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法国大革命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原创精选 >

法国大革命读后感10篇

2019-10-25 23:44:01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法国大革命读后感10篇

  《法国大革命》是一本由[英]伊恩·戴维森著作天地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58,页数:2019-7-1,特精心网络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法国大革命》读后感(一):让历史传奇回归本真

  关于1789年在法国发生的那场大革命,史学界已经有了极多的阐释讲述观点众多,至今也未能形成共识。其中较有代表性的为历史学家托克维尔所著《旧制度与大革命》,从社会制度时代诉求对大革命进行分析,其客观理性角度逻辑得到了大量专家认可

  而英国学者伊恩·戴维森的《法国大革命》,则是暂时放下事件总结升华,而是回归事件本身,从其中的个体人物演进细节进行了梳理,讲述尽量客观中立,并不先入为主地带自己的观点,希望以此让大革命摒弃掉许多被杜撰出来的传奇色彩,更显出事件本身的真实

  众所周知,两百多年前的这场革命,从一开始思想分歧,最终导致统治法国数个世纪的波旁王朝以及君主制在三年内土崩瓦解天赋人权、三权分立迅速扎根于民众思维中,并以此成为这之后法国立国与发展的思想基础

  然而在整个过程中,革命都与残暴恐怖联系在一起。王族和贵族纷纷被押上断头台,雅各宾党人也遭到了残酷对待。因此,也有史家认为法国大革命摧毁了西方的风俗道德,不应被大力宣扬。

  戴维森的《法国大革命》一书从那群以律师为主的年轻人开始说起,在他们的带领下,法国先后经历了三级会议、攻占巴士底狱,对国王和贵族的杀戮,以及国内纷乱政治局势。事件也从最初的看似和平,发展到后来的残酷暴戾,在街头的激烈对抗

  细读下来,便能感受到在这些持续推进的细节之中,其实是不同利益群体博弈暗战。当时的法国已经经历生产技术革新和海外殖民疯狂扩张,国内资源财富达到了前所未有富足。这成为不同阶层争夺利益的导火索同时也为大革命和之后的漫长纷乱提供了物质层面保证。王族、贵族、宗教界、资产阶级底层民众成为这场纷争的主要角色,彼此互相利用,各怀鬼胎,同时加上欧洲各国的干涉,以至于将这场新旧制度的轮换变得十分复杂

  当然,历史洪流不可阻拦封建制度终究要被扫进时代垃圾堆,底层人民也不可能永远压制剥削,他们通过大革命表达内心诉求,同时合理推翻了不合理的社会制度,在大革命爆发之后,从第一次反法同盟组建到拿破仑帝国彻底崩溃,法国这场血腥浩劫持续了23年之久。社会制度被更新,新思想被传递,成为主流,历史似乎总是如此回旋着前行,只是对于法国人民来说,付出代价未免太大了。

  《法国大革命》读后感(二):法国大革命恐怖统治时期的利与弊

  《法国大革命》一书主要主要讲解了法国大革命爆发的曲折血腥和对欧洲乃至世界重大意义

  我之前对法国大革命的印象来自于初中的历史课本,至今记得有一张路易十六被处决的图片

处决路易十六

  这让我想起了鲁迅先生的《阿Q正传》中的一句话“革命,革命,就是革人的命”。当时看时只觉得好笑,现在想想鲁迅先生是很明白革命的本质的,是革命就有冲突就会流血。各国革命皆是如此。

