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每滴酒都不一样的读后感大全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原创精选 >

每滴酒都不一样的读后感大全

2019-12-28 23:48: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每滴酒都不一样的读后感大全

  《每滴酒都不一样》是一本由沈爱民著作百花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58.00元,页数:400,特精心网络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每滴酒都不一样》读后感(一):一整个宇宙,换一颗红豆

  习惯使然,提及酒时脑海里第一涌现的必然白酒

  古人的酒冽而清醇伤情时,高城望断灯火已黄昏,酒不醉人人自醉。 恣意时,登临绝顶,把酒临风,举杯相庆。 天涯路远时举杯邀明月,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

  ......

  沈爱民这本书则与红酒相关。原本以为是本强调葡萄酒专业知识的书,结果发现翻开的是一本以葡萄酒为脉络覆盖时尚文化领域解析生活美学的书,它涉及到旅行,建筑文学,还涉及电影社交、酒具,以及美食

  这红酒,与瑞士拉沃梯田葡萄园的湖光空濛有关,与那不勒斯的情调酒馆有关,与拥有着三重酒格——柔,刚,刚柔并济的葡萄酒有关。

  法国人喜欢将挂杯喻为美人腿,德国人将其称为教堂窗,酿泪为酒是诗人说法,却也能体味出葡萄酒挂杯的诗意盎然。

  酒困路长,是饮在路上。东篱把酒,是酒在心中。

  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葡萄酒产地有五处:葡萄牙的 上杜罗葡萄酒产区,葡萄牙的皮库岛葡萄园文化景观,匈牙利的托卡伊葡萄酒产地,法国圣爱米伦产区,以及瑞士拉沃的梯田葡萄园。入选世界文化遗产的条件中有一句是这样说的,从历史、美学、人种学或人类学角度看,具有突出普遍价值的人造工程或人与自然的共同杰作。而作为人类与自然的完美对话”,葡萄酒产地及景观区能够入选则毫不出人意料了。

  葡萄酒千变万化,就像每块砖头都有表情,每滴酒都不一样。

  无论是草黄路长天苍茫,还是草青路白水中央,你皆可醉折花枝当酒筹,醉里挑灯看酒刀。这酒泛着诗意,也映着人生。透过千姿百态故事,斑斓的酒与陆离的生活,浸着恣意与洒脱,也摇晃了一整个宇宙。

  印象最深的是作者提及聂鲁达,这个坐过牢,离过婚,有很多对手敌人的诗人。爱写诗爱喝酒的人,都有或多或少的绝望情愫,也许自己未必知道。而到了聂鲁达,这个由于具有自然力般的诗,复苏了一个大陆梦幻命运的人,在北岛笔下诗歌爱情革命是聂鲁达一生的三大主题,也或许,是海洋、女人和酒。

  今夜我可以写出最哀伤的诗——爱太短,而遗忘太长。

  《每滴酒都不一样》读后感(二):从最合适的角度一窥葡萄酒文化的真容

  葡萄酒有着上千年的历史,是世界上最复杂品种最多的酒类,但是如果我们只从葡萄品种、葡萄酒产区这些专业领域去了解葡萄酒及其文化,难免会有枯燥乏味之感,最终是走马观花蜻蜓点水,无法深入了解。《每滴酒都不一样》就是一本帮我们深入浅出地了解葡萄酒文化的绝佳读物

  英国著名酒评家约翰.艾塞克曾经说过:“如果你想要更具有艺术气息、更健康、更有乐趣的人生,不妨花点时间来了解葡萄酒”。近年来,中国进口葡萄酒市场勃发展,消费者对于葡萄酒知识的需求特续升温,但由于葡萄酒文化是来源于西方文化,很多人总感觉跟它有距离感。市场上也有很多葡萄酒书籍,但是有好些书的内容不能让读者一看就懂,原因除了对葡萄酒知识的阐述方式翻译技巧外,还包括对中国市场和文化的熟悉和了解程度问题。如何将葡萄酒这种西方文化跟中国文化进行完美融合,在《每滴酒都不一样》这本书里面得到了充分体现

