分享的,面对霸凌者,可以退后一步观察他们,这样能做到更理性地了解对方。

  面对伴侣父母,有时候和孩子之间的“霸凌”,在某种程度上有着相似性。了解对方父母的类型,相当于退后了一步,更好地了解对方。

  了解大致的类型之后,跟着苏珊·福沃德看看,在这些类型背后,让伴侣父母能一直做出干涉自己婚姻生活的真正原因是什么?

  苏珊·福沃德分析了很多的原因,在这么多的原因中,有两点会在很多人的身上看到:

  • 认为自己才对 • 是宇宙的中心

  无论任何事,只要面对的是儿媳妇、女婿,不管怎样,对的都是自己。另一个原因,则因为在心底,天然觉得自己是“宇宙的中心”,是这个家的“绝对权威”。有了这样的思维方式打底,媳妇也好、女婿也罢,都需要自己这个做长辈的来“指点迷津”。

  “指点迷津”的结果,不管是否占了上风,一定会有结局是,因为他或她的“参与”,会严重破坏夫妻俩的小家庭。有人会沾沾自喜做出的“贡献”,有人会陷于这样的方式“无法自拔”。除了感动自己,恶心的就是别人。

  当然,“认为自己才对”、“是宇宙的中心”,只是伴侣父母可能会有的原因之一。至于苏珊·福沃德还有哪些精彩的分析,《原生家庭·婚恋版》里有分享。

  了解伴侣父母的类型,了解他们行为别后真正的原因,期待对方会主动做出改变?别天真了,那几乎是不可能发生的。

  改变别人是极其困难的一件事,而改变自己更容易。如何改变自己?如何将自己从伴侣父母带来的困境中,解脱出来?苏珊·福沃德在书中给了很实用的对策,总结起来,最受用的是以下三点:

  改变什么样的观念?最重要的是,放下期待。放下对自己、对伴侣、对伴侣父母的期待。不奢望看一本书,凭借自己一个人的力量,立马就能改变现状。

  不奢望当和伴侣父母发生冲突时,伴侣能第一时间,立场坚定地维护自己。觉得伴侣和自己的父母发生冲突,伴侣会天然维护自己?那是在梦境中。

  绝大多数时候,伴侣会不分对错,无条件地站在父母的一边。所以,当和伴侣父母发生冲突的时候,放下对伴侣的期待,放下伴侣会站在自己这边的期待。关于伴侣站在自己对立面,该如何处理?苏珊·福沃德在《原生家庭·婚恋版》里,也做了分析。

  了解伴侣父母的类型,了解他们行为背后的原因,期待对方自发做出改变?千万不要有这样的期待。一旦有了这样的期待,失望是必然的。

  改变观念,放下期待,是让现状变好的第一步。

  如果深陷婚姻生活的混战中,更是要好好爱自己。爱自己很难吗?当你受困于婚姻关系里,长期被打压时,爱自己真的会很难。但爱自己又是容易的,比如每天对自己说鼓励的话,主动给自己一些独处时间。

  有位刚成为新手妈妈的朋友,在孕期时,她就在家的对面,租下一间房。这间房用来做什么?用来给自己充电,给自己的心灵充电。后来,每当她觉得透不过气来时,就会跑到租下的这间房里,独自待着,不被打扰地做自己喜欢做的事。一段短短的独处时间,让她有更多的力量,重新去面对现实的生活。

  好好爱自己,从力所能及的地方开始。当你学会爱自己后,会发现内心变得更有力量。

  伴侣父母带来的困扰,有费孝通先生分析的那样,因为根深蒂固的思想,也有苏珊·福沃德分析的原因。

  不管是费孝通先生的描述,还是苏珊·福沃德更细致地分析,所有的症结,如果归结到一个词,都离不开“过界”。

  没有界限,一团混乱。看苏珊·福沃德在书中,分享的那么多案例,都离不开“过界”的影子。

  有了界限,你就自由。但是,就算你守住了界限,造成困扰的对方并不了解。那怎么办?去表达、定界限。

  表达你的困扰,表达你的诉求,表达你的界限,说出来。怎么说?贴心的苏珊·福沃德,在书中给了手把手的示范。当然,要是指望看看苏珊·福沃德的话术,就能照本宣科地解决困扰?那太为难苏珊·福沃德,也太为难自己了。

  可以做的是,参考苏珊·福沃德的话术,对照伴侣父母的类型,找到适合自己、也适合对方的表达方式。只有表达出来,对方才有改变的可能。不表达,对方一定不会大发善心地自我改变。当然,很有可能,你表达了,对方也不为所动。

  让一个人从毫无界限到守住界限,这中间有很长很长的一段路要走。当你表达后,不管对方会有怎样的反应,最重要的是,由你来重新定界限。如果缺少底气,不如读一读苏珊·福沃德说的这段话:

  改变观念、学会爱自己、开始行动,是可以去马上实践的。如果你受困于伴侣父母所带来的困扰,不妨试试这三步。当然,还可以阅读苏珊·福沃德的《原生家庭·婚恋版》,说不定会有更惊喜的发现。

  你的婚姻生活,原本就该你来掌控。

  我是弥小木,一位真诚的阅读分享者,欢迎关注。

  《原生家庭·婚恋版》读后感(四):执意要嫁给爱情的你,后来都怎样了?

