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寻迹读后感100字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原创精选 >

寻迹读后感100字

2019-12-23 23:52: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寻迹读后感100字

  《寻迹》是一本由[英] 基隆·康诺利(Kieron Connoolly著作世界图书出版公司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108,页数:228,特精心网络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寻迹》读后感(一):关于一纸图文回忆思考

  类似书籍多有涉猎,但阅过《寻迹》之后仍觉耳目一新,从文字的铺排到图片考究不觉让我由衷感谢编辑用心作者慧眼,用如此简洁的文字,独特拍摄视角给予了我们一个别样的世界,铜版纸为底让人在欣赏之余更增加收藏之念,如画的巨石阵,如诗的庞贝古城勾起了我关于学时记忆,“我诅咒废墟,我又寄情废墟”,那片片瓦砾,代代层累的,是伤痕,更是个性人心中之情,当我们以这样的方式将这份美好变成永恒时候不是对历史亵渎,而是选择了不再辜负······尤其是非洲这片广袤土地曾经在世界之端孕育了你我至今无法解释古老文明,确是神来之笔,面对现代文明的降维打击又让人不觉眼圈湿润,面对未来,面对急速发展全球环境,你我将以何等姿态回应这个即将变成历史废墟的现代文明?

还历史以真实,还生命过程

  《寻迹》读后感(二):寻迹—探寻的不止是历史的痕迹,更是我们自己

  “给岁月以文明,而不是给文明以岁月”翻完这本《寻迹:揭开人类文明的96个未知秘密》,脑中浮现的便是大刘在《三体》中的这句话。时光流逝不停歇,源远流长的才得以永恒。正如这本书中所展现的这96个遗迹

  拿到《寻迹:揭开人类文明的96个未知秘密》这本书的时候看到大气复古的封面精美细致装帧,尤其是大开本设计和内里精美的图片,就觉得,这本书买值了!里面包含了非洲、亚洲、中东、欧洲、美洲和太平洋等96个人类文明的未知秘密的图片,配以恰如其分简介,使整本书的编辑排版和装帧设计看起来十分考究。是值得收藏在书架上的一本书。

  图像最能给人直接的视觉冲击,《寻迹:揭开人类文明的96个未知秘密》通过大量精美的图片向我们展现了世界各地人类文明的遗迹,让我们可以通过图片寻找到他们曾经存在过的痕迹。虽名为“揭开”,但千百前的秘密我们又如何得知呢?他们曾经在历史的长河鲜活地存在过,并留给了我们这些叹为观止的遗迹就足够了。

  从埃及胡夫金字塔到我们的万里长城,从土耳其的凡城堡垒到英国的巨石阵,从古罗马地下墓穴到复活节岛巨型雕塑,从古老神秘的纳斯卡文明到聪慧悠久的玛雅文明,这本书用隽永的图像文字,重现了人类文明的兴起与没落、优雅与古老,更显示出人类的渺小伟大。未来我们该何去何从,时光碾过,都将成为历史,我们又会不会在历史的长河中留下一星半点的痕迹呢?在我们短暂生命中,唯有不负当下,雕刻时光,“给岁月以文明”,为后人乃至宇宙留下惊鸿一瞥,也不愧曾立于这成千上亿的文明一场。

