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历史的隐秘角落》读后感100字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原创精选 >

《历史的隐秘角落》读后感100字

2019-12-27 23:06:01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历史的隐秘角落》读后感100字

  《历史隐秘角落》是一本由彭志翔著作天地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9.8,页数:320,特精心网络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历史的隐秘角落》读后感(一):有关世界史隐秘角落的游记

  这本书是一位医生写的在世界周游的游记,但也不单是游记,由于其酷爱历史,所以每到一处,都会查访当地的历史典故,和当地人交谈了解当地的历史。这本书写轻松文笔不错,书中所写的事情正如书名,历史的隐秘角落。并非那些长篇累牍的世界史学术著作所刊载研究主流体系的历史,而是那些容易被忽略的小人物小国的历史,通过游记的方式娓娓道来。 比如尼加拉瓜的刺秦一文,讲述的是尼加拉瓜独裁者索摩查家族黑暗统治诗人洛佩斯对老索摩查的致命暗杀。老索摩查统治尼加拉瓜二十年,他的家拥有这个国家五份之一以上的耕地,聚敛了惊人财富,其曾经是世界上最富有的六个人之一,尼加拉瓜人民却长期处于赤贫中。诗人洛佩斯决定自己的生命去换独夫的命,绕过警戒线,进入独裁举办舞会,用枪把三颗沾上毒药子弹送入这肥胖独夫的身体,几天后老独裁者一命呜呼。而诗人当场被乱枪打死。

  诗人临终前留下一首小诗: 我正受苦,感受祖国的痛,在我的血脉中行走着一个英雄,在追寻解脱。而我,正在寻看那条自由的鱼,在暴君沉没的死亡之渊中浮现。诗人知道自己刺杀老索摩查只是开启暴政终结过程,而并不能立即终止其家族独裁统治。事实上,老独夫死后,大儿子和另一儿子又继位当上了独裁者,小索摩查而且比其父更为残暴,以用直升机活人丢入火山口活活烧死而闻名。最终暴政被推翻,其流亡巴拉圭后,凭着惊人的海外资金准备卷土重来,最终被火箭弹命中奔驰车彻底毙命。索摩查这个尼加拉瓜历史上恶行累累的独裁世家。从此成为历史上永远翻过的黑暗一页

  历史的伟大绝非在于所谓的国家历史悠久疆域大小,如果一个民族在索摩查(独裁者都是类似资产都在国外,垄断国家资产,把自己视为国家)这样的独夫民贼统治下非但不以为痛,而且以奴仆之态卑微赞美歌颂独夫专制,把独夫民贼视为祖国,以被奴役光荣自豪。这样的民族再有所谓的悠久历史文化,再有庞大的疆域也都一文不值。所谓悠久的历史传承给他们带来的只有卑躬屈膝,连边缘小邦尼加拉瓜洛佩斯这样的不朽人物产生不了。这才是真正的悲剧。 总而言之,本书语言生动专题有趣,值得一看。

  《历史的隐秘角落》读后感(二):被世人忘却、遗失的历史,悄然改变着这个世界

  什么是历史?究竟怎样的历史应该被纪录?看这本《历史的隐秘角落》时,我脑袋里不时冒出这些问题。 “一件事发生了,如果没人讲述,那这件事就停止存在并消亡。这不仅是历史学家都知道的事实,而且(也许是最重要的)是每一个政客和暴君都知道。谁能讲故事编故事,谁就有掌控权。”——波兰女作家奥尔加·托卡尔丘克如是说。 历史应该由谁来讲述?我想这并不是历史学家或政客的特权吧,作为普通的人,我们不仅在参与历史,见证历史,更有讲述历史的权力。本书作者彭志翔,并非专业作家职业乃是一位口腔医学教授,然而他却是一个讲故事的高手。 作者旅居海外多年,耳闻目见古往今来多少奇闻逸志,并将其中精髓记录为若干文字,遂有此书面世。 这本书或可归类于历史散文随笔集,作者坦言这一非虚构写作,于己,是一份纪念,于他人,是一份分享。每一篇故事,都来源于作者的真实经历。在异乡大地上,那些历史的遗迹静静等待有缘人的到来。虔诚的寻访,惊奇邂逅,在彼此的真诚相对中,心扉打开了,于是故事的诞生水到渠成。 长期旅居欧美的经历使彭教授拥有客观观察者视角,医生的职业素养令他内心足够强大冷静同时彭教授难能可贵地没去沾染那种文人喜卖弄的做作习气,这是我非常喜欢的一点。书中内容的写作时间地理跨度很大,作者的成长历程与游历轨迹隐约可见,其向往自由坚持公义人文情怀跃然纸上。 这部书所讲述的历史,是普通人看似微不足道的历史,是一种摒弃宏大叙事转而以一粒粒跳腾的“生命之尘”的角度,俯仰世界隐秘角落的历史。 彭教授简洁流畅的文字如手术刀般锋利精准,在时间的帷幕巧妙地割开一道又一道缝隙,将我带到一个又一个业已消逝的人物生活时代,似亲眼目睹那些无声的血泪苦难,使我依稀感受到时空脉搏。历史是一座小径分岔无限延伸花园感谢作者,带领我走进它的那些隐秘角落,意外发现了许多我原本永远都不会看到的美丽风景。那些被世人忘却、忽略、遗失的历史,依旧在悄然改变着这个世界。