  启蒙运动是法国大革命的前夜。以一群律师为主的年轻法国人,主张宗教上的无神论、哲学上的唯物主义政治上的民主政体经济上的自由放任。在思想上解放了民众的思想。当时法国阶级矛盾突出。我们都知道,法国大革命的直接导火索是1789年5月的“三级会议”的召开。什么是三级会议呢?这是法国自中世纪起所施行的一种等级代表会议,参会者被分为三个等级,第一等级是僧侣,第二等级是贵族、第三等级是平民。通过这样的等级划分我们也能看出来,前两个等级都是享有诸多特权的,其中最重要的一个特权便是不用交税。一年勤苦到头的平民食不果腹,而富有僧侣和贵族则什么也不用交,这显然是不公平的。最终引起了人民的反抗,1879年7月14日群众攻克了象征专制统治的巴士底狱,凡是胆敢反对君主专制制度的人大都被关在这里。因此法国大革命爆发的标志是攻占巴士底狱。

  但是随后所发生的一切都在向后人们展示革命的另一面

  1793年6月至1794年7月底,法国共有16594人被判处死刑,其中2639人在巴黎。但全法国境内死亡人 数要远远高于这个数字,其中包括死于监禁中、自杀或死于国内外战争。这一时期被史学家称为恐怖统治时期。1793年3月10日,国民公会建立革命法庭。在此后所有被革命法庭起诉的人中,有大约一半被无罪释放(但牧月法令通过后这个数字降到大约四分之一)。在被判处死刑的人中,大约8%为贵族,6%为教士,14%为中产阶级,72%为工人农民,正如《法国大革命》中所描述的那样“人头仿佛屋顶石头一样纷纷落下”。3月,面对大举征兵,旺代地区爆发叛乱,并最终发展成为内战,一直持续到恐怖结束之后。

  因而若干历史学家认为,恐怖统治时期的暴力事件足以定义法国大革命,它一无是处

  但实际上,这些都是对法国大革命的误解。在这本书中,伊恩·戴维森对这项欧洲历史上的重要时刻进行了全新的审视。这场革命永远地改变了世界历史:它在欧洲打开了通向解放与民主的新时代的大门;它破旧立新,立足法治一手创建了首个现代化的、日后唯理性主义至上的世俗国家;它阐明了建立更为公平的社会的思想,这一思想影响深远,后来被概括进“自由”“平等”“博爱”的口号中。

  任何事情的发生都是一把双刃剑有利有弊,就像作者想要在《法国大革命》中表达的那样恐怖统治时期并非一无是处,至少把先进的思想深入人心,影响后世

  《法国大革命》读后感(三):实用操作、哲学、存在之间的平衡

  在第一时期,当他们心中充满对平等和自由的爱,当他们不仅想要建立民主制度,还想建立自由制度;不仅要摧毁特权,还要承认献祭权利;在青春激情自豪的时代,在慷慨真诚的激情之中,尽管他们屡犯错误,人们将永远珍惜这一记忆,在很长的时间里,这种记忆将打乱所有那些想腐败奴役他们的人的美梦。 —托克维尔

  大革命一直被视作共和与民主理想源泉,它开启了欧洲的民主化进程。但是大革命绝不是成功的,大革命对法国之后的历史来说是沉重失败。大革命推翻了旧制度,却没能建立长久宪政体制,这就造成了长期的混乱。大革命最重要的创新,就是制定了《人权宣言》其中宣扬了人民主权概念,并举行了大量选举。自1789年8月6日开始,国民议会开始着手废除旧法、订立新法。之后三年也未有随意更改宪法的群体行为。但是当法国进入经济危机革命者便放弃了民主和法治,同暴民一起陷入疯狂。弗朗索瓦·弗勒说:“法国大革命的现实和革命者的理想之间存在鸿沟。”

  大革命的起因是国王召开三级会议,希望借此解决财政危机。当时的资产阶级大多从事法律行业,法律上的实践启蒙运动的思想赋予资产阶级争取政治权利决心,君主制度的排他性促进了三个等级的团结。1789年6月10日第三等级开始争取三个等级同场开会,直到6月17日国王仍然不肯让步,第三等级宣布就此成立国民议会,大革命自此正式开始。7月14日巴黎市民攻占巴士底狱象征旧制度正式倾颓。