  《寻迹》读后感(三):《寻迹》,一本图文并茂的人类现代史画卷

  打开《寻迹:解开人类文明的96个未知秘密》这本书,每一页都刊载着一幅或多幅优秀摄影作品,并通过这些作品对五大洲人类古文明历史做了一次深入浅出介绍。 本书的简介部分便用提姆加德一千多年后在沙漠中浮现的残貌和占婆王国在其首都建造的印度教寺庙遗址为我们拉开五大洲人类文明史序幕开篇就是对人类起源地——非洲的古文明展示。 非洲是人类生命开始地方。而后一批批人类走出非洲,迁徙到别处,我们才能见证文明的变迁。[说句题外话,但凡有点智商且对人类起源有一点点了解的人,就不会抱有任何种族歧视思想。对我就是在说所有认为自己的人种/民族比其他人种/民族高贵种族歧视垃圾和沙文shi(三声)没有脑子哦] 非洲的古文明史对我有着很强大吸引力小时候的我,通过一部埃及胡夫金字塔的纪录片第一次了解到古埃及的文明,自此四大文明古国已经不再是历史书需要背诵的考点,而变得有趣鲜明。我曾有很长一段时间沉浸在解密金字塔的书籍、记录金字塔各种奇异事件纪录片和与古老的埃及文明及金字塔有关的影视作品中。 而在《寻迹:揭开人类文明的96个未知秘密》这本书,用整整十四页的篇幅为我们呈现了古埃及的文明轨迹。不仅有世界闻名的胡夫金字塔和狮身人面像,还有卢克索神庙、辛拜勒神庙,以及对大众来说并不算知名的努比亚金字塔。对于像我这样的古埃及文明业余爱好者,这本人类古文明历史的摄影类科普书籍,不失为我众多收藏添亮一笔。 非洲古文明之后便是亚洲古文明的介绍,比莫贝卡特石窟中的图腾、波斯波利斯觐见大殿浮雕、新疆的交河和石城、吴哥窟、长城等一系列文明古迹。之后便是中东和欧洲,最后以美洲和太平洋作为收尾。 曾有一次,在电视上看到科罗拉多大峡谷航拍视频时,我第一次深刻意识到人类的渺小,同时也对自然产生深深敬畏。不过在我观看《寻迹:揭开人类文明的96个未知秘密》这本书时,又被人类的文明发展感到震撼,发觉我们并不那么渺小。六万年前的开始到如今的我们。人类文明经历了多少次解体重建?在环保问题日趋严重的今天,我们的现代文明还能否在千年后被新人类铭记?或者说千年后我们的同类是否还能存在? 人是应该对自然充满敬畏的,也是应该对文明保持更高追求的。 以上是我在观看《寻迹》时的些许感受。关于这本书,我本人是很喜欢的。着实印刷精美,内容颇丰,可作为古文明史爱好者的一本图文并茂的收藏佳作

  《寻迹》读后感(四):《寻迹:揭开人类文明的96个未知秘密》带给你震撼

  不得不承认这是我所读的书里,对于我来说是非常吸引我的一本书。当我从网上看到《寻迹:揭开人类文明的96个未知秘密》这本书的时候,我首先被这本书的外部的封面所吸引。我看过很多类似的书籍,封面都过于浮夸,但是这本书真的有独到见解,能够让你在第一眼就能注意到它。

  从非洲到亚洲再到中东,欧洲,美洲及太平洋,这本书涉及到了世界上人类文明未知的96个秘密,每一个秘密插图注释,都能很全面的介绍到这些未知的秘密,给予我们视觉上的冲击以及语言文字上的熏陶。我相信无论是作者或者译者都是在深深的迷恋这些文明的基础之上,才能把这些美好的,震撼的画面呈现给我们。那些代表着文明,历史,权力建筑,虽然因为气候变化,环境的破坏外敌侵犯,以及宗教冲突原因而没落甚至是消失,但是这仅仅存下的遗骸也足够让我们感到震撼。我们不得不憧憬繁华景象,那繁茂都市,那盛大的文明世界。

  这每一个画面都让我感到非常的震惊,对于我来说,对我冲击最大的就是亚洲地区中国的万里长城以及欧洲英国的巨石阵。万里长城位于中国河北省滦平县,和长城现存的大部分区段一样,金山岭长城全长10公里,建于明朝。长城的第一部分在公元前7世纪完成了。长城建造的目的就是保护中国边境北部不受欧亚大草原上游牧民族的侵略,巩固国家安全。对于当时科技非常落后的中国来讲,建造如此之长的长城,是非常大的挑战,到如今,我们依然不能想象理解,我们的先人是如何将这些巨石,泥土木头材料建造成这伟大的万里长城的。对于欧洲的巨石阵,我个人是非常感兴趣的。巨石阵被认为是在公元前3000-前2000年建造的,巨石阵的建造的目的我们目前还是不清楚的,只能大概猜测是用来举行盛大的仪式场所。但是具体是如何使用,如何操作我们依然是不清楚的。到目前为止,巨石阵的相关的资料也是非常的有限,因此对于它的了解也是知之甚少。除了建造的目的不清楚之外,巨石阵本身的建造也是非常的迷惑的,有相关的专家甚至发现,建造巨石阵的巨石有些是从远在240公里的地方开采来的,在那个还没有轮子时代人们是如何做到的,这无疑使我们感到震惊。

