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析空茹氏钞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原创精选 >

析空茹氏钞读后感10篇

2022-03-26 03:31:45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析空茹氏钞读后感10篇

  《析空茹氏钞》是一本由余均平著作,中国友谊出版 公司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2,页数:2019-5,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析空茹氏钞》读后感(一):值得畅读的好书

  无意间读到这本书,意外的喜欢作者的笔锋和叙述故事的方式,把提及多个分散的故事穿透在一起,角色相互穿插,让我更多维度的清晰认知了一些熟知的故事细节,渐入佳境很快的读完。从另外一个角度诠释了书中角色的别样智慧。书印刷质量很好,包装和里面插图都相当精美,一本好书,具有奇幻色彩的传奇作品,超级推荐。

  《析空茹氏钞》读后感(二):梦一般的徽州的风景和风情

  转自公众号《新安丛谈》:

  写这个故事的人是一个徽州人。这个故事也是关于徽州的。

  这个故事发生在南宋时候。那个时候,徽商还没有遍行天下,休宁的状元们也还没有步入考场。那个时候,徽州的马头墙还没有出现,新安画派也还要再等几百年。那个时候,朱熹夫子的理学还没有成为正统,徐霞客也还没有吟出“观止矣”的名言。为人所熟知的徽州的一切都似乎在这个故事里出现了,但又好像没有。

  这个故事到底写的是怎么样的徽州呢?

  这个故事写了新安的水,也写了黄山的云。这个故事写了长天的雁字,也写了春晓的桃花。这个故事写了缠绵的情侣,也写勇敢的精灵。有帝王将相,有贩夫走卒,有禅僧术士,有屠夫娼妓,更有融入徽州山川大地的山神野怪花妖树精。

  这个故事的文笔是端庄古典的,但描写的主题既是历史的也是现代的。时间过去了许多年,世界的本质并没有改变,时刻印证着人类共同的情感。束缚和自由、真诚和虚伪,忠实和背叛、喜悦和痛苦。无可预测的命运戏弄着无力的众生,有人屈服,有人抗争,演出了这个故事里十二幕悲喜交加的戏。

  这个故事有哀愁的底色,但并不伤感,温柔地指着这个无情的世界和多情的儿女。

  《析空茹氏钞》读后感(三):人在天地间,百态可寄情

  这本小说,作者从开始写作时候,就有幸拜读过,经过几年波折,终于等到它的顺利出版、出售。可喜可贺。

  小说整体仿古代章回体小说,每回都可独立成为一个故事,看似孤立,其实环环相扣,步步推进。情节张弛有度,抑扬起伏。背景为南宋时期,里面既有皇亲国戚,国家重臣,也有市井百姓,更有鬼怪仙灵。写百姓生活的平实细腻,鬼怪洞府的奇妙乖张,也有上界仙境的壮美,最后几个章节中更有大场景的斗法争战场面,不亚于一部史诗级好莱坞大片的场景。

  大约还记得《 仓硕主》一回,世俗如我们无可避免的对老鼠感到厌恶,自然而然对这位仓硕主存在偏见,可是作者以其笔下生花之力,让我们看到人世并非非黑即白,表象之下更存在着深层的真实, 为五斗米折腰,争权夺利,贪赃枉法,嫁祸他人,崩坏国家社稷,人不如妖,可悲可叹。

  除此之外,也有阴司忠魂引人思索何为忠奸,驼背蜗牛也比人要重情忠贞,桃木之心堪比磐石,情天义海在此间展露无遗。情节太多,无法一一透露,还是自我去感受吧。

  写这样诸多场景、人物的小说,涉及到人、僧、鬼、怪、精、仙等不同境界,需要对古代尤其是南宋、元时的政治制度、佛法典故,历史社会、服饰穿戴都要熟识了解,没有经年累月的累积必然无法做到融洽自如,宛如天成。作者功力可见一斑。《析空茹氏钞》你可以当做一部志怪小说去看,也可以当做玄幻小说,既是虚构,又无比真实,相信这样的一部小说,可以带给你全新的感受。

