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自信快乐的小孩读后感1000字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经典美文 > 经典精选 >

自信快乐的小孩读后感1000字

2022-07-08 09:12: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自信快乐的小孩读后感1000字

  《自信快乐小孩》是一本由[澳] 罗纳德·M.劳佩 / [澳] 安·威格纳尔 / [澳] 著作,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59,页数:224,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自信快乐的小孩》读后感(一):让孩子远离焦虑自信又快乐

  《黄帝内经》中讲“因思而远慕为之虑”,是对将来不确定事情的描述,因未发生,同时亦牵动人的情感,让人羡慕而企盼,故挑动了人的欲望和情绪。繁体虑写做“慮”,是思的延伸,可见其中关联。 焦,会意。金文字形,上面是“隹”( zhuī),短尾鸟,下面是“火”。把鸟放在火上烤。本义:物经火烧而变黄或成炭。因此,焦就是火烧火燎般的急躁。因此焦虑所讲的是一种急切、烦躁、火烧火燎地期盼、期待不确定事情发生的心情。 古语讲:“事之不如意十之八九”,心想事成亦是美好的愿望,因此,成人或孩子们的思想,大多数都是妄想、一厢情愿,不切实际的思虑,会让人处在长久的焦躁的期待中。 很多父母很少会关注到长久处于焦虑中的孩子,觉察后又不是很了解和理解孩子的焦虑,更不知如何来管理焦虑、摆脱焦虑。 《自信快乐的小孩:别让焦虑和孩子一起长大》的作者试图为各位家长提供一本指导手册,让父母们可以有效的顺势而为,管理焦虑。

  剥茧抽丝、全面认识焦虑的方法论 书中介绍了一些儿童焦虑行为的常见类型,以便更深入地了解儿童焦虑的类型,书中指出,在澳大利亚尽管焦虑障碍在日常生活中非常普遍,但大部分父母似乎并没有考虑带孩子去解决。原因可能是他们认为焦虑只是孩子性格的一部分,并且认为他们面对孩子的焦虑不知所措,无能为力。 然而焦虑问题的确对孩子产生了非常大的影响,很大程度上扰乱了孩子们的生活。常见的类型,很容易让家长们认识和了解。 关于焦虑的原因,书中并没有给出较为科学的解释,但也为父母提供了可能导致焦虑问题的原因:基因因素强调焦虑问题有家族遗传性;孩子的思维方式和行为也容易导致焦虑;回避行为和父母的反应从某种程度上,强化了孩子的焦虑;父母示范和应激源会从外部因素角度,触发儿童的焦虑问题。 基于影响孩子焦虑问题的原因,作者提出了改善孩子焦虑问题的理论模型,提出与每种影响因素对应的焦虑调控技能。 绘制实践流程图 在带领父母和孩子们认知、了解“焦虑”这座大山,作者深入浅出的描摹了儿童和青年焦虑问题的构造,为父母们精心绘制一副 解决问题的实践流程图。 此书的翻译团队将晦涩的理论“翻译”成平易近人的话语,书中一个个真实而鲜活的案例,能让你意识到,在世界上原来还有那么多受焦虑问题困扰的家庭,父母和孩子也会逐渐明白,焦虑其实是“高估了坏事发生的概率和灾难性的后果”。 实操性,是本书的最大特色。书中具体的实践方案完全基于临床心理学的“认知行为疗法”。本书还总结了侦探思维法、阶梯法、社交技能训练和放松法等具有针对性的指导方案,一步一步地带领父母和孩子开展学习和练习。特别贴心的是,在设计编排上,作者非常用心,在章节的结尾都配有了家长活动、儿童活动或亲子活动的详细说明、附带规划和训练期间使用的参考表格。 通过12周的有指导性的训练,家长将可能帮助孩子将焦虑情绪降低到可控水平,并在训练过程中锻炼孩子的各种能力。 顺势而为,尝试去管理焦虑,值得尝试!

  《自信快乐的小孩》读后感(二):正确认识和接纳焦虑并成为独立的个体

  现在焦虑变得更常态,且人们对此的理解也更深刻;成人尚且不说,就说孩子们在学习生活中的个体反应也更多的被关注到;心理健康管理成了当今社会一门人人皆应该学习的功课;怎么养育自信快乐的小孩,更是家长们的必修课。

  譬如说,你的孩子有没有这些情况:

  遇到考试前都会紧张到发抖;

  写作业时总是担心会做错题;

  害怕陌生人和初次见面者;

  不敢一个人独处总担心有不好的事情发生;

  与家人分离时会感到特别害怕并大哭;

  面对新的生活或者情况,总是向后退缩不敢尝试;

