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过节的味道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原创精选 >

过节的味道

2019-07-31 19:03:07 作者:晓叶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过节的味道

  今年的春晚科技含量文化味道都很浓,开放度很高,不仅是分会场节目,主要是主会场台湾和国外参与的节目也很多,充分彰显了国家振兴战略和文化自信,一改春节联欢晚会以娱乐为主的格调外国驻华大使联合国各组织主要负责人,一一拜年的视频,更增添了中国年的世界味道。

  今年的滕州,节日期间也是非常得美。先是有人发了航拍的滕州夜景全景图,科技含量很高,除夕晚上又有人发了《滕州一夜》的视频,很是震撼。这些,在微信圈的点击量都很高。昨晚,带着孩子们开车到市民广场看了看,流光溢彩火树银花,的确不一般,用外孙的话说:“非常漂亮!”今晚,还要再去龙泉广场、解放大桥地方看看,昨晚只是开车转了转,没来得及细看。

  十几年前,我曾经写过一组文章反思现在过节的味道越来越淡了。特别是春节,越来越没有年味了,充斥的是商家推销产品广告词,一个个洋节却火起来,比如情人节、万圣节等。我当初的反思是,现在生活条件好了,我们传统节日吃的味道比较浓,以至于大家被洋节所吸引。后来,才发现事实不那么简单,商家宣传表象,是原因之一,国外反华势力精心策划的文化抹黑才是主因。崇洋媚外心理,加上商家的刻意宣传,让这股洋节的潮流着实火了一把。

  其实现在想起来,节日味道淡,有一个不可忽视的原因就是,仪式缺失和淡化了。包括在家里过年,传统的“规矩”越来越少,比如不让说不吉利的话。初一要早起,洗刷完毕,先给父母拜年,如果有爷爷奶奶,要先给爷爷奶奶拜年,然后给家族长辈和平辈的年长者拜年,最后再给同村其它姓的长辈拜年,才回家吃早饭。早饭过后,五服内的男性集合起来,再到别村同一宗族的长辈家里拜年。小时候很讨厌这个习俗,很累人家家去磕头,回家吃饭就很饿了。后来一想,这恰恰是好处,不活动活动就没有食欲,不串串门就不知道住哪里了,不去磕头平时的磕磕绊绊就化解不了。常言道,生的近不如走得近。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呀。为什么人们生活条件好了,幸福感却低了呢?其中原因之一是,人和人之间的情感交流少了,有的只是等价交换商品交易式的交流。人是需要信仰和情感的,二者的缺失是幸福指数低的主要原因。再加上,金钱为人衡量价值大小关系亲疏标准,让人们迷失了理性的双眼,让道德底线沦陷。

  我不是说传统节日的规矩都要拿来,但是一些基本的习俗还是要坚持。春节居家团聚,吃团圆饭晚辈给长辈敬酒、拜年,长辈给晚辈压岁钱等。拜年一定要磕头,这是最隆重的生活礼节俗语说,男儿膝下黄金。是说不能轻易下跪,但是要跪拜父母。人要有敬畏感,不是一句空话,要在生活中养成。连父母和长辈都不放在眼里,没有敬畏心,长大不无法无天才怪来。压岁钱不是用来攀比的,平时不要乱给孩子零花钱,要让他(她)用到正经地方。平时乱给孩子钱,就让孩子要么是成为钱迷,钻到钱眼里,要么是乱花钱,挥霍浪费。节日给钱,就是仪式感的体现,也可以是奖励式的,平时就要精打细算。还有一些习俗,比如让孩子包饺子,学做饭菜,打扫整理房间等,亲戚来了,要做饭,要热情招待客人等,都是很好的家政课,更应该做好。仪式可以是一个很简单的事,但要很庄重地坚持做。不要小看一顿精心摆盘的饭食、一次精心安排家庭亲子活动,不要再看不起那些“穷讲究、瞎折腾”,就是这些往往让孩子学会感恩尊重,留下了幸福和美好的回忆,也更懂得了时间成长的意义

  什么是仪式感?引用《小王子》里的一句话:“仪式感,就是使某一天与其他日子不同,使某一时刻与其他时刻不同。”

  在学校,我一直坚持义务写、送春联活动,也是出于实践体验目的。一味地说教往往让人厌烦,但是带着孩子做事情,就会慢慢看到我们想要的教育效果。教育是我们精心设计的活动项目完成的,不是学生想做什么就做什么,就是自主学习了,学习的价值是发现,发现生活的意义生命的价值。

  勿以善小而不为。节日的味道其实主要来源于仪式,仪式感可以让节日更有味道。在这方面,我们真的可以有所作为,甚至是可以大有作为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读者发表的读后感】

查看过节的味道的全部评论>>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