  《析空茹氏钞》读后感(四):一本充满中国古典文学韵味的奇幻小说集---《析空茹氏钞》

  四年前,当我第一次读到它的初稿时,深为其中的传奇故事感到惊叹不已。不同于网络论坛里爆款的玄幻小说,这部作品更像风靡西方世界的《哈利波特》《指环王》之类的历史传奇,并且深深扎根于中国文化历史的深厚土壤,正如本书腰封所比喻的,充满《聊斋》的神奇和《山海经》的浪漫。不过上述两本古书大家也未见得都曾通读,我倒觉得更像家喻户晓的《西游记》,一个个充满神仙妖怪的传奇经历和一段段贯通古今的人生哲理。 作者不是专业的书家,而是驰骋上海滩的金融达人。但是每次与他的见面总是在文物古迹处,听他谈论历代瓷器上龙纹的演变,佛教造像从印度到中土的差异。最疯狂的一次,他非要跑到我的老家去拜谒大奉国寺,那时我才知道近在咫尺竟有如此精美的大宋遗宝,难怪王家卫千里迢迢也要带着宫二在大殿之中演绎《一代宗师》。 这本书作者构思了多年,灵感来自于他的博学,更来自于徽州这方灵动的山水,历史上的徽州孕育了中华文化的重要血脉,更塑造了当地儿女的文化气质和人情练达,这是我所结识的众多徽州人的共性,也是最让我这个北方莽撞人暗生羡慕的。 在开篇引子中,作者以史家口吻,一通考据大宋年间这个名为析空的和尚充满神迹的生平,让人云里雾里,仿佛真被带入一段尘封于历史的离奇故事中。全书12个独立的篇章,分别讲述了12个人物的离奇故事,这其中有高僧大德,有官宦子弟,有草木成精,有虫兽得道,每个故事自成一篇完整的传奇,而唯有析空和尚始终贯穿其中,如同福尔摩斯一般,每每参透主人公的心结,四两拨千斤的化解患难于无形。而析空偏又是一个少年,有个好记仇的顽皮性格,一路插科打诨,妙趣横生。12个故事中的人物又是相互勾连,环环相扣,前面故事中按下的伏笔在后面环环解开,让人每篇读完欲罢不能,如章回小说般唯有通宵达旦一气呵成,方为尽兴。 书中我印象最深的是《蜂房蜗壳》一回,一个得道的马蜂,一个成精的蜗牛,同时爱上了贪婪而穷苦的蔡大家女儿,为了讨得老丈人欢心,两个妖仙各展幻术,蜂房幻化为摩天大厦,蜗壳变成了深深庭院,看得蔡大如痴如醉,喜上眉梢。最后两妖相互拆台,幻影成空,让蔡大白欢喜一场,这样的故事自然让人联想到当下,不同的时空,一样的人情世态,而蜂房蜗壳之喻又是如此自然贴切,令人拍案叫绝。 书行愈到后面章节愈发沉重,家国情怀,人生苦短,满载作者的沉思。最后两章分别是析空和他师弟两位高僧的得道之路,一路逆境行舟,充满刀光剑影,皆是人生的暗喻。同时也正像这本书本身的历程一样,经过了四年的风风雨雨,终于付梓出版,得以与读者见面。 如果你是位历史文化的爱好者,或者喜欢传奇故事,推荐囤一本《析空茹氏钞》,作为匆匆行路上一份难得的加餐。

  《析空茹氏钞》读后感(五):附录绝命书的白话试翻

  我来试探一下自己的文言文功底,试翻了一下最后的绝命书,求轻拍

  慕原我的弟弟,请你亲自来看(这封信):

  自从在扬州分别,不知不觉中,已经飞快地过去了好多年,(我)日夜寄挂(着你),(寄挂)连续不断地在心头。我离开家乡已经十七年了,依靠弟弟你奉养孝顺着父亲母亲,关怀着乡里。从今往后岁月漫长,还是要依靠你。(我)想到这些,心中有千言万语,却难以说出一句两句。现在,永别就要来了,(我)回想起小时候的往事,兄弟间美好的感情,非常感慨。哎!(我)活着的日子不多了,过去的岁月也竟然(离我而)去。(你我)在启蒙课堂里听到的最初的教诲,(你我)肩并肩的读书,这些声音仿佛还细细碎碎地在耳旁。(你我)小孩子天真的童心,(你我)共同骑着竹马玩耍,这些情景仿佛还清清楚楚地在眼前。家乡的山、河、日、月,永远不改,隔着千里,长久地照映着我卑微的身体、浅陋的心意。啊!我的心中涌出哀伤。