  ……

  《自信快乐的小孩:别让焦虑和孩子一起长大》就是一本针对上述情况进行找对核心问题进行剖析并给出解决方案的好书,简单的说就是通过12周的共同学习和练习,手把手地教家长帮助孩子克服恐惧、担忧和不自信心理,将焦虑降低到可控水平;能够做到让父母放轻松、孩子们可以重新找回自信心和快乐。

  本书有五位联名作者,都是心理学研究方面的专家:罗纳德·M·劳佩博士,澳大利亚麦考瑞大学心理系教授、情绪健康中心主任;安·威格纳尔博士,澳大利亚北悉尼健康服务部的高级临床心理学家和儿童及青少年心理健康主管;苏珊·H·斯彭斯博士,心理学教授,现为澳大利亚布里斯班格里菲斯大学副校长;瓦妮莎·科巴姆博士,任职于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心理学院和澳大利亚布里斯班的儿童与青少年心理健康服务部;海迪·莱纳姆博士,澳大利亚麦考瑞大学心理学系研究员、情绪健康中心副主任。

  本书开篇明义,统一思想:焦虑是一种正常情绪,我们都应该以平常心对待它,接纳它且更好的利用好它就是目的。如此以来,我们就可以放下思想上的包袱,从容的来面对所遇见的一切与焦虑、不自信、恐惧等有关的问题。

  “焦虑是一种正常情绪,能帮助我们把个人能力发挥到最佳水平,并在危险的情况下保护我们。因此,我们并不是要让焦虑完全消失,而是帮助孩子将焦虑情绪降低到可控水平。”是不是很清楚了,这就是中心思想,或者叫做“道”,而接下来在书里介绍的方法手册,就是需要练习的“术”了。因此阅读这本书最重要的就是要把第一章“了解焦虑”读清楚,读明白。

  因此理解焦虑是协助孩子自信快乐成长的关键,“幸福的人用童年治愈一生,而不幸的人则用一生治愈童年。”这是著名奥地利心理学家阿德勒说过的一句话,现在听见依然令人深省。因此父母在这个时期能够正确的理解焦虑,了解孩子且能够做一个负责任的养育者就尤其的重要了。《自信快乐的小孩:别让焦虑和孩子一起长大》这本书写的是教导大家学习如何习得针对孩子焦虑、不自信等行为的剖析、解决方案,其实更重要的要家长能够从意识里认识到自己改变认知并从自己好好学习的重要性,还有一句话是,“没有焦虑的孩子,只有焦虑的家长”,家长所能够看见孩子的表现更多就是家长自身的投射。

  恐惧、担忧和焦虑在儿童的身上都会有不同形式的体现,每个孩子在生命的特定阶段都会经历担忧和恐惧,这必然是成长中的正常现象。主要在于养育者是否能看见这样的变化,并能够及时的做出反馈,反馈是积极的还是负面的,能否理解这样变化背后的含义,等等一切,就很重要。一个独立的个体,来到这个世界上,没有谁是拿着剧本来的,所以一切的变化都需要在面对、接受、适应和改变中经历成长和保持前进的态度;而每一个养育者,就应该以最好的陪伴成长的态度做孩子们成长路上合格的引导者。

  《自信快乐的小孩:别让焦虑和孩子一起长大》细分了焦虑的类型、以及焦虑可能带给孩子的影响;也往前去探索了孩子为什么会焦虑的原因,比如基因、消极思维、回避行为、父母反应、父母示范、应激源等;以此来综合的整理出行之有效的计划来面对儿童在成长期所表现出来的所有行为,能够针对性的分别对待和提出解决方案。这本书系统的展示了孩子的日常表现,通过心理学的解析行为背后的动机,然后提出针对性的措施,以及不同措施背后可能遇见的困难,且如何进一步的跟进和处理;这本书通过结构化的阅读内容和实践活动,让养育者可以循序渐进地、系统化的训练自己和儿童调控焦虑的能力。

  在这本书里,每章节都设置了“父母活动”、“儿童活动”、“儿童练习任务”来手把手的指导养育者如何帮助孩子摆脱过度焦虑,成长为自信、快乐而健康的少年人。所以《自信快乐的小孩:别让焦虑和孩子一起长大》是一本训练手册,大家可以按章节阅读并进行实操,完成全部的训练大约需要12周的时间。养育孩子的目标就是,让孩子们能够勇敢的面对压力、不惧怕困难,以积极的思考方式去面对外界事物,在孩子们的心理上真正成长,不再弱小和脆弱,成长为独立自强的个体。

  《自信快乐的小孩》读后感(三):和孩子一起面对情绪处理法,获得愉悦的心情

  在生活里,我们经常会看见孩子有时会愤怒有时会着急,有时甚至会大吼大叫,在我们对孩子愤怒吼叫的同时,意识到,培养孩子的情绪管理能力是非常必要的,比如说,你是否意识到孩子在面对压力时的焦虑无法排遣,所以做出一些让你无法接受的行为,比如说大吼大叫,比如胆怯呢?