  同年8月4日,议会投票废除了旧制度中所有封建制度,例如取消王室年金,省市的豁免权和免税权。8月11日议会继续废除了农奴制、狩猎垄断权和领主管辖权。8月26日议会订立《人权宣言》,宪法的起草在两年后才最终完成

  革命者确立的政府和议会之间的关系存在显著矛盾。现代民主国家,政府负责管理提出政策,议会负责批准或否决。革命者们却决定政府只有建议权,唯有议会拥有决定权。这就导致了混乱,且不可避免的引发了僭主的出现

  随后革命者重新划分了法国的省份,将法国分为83个矩形省,每个省划分为3至9个选区。革命者宣称1792年9月22日是共和国元年,并命令公共教育委员会创造新历法。新历法每年12个月、每月30天,外加5天的年历、每周10天,秋季月份改叫:葡月、雾月、霜月;冬季月份叫:雪月、雨月、风月;春季月份叫:芽月、花月、牧月;夏季月份叫:获月、热月、果月;

  旧制度下国王统治全国方法是派遣总督,总督直接对国王负责。议会最初确立了地方自主选举的制度,后来议会为了便于管理,向派遣多名特派员,议会赋予特派员生杀大权等,这就引发了大量腐败行为,从此以后大革命就开始被腐败逐渐蚕食。

  经济危机的开始源于议会着手解决法国的财政赤字。最初议会尝试通过市场贷款以解决财政危机,结果认购者寥寥无几。1789年8月议会废除封建税不久,人们开始产生没收教会财产念头。11月2日议会投票决定国有化教会资产,但是迅速倾售教会的全部资产将会导致房地产市场的崩溃。议会的解决方法是发行名为指劵的债卷,最初议会发行了价值4亿里弗的指劵,随后又继续发行了8亿指劵。这就导致了劣币驱逐良币的恶性效应后果通货膨胀、指劵急速贬值、囤积行为导致金属铸币不再流通。农民不愿以指劵作为支付手段,政府强行令农民接受,他们宁愿减少谷物销售量。通货膨胀、食品紧缺最终导致了巴黎人民的群体暴力行为,例如罗伯斯庇尔就两次利用暴民的力量发起政变,并开始恐怖统治。革命法国为了解决经济危机,就开始向周边国家宣战,以掠夺物资和财富。经济危机是大革命变质的重要因素

  因为制度、经济、战争等因素,革命政府不断通过政变更替,罗伯斯庇尔的政府甚至没有订立宪法。随着食物供应系统的崩溃,议会为平息暴民的愤怒,议会甚至将执法权力下放到基层,最终引发了暴民对犯人屠杀,这是对法律程序践踏。大革命变质的结果是罗伯斯庇尔的恐怖统治和拿破仑的战争。最后我引述一段托克维尔总结大革命特点和价值的话。

  “它适用于做一切事物,但最出色的是战争;它崇尚机遇、力量、成功、光彩喧闹,胜过真正的光荣;它长于英雄行为,而非德行;长于天才,而非常识;它适用于设想庞大的归化,而不适圆满完成伟大事业;它是欧洲各民族中最光辉、最危险的民族,天生就适于变化,时而令人赞美,时而令人仇恨,时而使人怜悯,时而令人恐惧,但绝不会令人无动于衷”。

  《法国大革命》读后感(四):我为面包狂! 《法国大革命》伊恩戴维森著

  我为面包狂!!!