  你是带着怎样的憧憬,嫁给那个发誓爱你一生的人的?

  你是闪耀着怎样的自信,步入到一个你自认为会爱你的家庭的?

  撕开前尘的片片碎片,你终于看清了自己的天真与莽撞,当初结婚,还以为这是深思熟虑的结果,是苦尽甘来的奖赏,是水到渠成的唯一必然……

  但在一个个谎言编织的梦境里,你披着最洁白的婚纱,享受着你人生中有史以来最隆重的祝福,走进了他的柴米油盐和烟火人生时,才发现——他生活的一地鸡毛都等着你来收拾,他和他们一家子的内心冲突都必须由你来承担与缓解!

  你做错了什么?你无非是嫁给了他啊,嫁给了那个你认为最值得嫁的人!

  都说相爱容易相处难,但再难,爱情都是你们两个人的事,只要爱在,你们之间什么都可以化解。但你与他结婚,带着一份他浓厚的爱走入他的家庭,你们的爱就可能成为了原罪。

  对于他的家人特别是他的父母而言,他优先于你而存在,他因为他们才得以存在,而你,在他们的儿子刚刚步入成年,他们刚刚可以享儿子福的时候,你却半路杀了出来,生生的夺走了他们辛劳半世还未享受一丁点儿的成果,还要他们像爱着他们的孩子一样爱着你,叫他们如何不恨?

  在姻亲关系中,婆媳、翁婿关系的微妙,始终都在以你无法察觉的方式进行着。然而,这一切,我们在结婚之前都没有一丁点儿察觉,我们始终相信,我们的父母会像爱我们一样去爱我们的伴侣,去包容我们的伴侣,但事实却可能是,你深深地爱着的那个人于他们而言,只是一个陌生的闯入者、一个狠心的掠夺者。

  打开苏珊·福沃德的《原生家庭·婚恋版》,我们才知道原来在结婚之外,还有那么多的内心纠结与心理冲突,正如一位亚马逊的读者所说,“我多希望在结婚前就读过此书啊”,只是可惜,我们已经走过了太多弯路。

  不过,不要紧,亡羊补牢,为时不晚,而值得庆幸的是,我们终于在有生之年看到了这本书。就算失去的早已失去,用它来治愈过往的伤痛也未尝不可。这本书会从5种有毒的伴侣父母向我们解构婚姻家庭中原生家庭的隐痛,然后用有建设性的方法帮你摆脱种种不必要的困扰。

  1、批评型

  在这个家庭,你做任何事,似乎都会得到伴侣父母的批评,甚至于你无论怎么做,最后的结果总是错。你开始变得战战兢兢,如履薄冰。

  2、占有型

  与批评型的伴侣父母不同,占有型的伴侣父母对你的到来具有空前的热情,他们喜欢你甚至超过了自己的孩子,他们渴望参与你生活的任何一项活动,同时,也希望他们人生中的任何一项活动你都不要缺席,否则,他们会很难过。如果你拒绝伴侣父母的“好意”,让他们难过,你的伴侣还可能会指责你,对你表示失望。

  3、控制型

  控制型的伴侣父母,通常都是控制型的父母,只不过因为你的到来,让他们把范围稍稍扩大了一些。你的伴侣或许对此习以为常,于是你的不适与反抗,就成了他们家的众矢之的。也有可能你的伴侣早就对此不适,并且已经做出了反抗,你的加入让他找到了同盟,而这情况可能是最糟的:当你还没有意识到是怎么回事时,你就已经成了他们孩子的替罪羊,不得不无辜地忍受他们的诋毁与责难。

  4、惹事型

  有些父母总是喜欢以自己与某人的一点儿关系,就强加给自己以主人翁的姿态。他们因为是你伴侣的父母,就更容易参与到你们的生活中来,处处惹事生非,把跟你必要、不必要的事情一股脑儿地扯到你的身上来,令你不厌其烦,把你与他们相干、不相干的事情一杆子揽过来,为你无端制造是非。

  5、拒绝型

  拒绝型的伴侣父母总是有种种理由拒绝你和你的伴侣来往,就算你们已经结婚,他们也不会承认你。在你在场的场合,他们会声明他们的话只说给他们的孩子听,他们所做的一切只是为了他们的孩子,你不得分一杯羹。如果他们的孩子执意站在你这一边,他们也可能毫不留情地断绝与自己孩子的来往。

  之前还活泼开朗、充满自信的你,在进入这个家庭之后开始变得日益消廋崩溃,只能以泪洗面。因为表面上所有的错都指向了你,到现在你才明白了你有多不好,你的心里藏着多少见不得人的阴暗面。

  但这一切,真的是你的错吗?他们所说的那个你,真的是真实的你吗?