  在罗纳德·M.劳佩博士所写的《自信快乐的小孩》里,让我们看见如何和孩子一起面对焦虑,并成长为自信快乐的小孩。

  对于成人来说经常说焦虑,似乎这种情绪很常见,也很为人所知,有这样一种说法,焦虑是面向未来的担忧,这是一种惶恐,恐惧,压力,以及太多消极思维所构成的,一种综合的令人想要逃避的一种情绪。

  对于它具体的呈现来说,书中说它有这样一些缘由,或是来源于遗传基因,或是因为习得的消极思维,亦或者是念头造成的回避行为,而父母的反应示范,有时也给了孩子一种习得的模仿和形成,而对于应激源比如一些令孩子回避的重大事件,比如父母的分居或利益,都有可能造成孩子焦虑的情绪。

  对于情绪所造成的各种衍生的行为的后果,是让我们担忧与想要去解决的。而理清楚是什么也是让我们不再恐惧与无力的一个重要因素,人都会对未知的感觉到害怕,所以很多时候当孩子如果无法知道自己的情绪是什么,它会更容易陷入自我联想的局囿里,让自己无法走脱情绪漩涡。

  相反当知道它究竟是怎样的,有怎样的表现方式,怎样辨别它,孩子内心明白了之后,反而会更易于解决它。

  在我们知晓焦虑这种情绪是怎样的,有怎样的表现方式,我们去解决它,则变得更从容得多,比如书中提出的这样几个方法。

  1、求实思维法。它用清晰的呈现让我们看见事件是什么,我是怎么想的,而对这想法的求实的证据有哪些?

  可以通过过去发生了什么?对于这件事,我了解什么?有什么其他可能的解释?最有可能发生的后果是什么?别人对此会做出什么样的预期?真实情况会有多糟糕?

  这样一些提问来向自己求证,以此打破自己想法里的那些不实的联想和无端的触发想象。

  最后辨析出最贴近现实的想法,这个过程本身就是让我们能够更清晰地看见事实是怎样,情绪也在其中逐渐平复下来,从而冷静从容的可以理性思考。

  3、侦探思维法。对于这个方法,侦探二字可以看到我们侧重在探寻证据线索,对于陷入焦虑情绪的人来说,消极思维让其能够高估遇到的问题,或者无限延伸其可怕性,造成内在的极强压力。在生活里,曾经有个孩子因为把小区里的人家的车划出了痕迹,被车主报警之后,警察上门后,因为太多焦虑而从楼上拿了一把伞想要飞下来。

  在这个例子里,不仅有孩童将事情想得过于可怕,也把自己的生死看得过于简单,从而酿成了悲剧,如果这个孩子能够在过程中去思考,他所担忧焦虑的具体内容,比如说害怕爸爸妈妈责骂,责骂造成的心情太恐怖,不想经历。

  但其实那对自己焦虑害怕的内容去真正的辨析,找出它究竟发生了什么,这个事件还有什么可能性,最可能发生什么,其他人之前遇到这种情况发生了什么,也许它会重新去了解自己心情,对自己的行为有新的评估和选择。

  在了解所有解决方法时,考虑情景和思维方式以及情绪三者之间的联系,让我们更好地去辨析所处的情境和当时的想法以及情绪,如果用时间轴和来标示,它就是我们在上述方法中所运用的,当时发生了什么,我当时的想法是什么,我当时的感受什么,这些让人能够更好理解自己的思考模式和情绪状态,也能从中更快地回到理性思考中。

  正如上述我们在说解决方法时,在具体的制定方案时,考虑使用阶梯法来知道恐惧的源头。

  1、孩子到底在怕什么?正如上面那个例子里孩子是怕爸爸妈妈因为警察的到来责骂它,那么它恐惧的是爸爸妈妈对他的责备或者失望,那么如果知晓这些,如果能够让爸爸妈妈安抚好孩子的情绪,是不是事情就会有了不同的结果?

  2、孩子到底在回避什么?正如我们在剖析源头孩子在怕什么,孩子回避的则是和父母之前的关系,意味着亲子关系的糟糕,让孩子得不到支持,这让他对此恐惧,所以形成了之后的种种异常的行为。

  有时简单地通过自我对话深思,去看见内在源头,逐步去解决,会让一切有可以解决的可能,而不是如所有混杂在一起的乱麻。让所有的无力在人们逐步地理解与关爱里,得到抚慰与支持。让孩子自信快乐,就变得从容得多。

  《自信快乐的小孩》让我们看见去理解与关爱孩子的具体方式,教会我们如何和孩子一起面对情绪管理,让自己能够理性地处理事情,从而真正地成为一个自信快乐的小孩,让幸福的笑靥绽放在孩子的脸庞!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