  时至今日,大多数人仍旧因为房价的步步高升而努力奋斗,而远在巴黎的路易十六时期,长面包的价格涨到了13.5苏。好比如台湾人说的大陆人连茶叶蛋都吃不起。

  生存的基本需求便是吃,而吃不饱穿不暖,必定引发暴动中国历代农民起义也是如此,政府的苛捐杂税,地主的剥削压迫

  不难看出,通俗地看待法国大革命,或许我们并不需要深层的去了解他。实际上,也可以说面包的价格上涨是一个有待推翻的旧制度的导火索。导火线随即被点燃,三级会议迫在眉睫

  对我们大多数人来说,最关注的的还是大多数人的利益,一个国家的大多数人就是民。所有的政策出发点应该从民开始,为民而生。作者纠正了历史上的攻占巴士低于以及三级会议。为民阅读官方历史时会得出这样的结论,或许你会在脑海里出现这样的画面。一场腥风血雨的战争。然而,未必。

  三级会议占绝大部分的是第三等级,也就是我们中国历代所说的贫民百姓。但发展到后来,第三等级的人员也有拥有爵位的贵族,接受高等教育的人们,当然,他们成为了第三等级的领头人。

  (ps:阅读历史的时候,每个人都有自己喜欢关注点,对于我来说,专注点总会落在就业,失业,面包,民声。都说读史使人明智。当然,因为当你读到某一段历史的时候你会思考结合着当下社会也好,自身也好。我认为这都是很好的阅读方式,这样才能辜负一部作品的价值。)

  我们都知道,历代的史书记载,除非野史,我们所知道的或许并非事件的真相。抛开历史不谈,我们的活着总是为了不断地探索,探索生命,探索生活,探索未来,探索过去。然而探索的道路必定有一条是真理的,或者说是真相。我们热衷于知道真相,我们也有权利知道真相。何为虚张声势,何为真实。

  他们的声音,也就是新制定的宪法,已经被听见,起初路易十六并没有任何表态,不过可想而知,被不停修改的人权宣言,如同路易十六的压力一样,一次次被推进。最后。但谁能笑到最后?是路易十六还是无套裤汗们?

  一场革命的最后,是一个happy ending 还是一团乱麻?

  我们知道,历史走到这里还未结束,谁会成为明日黄花,谁又会在暗处等待时机投机取巧。我们知道一段历史的发展,有人去推动,有人去推翻,还有人坐收渔翁之利。或许有人权当看客。

  不过,看客也好,推动者,推翻者也罢,不管最后法国革命是否称得上是成功的,我们不能以偏概全。就好比每个统治者都有他的功与过。我们能从中汲取一部分作为日后参考,那就是她的价值所在。或许我们会惋惜,因为到最后,阶级特权重现,节约之风不再,但伊恩写到:“恐怖统治结束时紧张有所缓和”。

  但大革命仍旧是:不确定。

  面包的命运

  随着面包配额继续下降,人们仍旧处于饥饿水平。可想而知,群众仍旧会引发一场激烈的骚动。这次由资产阶级发起大革命,制定了革命规则。

  我们或许得以看出,资产阶级正在掌控一切。然而,即使是多年后,资产阶级仍旧不明确自己的理想。当一个人没有明确自我的理想的时候,任何一道锁都会套进错误的一环。

  一个时代的开始一个革命的结束

  拿破仑时代已经开始,法国大革命真正结束。

  如果把开始结束单独理解,结束必定意味着消亡殆尽,不存在了。然而,一场革命的结束并非以为消亡,他必定带来一场新的开始。然后,新的开始里又是一场循环往复从前。

  摘自:1848年七月王朝覆灭之后,托克维尔尖刻地评价这种往复循环:

  “我开始在脑海中回顾过去六十年的历史”,看到漫长的大革命各个时期结束时我们赋予自己的幻想,不禁凄然一笑……君主立宪制取代了旧政权;共和国继承了君主立宪制;帝国取代了共和国;帝国之后,复辟来临。复辟之后,七月王朝姗姗而来。每一次成功的蜕变之后,我们都以为蜕变完成了相应的任务,法国大革命已结束。我们嘴上这么说。唉!我在复辟之后也抱有如此希望,在富比政府倒台之后依然坚持这种看法。然而,法国大革命再次启动,一切又回到从前。”