  在这本书里,从事了一生家庭心理咨询的苏珊·福沃德明确告诉你:这一切,与你无关,只是他们根深蒂固的行事作风和未被处理的心理冲突在作怪。

  我们也许只经历了这一次打击,无法看清这一些莫须有的指控的真与假,但苏珊接待过成千上万的受伤者,了解过无数案例背后的深层原因,她能够也更能明确地知道这是为什么。

  她说道:“在你出现以前,他们内心就有大量的愤恨郁结,而你不幸成为了他们的出气筒。他们的恶意通常与你没多大的关系,反而与他们个人的心理状况和经历有关。”

  至于他们为什么单单选择了你为出气筒,原因不言自明,因为只有你从血缘上来说不是他们家的人,因为只有你从共同经历上来说更像是一个闯入者。这些都很容易让他们把他们不受控制的怨气一股脑儿地撒向你。

  我相信,面对如此糟糕的家庭生活,没有人可以做到平静如水不乱分寸。在那些紧张危险的紧要关头,我们会被各种强烈的负面情绪劫持,完全失去自我掌控和觉察的能力。

  1、审讯观察室

  在这里,苏珊告诉我们,首先是要跳出自我角色的扮演,审视你那些不受控制的行为,是如何一步步损害自我的。

  a、受害者心态

  我们被莫名伤害后,总是抱着一种想向对方澄清事实的心态,证明自己是被害的,但其实这是徒劳的。于对方,他们绝不会因为你示弱就会放手,相反他们会变得有恃无恐变本加厉;于他人,别人虽会对你略表同情,但是于实际并无多大用处;而你,在一次次向他人展示自己的悲催处境之外,正在一点点地丢失自己,把自己命运的评判权交给他人。

  b、反应过激

  在我们万没有想见的迫害里,无缘由地被别人条理清晰的指责,我们大多会有反应过激的表现,但这,正是别人给你的陷阱――可以验证他们对你指责的正确性。这是一种最不理智也是最得不偿失的反应。在这种境遇里,我们成了一个提线木偶,只要别人一按开关,我们就成了被人当猴耍的玩偶。

  c、反应不足

  在低自尊和反复被人伤害后,我们可能因为前车之鉴而反应不足,但这正给了人以乘人之机。这证明我们的自主性正在一点点地消散,神经开始变得麻木。

  我们能够看清自己,就能在再次经历指责与迫害时尽早觉察自己的行为,使自我回到我们身上。

  2、放弃不切实际的期待

  第二步就是看清事实,接受现实。审视一下自己在这段婚姻中,从一开始抱有哪些不切实际的幻想。

  在我们被甜蜜的爱情冲昏头脑的时候,我们相信我们可以做一个完美的爱人,不但可以无条件地爱着我们的爱人,还可以无条件地去爱我们爱人的家人,就算有些小龃龉,我们也会不在乎。但事实证明,我们不是圣人,也不可能在反复的伤害后,还坚持大爱无私。我们作为一个凡人,也不可能凡事做到完美,事事让人满意。

  再其次,作为我们爱人的伴侣,在你侬我侬之时,他可能对你千依百顺,但在家庭中涉及你与他父母的矛盾时,他可能会舍弃你而去保全他的父母,就算他们的父母是无理取闹,你也可能只能吃哑巴亏。这并不是什么新鲜事,甚至可以说是人之常情。但在婚姻的一开始,我们好像从没有意识到这一点。

  再最后,我们想当然地认为,我们带着一颗毫无保留的心进入到伴侣的家庭中,伴侣的父母自然会毫无保留地接纳我们,并像爱自己的孩子爱着我们。这,有不少人能做到,但据我所知,绝大多数的父母都做不到。我们只求他们不惹事就万事大吉了,千万别抱有太高的期望。因为期望越大,失望就越大。失望越大,就容易产生埋怨,心生怨恨。而一旦怒恨生根,矛盾就开始疯长了。