  《历史的隐秘角落》读后感(三):读万卷书,为了行万里路

  我始终认为,说走就走的旅行,是一种很不负责任的旅行,因为我深受其害。当我到达了那些久负盛名的旅游胜地,我根本说不出个所以然来。甚至于,我根本都不知道我看到了什么,错过了什么,入宝山空手而归。

  等到我从旅途归来,除了那些到此一游的打卡照片,我的脑海里留不下什么只言片语,这趟旅途终究不能丰富我的内心,充盈我的记忆。记忆渐渐模糊,只剩下一个地名

  相比之下,我的一位朋友的旅行堪称是文化苦旅。她这样介绍自己如何为一场旅行做准备:“我一般提前半年就做出行计划,然后小半年的时间都在搜集出行或许相关的历史、人文、游记之类的书。有时候还会看看当地有哪些作家,再了解一下他们。深刻出游其实并没有那么轻松,谁能什么都不知道就对一幅画有所感叹啊……”

  其实可以把这样的出行计划看作是备战,就是一场战争打响之前的针对性准备。但在这之前,打哪一场战争,为什么要打这场战争,早就已经决定了。而这样的准备,或许会追溯到很久很久以前,一本书,或是一部电影,让你知道了某年某月的某一天,知道了那些人那些事,然后,你想去看看。

  所以这样的旅游,不仅是走向远方,也是走向你的内心,走向过往,路在远方,而诗在心里……不行了,这段话太恶心了。之所以发这样的骚情,是因为最近看了一本书,一位医学教授的历史游记,看得我这个历史学毕业生汗流浃背

  彭志翔教授的这本书,书名叫《历史的隐秘角落》,顾名思义,作者站在了旅途上那些不为人知的角落,而那里又和历史发生了千丝万缕联系,从而产生出强烈的现场感,以及无限的想象

  我特别喜欢作者造访维也纳希特勒故居那一段,其实希特勒故居早已经被拆除了,因为它不仅没有纪念意义,反而还可能成为新纳粹分子的“圣地”。然而站在那里,想着一个婴儿呱呱坠地,那个时候恐怕没有任何人知道那意味着什么。

  这给人一种“今月曾经照古人”的历史感,站在历史现场,我们不仅我们能体味时人们的境况,还洞悉了他们的命运。希特勒出生时的欧洲,就像一个还蒙在鼓里绝症患者。而我们却是知情人。由此我们还会发出联想,如果有人能够穿越时空,杀死婴儿希特勒,人类的历史又会发生怎样的改变呢?

  然而历史的必然性告诉我们,也许将会有一个光明未来,但更大的概率却是黑暗的。当时的德国,已经具备了独裁者上台的一切条件,走向民族主义军国主义是德国的必然,而希特勒是偶然。如果换了一个更有能力的人,或许那场战争会走向小说《高堡奇人》那样的结局

  当然了,这些都是脑洞,历史不能假设,也不会重来。但这也是阅读非历史专业学者的历史著作的乐趣之处,他们的思维不会被专业训练禁锢,我们能品读到更丰富的人生经验投射到同一段历史中。更活泼,更没有束缚。这是刺猬狐狸区别