  我在外做官多年,凭借着沉沉浮浮,辗转在荣荣辱辱。有进有退有得有失,一笑就算了。做一个自由的人,听天由命。自己觉得已经思想奔放没有阻碍,私下认为自己偷看见了真理。

  哎!(现在)天下都阴沉沉的,(我看见的)那一点真理之光,就像是小蜡烛的火发出来的,只是增加了一些笑料吧。

  (崇祯)十七年(即1644年),李闯贼人叛乱,社稷崩坏倾倒。没多久,北方少数民族入侵,逾越(他们的)本份借用上天的意志,对中原有非份的企图。战争(开始),国土失陷破败,长城转眼就失守了。黄河南北、泰山东西,都成了(他们)打猎游戏的地方。当今皇帝(弘光帝,即福王朱由崧)在南京监国(弘光监国后很快称帝),天下都响应他,本来可以管束从前的臣工,倚靠着江淮腹地,向南方发号施令,仿效晋朝和宋朝的先例,维持住国家的命运,再来计划将来的事宜。

  许定国(和他率领的军队)向北阻挡着中原地区,左良玉(和他率领的军队)在西边保卫着武昌,高杰(和他率领的军队)驻守着徐州、刘良佐(和他率领的军队)驻守着寿州、刘泽清(和他率领的军队)驻守着淮安,黄得功(和他率领的军队)驻守着庐州,护卫着南京。再加上民心向着我们,我私下认为,少数民族即使有些奸诈的狡猾和冲动的勇敢,朝廷还是很稳固安全的。谁能想到这些奸臣(指以上提到的人)把皇帝的兵马看成是自己的奴仆,互相攻击,争权夺势。许定国放弃抵抗投降了,左良玉出兵逼迫皇帝,四方的护卫军队没有抵抗外部的攻击就完蛋了,支离破碎,都散了。遗憾啊!国家要亡了。

  我在扬州混了这些年,心中有愧地干着知府。看遍了丰饶富裕的景象,也完全获得了不干事的臭名声。戴着花、骑着马,拥着歌妓去划船,销磨空虚的日子。听听歌、听听曲、斗斗鸡、斗斗狗,不去想时间过去了。面对着衰亡政局,我用什么也不做来应对。面对着世上饥苦的百姓,我听听音乐也能忘了他们。这些社会上的问题不是我不明白、不知道,也不是我认不清、懒得动。怎么办呢?国家的各种腐败和弊端同时出现,已经烂到骨子里了。如果有人去治理这个国家,这个人就会死。如果不治理,大家一起死。到了今天这个结局,也是必然的。只是感慨,扬州很富有,城中的乞丐和流浪汉还可以吃饱,小康人家就有积蓄了。一旦战争开始,二十四桥温柔的水波和月亮,几百年的繁荣和治理,横遭毁灭就不远了。有钱的人和没钱的人都得死。

  大家都说,从史公(即史可法)到扬州所有人,无论是妇女还是小孩子,都有了保存忠义美名的必死的决心。(但我)私下看来,当官的人、本地有声望的人、读书人躲避战争逃出城外的,多到数不过来。但也有寡妇挑来食物(犒劳军队),屠夫要求入伍参军,娼妓和戏子捐钱给官府。(世上的)道德遗失了,只能去民间找寻(孔子语)。(我)现在知道古代圣人确实并没有欺骗我啊。

  少数民族领袖多尔衮有吞并天下的野心。现在十万军队靠近压制江南。当前,阻拦他们的战略屏障已经都没有了,扬州是江苏地区的大城市,(如同)南京的大门,(我)想他们肯定会尽全力攻克扬州。(离我)十里的地方,多铎的军队的声音都能听见。围城又不打,是为了收买人心。史公很忠诚很坚毅,不会被(多铎许诺)的荣华富贵所打动,肯定会与扬州同生共死。少族民族(收买史可法)的幻想一破灭,流血的战争就会来了。

  (我的)老仆人茹宝跟随服侍(我)很久了,(我)不忍心他死在扬州。所以(我)让他拿着这封信来见你,希望(你)好好安排他。

  少数民族的势头很强,带着要当皇帝的征兆。如果他们真地当了皇帝,肯定要假装安抚全国的读书人。你是嫡子,有承载家族祭祀血脉(的责任),再加上你也没有当过官,不用学我愚蠢地(以死)效忠,可以敷衍应付。

  从前少数民族灭亡宋朝的时候,有个小沙弥问六祖(指茹林):为什么上天不制止战争,难道是佛和菩萨不仁慈?六祖拒绝回答这个问题。

  宋朝那令人无法理解的错误和腐朽,和今天很像。直到一个王朝要灭亡了,人们才能知道天地的规则,是周而复始的,平衡没有偏坦的。

  我也曾经计划逃走(离开扬州)。怎么办呢?一个普通人活在世上,很难得做一件对的事。现在上天把做一个对的事的机会展示给我,我又怎么能不珍惜呢?知道什么时候有所作为,什么时候无所作为,是君子。之前四十年,我无所作为,今天我要有所作为。大概这能算是认识到真理了。

