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们的诗经典读后感有感
《孩子们的诗》是一本由奥森·编著作,汇智博达|花山文艺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68.00,页数:209,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孩子们的诗,孩子们,你们就是诗啊!你们就是美好,你们,就是妈妈快乐的源泉。
自从有了孩子,我的世界就不一样了。我的心里,我的眼里全都是她,从此肩上有了重担,从此心上有了负担,从此觉得生命有了价值,或许死亡,也会不那么可怕了,因为我可以为了我的孩子,与死亡谈判。这是一个孩子带给母亲的力量,当她越长越大,你经历了越来越多她的美好,便更加不舍,因为那些,都是走在你心上的日子啊。而当孩子们,用他们的心,他们的眼,记录下他们的感受,他们的世界,和他们眼里我们的世界时,带给我们的,又是怎样的不一样呢?
孩子们说的话,都像诗一样美,他们单纯的心灵,就是诗的源泉。看到那些美妙的字眼,感觉那俏皮的童年就这样快乐的跑进了我的心里。有的诗,看起来就像是小孩子在说话,带着童趣就形成了诗“我把刚写的诗放到太阳底下晒,想把它晒黄,像一首古诗,假装已经流传了几万年”。有的诗,是孩子眼里的世界,就像“回收旧手机的小贩躺在了车里,他把自己回收了”。还有孩子们的小心思,看到献血车上写着急需自己的血型,撒腿就跑。“我要早点到叛逆期,好干几件大事。”“遇到坏人的时候,我可以绷成一根棍子,让爸爸拿着挥就行了。”
还有那个因为断了网而有爸爸陪的娃娃,她希望电也停了吧。就像他们不知道冷汗的意思,但她懂得用。 家长抢红包,于是就有了诗作“拼手气”!
还有很多令人心痛的内容,“我在妈妈家是主人,在爸爸家是客人”。因为妈妈对哥哥好,“妈妈说因为哥哥有病,是她的痛,我也想有病,我也想成为妈妈的痛。”
所以为什么做妈妈的都忍不住不停的拥吻孩子,只是为着这份健康,这份陪伴,这份珍惜,这份成长的不舍,与满心莫名的欢喜。
这本书一定要留着给我的女儿长大一点了看,到时候不知道她会不会写出这样的句子,或者说出这样的句子,我好帮助她记录下来,一点一滴的记录下她的成长,然后回顾。正是因为时间一去不返,这一刻的她也永远不会重来,所以我要努力的,再努力的记住每一个现在时,每一个。
《孩子们的诗》,记录了孩子们快乐的、无忧无虑的童年。快乐,可以是简简单单,可以是清清楚楚,可以是蹦蹦跳跳。每个孩子,心里都有一个蓝色的梦。
突然特别开心。《开心》:“和姐姐走在路上/突然特别开心/好想把姐姐扔到树上。”看到这首诗的时候,我的眼前出现了一个特别开心的孩子,欢天喜地,快乐地可以无拘无束,可以把最亲最亲的姐姐都扔到树上。这里的想法只属于天真无邪,与丑陋、肮脏没有一毛钱的关系。这一幕,我似曾相识。记得七八岁的时候,带着爸爸的恩赐(两毛钱),我开心地奔赴小卖部,寻找我心中最美的零食。一开心,就忘乎所以。一路上,我情不自禁地放纵起来,竟然把那张钞票撕成碎片!等到清醒的时候,已无力回天。孩子的快乐就是这样,异乎寻常,像天然的水晶。
不久的将来。不久的将来,孩子们会迎来可怕的叛逆期。懵懵懂懂的年纪,他们对于这个词语,还很陌生,隐隐约约中,他们射出了好奇的眼光。《叛逆期》:“我的叛逆期/能不能早点到/我要以叛逆的名义/干几件大事。”孩子们羡慕未来的叛逆期,因为他们盼望长大,盼望做一个顶天立地的人。这种志气,真的可嘉。作为家长,最担心的就是孩子深陷于叛逆期,无法自拔。这是一个波涛汹涌的季节,孩子们将以一副新的面孔,伫立在父母面前,完全变了个样。长大,需要千锤百炼,需要经过这些坑坑洼洼的时期。
暖暖的阳光。《窗边》:“妹妹吃的比谁都饱/因为她坐在窗边/碗里除了饭菜/满是阳光。”孩子的眼里,满是清澈。他们对生活的观察很仔细,连那束阳光都没有错过。想想我们大人,似乎很久很久都没有正视过阳光了。因为我们很忙,没有时间,没有心思去注意一束阳光。这样一来,大人们的脑海里,便出现了许多突兀的岩石,任凭风吹浪打,那些传统的观念,始终存在。因此,我们有必要保留一点点纯真的东西,也可以说是童真。没有这一点童真,生活就变得死气沉沉。
