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有关林语堂的名言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经典语录 >

有关林语堂的名言

2019-07-17 17:25:02 作者:林语堂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有关林语堂的名言

  1、理想哲学家能够了解女人的妩媚而不流于粗鄙,能够酷爱人生而不过度,能够看见尘世成功失败空虚,能够站在超越人生和脱离人生的地位,而不敌视人生。 ----《人生的盛宴

  2、幸福:1、睡在自家的床上。2、吃父母做的饭菜。3、听爱人给你说情话。4、跟孩子游戏

  3、人生是多么不确定,吾们倘知道甚么足以满足吾们,便紧紧把握住它,有如暴风雨黑夜,慈母之紧紧抱住她的爱子。 ----《吾国吾民》

  4、向来中国得意时信儒教,失意时信道教,所以来去出入,都有照例文章,严格地说,也不能算为真正的言志。 ----《林语堂散文

  5、所以人类是一种好奇的、梦想的、幽默的、任性动物。 ----《生活艺术

  6、情为人类的天性,理为永久的道理,情代表柔韧的人类本性,而理代表宇宙不变的法则
从这两种元素结合体,产生人行为是非历史的论题的判断标准。 ----《吾国吾民》

  7、文章是案头山水,山水乃地上之文章

  8、每个国家,都发展一种最适合于本国语言文学作品。 ----《吾国吾民》

  9、我要一些好朋友,和生活本身一样熟悉亲切朋友,我对他们不必拘礼节,他们向我倾诉他们的遭遇婚姻及其他私事的朋友,能够引几句阿里斯多芬语录、又能开几句下作玩笑的朋友,有一定的嗜好,对人、事有确定的见解,有各自的信仰也能尊重我的信仰的朋友。 ----《林语堂经典作品选》

  10、中国最崇高的理想,就是一个人不必逃避人类社会和人生,而本性仍能保持原有快乐。 ----《生活的艺术》

  11、究而言之,一个人一生出发时所需要的,除了健康身体灵敏感觉之外,只是一个快乐孩童时期----充满家庭爱情和美丽的自然环境便够了。在这条件之下生长起来,没有人会走错的。在童时我的居处靠近自然------有山、有水、有农家生活。因为我是个农家的儿子,我很以此自诩。这样与自然得有密切接触,令我的心思和嗜好俱得十分简朴。这一点,我视为极端重要,令我建树一种立身处世超然观点,而不致流为政治的、文艺的、学院的,和其他种种式式的骗子。 ----《人生不过如此

  12、父亲是个无可救药的乐观派,锐敏而热心,富于想像,幽默诙谐。在那些长老牧师之中,家父是以极端的前进派知名的。在厦门很少男孩子听说有个圣约翰大学之时,他已经送自己的孩子到上海去受英国语文教育了。家父虽然并不健壮,他的前额高,下巴很相配,胡须下垂。据我的记忆,我十岁时,他是五十几岁。我记得他最分明的,是他和朋友同辈分的牧师在一起时,他那悠闲笑声。他对我们孩子,倒是和蔼亲切,但是若以一般年老的父母而论,他也有几分严厉。 ----《浮生若梦》

  13、读书或书籍享受素来被视为有修养的生活上的一种雅事,而在一些不大有机会享受这种权利人们看来,这是一种值得尊重和妒忌的事。 ----《生活的艺术》

  14、人本过客来无处,休说故里在何方 ----《林语堂散文精选

  15、妇女的想摹拟男性的行为这种意念,其本身实即为一种女性束缚。 ----《吾国吾民》

  16、没有人常能交好运,而好运又不能临到每个人头上,人遂很愿意容忍这种不平等,认为一种合乎天然的法则。 ----《吾国吾民》

  17、在不违背天地之道的情况下,成为一个自由而快乐的人。这就好比一台戏,优秀演员明知其假,但却能够比在现实生活中真实、更自然、更快乐地表达自己。人生亦复如此。我们最重要的不是去计较真与伪,得与失,名与利,贵与贱,富与贫,而是如何好好地快乐度日,并从中发现生活的诗意。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人生不完美常态,而圆满则是非常态,就如同“月圆为少月缺为多”的道理是一样的。如此理解人生,那么我们就会很快变得通达起来,也逍遥自适多了,苦恼和晦暗也会随风而去了。 ----《人生不过如此》

  18、每个人都知道女人美丽,是在她们予人一种莫名其妙遍寻不著的感觉,古老城市如巴黎与维也纳所以耐人寻味,是因为你在那里住了十年以后,也不确知某一个小巷会有什么东西出现。一个图书室也是同样的道理。 ----《林语堂散文》