  这本书不强调葡萄酒专业知识,而是突出葡萄酒的文化内涵。内容以葡萄酒为媒介结合旅行、建筑、文学、电影、茶、咖啡等领域和文化来开展阐述。在事事趋向标准化的今天,葡萄酒仍然是个性主义的倡导者,没有人敢宣称自己喝过口感完全相同的葡萄酒,因此作者在书中为我们描绘了一幅葡萄酒地图,从内蒙古草原到瑞士、到澳大利亚和新西兰,再到台湾、美国,将葡萄酒新旧世界尽收眼底、把重要时尚文化汇聚一堂,让我们从文化根源的角度认识葡萄酒,了解葡萄酒文化。认识葡萄酒,就像去学习一种世界性语言,它在越来越多的场合让人的距离拉近,即使是不喝酒的人也会对葡萄酒的价值认同赞赏。认识葡萄酒,又像去读一个人的一生,幼龄时的青涩羞赧, 年轻时的初露锋芒, 成熟时的意气风发, 衰老时的柔弱绵软, 从而去感受它不同时期的情怀

  我很喜欢书中引用一位德国品酒师的话:“此刻什么都全球化了,连口味也变得无聊枯燥。加利福尼亚的、法国的、意大利的,管它产地是哪儿,尝起来都一个味儿。这真是可口可乐社会悲哀”。这其实是戳中了国人和葡萄酒的一个痛点,中国的酒文化是白酒文化,注重结果,讲究敬酒和一口闷,而葡萄酒属于红酒文化,是注重过程的,讲究细细品味分析产区和品种。所以我们是在一个白酒文化盛行的国度喝着具有红酒文化血统的酒。

  《每滴酒都不一样》读后感(三):不一样的何止是一滴酒

  《每一滴酒都不一样》并非是一本严格意义的关于葡萄酒的专业知识介绍,更多的是引领我们进入神秘莫知的葡萄酒文化。上篇内容主要涉及葡萄酒与旅行、建筑、文学,下篇内容则涵盖葡萄酒与电影、社交、酒具、美食等。角度之全,色彩之浓、情趣之佳,令读者喜不胜收。 酒困路长,是一个很玄妙词语。在我的印象里,有句古诗将路与酒的关系形容得如此妥贴: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没有酒的日子平淡的,是寂寞的,有了酒我们似乎胆大了、脸红了,路也宽了。对于酒,我们可以忘乎所以,把一切不顺遂如意事情都化作烟消云散。 酒在腹中,情在心中,葡萄酒更多的是一种媒介,有些说不出的话,在酒的催化剂下,便一泄如注。让害羞小伙子敢于向美丽姑娘表白,让慈爱妻子善于让老公涕泪横流。走着走着,喝着喝着,我们便对昨日的繁华不再留恋,对未来曙光更具向往。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光故人,我不知道,但我可以想象那一杯酒犹如琥珀光,让我们照见了自己消瘦脸孔醉酒的感觉并不好受,那时天眩地转、风吹雨淋,不过这是烈酒对您的惩罚。对于葡萄酒,完全不适用,因为烈从来不属于葡萄酒,刚柔相济才是对葡萄酒最恰当褒奖灵魂吟唱眷念忧伤凄美简单而复杂,难以言说的是酸甜苦辣,正如你的目光注视了我,也看见了酒席中每一位旁观者神情,在封闭空间里,无法阻断是月光的皎洁,无法忘却的是清风抚慰,有梦的人总是在酒中寻找到最安逸居所环境是最大的变量影响的不仅仅是人,更有所有的生命。从一颗晶莹剔透的葡萄粒化作一杯醇香深沉美酒时间流逝味道越浓,生命的咏叹越美,只须轻轻一嗅,你就成为了酒人合一,抵达了心中的天堂。 在葡萄园,一年、十年、一百年,也许都是一样。外面的世界很精彩,也很无奈,对于酿酒师而言,他需要的是气定神闲,是心无旁骛,或许他可以不在乎品饮的滋味,不在乎钱财的多寡,却无法忘记自己的初心——成为一名杰出的酿酒工匠。 青涩有青涩的美好,成熟也有成熟的韵致。正如恋人总爱说,我把最好的年华都送给你了。你占有了酒的色香味,就没有了逃脱的归路。此时此刻,品酒者才能专心致志地做最好的自己,哪怕皱纹历尽沧桑也充满着岁月记忆