  狂风业火(指报应),是如此的没有规律啊。

  四月十八日(多铎四月二十四攻城),扬州浮园,你愚蠢的哥哥茹慕川的最后手迹。

  《析空茹氏钞》读后感(六):无何有之乡

  乔治马丁大神《冰与火之歌》的读者,一定会对《析空茹氏钞》感到亲切。和冰火一样,这本书采用了POV(多视角人物)手法述事。十二个故事分别讲述了十二个人物的奇妙际遇,每个故事的主角又在别人的故事里不断出现,多条故事线索不断交汇又分开,编织出一个离奇的世界。故事的总导演余均平将镜头对准不同的人物,让我们跟随着他们的足迹,慢慢走进这个八百年前熟悉而又陌生的世界里。

  南宋徽州,新安江畔的水西寺,一个和尚讲述的故事。

  故事里有大德高僧,有异人术士,有江湖豪侠,有俊雅少年,有弄弦美人,有负重前行的志士,有神仙鬼怪,有阴谋,有复仇,有陷害,有误会,这些恢宏超常的众生,爱恨情仇交织,悲欢离合演绎,最终人与非人,共聆佛法。这个世界中的精怪神仙,与凡人一样有着尘世的苦痛和欢喜,不同的是他们往往有缘发和解脱之道,故事里展现的也正是众生相。

  书中的世界,芥子须弥,妙不可言。才疏学浅如我,只能试着挑选几个人物,装模作样,张牙舞爪地评论一番。

  【女子】

  析空茹氏钞里出现的女性角色不少。

  《虎魄》中的赭娘,只为幼时茹楠的相救,先赠以魂魄,复以身相许。然而茹楠终非世外之人,放不下功名事业心的他最终选择了离开。

  《桃花桥》中的小桃,在她的世界里已有了婚约,却偏偏恋上凡人程直。程直仿佛按照正人君子模板刻出来的人物,可敬而不可爱,事母至孝,尽忠职守,在感情上却木讷迟钝。他对小桃发乎情止乎礼,小桃出嫁临别之际,他完全不曾意识到她的痛苦,犹自因公事而魂不守舍。小桃在与程直的恋情中是完全占主动的,为他而生为他而死,程直的愚钝让她彻底绝望,最后献出生命,成全的不过是程直区区一个工程难题。只有等到小桃死后,程直才似乎突然清醒。一段本来美好的爱情,就这样被他挥霍掉了。

  心既有所属,便将身托付,虽是山精树怪,报恩之重,用情之专,令天下薄情人汗颜。可是命运却和她们开着残忍的玩笑,小桃成了程直道德的牺牲品,赭娘成了茹楠抱负的牺牲品,她用自己的生命献祭,去成就爱慕之人的名节,换来的不过是几滴眼泪,一声叹息。

  我在故事里仿佛看到了徽州大地上几百年来千千万女性的身影。一纸婚契托付终身,从此生命不再属于自己,一辈子的苦守化作贞节碑上冷冰冰的名字。这两个凄凉的女子,或许正是余均平为古徽州女人的写照。

  余均平塑造的另外一个女性形象,太白楼的歌女涂红,是一个奇女子。涂红幼遭离乱,身堕风尘,看透世相。因为被纲常伦理的鄙弃,索性勇敢挣脱了礼仪道德的束缚。身为倡优,却为世间不平而鸣;为救助练江龙王妻女,直面新安龙王的怒火而不惧;即便落入黄泉,面对城隍的追求也不愿违心接受。她的勇气让人动容,残暴的龙王也为之折节,她的抗争又是如此无力,最后只能靠报恩的龙母易容代己嫁人,才能脱身。涂红在这个令人窒息的世界里,坚守着天性中的清白和骄傲,她是一个以弦为剑的侠,用她的勇敢与无奈,谱写着一曲琵琶,向知音者弹唱。结局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令人怅然。

