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腾很累却开心,磨难伤人但有用
无论Ta的起点是市井小民还是王侯将相,要想推动情节发展,必须得设置一道又一道的坎,不停地折磨Ta。不是家破人亡,就是妻离子散,然后此人必会在磨难中顿悟,在打击中成长,最后连灵魂都会得到洗礼与升华。
这个套路,在国人喜闻乐见的宫斗剧中屡见不鲜。你想啊,当年魏璎珞要不是因为自己最爱的姐姐被迫害至死,她能进宫吗?要是进宫以后一直被嬷嬷呵护,被后妃称赞,和宫女友好相处,那么魏姐“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的一面还能被激发出来吗?就算让她活到最后一集,那应该也是“白头宫女在,闲坐说玄宗”的和谐场面吧。
这种戏,谁爱看谁看,反正我不看。
所以你大可去做个测试:那些让你印象深刻,甚至重刷了好几遍的电影,是不是基本上都符合这个套路?比如《阿甘正传》里那个先天弱智的小镇青年,如何一路成长为橄榄球巨星、越战英雄还有亿万富翁?比如《至暗时刻》和《铁娘子》里的两位英国首相(丘吉尔和撒切尔夫人),伟人都是怎么成为伟人的?或者再说个近的:《邪不压正》里,从小目睹自己师父一家被灭门的李天然最后是怎么血债血偿的?
但故事也就是故事,都是人编排出来的。《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里,姜文扮演的作家有一次在酒会上说:“我已经不写小说了,那是我无聊时才干的事。真实的生活,比小说精彩得多。”
咪蒙在《南方都市报》待了12年,眼见它作为纸媒受到的冲击:版面持续下滑,记者陆续离开。最后的日子里,她自己费尽心血做的专题也发不出去。于是她愤然离职,开了一家名为万物生长的影视公司。然而十个月后公司就破产,投入的400万一分不剩,连员工的工资都发不出。据说咪蒙为此哭了三天三夜,然后她炒掉员工,离开南方,背着债务北上,从此勤勤恳恳……后来的成果也不用赘述了。
格力集团的董事长董明珠女士,30岁之前一直过着平淡而幸福的生活:普通家庭出生,努力考上了安徽芜湖干部教育学院,毕业后在南京一家化工所做行政工作,然后结婚生子。但在她30岁那年,丈夫突然去世,儿子刚刚两岁。
所有人都认为这个女人的一生完了。而36岁那年,董明珠毅然辞职,把儿子托付给母亲,南下珠海打拼,成为格力的一个基层销售。从零开始的董明珠,上任第一件事,就是凭借“咬定青山不放松”的精神,帮格力要回了42万元欠款。此后董明珠通过努力不断地打开市场,五年后就成了销售经理。此后十一年,在她的领导下,格力空调一直稳居全国销量第一。
小时候看《红楼梦》,有一个情节令人印象深刻:薛家送来几篓大螃蟹,众人就在大观园里办螃蟹宴。喝酒扯闲篇的时候,贾母说她小时候顽皮,爬假山摔下来,还在脑门上留下一块凹疤。凤姐立刻说,这是知道老祖宗将来福寿无限,因此得备下一个坑,好盛福寿。不然就得像寿星那样,脑门凸出来。贾母被她逗得大笑,陪家里人喝了很多酒。
很多人说这些话体现了凤姐的马屁总能拍得恰到好处,但长大之后,我更愿意把她的话总结成一句鸡汤:
那么问题来了:我为什么用的是“极有可能”而不是“一定”呢?
比如同样是《芈月传》里活在秦宫的后妃,为什么芈月总能化危机为机遇,一路升级打怪,成为历史上第一个太后并把持朝政41年?而那位樊少使生了皇子也没能“母凭子贵”,后来连儿子都窝囊地自杀了?
你不难发现,磨难只会给那些敢折腾、不服输的极少数人带来真正的转机。
阿里巴巴一开始做支付时,办法是在西湖边上用现金跟别人换东西,特别像顶风作案的贼。老这么干不行,后来马云知道美国有个支付工具,费了很大劲把它学回来。支付完事了,物流的问题又顶上来了,他就去学物流。然后,软件这个更大的问题又出现了……
创业是一件如此“麻烦”的事,不知道走几步就会遇到绊子。有学者问马云,那些年是怎么做商业规划的。马云被问得愣住了,想了一会儿才回答:“活着。我没想那么多,就是为了活着。”
大多数人遇到磨难,先是痛哭流涕:“妈的我怎么这么倒霉?”然后这一生都小心翼翼,只想平安走完全程;只有少数人默默吞下磨难,吸收其中的营养,再转化成与其死磕的力量。就那么一路折腾着,不知不觉就站在了磨难的肩膀上。
我的“理想型”——汪曾祺先生,晚年在散文《随遇而安》里写道:“我当过一回右派,真是三生有幸,要不然我这一生就更加平淡了。”
我一直在猜测,在某一领域成为彪炳史册的人物之后,让那个人欣慰的事可能不再是家财万贯(反正我体会不了那是什么感觉),也不再是众人的仰视(这个我就更体会不到了),而是某个独处的时刻,最好窗外有黄昏的日落,手边有一杯冒着热气的茶,这种时候很容易有一股电流突然席卷全身,让Ta暗自感慨:“老子当年也是见过风浪的人啊……”
冯仑在《岁月凶猛》里写道:“岁月像一个磨刀师,除了样貌之外,它还会一层一层地磨削你的心。把你心里的老茧磨掉,露出鲜嫩的新肉,让你变得更加坚强,更加富有激情,能更有活力地面对未来。”
初中时学《孟子·告子下》,里面有一段很有名的话:“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那节课,老师让我们把这段话背了两遍。她想让我们记住,以后人生里的很多东西,可能是磨难赐予你的,不要怕。毕竟人生在世活一场,折腾一下又何妨。
写到这里,我不禁要用一首七律(好吧其实只能算打油诗)来总结所思所想:
-End-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