  《每滴酒都不一样》读后感(四):从一滴酒里窥见出大千世界

  这本书已经放了好些天,对于只是尝试过少量酒的我来讲,这本书显得有些遥远,如果不是无聊,大概翻开这本书还需要些时日。不看是一回事,看了却给陷进去了。

  首页的海就像一个旋转的漩涡,一圈一圈,沉醉不知归路。书名说的是酒,读完却觉得不以为然。尽管有很多关于酒的点滴文化,不过作者更多的是围绕关于酒的文化来写的,写到了酿酒的国家,这个国家的建筑和诗人。

  很多人有多重性格,或者叫人格分裂。在葡萄酒中浸久了,会知道葡萄酒其实也如此,也会有多重禀性,也会“酒格”分裂。

  烈酒的“酒格”,万变不离其宗,最大的特点就是个烈。

  啤酒的“酒格”,用网络流行语来讲,就是屌丝

  葡萄酒的“酒格”,最起码有三重。

  第一,葡萄酒比较柔,这并非只是指葡萄酒的口感柔,也强调葡萄酒体现的情调――它的主要功能之一,是让人心变得软一些。

  第二重,是葡萄酒也有刚性。一般来讲,喜欢烈酒的人,也有很多柔弱之辈,喜欢葡萄酒的人中,也有太多的豪杰枭雄。有个身高不到1米7的男人,关于他的无数传说,包括爱情、事业和死亡,都与葡萄酒纠缠不清。说他曾与酒庄庄主女儿缠绵悱恻,以至酒庄后来用他的肖像作了酒标;甚至有传说,说其实是因为喝不到喜欢的葡萄酒,他才输了生平最重要的战役;还有说他的死,是因为被人在葡萄酒中下了毒。这个在葡萄汁液里浸泡一生的男人,名叫拿破仑。

  葡萄酒的第三重“酒格”,不妨称为刚柔并济。葡萄酒很复杂,像一个又善良冷酷的人,令人难以捉摸不定。也不一定要归属于哪一类。世间万物,都是独特的自己,任何归类的做法,都是为了方便辩识和分析的粗暴做法。

  除了写酒,坐着还提到了酒意盎然的诗人――巴勃罗·聂鲁达。聂鲁达的房间在海边,屋如其人,建筑凌乱,东一间西一间,像是很随意作品。房间里像个没有设计博物馆,放满搜集的各种东西,都快把他挤走了。

  聂鲁达的房间里还有一大类收藏,就是与酒有关的东西。窗沿上摆满了各种酒瓶,还喜欢收集彩色的玻璃酒杯。住在面向海鲜生长房子里,看看海,喝喝酒,写写诗。这样的日子,内心可以没有杂音诗句中,能生长出通往天堂的旋律

