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生活点滴
原创作者——剪剪花
一张我和猫猫(张国琴)梳着小辫,扎着蝴蝶结的照片,仿佛把我带到了童年时代。
那时家从静安寺搬到了复兴中路,路太远了爸爸让我转到徐汇区第一中心小学,可是班主任郑永英老师她舍不得让我走,那时的我已经是中队主席了,她留下了我,这也是她一身中带的最后一个班级了。记得每当下大雨时,她总会跟我一起坐车回家,中午我是唯一一个学生与 她一起在食堂吃饭的。
每天清晨我独自一人提着饭盒,拿着妈妈给我的一角钱去做15路或24路车,从家到车站也得走十几分钟,小孩坐公交车很少,所以车辆的售票员几乎都认识我,只要我一上车他们就会让我长在他们旁边,把饭盒放在售票台上,其中还有一位,曾经给我写过信呢。
我在常德路站下车后,便提着饭盒,背着一个黑底杂花的,妈妈给我手工缝的布书包,在一个裁缝店门口停下这就是猫猫的家,她妈妈是宁波人矮矮的个子、笑时还会露出个银牙,她让我进去跟猫猫一起上学,路过蓉蓉(金蓉芳)家,有时也会去叫她,放学了大家有说有笑的回家。巧妹(沈巧妹、沈丹群)也是我最好的朋友她住在一个很大的院子里,我常喜欢到她那玩,她爸爸挺胖的,她父母都很喜欢我,对我真是客气。
每天走过培明中学就到了我们的小学,学校的对面是沙利文面包厂,转弯是劳工医院,24路车站旁有个小杂货店,可是我总是再走一站到新闸路站上车,这样可以便宜点,就这样我每天还能省下2—3分钱,我把它存起来,在我小学毕业后用存的钱买了一张去天津的火车票一个人去天津看我太太。
拿着火车票,爸爸妈妈送我到车站,可这才发现时间搞错了,原来的一班车走了,无奈他们把我托给一位军人,让他帮忙照顾我,那时到天津的火车,在南京还要下来过江,因为换了班次他们在天津没有接到我,我下车后在军人的帮助下一个人座了一辆三轮车才到了四姨婆家,见到了太太。
几张在北京戴着红领巾的旅游照片,这是我在天津住了些日子后跟四姨婆一起座火车去了北京,住在清华大学,他们带我玩了北海、故宫等还拍了这几张照片,这时的我才十三岁。回到上海的我已经是一口纯正的京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