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多多名言
1、或许,对于生活在窘迫中的人们来说,更需要也更能生长出一些神秘悬奥的意想和绝望中的力量吧。
否则,真难想象,这样的存活,该是怎样的艰难。 ----《我的心在高原》
2、好在这里是澜沧江下游的河谷地区,热量足湿度大,雨水充沛,各种可以入药的草本植物很容易生长,能吃的野菜也不少,野面瓜、山竹笋、苦凉菜、野百合,以及各种各样的山菌,都是上好的野菜。 ----《我的心在高原》
3、虽然不是所有的日子都得辅以野菜,但哈卜玛所有生活的开端,都必定是从野菜开始的。每一个哈卜玛的孩子,当他稚嫩的双腿能够离开茅草房,走得稍远一些的时候,他平生的第一次收获,就是一小兜,甚至仅仅是一小把野菜。像第一次觅食的小兽,他内心充满了难言的怯弱与兴奋,一步一步顺着地埂在那些蓬勃的植物中仔细寻找,辨认,希望能够尽快找到人和牲畜可以果腹的食物,荠菜,灰灰菜,马豆草,这些浅根植物都是他力所能及的,地埂上那一行小小的脚印,就是他全部生活的起点。从此,他将沿着父辈祖辈的足迹,走,走,不停地在山里走,走向成熟,走向衰老,也很难走出这片山地。而这,或许就是他一辈子的命运。 ----《我的心在高原》
4、想要飞,就不要有牵挂 ----《青春集结号》
5、当人类捡起树叶开着她遮羞的时候我了把有了隐私,隐私是一个人的权他国还,所以我们有打该保护隐私 ----《青春集结号》
6、是的,在云南山地,人们从来不会留意到身边的风光,却很小就学会让自己像树一样深深扎根于土壤,寻找赖以生存的食物。这是必要的。降生在哪里是无法选择的事情,靠天吃饭的日子也不能不让人揪心,种子如期播了下去,心却跟着悬了起来,收获太难预料。如果碰上几场喜雨,种子出得整齐,自是欢喜,但仍然不敢有丝毫的懈怠,草因此而锄得更勤,家里神龛上的香火和供品也添得更旺。缺雨的年份就不用说了,除了张罗着找找野菜采采草药什么的,只有对着神祈祷了。即使是无神论者,在灾难和困厄面前,也不是了。 ----《我的心在高原》
7、那是一个下着雨的傍晚。
站在雨水里,付光宇问我,是住小学校,还是住娜倮家里?
当然要住在娜倮家里,和学校的水泥房子相比,我更愿意睡在拉祜人温暖的火塘边。这个习惯已经有些年头了,哪怕有条件更好一些的住处,我也会毫不犹豫地选择有火塘的地方,说不清为什么,反正往火塘边一坐或一躺,吃着他们的食物,听着他们的语言,心里自然就有了一种难以言说的踏实感。 ----《我的心在高原》
8、一切关于哈卜玛的记忆,是从雨季开始的。
不大不小的寨子,居住着清一色的拉祜族。沿着坡地,一家一所茅草房,参差错落,倒也自然。暗光中,屋顶的颜色,有明有暗,由茅草的新旧支配。房屋周围,有着不太广阔的红壤,稀稀拉拉种着苞谷和荞麦。
红壤太贫瘠,庄稼活得艰难,但村民一年的口粮,主要还得靠村边的这些土地。 ----《我的心在高原》
9、云南的大山当然是注定不会改变的,山里人的一生也注定了要在这些脚板踩出来的山路上来来往往、生生死死,赶集、种地、收获,接送神灵、嫁娶新娘。 ----《我的心在高原》
10、我一直生活在远离文化中心的边地云南,打小时候起,抬眼就能看见不远处的山,伸腿很容易就走到同样不远的庄稼地。曾经很长一段时问,我生活在一个叫三家村的山村。诚实地讲,也正是这段经历让我至今仍然惧怕农村。因为它们总让我想起简陋、粪便,以及无法忍受的贫困和脏。虽然那里有着极为充足的阳光和雨水,有着形状奇异的山峦和深谷,照当今的旅游术语来讲,完全是一个少有的“世外桃源”,但绝美的风光并没有给那里带去更多的粮食和收成,相反,由于山高路远,土地贫瘠,那里的生存一直格外艰辛,身体的,生活的,都是实实在在的苦与难,人们的脚步经年在山里移动,吃着山里出产的荞麦、苞谷,喝着从远处背来的泉水,从这座山坡走向那座山坡,为的仅仅是寻找一些稀有的饱暖。 ----《我的心在高原》
11、也正因为如此,在云南波浪一样延绵的群山中,人们已经习惯把自己的欲望与梦想、幸福与不幸统统交给了各自心中的神灵,为了自己的谷物和牲畜,为了自己的父母、孩子以及自身的温饱和健康,对着天空,对着大地,对着太阳和月亮,对着山神,对着水神,一遍遍地诉说和祈求,一遍遍地赞美和歌颂。 ----《我的心在高原》
12、山里的行走本身就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漫长到让人的思维失去感觉。同所有山民一样,我的身体本能地模仿着蛇、蜥蜴、穿山甲之类勾着头移动,以减少体能的消耗。在一个叫老鹰嘴的垭口上,我不得不歇了下来,以缓解一下难耐的渴与累。
还好,有风吹来了,一阵,一阵的,混合着阳光、灰尘和草根树木的气息。 ----《我的心在高原》
13、我知道大好今是可开着她,我们的青春集结号年着她此吹响了 ----《青春集结号》
14、大地养育生命,也养育了文学。
文学与大地的联系,可以从先民的关于劳动、游戏、节庆和祭神活动的文字记载中看出来。其中,生命直觉,生命力,生命状态的表现特别生动而鲜明。后来,文学几乎为官方和专业文人所垄断。当文学被供进廊庙和象牙之塔以后,生存意识日渐淡薄,人生中的辛劳、挣扎、抵抗、忍耐与坚持不见了,多出了瞒和骗,为生存的紧迫性所激发的喜怒哀乐,也被有闲阶级的嬉玩.或无动于衷的技巧处理所代替。文学的根系一旦遭到破坏,枝叶枯萎,花果凋零是必然的事。 ----《我的心在高原》
15、在朋友看来,很多时候我与这个世界是不搭边的。不止一次,我在那些边远的角落,想尽一切办法,穷尽一切手段和他们联系上,然后说一些与这个世界不搭边的话。不要说别人,就是我自己,回到固有的生活中后也会觉得不可思议,但事后我仍然还会不断地往那些地方去。 ----《我的心在高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