  这样的生活,只希望它不要只存活在这一本《每滴酒都不一样》里,而是要让它存活于你我生命中的每一天。

  《每滴酒都不一样》读后感(五):闻着酒味,还没入口,就已生醉意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个回。” 酒是人生中不可或缺的,它既是人们交际中最好的一条纽带,也是增强人际关系最好的润滑剂,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酒占据了一个非常重要的位置。南宋吴自牧的《梦梁录》中就曾经有过这么一段记载人家每日不可缺者,柴米油盐酱醋酒茶。”日常饮食中离不开酒的调剂宴席聚会中离不开美酒的助兴,而一个国家自然也离不开有关于酒的文化。 中国有白酒,韩国有烧酒,日本的清酒,法国的香槟,德国的黑啤,苏格兰的威士忌,俄罗斯的伏特加。每个国家都有属于他们自己的酒,世界各个国家酒的风格都能代表他们当地人风土人情。 从事自然科学相关工作的沈爱民,喜欢品酒、饮茶、喝咖啡,曾经多年在《中国葡萄酒》杂志撰写葡萄酒文化专栏,在2011年还出版过与葡萄酒有关的美食图书《灯暗酒红》,获得了最佳饮品类文学图书奖,《灯暗酒红》可以说是一部葡萄酒游记,书中带领读者们在葡萄酒文化的泛舟上漂流一番,而继《灯暗酒红》之后,沈爱民先生又出版了一部同类型的葡萄酒游记图书《每滴酒都不一样》。 沈爱民不仅出过葡萄酒文化专栏,还出了两部葡萄酒游记,还有一份属于他自己的葡萄酒清单,可见这是一位爱葡萄酒如命的酒仙了,同时也足以说明葡萄酒的自然属性与社会属性给人类带来的影响之强大,它的感召力如此之强大。 葡萄酒 是历史习俗风尚见证,葡萄酒代表了快乐友爱邀请期待交流沟通,在与友人、恋人、同事觥筹交错之间,我们既能享受到葡萄酒给我们带来的快乐,还能够让我们暂时放下生活中的压力不快。 而沈爱民的《每滴酒都不一样》则带着我们行走在各种不同风格酒的世界上,认识不同的酒,见识不同的酒文化,结交各式各样的“酒友”,在酒中探讨人生,在人生中品尝酒的醇浓与香甜。 每个国家都有属于他们代表性的一种酒,每个国家的葡萄酒,就是他们国家一张特属的文化名片浓缩了他们国家的精神文明。 提到勃艮第就会想到黑比诺 提到德国就会想到雷司令 提到澳大利亚就会想到西拉子 而提到新西兰就会想到长相思 智利的佳美娜、南非的白诗南、中国的蛇龙珠、阿根廷的马尔贝克、西班牙的胆魄、法国的赤霞珠、意大利的桑娇维塞, 黑比诺就像是一位养尊处优贵族小姐;喝博若莱,是无牵无挂的一种放松;喝勃艮第,是了然于胸的一种从容;喝澳新,是年轻人释放激情活力来源。

  《每滴酒都不一样》读后感(六):小酒酌情,大酒伤身

  小酒酌情,大酒伤身 评《每滴酒都不一样》 说实话,对于酒我没什么概念平常很少喝酒,也就小酌一杯,大多也是啤酒,很少会涉及其他的种类,更不要说什么葡萄酒之类的。 刚入社会,进入职场时,喝红酒的机会多,但只是因为工作需要,并说不上什么喜欢。白酒,则冒然醉过一回,然后再也不敢碰了。 最近突然对酒产生兴趣,主要是最近真的太累了,工作压力大,焦虑,失眠。很多时候,必须靠酒精微醺的感觉才能让自己入睡,或者靠药物强迫自己入睡,有一个比较好的睡眠,为保证第二天的精神状态。 因此,当我看到沈爱民的这本著作时,下意识地以为这本《每滴酒都不一样》会介绍不同品种的酒,口感以及如何鉴别和挑选,合适的人群等,未曾想到这是一本专注葡萄酒文化的生活解析。 全书分两个篇章,上篇主要写的是盛产葡萄酒相关的国家,不单单是种植葡萄,更多的则是一个国家的文化,以及作者在追寻葡萄酒文化旅途中的所见所闻,所凝聚的色彩;下篇则更多关注葡萄酒与生活的交集,在电影里,在人与人的交往中,似乎已经成了一种必不可少的碰撞。 对酒没有什么关注,也说不上来特别喜欢的。因此,看前篇倒像是葡萄酒的盛世版图,全世界的地理位置都有她的踪影,反观后篇,穿插很多生活的故事,在日常中多多少少都能找到痕迹,似乎更贴切了。 “小酒酌情,大酒伤神”,还是会铭记,任何东西都有一个度,越了就不好了。平时亦喜欢喝点小酒,特别是与好友聚会的时候,可以畅所欲言,天南地北,毫无顾忌的场合。 但并不是喜欢酒本身,而是那份氛围,场合下的情调。特别喜欢黄小琥唱的那首歌,歌词里的场景或许才是最真实的写照。 “没那么简单,就能找到聊得来的伴,尤其是在看过了那么多的背叛,总是不安只好强悍,谁谋杀了我的浪漫,没那么简单,就能去爱别的全不看,变得实际,也许好也许坏各一半,不爱孤单一久也习惯,不用担心谁也不用被谁管,感觉快乐就忙东忙西,感觉累了就放空自己,别人说的话随便听一听,自己做决定,不想拥有太多情绪一杯红酒配电影,在周末晚上,关上了手机,舒服窝在沙发里”。 现代人的生活,生活节奏快,慢慢地似乎有了一种孤军奋战的悲凉,渐渐地就剩下你一个人,很多话,很多事都不知可以对谁说,与谁对话,都不知道是否正是这个时代的悲哀。