  我们常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我们还常常比较这两者哪一样有价值,而彭志翔教授告诉我们,自然是二者兼而有之。这当然是很奢侈选择,但我想所有人都会虽不能至,心向往之。我想这也是我们读书的目的,为了行路做准备。读万卷书,为了行万里路。

  《历史的隐秘角落》读后感(四):历史并非是胜利者宣传

  有人说:历史是胜利者的宣传。

  这句话其实是在告诉我们,历史存在一定的不真实性,胜利者书写的历史是不客观的。而《历史的隐秘角落》这本书规避了这种不客观,它以一位医学教授的视角给读者讲述了教授在旅行中听到的故事。

  这些故事来自世界各地,有些来自于故事主人公后辈,有些来自于街边角坐的老人……而无论来自于哪里,它们都是真实的,是那些已逝者散落在天地间的篝火

  平日里大家非常爱吃的羊角包的设计发明,就与一宗历史事件有关。

  1683年,维也纳城在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大军的重重围观之下,破城在即。危难时刻,波兰传奇国王索别斯基,统率着波兰、德意志诸侯组成的勤王联军,一点击溃了庞大的土耳其军队。维也纳作为欧洲的前沿堡垒,又一次拼死挡住了试图轰开欧洲大门炮火。羊角面包就是维也纳的面包师为了纪念这次胜利而设计的。

  这是《历史的隐秘角落》中的记录。

  关于羊角面包,还有另一个版本的故事——

  1683年时,土耳其军队大举入侵地利的维也纳。久攻不下,焦急的土耳其将军心生一计,决定趁夜深人静时分,挖一条通到城内的地道,趁城中人不备攻入城内。不巧地是,夜深人静时分,他们的鹤嘴铲子凿土的声音被正在连夜磨面粉、揉面团的面包师傅听到,面包师傅连夜报告给了国王。土耳其军队无功而返

  为了纪念这个面包师,全维也纳的面包师,将面包做成土耳其军旗上的那把弯月形状,以庆祝他们的这一次成功“预见”。

  除了这个与食物有关的故事,我对书中的另一则故事非常感兴趣,那就是“自由行走权”。

  故事开始于作者听儿子讲起的一件事,这件事情发生在儿子好友身上。简单来说,这是一次误入私人水域的事件。由这件事,作者提到三百年前英国哲学家约翰·洛克说过的一句话——在自然ipkkh太中,人人都享有天赋人权。人权包括生命权、自由权、平等权和财产权,并认为财产权神圣不可侵犯的。

  作者也同时提到,三百年前的洛克说出这句话的时候,是基于自然资源无限的假设。在三百年后的今天是行不通的。

  彭志翔教授与读者分享了他本人在海南旅行时的一次经历。他为了选持更加原生态的西岛渔村放弃著名的蜈支洲岛。上岛后却发现西岛渔村与自己想像的原生态完全不同更有甚者,是教授根本没有机会走进西岛,他被种种规定困在“景区”,试图与当地渔民接触进入渔村也遭到拒绝

  类似西岛渔村的例子太多了,人类的种种自由都被人类自己限制,奋力挣脱了此处,又不小心进入了下一处。

  《历史的隐秘角落》提到了不少鲜为人知的历史事件,它们散落在世界各地,被教授用心地拾起,整理展示给读者,让我们有了一次广阔的阅读机会。

  《历史的隐秘角落》读后感(五):历史的隐秘解释

  “历史的辉格解释”(The Wing Interpretation of History)经过剑桥史学家赫伯特·巴特菲尔德(Herbert Butterfield, 1901-1979)的批判,已经很少为懂历史的人所接受了。这里所谓懂历史的人,也正是指在最低程度上对历史有所借鉴,故而能分辨判断什么是虚假进步的ideology以及什么是固化二分之人。要求很低,但好像也不是这么容易。海德格尔难道达不到这个要求吗,然而海德格尔最终还是倒下了。

  历史的辉格解释(1931)之后,我们还剩下什么选择呢?我想每个真正的历史学家都有其答案吧,昨天还看到“北大师说”中阎步克老师讲历史与价值的差异性问题。

  宏观之外,历史的微观解释似乎是一种较热的倾向,许多汉学家尤其钟爱这一款。其实作为非专业的历史爱好者来说,这确实是个有趣的切入视角。彭志翔在《历史的隐秘角落》(2019)中便展现了这样一种“捡脚印”式的讲故事吧,这故事(storia, Geschichte, histoire)便是历史(storia, Geschichte, histoire)。而这历史(history),真假倒还在其次,最关键的却在其探究(ἱστορία)之义。

  历史的隐秘解释(隐秘角落—微观解释)中也有道理,这是极好玩、极可怕之处。隐秘似乎是要挖边角料,边角料如果只是边角料又毫无价值可言,要有价值,便成了十分吊诡的偶然、巧合、关联论,如此这般,历史的微观—隐秘解释也便有了足堪发明之处。要不还是按历史顺序来说?

