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开了一家民宿,住过200位作家
丨书舍的“星空”
2016年的春天,我开了一家民宿,我说:慢书房是大女儿,许未来是二女儿,而书舍,自然是小女儿,我是一个与孩子一起长大的母亲。
丨2016年春天,书舍开业时的海报
2018年的春天,我被要求写一篇关于书舍的“广告软文”,因为这家民宿,从没碰见过一组不喜欢这里的客人,也没遇见过一次我们不喜欢的客人。主与客共同创造的好,理应被更多人看见。同时,也因为这两年“民宿”渐渐成为流行标签,不做任何营销推广的我们,或多或少碰到了困境。书舍因为维护成本高,没有什么打折空间;因为不在核心景区周边,不能指望源源不断的游客;因为拒绝刷单,且从不主动要求客人好评,所以总是不容易被搜索到。因为老板做了十年广告,却写不出一篇有销售力的软文。
丨此刻的小院
关于最后一条理由,实在不冤枉。2016年10月,我也写过一篇《在书店睡个好觉,在旅馆读本好书》,当时拖延了两个月,写了三天,终于完成。这次更夸张,从春节到端午,整整半年,还是不知如何落笔。中途也写过很多书舍里的人和事:客人的故事,作家的故事,院子的故事,书的故事……每每被雨花姐嘲笑:“看完全篇,也没找到你给书舍做的广告”。试想,如果要我给许未来写一封推荐信,大约也是很难的,因为她对我来说的好,明明言之不尽,却又羞于对外人道出。
但书舍毕竟是一家民宿,我们花了心思在这里,它是一间可以住的书店,它是作家和读者可以畅谈到天明的乌托邦,它是失眠症患者可以酣睡到天亮的家,它是很多人看到自己来路的地方。它不仅仅是民宿,更是像样我一样的人,渴望得到的怀抱。
特色一:200位作家住过的民宿
2017年12月31日,我们做慢书房五周年店庆,在整理素材的时候,我发现了一件事:慢书房平均每周做两场作家沙龙,一年约100场。书舍开业后,来分享的作家老师基本都是住这里,也就是说,两年,书舍大约有200位作家入住。——“天啊!我们开的是作家民宿!”虽不是刻意营造,但还是禁不住小小得意一下。
总被问为什么开书舍?起初回答:“想要一个有院子且不打烊的书店”,这样的理想主义当然是初衷,但也有非常现实的考虑。自2014年起,慢书房以114平米的狭小空间逐渐引入了越来越多的作家分享。活动多在周末,为老师安排住宿实在是大问题,希望老师住得舒服,又无力承担更高的费用,每每权衡,常常有失周到。“如果家够大,让老师住自己家里就好了。”一句无奈的抱怨,成了书舍的铺垫。如今,作家们,确实住进了慢书房的家。
丨林帝浣
丨张晓风
丨锺立风
丨止庵
丨史航
丨阮义忠与袁瑶瑶
丨许纪霖
丨舒国治
丨薛蓝·约纳科维奇
丨熊培云
于是,我常常享受这样的时光:书店的分享结束,书舍的加场开始,作者和读者,喝茶、喝酒、海阔天空,那个画面让每周六值班的我总觉得不真实,却又无比美好。大约也是这个原因,来分享过的作家们,新书出版,都会再来,我不知道他们是喜欢书舍?还是喜欢和读者做邻居?