  《寻迹:揭开人类文明的96个未知秘密》中的能震撼到我的这两个秘密是远不够的,我们依然不能理解的文明有很多。我们建设文明,也在寻找文明。

  《寻迹》读后感(五):纸醉书迷 重寻心迹

  一直对宇宙这个词心向神往,古人空间为宇时间为宙,生于其间的人类天性好奇且好似蝼蚁孜孜不倦,对于宇宙文明的探索也从未止步更充满着浪漫主义色彩。空间上渴望更远,远达地外星系;时间上追求更古,古到人类初始。而本书带给你我的则是那些四面八方曾经灿若星辰的人类古文明画卷。

  《寻迹:揭开人类文明的96个未知秘密》,会让你真正理解“图书"的含义。从非洲到亚洲又及中东,之后至欧洲再达美洲太平洋,大气磅礴古文明以摄影图片的形式被定格在眼前:是一座神庙一址城池,是一尊雕像一处墓窟,还是一洞壁画一阵巨石,大开本带来满目的视觉震撼让人身临其境,触手可及。能让你的思想瞬间插上翅膀,幻化为行空天马,遥念何人建造又有何用?思而不解时一段段简洁的说明文字又会让你豁然开朗

  人说五色令人目盲,可是在《寻迹》这个“花花世界”里,我所体会到的是厚重的历史表达。所有的人类杰作都是瑰宝,古人把自己的宗教信仰哲学意念世界观等揉碎后嵌在一砖一瓦,一土一石等等之中,跨越时空给我们传递着非凡的人文信息,从而为今古建立一座神会桥梁

  作为一个普通书虫,不需要有深厚文化修养底蕴,也能在闭上眼睛时捕捉到先人的窃窃私语随风而来,此时作为一个偷听者莫名兴奋微妙可感。当我们借助古迹揭开人类文明的96个未知秘密后,自然又感受到整个人类文化的血脉相连。

  时光荏苒浪花朵朵终落去。曾经多么辉煌闪耀的人类文明,现在也只能通过一页页翻书的形式,传达指尖血脉来叩敲你我心扉,这不禁让人唏嘘慨叹世事无常。翻完书后庆幸,也只有我中华文明能永续至今,并且再次离峰顶这么近。

  现代人已经长期沉浸于审丑不能自拔,堪比是迷恋上了精神鸦片须知短暂的享受带来的是自我沉沦。我们的眼睛已经蒙上了阴翳躯壳里的灵魂也不再意气风发。所以,《寻迹:揭开人类文明的96个未知秘密》这精美的图书无疑就是一股清流,为你我的闲暇时光带去惬意,让人重寻自己心迹。

  本书概括起来就是摄影图集加文字简介,不是深奥学术著作,所以不能作为研究或是猎奇。这倒也适合孩子学生来用,我想他们的想象力创造力会让成人跟他们一块品鉴的时候,更容易惊艳震撼于书中传达的文明启示

  《寻迹》读后感(六):他们来过这个世界

  《寻迹——揭开人类文明的96个未知秘密》

  自古,人类一直在各个领域里不断探寻自己的由来小时知道的第一个关于人类的故事,是女娲补天。后来读过一本希腊神话课本里学过亚当和夏娃的故事,之后又接触了《山海经》。古人一直孜孜不倦地为自己的来源编撰着各种神奇的故事。这些故事虽是想象更多一点,其实也是来源于先辈遗留下的印记,而现存的这些古迹实实在在地刻录着人类一步一步发展至今的历程

  非洲篇里,从公元前6000多年前撒哈拉沙漠中的壁画,到埃及的胡夫金字塔,再到阿布辛拜勒神庙的石雕,这本高清图册向世人展示着这片炙热的土地上,曾经也有绿洲生机勃勃,这里的人民双手建造了震撼世界的奇迹。埃及一直给我一种神秘感,金字塔中究竟暗藏着怎样的玄机?如若此无缘前往,倒可借此书体会一下史前留下的遗迹,或是可按此书索引,去亲自感受那份壮观