  《每滴酒都不一样》读后感(七):醉后方知情浓

  一本表面看去是在讲葡萄酒文化,实际却没有涉及半点枯燥的专业知识,而把视角放在了葡萄酒背后,讲城市、讲酒庄、讲建筑,还有文学、音乐、电影,甚至茶、咖啡、雪茄,以葡萄酒为纽带串起世界和人生,文字醇厚,韵律天成。

  如果单纯说葡萄酒,固然专业性有了,但未免过于理论和无趣,所以本书作者把葡萄酒融入了文化,用世界各国作为背景,葡萄酒做引子,写出来的便是这五光十色的生活。恰如葡萄酒入喉间酒味萦回的味道,余味悠长。故而本书非常适合作为葡萄酒入门,如果一上来就让一个从未接触过葡萄酒的人看诸如产区、年份、酒庄、等级、气候、土壤、雨量、收成、乃至分数,过于繁杂和专业会让人望而却步。

  本书作者完全抛弃了这种常规说葡萄酒的方法,把酒放在了城市里、故事里、文化里,用老朋友坐在一起闲聊的感觉说着当年出差的见闻,不急不缓,娓娓道来。如瑞士这座城市的故事、聂鲁达的人生故事、勃艮第的酒庄故事,还有作者沈爱民先生自己品酒喝酒的故事,读来仿佛真的在世界走了一圈,闻着酒香,兜兜转转,看了形形色色的酒与人,了解了不同城市的不同葡萄酒,也了解了这些城市的文化内涵和人文素养,更是知晓了葡萄酒所蕴含的或浓郁、或饱满、或激情、或柔和、或圆润、或精致的深层味道,如果此时再能真正饮上一杯,真不知人间何世矣。

  第一部分的酒困路长便是一出游记,沿着世界的酒文化一路行走,从内蒙的下马酒到墨西哥城的巴拉干,不局限葡萄酒,也同时在讨论不同酒之间的相似与不同点。用世界白酒中的八大烈酒说葡萄酒的刚,用淡然出世的茶来说葡萄酒的柔,这一刚一柔之间,刚柔并济之下,人与土地共同交织后,再经过时间的沉淀出来的无上美味自然让人饮之难忘,葡萄酒自身的真味也便逐渐流露。

  个人尤喜第二部分东篱把酒,走过世界之后自然是欣赏生活。这里作者真正是谈天说地,音乐电影诗词歌赋,酒与人从来都是一体,白酒性烈自然要风萧萧兮,茶水清雅自然要谈玄论道,那么想要慵懒放松与友人沉静说人生,自然要红酒一杯,平心静气,安步当车,马放南山,雁过朝林,清风霁月不绕怀,这种经过了繁华后的释然,用心与灵来倾听和品味。