丨阮义忠老师书舍夜谈
丨魏小河与读者的书舍小聚
特色二:住得最多的是熟人
前两天,我又被伙伴们投诉了,因为开始写“书舍的作家”系列,后台有人问:“我没写过书,文笔也不好,但是很喜欢书舍,能来住吗?”我很想面壁思过:书舍没有天天满房,都是我的错!——欢迎所有喜欢书店,喜欢民宿,喜欢院子,喜欢生活的人来敲门。
丨客人的礼物
开到第三年,书舍的客人出现了有意思的特征。常常接到订单时,会听雨花姐说:“哦,订房的是共读群里的那个书友”,或者末末说:“明天来的是老客人,第五次住。”所以越来越多的时候,书舍接待的都是熟人,我们简直是靠着书友和老客人活下来的。
丨客人的留言
丨客人为我们画下的院子
这是无奈,还是幸福呢?听见第一次走进来的人说:“你就是羊毛吧?许未来在哪里?”“院子里的缸,荷花开了吗?”“今天晚上的读书会,帮我留位置。”……他们早已熟知这里,我们总是一见如故。
听见熟悉的声音说:“周末来住,一起吃饭啊。”“我又要来了,不用管我,留个门就行。”“提前寄过来的酒具到了吗?攒了好多话要聊呢。”“最近不开心,来静两天。”……他们把这里当成可以“回来”的地方,我们做的不过是守候。
有研究民宿的人告诉我:开客栈最难得的是“遇到主人”和“二次入住”,至少在这两点上,我们很有自信。
书舍里充满故事,倾诉和聆听,困惑和坚定,停顿和疗愈。有时,初次见面,聊到破晓,有时,住客会跳上雨花姐的电瓶车,去逛苏州,有时,许未来会带着新朋友浇花喂鱼。
“一个能带给你归属感的地方,就是家,就是故乡。”这是阮义忠老师在书舍接受采访的时候说的。
特色三:书、院子、早餐
我曾被一个电话激怒:“我们是专门给民宿配书的公司,可以论斤卖,价格很便宜,要不要考虑?”“书是不可以论斤卖的!再见!”我没修养地挂了电话。
丨包成礼物的书
慢书房虽然小,但坚持做一家懂书的书店;书舍虽然是民宿,但坚持不拖慢书房的后腿。我们会精心挑选每一本书,每周都有更新;我们会观察住客的阅读喜好,再悄悄包好一本,当作送别礼物;我们期待每一本书被拿起、翻开,在客厅或者房间,在任何时候;我们会推荐书,也会交流阅读感受;我们每一个客房都是一本书,都是一间书房。在书舍,没有一本书是摆设!
我们的院子很小,里面有一口井,一棵金桂,一口缸,几条鱼,偶尔小住的鸟,往来不断的蝴蝶。春天开白兰花,夏天睡莲很美,秋天桂花很香,冬天天竺的红果好看。客人们喜欢坐在院子聊天、喝茶、看书、发呆、和孩子玩耍。我常听到有人说:“这是小时候的样子。”小时候,就是长大了总想回去,却再也回不去的好地方。
丨书友带了一车花来布置
丨客人送的月季
院子里几乎所有的花草都是朋友们送的,不仅送,还布置、维护,就像共同打造一个桃花源,留住每个人的小时候。
书舍的早餐是有标准的:两种主食、一种点心、两种水果、一种粗粮、小菜、鸭蛋、粥、自磨豆浆……以及从家里带来或者朋友相赠的各种加餐。早餐必须拍照,因为如有连住的客人,餐食不得重样。如果是一个人吃早饭,我们希望她或者他不孤单,如果是孩子吃早饭,我们希望她或者他能感到特别关照。
我听过客人对书舍早餐最好的评价是:“我回去之后,也要把生活过得精致起来。”
特色四:超级啰嗦的入住指南
入住前的介绍有必要吗?我只有在日本住过一家民宿,是被带进房间,仔细介绍每一样用品的。那是三年前,我听得半懂不懂,但觉得非常贴心。所以如果你来书舍住,请不要嫌我们啰嗦,或者可以将本页文字复制保存。
入住前:接到订单,我们会和客人联系,问清楚是几个人?几点到达?有没有小孩?需不需要加床?有没有要特别关照的地方?接着你会收到一封信,关于书舍的介绍,和到达方式。如果开车,附近有停车场。如果地铁,从苏州火车站坐4号线15分钟到达。
抵达后:放下行李,休息、喝茶、看书,看缸(客人通常都是先冲进院子)。所谓入住手续,只是登记身份证而已。
整体介绍:这是一座有两百年历史的控保建筑。经过改造后,书舍由一间书房、一个院子、五间客房组成。所有的书都可读可售。房间分别是《星空》、《小王子》、《牡丹亭》、《且听风吟》和院子外的《流浪集》。每个房间都是一本书的故事。