  虽然譬如巨石阵、玛雅文明等,其蕴含的实质至今未能得到肯定的研究结论,但从遗留下的建筑等来看,古人或许确已掌握一些比较先进的建筑技术天文研究方法,只是留下的文字记载较少。不过这并不影响我们赞叹人的智慧,他们已经对记录时间、计算艺术颇有研究。但从已有的研究成果来看,环境的变化一直对一个地域发展起着决定性的影响。如《寻迹》中所述,植被破坏引起的干旱、环境恶化、外来物种侵袭,很可能是引起某些古城市废弃、甚至人口剧降的重要原因。战争疾病也足以摧毁一个先进的文明。

  回看亚洲篇,佛教、丝绸之路给亚洲文明的发展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文化的交流带动经济互动,从那个交通不便利的时代至今几千年仍绵延不绝。那些浮雕、那些佛像、那些壁画、那些寺庙,即便如今艺术和科技已发展到这般境地,人们的审美水平已达到如此高度,仍难以掩盖其光芒。这些精美的艺术品正是现今艺术和科技发展的基础。

  《寻迹——揭开人类文明的96个未知秘密》既是展示着这些人们至今难以探究史实、也是述说着今日文明的根源。那所谓秘密的神秘感,吸引着人们不断地去探寻过去,也从中不断的汲取经验教训。这些遗迹,也是那些历史人物来过这个世界的唯一证据

  《寻迹》读后感(七):世界这么大,你都看过吗?

  人类有据可查的历史大约有五千多年,我们也经常说上下五千年历史,在这漫长的岁月里,单仅中国就出现过无数雄伟壮奇的建筑工程,更遑论在世界范围内。虽然它们有的在沧海桑田的变换下被淹没在尘土里,有的在战争的冲刷下被炮火摧折,有的在人类文明进化的脚步下被踏平……但是,只要曾经存在过,那么就一定会留下痕迹。如今一些痕迹渐渐裸露在了地表之上,在无数人的努力之下,曾经的宏伟景象被人们重现世间,让我们这些并不曾经历过历史的人也能看到历史的壮阔。

寻迹

  《寻迹·揭开人类文明的96个未知秘密》让我们即使不能亲临实地,也能感受到古代文明的波澜壮阔。虽说是揭开未知秘密,准确来说更应该是让我们了解到世界上曾出现过这些未知,以及它们如今的面貌,配上只言片语的解说,让我们能快速了解其前世今生。这每一个未知秘密如果单独提出来详细考证,可能任何一个都能出一本厚厚的书。

部分名录

  我最喜欢的一位作家曾经在他的随笔里写下婆罗浮屠这个地方,他曾在婆罗浮屠顶部独自一人看日落。“那天天空里都是云,太阳在落山前的最后一刻突破云层出现,同时四面八方的悬音塔开始吟唱,当地信仰伊斯兰教,日落的时候所有人都在祷告。祷告声一站站地传递,直到远方。那是一种很微妙的感觉,大地呈现出实际上并不存在的弧形,地面上笼罩着诵经声组成的气层,赤红色的阳光沿着气层的表面流淌,就像潮水涌来。”我被他的文字所吸引,想要看一看他眼中的婆罗浮屠,看一看“婆罗的宇宙”到底是个什么样的。虽然也曾在网上搜索过,但是远不如我如今在《寻迹》里看到的这幅画面来的震撼。它一下子就勾起了我对过去那段文字的回忆,并且二者不断交织叠加,我对婆罗浮屠的想象终于具象化了。远方山脉烟雾缭绕,若隐若现,与赤红色云霞融为一体,耳边仿佛传来阵阵梵音,亘古悠远。

婆罗浮屠

  这本书里选录的每一帧图画,都是如此的让人心生赞叹!恨不能钻进书中去,去摸一摸那些拥有着厚重历史的砖石,亲身感受一下吹过那些古城墙的风。但也许有朝一日真的能身临其境,可能也只会心生感叹,毕竟这些遗迹之巨大远非目之能及。万里长城我们尚且只能看到一隅,更何况那些鬼斧神工仿若天地造化的巨石雕像、怪异巨石阵,恐只有镜头能尽可能的将之收于眼中。

蒲甘

  如果自感被现实束缚,不妨看一看《寻迹·揭开人类文明的96个未知秘密》,或许能在这些远古的智慧里寻找到一些人生的真谛。世界如此之大,怎可安居一隅,错失人间好风景。我来过,我看过,我才能不曾后悔过。

吴哥窟卡拉尼什巨石阵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读者发表的读后感】

查看寻迹读后感100字的全部评论>>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