  还有值得一说是本书中的配图,不夸张的说很有大师水准,所有图片都是作者亲手拍摄,风格偏冷寂幽深,却恰完美的与这文字的浓情相融,浑然一体,不分彼此。

  本书更是完美的验证了那句酒不醉人人自醉,看本书时滴酒未沾,但好似一直熏熏然,字中有酒,读之则醉,大爱。

  《每滴酒都不一样》读后感(八):酒不自醉,文醉人

  说起酒,我最先想到的一句诗居然是“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在这样气势磅礴的美景里,唯有酒这种饮品最适合吧!策马奔腾,一人一个酒囊,马儿长嘶,人咂一口烈酒,别是一番风味。草原沙漠之中,喝烈酒走天涯,不醉不归。 有的酒热烈奔腾,也有的酒甘醇耐品。一杯红酒缓缓倒入醒酒器中,等待的过程谈诗看风景,醒毕,酒入高脚杯,女人纤细优雅的手臂有节奏的摇曳,那绯红跳舞般轻盈美妙,入口细品,心中升起葡萄架。 我国与酒有关的诗句很多,曹操有言:“何以解忧,唯有杜康”,这是以酒解胸怀;也有陶渊明“把酒东篱下”;更有著有诗仙之称的李白,酒越喝诗越好,“李白斗酒诗百篇”。这本《每滴酒都不一样》的作者沈爱民也是位爱酒的先生,长期在科技领域工作,曾经多年在《中国葡萄酒》杂志撰写葡萄酒文化专栏,笔名欧陆。沈先生的文笔也是极好的,文字很简洁,让人读来却感觉很充实,善用桥段,总能让人恰到好处地捧腹一笑。 本书不单纯地强调葡萄酒的理论专业知识,重点突出葡萄酒的文化内涵。以葡萄酒为媒介,作者在书中写旅行、建筑、文学、电影,也写茶、咖啡、甜点等与葡萄酒文化有关的领域。文字很有内涵且幽默,读来很温暖,细细品来很有味道。作者真的是旅行达人,书中所写之地如新西兰、台湾、智利等,在作者的笔下展现出绝妙的美,这些葡萄酒产地,真的美如画,梯田式的紫色葡萄波浪滚滚而来。 在我的想象中葡萄酒庄园都是欧式建筑风格的,就像青岛老城区的一些建筑一样,最起码要有罗马柱、高塔尖,但是在本书中,作者给我展示了真实的情况:虽然Chateau在法语中兼有酒庄、城堡的意思,有些酒庄也确实有座古老城堡,但是在大部分酒庄包括五大名庄中,所谓城堡,无非就是大一些的房子。酒王帕图斯的酒标上,干脆连Chateau都不用——它连大房子都没有,就是几座小平房。但是小平房不妨碍帕图斯成为红酒之王。 本书不仅文字醉人,书中的插图更醉人,每一张插图都是作者自己拍摄的,随便一张都是微软操作系统里那张绿草白云桌面的级别,随便一张都可以用来做电脑桌面和手机屏保。 这本《每滴酒都不一样》真的是让我爱不释手,读完一遍感觉不过瘾,拿来又读一遍,几个小时一气呵成的阅完,心中甚是顺畅。

  《每滴酒都不一样》读后感(九):品酒品人生

  我有酒你有故事吗?常调侃的话语,但有酒就有故事,每滴酒都有它独特的韵味,有它的故事,有它的性情,在不同国度不同地域每滴酒展现它的方式又都不一样。

  伴随着《父亲的草原母亲的河》马头琴声悠扬入耳,开启《草黄路长天苍茫》篇章,《鸿雁》对于我来说也是草原歌曲的代表,作者还提到《雕花的马鞍》内蒙古民歌,听着高亢的长调,品着富有草原气概酒文章,脑海中想象着草原的辽阔,以天为幕地为席,大口喝酒大口吃肉的豪迈,想到中国博大精深的酒文化,俗语:酒香不怕巷子深,亦可指酒的不同酿造有着它的与众不同,中国的白酒你知道多少,了解多少呢?贵州茅台响当当,习水十里酒城的习酒,中国酒城泸州的泸州老窖,中国白酒之都宜宾的五粮液,都是好酒,但每一种都有它的不一样,有着酱香、清香、兼香、馥郁香、凤香、米香、特香和芝麻香等如此丰富的香型。即使中国不只有白酒,还有绍兴黄酒,青岛啤酒等。说到酒,不得不提行酒令,劝酒,让我笑出生来的劝酒辞令不得不服:天上无云地下旱,刚才那杯不能算;万水千山总是情,少喝一口都不行......中国酒文化核心“结果说”,看重结果,喝白酒讲究“干杯”,重点是“干”,一饮而尽的豪爽。

  说到红酒,想到的是品味,看重过程,黄小琥《没那么简单》中一杯红酒配电影,脑补画面慢慢品味,红酒喝的是孤独寂寞,白酒喝的是热闹人情世故;其实不然葡萄酒也是酒格的,最起码有三重,第一葡萄酒比较柔,在葡萄酒国家,喝葡萄酒没有性别之分,也会看成更适合女性饮用的酒,它体现的情调与感情、温馨、家庭等词相伴,让人心变得软一些;第二重葡萄酒也有刚性,第一重说到适合女性,但喜欢葡萄酒的人中,也有很多豪杰英雄,如典型的勃艮第控,拿破仑;第三重为刚柔并济,葡萄酒很复杂,可说是地球上最复杂的液体。