  3、争取伴侣的理解与支持

  你们因为相爱而结合,大多数时候,你们的伴侣都能与你站在一起解决问题。但涉及你与他们的父母,那就不好说了。

  一个明晰事理又客观的伴侣,在一开始你遭到他父母的非难时,就可能已经为你扫清障碍了。但是这样完美的伴侣少之又少,更多的可能是,知道了你遭受非难而要求你默默忍受的伴侣,而更有一些伴侣在你遭受他们父母责难的时候根本就不曾觉察。

  不管是哪一种存在问题而没有解决的情况,首先你要确保你的伴侣知道状况,并弄清他的立场,争取他能与你站在一起面对他父母的问题。

  开启对他父母问题的谈话很难,孤军奋战可能收效甚微,又或者会捅了马蜂窝。苏珊告诉我们一些与伴侣谈话的技巧:选择相对融洽的时刻,用温和的口吻和语气,坚定地以开门见山的方式说出你的顾虑。

  在陈述的时候用事实+感受+影响+要求,这四步来进行。

  a、事实:某次(最好是最近)具体的事件,而非笼统含糊的诉说。

  b、感受:表达感觉的词汇,如伤心、失望、难过、痛苦、崩溃……,而不是一个评价性的句子,比如我觉得我是个傻子之类的。

  c、影响:对你的现状进行真实的描述。

  d、要求:明确地说出你希望伴侣如何做。

  当然,经过沟通,你的伴侣也许会了解你的处境,帮你去约束自己父母的行为,但也有可能他会害怕挑战父母的权威而做缩头乌龟,还有可能――他会指责你总是挑他父母的不是,与他的父母一起联手来责难你。

  无论是哪一种情况,我相信你总有更好的应对方法。如果你的伴侣在了解了你的处境之后,愿意与你站在同一立场与父母沟通,那再好不过,而你们的感情也会在相互的扶持与信任中变得更加坚固。

  如果你的伴侣知道你的处境,也认为这是个问题,但缺乏对抗父母的勇气,我想你只能靠自己去进行面对面的沟通了。

  而如果你的伴侣认为自己父母的优越感比你的感受重要,要你为了他们全家的幸福感牺牲你的人格和自尊,那我鼓励你思考这段婚姻还要不要继续。

  改变受害者处境并不容易,首先我们要克服恐惧心理,化解愤怒,重新树立我们作为一个人的价值,不允许别人任意地伤害、诽谤我们。

  处理好自己的问题后,我们可以与有毒的伴侣父母进行一次艰难的对话。

  以免自己失去主动权,我们应该把谈话的地点设在我们的地盘,确保孩子已被妥善地安置在其它地方。

  在沟通的一开始,你要温和而有礼貌地向他们阐述事实,然后带着你的要求设定界限,明确立场。

  如果你的岳父屡次伸手向你要钱,而从来不提还,你可以这样说:

  我确实没有闲钱了,也没有心情给你任何资助了,你可以找一个债务顾问,让他帮助你进行资产管理与配置。不论如何,我再也不会给你任何钱了。

  沟通的方式一定要简单具体,而且做到言出必行。

  当然,在这种情况下,会受到很多莫须有的指责,比如说你自私、小气、无情无义,对你的伴侣没有真正的怜爱之心……

  这时候我们通常会陷入到为自己辩解的地步,偏离对话的核心,苏珊建议我们用非防御性沟通化解死结,你可以这样说:

  我知道从你的角度看我是这样的。

  让你不高兴了,我很抱歉。

  等你冷静下来,真正想和我谈论此事时,我会很乐意。

  不为所动,牢牢地掌握住谈话的核心,不反抗,不辩解,这就是非防御性沟通的精髓所在。在很多无理取闹或故意扩大事态的谈话中,我们都可以运用这种策略。

  当然,在许多的有毒的伴侣父母身上,并无恶意,只有一贯的行为习惯让人生厌,如果是这样,就找个台阶让他们下,约定下次如果出现这种惹人烦的行为时,会及时提醒并制止,让他们接受这种建议。

  但更多的有毒的伴侣父母可能是源于深层的恶意,如果遇到他们否认事实时,你该这样回应:

  如果对方伤害了你,还以受害者的姿态自居,那么你就这样回应:

  你被动承受他们的伤害,他们还要把最终的问题归咎于你,你可以这样回应:

  如果在你一打算开始为自己发声时,他们就接二连三的炮轰你,让你开不了口,那么你可以这样回应:

  人生的挑战无穷多,当我们在一个陌生的家庭融入自己时,挑战更比想象的多。如果你在结婚前没有这种清醒的认识,就算你的智慧再多也无济于事。

  爱一个人是我们自己做出的选择,但没有一个人必须为我们的选择做好万全的准备,包括双方的父母。而为了我们自己的幸福,我们只能自己披荆斩棘,越过幸福的重重关卡,最终掌握幸福。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