丨“星空”里能仰望的星空
“星空”里有雨花姐一家拼出的1000片“星空”拼图,也有神奇的星空灯;
“小王子”里有翻译家周克希老师的《小王子》翻译手稿,和墙上的星球;
“牡丹亭”里有画家朋友画在墙上的柳梦梅和杜丽娘,以及手写的“工尺谱”;
“流浪集”是间很大的一室一厅,挂着《流浪集》作者舒国治老师的手稿。
丨罗汉床和沙发床
除了“小王子”之外,每个房间都可以住下至少三个人,有客人说:二胎家庭首选这里。
房间介绍:
l 每个房间都有主题书架、阅读区和阅读灯,就像自己家的书房一样,厅里的书也可以带进来读;
l 写字台上有纸笔、彩铅、各类文具,读书、画画都可以;
l 茶具和茶、小食盒子、可以尽情享用;
l 衣柜里有吹风机、熨斗和、睡衣、毯子和神奇的百宝箱。日常需要的,应该都已备齐;
l 房间里的空气净化器和抽湿机,就像空调一样,有需要,打开就好;
l 梳妆台必须有,穿衣镜必须有,需要围巾、丝袜什么的,也可以和我说;
l 我们尽可能减少使用一次性用品。所以牙刷是家用的,硬毛和软毛都有,牙刷袋子是手工做的,欢迎带走。剃须刀、指甲剪、皮筋、面膜纸、梳子、浴花、精油肥皂……都是家用的,欢迎带走。
l 资深堂的洗浴用品、丝塔芙的洗面奶和润肤露、狮王洗手液、日本的爽肤水、韩国牙膏、德国护手霜、美国驱蚊水、防晒霜、英国身体乳……请原谅我的崇洋媚外,实在是希望把用过的好东西和你分享;
l 毛巾和床品都不是使用白色,因为不在洗酒店用品的地方清洗。成本会高很多,但家里的生活不就该这样吗?
l 卫生间有电动马桶,电热毛巾架,住一晚,也可以放心洗衣服,手洗洗衣液在柜子里;
l 小朋友有专属的牙刷、药膏、拖鞋、马桶圈、脸盆、餐具、婴儿车、餐椅、玩具……和书;
l 床很大很舒服,卫生间有拖鞋和小凳子,这是我觉得一家民宿最重要的事。
特色五:做一天地道的苏州人
我是新疆人,今年9月,来苏州整整18年,在新疆也整整18年。这里名副其实成了我的第二故乡。我喜欢苏州。喜欢它的精致,更喜欢它的包容。喜欢它的安逸自足,更喜欢老城区里这方被保留的姑苏味道。
那天有客人来,拿着网上找的攻略去吃、去玩,被我嘲笑:“上面的地方,我们都不会去呀。”所以,既然来了苏州,就应该做一天地道的苏州人。
丨从图书馆四楼俯拍,你能找到书舍吗?
除了逛诚品、博物馆、平江路、拙政园,还能干什么呢?比如去,去大公园晨练,去沧浪亭看108个苏州花窗、去碑刻博物馆了解历史、去网师园夜游听曲、去吃一顿本地人会吃的苏州菜、去静思书轩喝杯茶、去慢书房看本书……寻常巷陌、小桥流水、老家人的微笑、猫猫狗狗的散漫,能用脚步丈量的古城,才是该有的苏州生活味道。来得巧,还会碰见隔壁阿婆送自己的茶叶蛋或者红豆汤,她讲的苏州话,我一句都听不懂,但我们非常相熟。
丨书舍跟前的小河
去的地方多了,好像明白,旅行不是步履匆匆,而是停下来,看看世界,看看自己,看看过往和未来,心变得安定和开阔,再回到现实中去。
来书舍,行李简单就好,这里什么都有,也不必做攻略,来了,自然知道要到哪里去。这是不是广告,而是经验。
好像还是写不出一篇合格的“软文”,但我可以保证:你会喜欢这里。
书舍永远也成不了美到窒息的“网红民宿”,但它过去、现在和将来,都是一个温暖的“归所”,我们把所有对于家的感情,对于生活的热爱,对于书的理解、对于未来的想象,都放在了里面。这世上,有什么事不可替代的,只有“花心思”吧。这就是我们唯一能做的事,并且乐此不疲。
木头门上的铃铛响了,欢迎你回来。
往期回顾
书舍介绍1.0版:羊毛丨在书店睡个好觉,在旅馆读本好书
点击“阅读原文”吧,我们在等你回来。
—FIN—
文丨羊毛
照片丨雨花
模特丨未来、芳芳
排版丨慢师傅&书舍君
编辑丨David Lincol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