  在“海外邂逅颜鲁公”一章中,作者由于在一位瑞典的医学同事领带上看到行草“挫思明跋扈之师”而打开了广德二年(764年)这一时空,这一契机实属奇怪而难得。唐代宗设宴款待唐军副元帅郭子仪,而负责安排座次的右仆射郭英乂为了讨好代宗宠信的大太监鱼朝恩,竟将尚书大臣们的座位统统排在鱼朝恩的下面。不久后,朝廷在菩提寺召开佛教界会议,郭英乂竟又复制此前的座次安排。于是,刑部尚书颜真卿忍无可忍,便给郭英乂写了封信——《争座位贴》。愤笔直书而成书法名作,这看似纯属偶然。要不是郭英乂感到惊奇或为了报复而保存书信,《争座位贴》偶然存留于世也会是难上加难。但是因偶然而生名作这一“理论”本身却并不偶然。颜真卿的《乞米贴》、王右军的《丧乱贴》又岂是为书法而书法?但若无必然的天才与练习,以及总有某些事件的催生和化育,何来这些佳话?从东晋永和年间、广德二年到瑞典某年,要说这些事情总会发生,或者轻微一些,说总有这样类似的事情要发生,似乎过于灵知了一点,那就再过几百年看看?

  “在马丁·路德故乡的追思”一章中,作者讲到了马丁·路德将《九十五条论纲》(《关于赎罪券的意义及效果的见解》)贴在维滕贝格诸圣堂大门上的事件。这是1517年了。意大利文艺复兴运动时的教皇利奥十世疯狂烧钱,不卖赎罪券无以为继,德意志宗教改革运动随之而发,什么事和什么事没有一些关联?萨克森选帝侯腓特烈三世为君权而保护(利用)路德,又如亨利八世和克伦威尔的互相利用(为了爱情和权力?)是偶然是必然?在黑格尔看来,新教自然比天主教更自然(更有精神也更自由)。但在《历史的辉格解释》中,新教的本意却有更严格的宗教控制的意思,其促成反面的辉格效应纯属偶然。彭志翔则又提到了路德反犹和强调民众服从合法民权的成分如何成为了潜伏的蝴蝶,这又为德国将来的军国主义铺好温床。路德能想到吗,如果想不到的话,是不是就可以说是毫无瓜葛呢?

  “天上不只掉馅饼,还掉过王冠”讲述了拿破仑的初恋黛丝蕾如何因为机缘巧合(有错过又有碰巧路过)而嫁给了元帅贝尔纳多特。贝尔纳多特从与拿破仑并尊到屈居下位再到因为善待几个瑞典俘虏竟成了瑞典国王并进而讨伐拿破仑,直到最后要求黛丝蕾去劝降拿破仑。拿破仑叹息道:“真是不能置信。贝尔纳多特得到了你,你将成为瑞典王后,而我则把滑铁卢宝剑交给你,谁能说这不是冥冥中预先注定的?” 黛丝蕾却说:“不,这不过是巧合而已。”如果黛丝蕾当初看到拿破仑与约瑟芬订婚而跳入塞纳河自杀,如果贝尔纳多特在和拿破仑相处中有一个环节没有发生,那也许就没有拿破仑的滑铁卢?也许就没有瑞典的君主立宪?