  《法国大革命》读后感(五):对于无套裤汉的一点感想

  我对于法国大革命的印象一直是亦正亦邪,有《自由引导人民》这样充满平等自由的画作,也有断头台和恐怖统治。对于这个颇具争议的历史事件,许多的历史学家也有不同的立场。有些历史学家认为恐怖时期的暴力事件,足以定义法国大革命,觉得他一无是处,而有些历史学家认为它产生了《人权宣言》,主张了民主,自由,和平等。而在伊恩·戴维森所著的《法国大革命:从启蒙到暴政》中,作者汲取了多个时期的资料,试图以更加中立的态度,客观描述事实。在整本书中,没有正义的审判,没有片面的对错,作者通过翔实而公正的叙述,带领我们了解大革命。而在这其中,让我产生兴趣的是无套裤汉派。

  “无套裤汉”一词在革命前期,用来称呼穷困潦倒的普通人。随着革命的开展,该词成为了政治立场正确的革命用语,用来形容巴黎的爱国人士。这些无套裤汉并非现代的无产阶级,他们身处各行各业,所受的教育背景也参差不齐。换句话说,无套裤汉就是代表群众力量。我常常好奇,历史上那些重大的变革中,民众究竟扮演着怎样的角色?是主动革命的受益者,还是被迫随着革命前进,抑或是革命的推动者?

  伊恩·戴维森在《法国大革命:从启蒙到暴政》中提出:“财富是革命爆发的核心问题,而且不论是好是坏,它在整个革命进程中都是如此。”那么那些无套裤汉派所有革命行动,都是基于财富需求:面包,工作和权力。

  大革命的诱因是国家财政危机,国王为解决危机而举行了三级会议。实际上,旧的专制制度对于各阶层都有失公平。平民对于赋税制度极为不满,他们并没有拥有与贵族和神职人员相同的豁免特权。最终三级会议并没有解决国王的财政危机,反而直接导致了革命的爆发,第三等级直接宣布成立国民议会,拥有权力制定赋税政策。紧接着,由于面包价格的急剧上涨和失业人口的大幅增加,巴黎发生了大骚乱。而国王罢免内克尔(时任财政总监),直接导致了革命从国民议会的温和状态,转化为街道上大量无套裤汉们群情激愤的骚乱状态。至此,无套裤汉登上历史舞台,逐渐在革命中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

  名垂青史的第一件事,就是攻占巴士底狱。纵观整个事件,其实并没有组织和特定目标。无套裤汉们攻击和捣毁对进城商品收取关税的征税关卡,袭击包税人,之后意识到要武器来防止国王的军队向他们发起进攻。巴黎市政厅提供武器数量不够,他们为了得到更多的武器,认为巴士底狱的堡垒中肯定有这些,才进行了著名的攻占巴士底狱行动。整个事件都是因为激愤而产生的,只要参与这个洪流,谁都无法把握住方向,就如大革命后期重要的事件一样,史料都相当含糊:谁领导的?什么时间?发生了什么?有什么目的?都没有明确记载。而推翻巴士底狱的一个实际意义,就是标志着巴黎民众首次介入革命斗争,无套裤汉成为资产阶级革命派最初的盟友。