  看涂红的故事的时候,我总想起那位和她同一时代,有着同样身世命运的女词人严蕊。

  不是爱风尘,似被前缘误。花落花开自有时,总赖东君主。

  去也终须去,住也如何住!若得山花插满头,莫问奴归处。

  涂红便是严蕊,她的这首卜算子,是她们的生命最好的写照。陈墨说涂红娘子是全书中最光彩夺目的形象,深以为然。

  【愚氓】

  书中有一群人,按照传统观念应该是被定义成反面角色的。或因仇恨、或因恐惧、或因贪欲,他们做出了很多残忍而荒诞的事情,在为自己打造的束缚里面越陷越深,有神人争权夺利,荼毒生灵;有硕鼠霸占太仓,巧取豪夺;有术士任侠放纵,睚眦必报;有人追求一步登云,不惜儿女,黄粱熟梦犹未醒。

  佛说众生皆苦,因执念而迷失的世人,譬如《百喻经》中的身处火宅之人,心火自燃,他们越是慌张扑救,火势越蔓延。却忘记了推开门便是朗朗乾坤。

  但是推开这扇门谈何容易。

  能够在高僧点化下开悟的,毕竟是世间少有的机缘。我是庸俗的人,理解不了这种精神境界的顿悟。我总觉得任何领悟,没有千百遍的痛苦摸索,都不能说是刻骨铭心。能够克制自己的欲望,已是非常不易;啼血的仇怨,毕生的营求,岂是一句话能够轻易放下的?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这样的境界我自付无法做到,看这些迷惘而不自知的人就多了一份同情和代入感。

  有作家说过,作品中的每个人物都是自己的子女,无论他们如何为恶,亦保有一种怜惜和慈悲。析空茹氏钞中这些游走在邪恶和愚昧边缘的人物,没有脸谱化的可憎面目,虽误入歧途,并未全然泯灭了人性,他们的不择手段,也是为了在这个艰难的世界里活下去。理解并包容这些人物,我想也算是对自己人性的一次解剖吧。

  【志士】

  析空茹氏钞的故事,发生在南宋孝宗朝。靖康耻和风波亭未远,这是一个屈辱的时代。

  茹氏父子,义无反顾投身于挽救国家命运的事业。茹成主和,茹楠主战,父子二人遵从着自己的良知,虽政见相左,却坚守着同样的信念,先后为国捐躯。(非常讽刺的是,杀死他们的不是敌人,而是他们用生命守卫的国家的自己人。)

  小儿子茹林,却走上了一条父兄截然不同的路。当年立志报父仇的少年,却因为一场奇妙的际遇,闯进了书中那个光怪陆离的世界,龙王为玩伴,高僧为师友,他在这个世界里,见识了种种因缘,心境也从迷惘逐渐清澈,最终直面心魔,大彻大悟,成为一代高僧,整个故事,神仙鬼怪,人间百态,映照的其实是茹林成长的心路历程。

  茹林的出世和他父兄的入世互为印证,道路的迥异,并不意味着价值的相互否定,大道从来是多态无常的,却又殊途同归,志士与高僧一样,是永夜的黑暗中执火炬者,希望为迷途的世人指引道路。

  南宋人写的志怪,人物多乖张暴戾,有着明显的时代烙印。靖康耻发生的时候,正是中古中国经济文化最繁荣的年代。安逸的生活被卒然降临的国恨家仇粉碎,承平盛世掩盖下的沉珂被无情的翻起,南宋人面对的是整个世界观突然崩塌之后,漫长而痛苦的自我修正的过程。社会是病态的,我们看到书中的很多人物,欲求不满,往往诉诸极端手段——在秩序森严的太平岁月里,这是难以想象得。

  然而仁人志士和大德高僧医治不了这个沉疴痼疾的世界。小说里得证大道者,寥寥数人而已。渺渺众生,依旧在火宅中迷失自我。南宋还是在朝堂的激烈的党争下,不断摇摆在浪战和乞和的极端政策间,消耗着透支的国力,直到最后沦陷在蒙古的铁蹄下。但是茹氏父子的前仆后继,析空茹林的弘法传灯,末世中的守护者薪尽火传,微末之力终会汇成江海,文明火种的光芒,又岂是长夜所能遮掩的?

  茹林的最后归宿是水西寺。这座名僧辈出的伽蓝和南宋的徽州一样,经历了漫长岁月,早已无处寻觅。以前每次走过水西寺的遗址,我常常在想,八百年前的这里,究竟是一个怎么样的世界?掩卷思之,我想我找到了余均平给出的答案。

  今子有大树,患其无用,何不树之于无何有之乡,广漠之野,彷徨乎无为其侧,逍遥乎寝卧其下,不夭斤斧,物无害者,无所可用,安所困苦哉?

  —— 这里便是庄子的无何有之乡。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