  作者着笔最多的,或许是Hitler与二战了。正如电影《死侍2》(Deadpool 2, 2018)中的彩蛋那样,如果穿越回去,你会杀死还是个婴儿的Hitler吗?《纽约时报》曾问过读者这个问题,42%的读者表示会,30%表示不会,而28%则犹豫不决。史蒂文·福莱的小说《创造历史》让Hitler的父亲绝孕,然而另一个人却更进一步,还发展出了核武器轰平了苏俄并与美国展开冷战。艾瑞克·诺登的小说《根本解决方案》让一位老犹太科学家控制了Hitler的大脑让其跳进多瑙河,但Hitler却没淹死,还因为知道害自己的人是犹太人而从此走上反犹道路。是啊,Hitler是个偶然之人,做了灭霸的行为。(让我想起齐泽克说黑格尔是一偶然之个人却承担说出绝对真理之责。虽然齐泽克是反讽。)Hitler也只是反讽吗,如果你回去杀死Hitler甚至自己去做个好的Hitler却走上了他的道路呢?看了这些故事后,你还会回去刺杀只是个宝宝的Hitler吗?我想了想,也许还是会这么做的,或至少采取某些相关的措施?即便历史同样有可能发生,个人之力无法改变,但天命要听,人事也要尽,去尽量审慎地做一些好事,不要促成反面,那么即便达不到理想的效果,至少也不枉自己的修为了吧。

  历史的隐秘角落有太多巧合、偶然、感应、联系、意外——为了改变,首先需要解释,海德格尔曾如是评价过马克思的话。不因人废言嘛,海德格尔这番话,还是要先琢磨的。为了未来,也还是要先去解释历史的。

  “我们一致奋起反对凯撒的精神,我们的目的并不是要他流血;啊!要是我们能够直接战胜凯撒的精神,我们就可以不必戕害他的身体。可是唉!……”布鲁图斯如是说。

  《历史的隐秘角落》读后感(六):在历史的角落里寻找你我生存的意义

  本月悦读读书会共读《梁启超家书》。

  在1925年7月10日给孩子的信中,梁公提到昭陵六骏中有两匹马流失到了美国的事情,“怎么美国人会把他搬走了!可叹,可叹!”

昭陵六骏,西安碑林博物馆

  这么珍贵的文物怎么会流到美国,剩下的四匹马情况如何?脑子里也就是闪了一念,懒得追根溯源,也就放下了。

  今天读天地出版社新书《历史的隐秘角落》,想不到正对此事进行了解释。

  宾夕法尼亚大学博物馆有个中国圆厅,里面陈列了1914到1928年从中国搜集的青铜器、陵墓石刻、佛教雕塑和寺观壁画等文物珍品。

  1924年到1927年间,梁思成和林徽因曾在宾大建筑系和美术系求学,也正是他们写信告知了梁启超,昭陵浮雕流失美国的事情。

中国圆厅,图片来自宾夕法尼亚大学博物馆

  李渊起兵反隋后,李世民作为前线将领冲锋陷阵,打败了各路豪杰。

  李世民弓马娴熟,作战特点是亲自上阵,带领骑兵,直接冲阵,杀透敌营,待敌军阵脚大乱,步兵掩杀,可谓战无不胜,攻无不克。

  这么勇猛的作战,亲冒矢石,自然非常危险,连他的坐骑也多次受伤。

  比如在洺水之战中,李世民骑乘自己最喜欢的拳毛騧打败了刘黑闼,从此不再有大的战斗,但也在此战中,拳毛騧身中九箭,阵亡疆场。

  唐太宗登基之后,想起过去的征战岁月,感慨万分。为了纪念功臣,他建了凌烟阁,命阎立本画像挂在阁中以供怀念。

  同时,为了纪念陪他浴血沙场的战马们,他为这些战马赐名——什伐赤、特勒骠、白蹄乌、飒露紫、青骓、拳毛騧。又请阎立本画像,由其兄阎立德刻成浮雕,列置于昭陵之前,在另一个世界团聚,那里不再有战争。

  除此之外,唐太宗还为每匹马写了诗,请书法家欧阳询写下来刻在雕像上角。

  比如拳毛騧,唐太宗诗曰:

月精按辔,天驷横行。孤矢载戢,氛埃廓清。拳毛騧

  1913年,中华大地狼烟滚滚,法国文物贩子格鲁尚找了一伙盗贼凿下飒露紫、拳毛騧,因为浮雕太重,为了便于搬运,还被砸成了几块装箱。

  没想到恰在此时,当地村民闻声赶来,盗贼们慌乱中将箱子推下悬崖,后来当地政府就保护了起来。

  袁世凯当了民国总统后,他的二儿子袁克文告诉袁世凯心腹、陕西督军陆建章,弄点文物装点安阳洹上村袁世凯的宅子。

  陆建章看到这个巴结上司的机会,就把这二骏送给了袁克文。

  只是浮雕还没有运到安阳,袁世凯就一命呜呼了。

  几经辗转,二骏被文物贩子赵鹤舫卖给了民国最大的文物走私商卢芹斋。而这个赵鹤舫,后台就是袁克文。

卢芹斋

  据说,当年流失海外的中国古董,半数都是卢芹斋所卖。

  但卢芹斋并不认为自己是破坏文物的罪人,反而说,因为他,文物在国外得到了更好的保护,避免了后世的浩劫。

  这样的说法是对是错,不是本文讨论的内容,大家可以在文末留言发表自己的观点。

  1918年,宾夕法尼亚大学博物馆从卢芹斋手里租借了二骏浮雕,放到了中国圆厅里展出,后来又以12.5万美元最终买下了飒露紫和拳毛騧。

  二骏在美国展出后,消息轰动国内,剩余的四骏被国民政府保护起来,开始放在陕西省图书馆,后来又收藏到了西安碑林博物馆。

  我们在碑林博物馆中看到的四个是真迹,两个是复制品。

  昭陵六骏,现在相隔万里。那么,这两匹战马有可能回到中国,回到昭陵,和它们的战友重新站在一起吗?

飒露紫

  别说,还真有可能。甚至有一段时间,二骏离回国仅一步之遥。

  1986年,中国考古学家石兴邦和哈佛大学华裔考古学家张光直参观二骏。时任博物馆馆长戴逊先生是张光直的好朋友,在张光直的斡旋下,戴逊同意归还二骏。不过因为浮雕是博物馆购买的,希望能够得到一些补偿。

  听说这一好消息,西安碑林博物馆马上挑了两件唐代石造佛像,准备交换。

  无巧不成书,正在这时,美国一个教育代表团到西安碑林参观,其中一位是戴逊馆长好友,当他看到西安碑林博物馆介绍昭陵六骏的图片时就被震惊了。

“昭陵六骏中的飒露紫和拳毛騧二骏被美帝国主义分子盗去,现藏美国费城宾大博物馆”。

  这位正义的先生马上去信,告诉戴逊,要么归还文物,要么解释清楚,不能被中国人民这样谴责。

  可想而知,宾大和戴逊先生大受刺激,归还二骏的事情就此停止。

  前段时间,宾大博物馆接受国内记者采访时表示,二骏来历清晰,是从卢芹斋手中买到的,不是偷盗,而且馆内的所有中国文物都是购买的,不存在盗取问题。

慈禧最喜欢的水晶球,世界第三大,宾大博物馆藏

  这个故事正好解释了我的疑问,同时也让我们在历史的隐秘角落里发现了很多不为人知的事情。

  作者彭志翔是一位医学教授,游历欧美各国,和别人的游记不同,他更关注当地的人文历史,透过重重帷幕看到历史车轮的轨迹。

  这一篇在宾大博物馆的参观记,连起了大唐盛世,也揭开了民国的孱弱混乱。

  飒露紫和拳毛騧能够载着唐太宗,打下一片锦绣河山,却不能逃避被偷盗、被转卖国外的命运。

  即使它们在宾大被妥善保护,甚至中美两国学者携手开展了保护修复工作,也不能掩盖这样一个事实,那就是文物不止是有本身的意义,而且在它和诞生地联系起来时,它的历史、文化才更具有整体意义。

昭陵

  除了宾大,书中还记录了很多地点,无论是拿破仑时期的维也纳、希特勒当权时的啤酒馆、二战围城的圣彼得堡、还是在瑞典外交官挽救犹太人的布达佩斯,都有着人类面对强权的勇气,以及对生命的热爱,对自由的渴望。

  这一点让我想起了林达的《带一本书去巴黎》和《西班牙旅行笔记》,同样是旅行记录,同样是追寻历史,不同的是,林达的思考更深入,而彭志翔的视角更广阔,而且似乎也更感性一些。

  这本书拿起来就舍不得放下,用一整天读完,掩卷感叹一声,在历史的重要关头,人类群星闪耀,熠熠生辉。用作者在书中的一句话总结就是:

  最好与最坏的创造历史,中间的则繁衍种族。现在你我应该知道,我们这些当不成伟人也做不了大坏蛋的人,该老老实实去干些什么了吧。

  真的是这样吗?

  悦读读书会每月都至少会共读两本好书,欢迎和我们一起共读。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