  无套裤汉派参与的第二件重要事件,是推翻国王,建立起义公社。1792年4月20日,国民议会以压倒性的票数支持向奥地利宣战。此时国内食物短缺,通货膨胀日益严重,而法国军队缺乏资金、装备、武器、弹药——法国尚未做好战争准备。战事开局并不顺利,导致了国内各派斗争更加剧烈,各种谣言四起,民众纷纷疑心国王和敌人勾结,开始反对宫廷。贫困而愤怒不安的百姓拿起武器示威反抗。法国人称为“一天”的群众行动日,第一轮行动日期定于1792年6月20日,无套裤汉在当天成立了秘密的起义委员会。示威活动没有任何成果,但是也没有受到任何惩罚。与此同时,军事形势变得危急。7月10日,议会宣布启动国家紧急状态,这意味着允许议会推翻国王的否决。正在这段时间,罗伯斯庇尔决定接管与日俱增的民众抗议活动的领导权。这也就意味着,雅各宾派和无套裤汉派的领导者都深度参与了推翻国王的计划。之后党派纷纷发出推翻国王的呼声,叛乱活动持续进行中。8月9日,各选区代表在市政府大厦建立起义公社,10日起义公社攻击杜伊勒里宫,之后前往国民议会表态,希望推翻国王,重新选举议会,国民议会同意暂停国王的职权。8月12日,国王及其家人移至起义公社手中。至此,无套裤汉独揽大权。可以说,无套裤汉派通过暴力占据了权力中心的位置。

  而之前说过,财富是革命中的核心问题,那么无套裤汉派利用新到手的权力为自己谋利也不足为奇。战争造成了很多的新的工作岗位,而无套裤汉派就把这些工作分给他们的朋友。起义公社建立的实质,其实是秘密检查委员会,其成立的一大初衷便是获得作为捍卫革命,建立爱国力量的公信力。这是个很微妙的问题:捍卫革命,从革命的本质来说,就是捍卫自己的利益。所以无套裤汉派的起义公社成立之后充满了杀戮,任何被指控为嫌疑分子的人,都不经审判而遭到逮捕,这就造成恐慌和愤怒。

  起义公社掌权引起众怒的原因,还在于国家主权。期初,民众接受了国民议会手握新权力,因为那是全国选举产生的,现在发现被无套裤汉统治了,这就不可避免的导致了无套裤汉派和资产阶级革命派之间的斗争。

  当然,这样的统治也是昙花一现,新的国民制宪议会在六周之后就成为国家主权担当,而山岳派依靠长期与无套裤汉交好的优势,在党派斗争当中顺利推翻了吉伦特派,获得议会掌控权。但是无套裤汉派和资产阶级革命派的分歧越来越大。革命派都信奉自由主义价值观,维护选举代表的独立,与此相反,无套裤汉则主张对选举的代表进行日常监控,并有权免除代表的资格。无套裤汉派的终极追求:财富,也就是经济要求也是两派纷争的要点。在罗伯特斯庇尔掌权之后,面对的主要问题就是压制无套裤汉派对于食品短缺的抗议,对于自身处境的抗议。后来罗伯特斯庇尔也想出了一个好办法,那就是曾经无套裤汉派运用的方法:专制集权恐怖统治。这也说明,面对不能解决的问题,消灭分歧,制造恐慌,是最常用的方法。在恐怖统治期间,罗伯斯庇尔为了打击无套裤汉派同盟不断就自身的困境和政府政策的不足提出的抗议,将激进派首领赫亚克鲁斯,逮捕了起来,并且对激进积分派人员进行了恐吓。并且他下令关闭全国各地的辩论俱乐部,取而代之的是雅各宾网络的分支机构,垄断政治辩论和舆论。这个方法立竿见影,但是与此同时他也公开强化了无套裤汉和资产阶级革命派之间的根本分裂。

  罗伯斯庇尔被送上断头台之后,大革命骤然中断,但是革命并没有终止,在历史的舞台上,无套裤汉派成了明日黄花

  无套裤汉派在革命中唱了自己的一出戏,却并不清楚自己应该带领革命奔向何方,并把自己局限在权力的狭小框架中,正因为与革命派恢宏的理想相差甚大,终究只能作为动员力量,而不能成为主导。

  法国大革命是法国与欧洲历史的转折点,它产生的影响一直延续到现在。在大革命中呈现了丰富的政治理念和社会运动,都值得我们去反思,探讨。正如托克维尔所说:它天生就最适于变化,时而令人赞美,时而令人仇恨,时而令人怜悯,时而令人恐怖但终不会令人无动于衷。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