  葡萄酒给人的情调会想到音乐,瑞士班得瑞乐团音乐轻快亲近自然采取自然界的原声,品着瑞士葡萄庄园的葡萄酒听着它国特色音乐,是不是别有一番感悟呢。在路边小餐厅听着Besame mucho这首被称为世纪之歌的怀旧老歌,品着智利甘露酒庄的智利酒王活灵魂,感悟每瓶葡萄酒都有自己不断膨胀的灵魂,在感悟怀旧老歌的意义,人生苦短、珍惜生活。

  《每滴酒都不一样》不仅了解各国各地的酒文化酒故事,还了解很多白酒、葡萄酒的知识,如葡萄酒酒精度不高,它的酒精是通过葡萄糖分发酵转化而来,酒精超过16.2度,酵母就停止发酵,低于8.5度的不叫葡萄酒,葡萄酒的酒精度基数在12-15度之间,随着当下全球升温,欧洲主要产区,也频现十三四度的酒。未读本书前,这些知识自然不了解。

  白酒文化、红酒文化的不同、相通,都有着自己独特风格,优雅敏感,复杂纯净,俗语说酒品看人品,愿你品酒品人生。

  《每滴酒都不一样》读后感(十):不是酒不一样,而是其他不一样

  一本并不算太厚、但绝对有内涵的《每一滴酒都不一样》,看了一遍并不过瘾,于是又看了第二遍。翻来覆去,很喜欢其中的一句:“有些酒很张扬,一打开木塞,香气就会扑鼻而来,似乎在说:我香吗香吗香吗?”任凭作者沈爱民在这本书里讲了关于酒文化特别是葡萄酒文化的很多个方面,能让人留下深刻印象的,有此一句足矣。

  很多人都非常清楚,葡萄酒以及葡萄酒文化在中国开始流行并蔚然成风,时间并不算很长。比起源远流长的白酒文化来说,那是差得不是一丁半点。毫不客气地说,一切还都是在学习之中。其实中国本土也有葡萄,但今天这些酿葡萄酒的原料,都是欧洲葡萄,也就是当年张骞“凿空”西域之后,那些随天马一起传入中国的欧洲葡萄;至于葡萄酒,特别是如今更为流行的所谓干红干白等葡萄酒,乃至于所谓的酒庄葡萄酒,那是近现代的产物,就更晚了。

  但白酒和葡萄酒之间,可不仅仅是度数的区别,也不仅仅是原料的区别,其中的区别太多也太大。所谓白酒文化,其实就是灌醉与被灌醉,喝得越爽快才越是喝好了!文章写得不好,那是酒没喝够,不是有“李白斗酒诗百篇”的句子吗!这一点确实不如葡萄酒文化,也就是红酒文化的内涵要深厚。不过有一点白酒还是要比葡萄酒好:白酒喝多了,睡一觉也就过去了,照样神清气爽;葡萄酒要是喝多了,那就一发不可收拾,保管第二天都还会有一种山崩地裂的痛苦感觉。所以,白酒和葡萄酒之间也不必非要争出个谁好谁不好来,没什么意思,不如大气一些、和睦一些,见仁见智而已,都喜欢那就更好!

  套用一个不一定恰当的比方来说,或者可以认为,白酒是男人,也是词中的豪放派;而葡萄酒则是女人,也是词中的婉约派,这两者不是非此即彼的关系,而是可以相融的,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这样一层关系。白酒不需要多说,而葡萄酒却不妨多说一些、说透一些,才能把其所具有的无穷魅力尽情展示出来。但总体来说,所谓“萝卜青菜,各有所爱”,讨论完全可以更加热烈一些,却不必脸红脖子粗,过了就不好了!

  作为长期在科技领域工作的葡萄酒文化学者,沈爱民可没有仅仅关注葡萄酒,他在《每滴酒都不一样》这本书里的切入点,事实上就是从白酒开始的——只听说过白酒有劝酒之说,葡萄酒嘛,劝酒的还真是不多见。

  当然,正如作者在书中所讲到的那样,酒固然有太多的别外的意义,但酒首先应该是酒,这才是第一要务。同理,由酒及人,也是一样的道理。每一滴酒固然可以认为不一样——其实却并没有什么两样;不一样的其实是人、是心情、是情境,大抵就是这样的一回事。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