  19、平淡而有奇思妙想足以应用之便可成天地间至文。 ----《林语堂散文》

  20、一个人如果抱着义务意识去读书,便不了解读书的艺术。这种具有义务目的的读书法,和一个参议员演讲之前阅读文件报告相同的。这 不是读书,而是寻求业务上的报告和消息。所以,依黄山谷氏的说话,那种以修养个人外表优雅谈吐风味为目的的读书,才 是唯一值得嘉许的读书法。这种外表的优雅显然不是指身体上之美。 ----《人生的盛宴》

  21、这时,翠绿与金黄相混,悲伤喜悦相杂,希望回忆相间。在我们的生活里,有一段时光,这时青春天真成了记忆,夏日茂盛回音在空中还隐约可闻。这时看人生,问题不是如何发展,而是如何真正生活;不是如何奋斗操劳,而是如何享受自己拥有的那宝贵的刹那;不是如何去虚掷精力,而是如何储存那股精力以备寒冬之用,这时,感觉到自己已经到达一个地方,已经安定下来,已经找到自己心中向往的东西。 ----《人生自然的节奏

  22、读书使人得到一种优雅和风味,这就是读书的整个目的,而只有抱着这种目的的读书才可以叫做艺术。一人读书的目的并不是要“改进心智”,因为当他开始想要改进心智的时候,一切读书的乐趣便丧失净尽了。 ----《生活的艺术》

  23、林语堂《为香君题诗》:“香君一个娘子,血染桃花扇子,气义照耀千古,羞杀须眉汉子。香君一个娘子, 性格是个蛮子,悬在斋中壁上,教我知所管制。如今天下男子,谁复是个蛮子,大家朝秦暮楚,成个什么样。子当今这个天下,都是骗子贩子,我思古代美人,不至出甚乱子。”

  24、林语堂 一篇没有听众的演讲

以前在哪儿说过,假如有人仿安徒生作“无色之画”,做几篇无听众的演讲,可以做得十分出色。这种演讲的好处,在于因无听众,可以少忌讳畅所欲言,倾颇合“旁若无人”之义。以前我曾在中西女塾劝女子出嫁,当时凭一股傻气说话,过后思之,却有点不寒而栗,在我总算掬愚诚,郊野叟献曝,而在人家,却未必铭感五内。假如在无听众的女子学校演讲,那便可尽情发挥了。比如在这样一个幻想的大学毕业典礼演讲,我们可以不怕校长难为情,说些时常敢怒而不敢言的话。在一个幻想的小学教员暑期学校,也可以尽情吐露一点对小学教育不大客气的话……婚姻的致词向来也是

  25、梦想不论怎么模糊,总在我的心底,我的心永远得不到安宁,直到它们一一成为现实。

  26、一个强烈决心,以摄取人生至善至美;一股殷热的欲望,以享乐一身之所有,但倘令命该无福可享,则亦不怨天尤人。这是中国人知足”的精义。 ----《生活的艺术》

  27、女孩子私塾中念书的时候儿还短些,这是祖母坚持女孩子不应当多念书的缘故,怕是多念书学问太大了,有伤纯朴自然,并且,她们还有那么多针线活要做。 ----《京华烟云

  28、所以知道一个人,或是不知道一个人,与他是否为同代人没有关系。主要的倒是是否对他有同情的了解。归根结底,我们只能知道自己真正了解的人,我们只能完全了解自己真正喜爱的人。 ----《苏东坡传》

  29、人生譬如一出滑稽剧。有时还是做一个旁观者,静观而微笑,胜如自身参与份子。象一个清醒了的幻梦者,吾们的观察人生,不是戴上隔夜梦景中的幻想的色彩,而是用较清明眼力。吾们倾向放弃不可捉摸未来同时把握住少数确定的事物,吾们所知道可以给予幸福于吾人者。吾们常常返求之于自然,以自然为真善美永久幸福的源泉。丧失了进步与国力,吾们还是很悠闲自得的生活着,轩窗敞启,听金蝉曼唱,微风落叶,爱篱菊之清芳,赏秋月之高朗,吾们便很感满足。 ----《人生的盛宴》

  30、中国文化最高理想始终是一个对人生有一种建筑在明慧的悟性上的达观的人。这种达观产生了宽怀,使人能够带着宽容嘲讽度其一生,逃开功名利禄诱惑,而且终于使他接受命运给他的一切东西。这种达观也使他产生了自由的意识,放浪爱好,与他的傲骨淡漠态度。一个人只有具着这种自由的意识和淡漠的态度,结果才能深切热烈地享受人生的乐趣。 ----《人生的盛宴》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读者发表的读后感】

查看有关林语堂的名言的全部评论>>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