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我永远只是第三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原创精选 >

我永远只是第三

2019-08-04 20:42:18 作者:春水煎茶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我永远只是第三

  “我第三”,这是一个妈妈儿子普通又最深刻嘱咐。短短三个字,余味无穷。妈妈希望儿子做一个谦逊的人。《易经》说:“谦,尊而光;卑而不可愈。君子之终矣。”意思说,谦虚之人高居尊位而道德光明,即使身居卑位,而人们也难以超越。只有君子才能至始至终保持谦逊而不变呀。这位妈妈在警示儿子做人之前,不要过于看重地位,但,又不得不看重地位。关于地位的评价上,这位妈妈要求儿子以尊为先,上帝第一,别人第二,这是一种礼节常规,也是做人的先天之本。一个人只有不偏离这样的常规约束,按照这样的做人之理去真正做了,这样,上帝给予你的,你才会真正拿到手。在地位和利益之间,任何一个人无可避免地总把地位作为获取利益的仙道闸门,但,好多人其实并没真正地获取如何利用地位而获取自身价值的提升先决条件。一个人只有甘愿做第三,尊一二,才会促使“地位”真正为自己的生活工作服务。

  凌宗伟所在的二甲中学曾经倡导了“今天第二”的办学理念,一次我问过老凌:“为何是第二,不是第一?”老凌沉默。当时,我只是做了猜想:是不是二甲中学做第一有困难,只能做第二。“今天第二”和“我第三”这类教育理念无可避免地会引来一些误解,但是,这种理念的确是基于一种高水准,绝不是我们所看到的表面的那种肤浅现象为此,不管是“今天第二”,还是“我第三”,我们必须把握住这样的一个点:在谦逊下的第二、第三其实远远胜过充满傲气的第一。“位次”这东西,不要从字面去权衡,“位次”是一个既有理性因素又有感性因素的炫目四射的花灯或者霓虹灯,往往在引诱别人羡慕时候,给予的是一种出其不意惊诧。要不?本文开始那个故事为何让读者记忆这么深刻?

  其实,我早已只是第三了。

  在教育界,做第一实在容易需要权力关系能力等因素的影响;做第二必须付出比一般人相当多的代价,有时竟然眼巴巴地看着,还讨不到一半句被夸奖口舌;只有做个第三,最实惠。第三,和大多数相比,地位值得炫耀,最起码赖不到哪里去,第三还是自己风险一面挡箭牌,比如,招聘竞争,因为得了第三,领导考虑“嗯,这样的人可以留任。”犯罪率最高的,往往轮不到第三的主,但,第一说了的话,第三却是实际实施者,在第一的控制权和第三的实施权之间,控制总是最终屈服于实施,为此,与其巴结讨好一个第一的主,倒不如努力努力做个第三的主,该多好!

  课改实验者、培训讲师、外训参观者,基本上让“第一”所把持,这是教育的一种缺失,把路子走偏了的缘故,如果让“第三”趾高气扬一次、两次,或许,“第三”是会涌起一股明星效应的。

  做第三,必须要把握住一个度:谦逊是前提,努力是基础低调保证。莎士比亚说过:“一个骄傲自大的人,最终总在骄傲中毁灭自己。”刘邦和项羽,项羽虽说势力很大,但,他刚愎自用,不听部下的规劝,结果,被刘邦打败。做第三,往往从心理上会给我们带来一种不平衡压力,恰恰谦逊正是治愈这种压力的一个药剂。地位决定方式,第三决定了你必须努力,不得坐享其成,这是上帝的注定,就是命。另外,第三的美丽别名叫“低调”,高调做事,低调做人,任何的势力或者资本,不比自己亲口讲出来,只有别人感觉出来的,别人才会对你竖起大拇指

  我做个永远的第三,永远,只能做个第三,我坦然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读者发表的读后感】

查看我永远只是第三的全部评论>>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