我们的孩子,走进了新时代。我们的孩子,仰着脑袋,望进了另一个世界。
发自我的iPhone
《孩子们的诗》读后感(三):孩子是天生的诗人
孩子是天生的诗人,他们善于观察这个美妙的世界,总是能看到很多成人看不到的东西。那些充满童真的语言,通过真挚的文字表达出来就产生了神奇的蜕变,即我们熟悉的诗歌。或许,你读过很多很多的诗歌,有现代的,有古代的,有国内的,也有国外的。可是,我想你一定很少读过来自孩子之手的诗。
《孩子们的诗》正是这样一本诗歌集,它精选了30多位小作家的优秀诗作,并配以精美的手绘插图,通过图文并茂的形式将充满意境的诗歌内涵巧妙的展现出来,让人读起来赏心悦目。
我们都知道古诗词是中华民族灿烂的文化财富,也是古人思想的深刻体现,那么,你知道孩子是如何看待古诗的吗?小诗人姜二嫚在“古诗”中说到:
“我把刚写的一首诗 放在太阳底下晒 想把它晒黄 像一首古诗 假装已经流传了几万年” 瞧,多么天真可爱的心思啊。而事实上,古诗又何尝不是历经无数岁月与沧桑之后的产物呢?谁又能说在不久的将来,我们今天所写下的诗歌不会变成真正的“古诗”?一切都是皆有可能的。
生活很奇妙,当我们在看他人的时候,殊不知他人也在看我们,说到底是位置决定了心态。《看鱼》就是小诗人姜馨贺基于不同视角的创作,她说: “妈妈站在桥上看鱼 我站在楼上 看妈妈 妈妈给爸爸打电话 说好多鱼啊 好大的鱼啊 妈妈不知道 我在楼上看她 我也给鱼打了个电话 我说 喂!鱼们 介绍一下 桥上那个 一惊一乍往下看 穿着黑外套 拉个旅行包 最近有点胖的 女的 是我妈妈” 哈哈,这样幽默又不失想象力诗歌是不是很有趣呢?就是不知道这位小朋友的妈妈看到诗歌的后半段,究竟有何感受呢? 人生很长,有很多路要走。每个人都有不同的人生,同样背后也会有很多不为人知的故事。正如另一位小诗人石薇拉在“悲剧”一诗中提到: “路上有人哭 路上有人笑 路上有人走 路上有人跑 不知他们是怎样的心情 我只知道 我还要写作业” 可见,身为人的烦恼并不少,几乎所有的人都在为自己的人生奔波忙碌,即使是看似无忧无虑的孩子也有为每天写作业而深感无奈的时候。
除了以上几首诗歌,书中还有很多主题丰富,而又充满内涵的诗作。它们虽然看似简单,但却总是处处透着人生哲学,引人深思。
《孩子们的诗》读后感(四):孩子眼中的世界写在诗里
《毛诗-大序》记载:“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大人以诗歌言志,孩子也同样会以诗歌来表达他们内心的想法。大人写的诗歌往往精炼,但是孩子的诗会更偏向于童趣。我觉得会写诗的孩子都是小天才。
读了《孩子们的诗》以后,我见识了那些小诗人们写的诗的高层次,它们不仅是富有童趣的,还有很多是真实地表达着孩子的心情、思想,孩子的诗既融入了现实生活里的真实情景,更多的还结合了他们的想象。这些简单稚嫩的童诗里,有孩子的天真与顽皮,有孩子的肆意和无忌,他们把社会上那些丑陋的、美丽的、善良的、阴暗的故事、人性也都表达和反映出来了。
说是童诗集,但确切地讲是诗歌绘本。每首孩子的诗都配了插画,有大幅的插图,也有小小的边花,图画基本上都是刻画和体现了诗歌里的内容或者画的是诗歌里的主体物体。一首《望远镜》,插图里的也是望远镜,只是插图里的望远镜看的是星空,但是诗歌里的望远镜是小诗人看到了有人在飙车,还把消声器拆掉了,噪音很大,小诗人对着望远镜大喊一声“疯子”。
还有《风》,“风累了就是没风”、“风没有家,风要家干什么” ,孩子的思维是发散的,但是他们看到和说出来的也恰恰是最真实的、妥帖的。他们的语言、他们的思想是有灵气的,不受约束的。有的小诗人,在诗歌里由坐高铁,买到的高铁票是把他和爸爸妈妈分开的这件事里,总结出“机器本来就没人性”,合情合理,这语言从孩子的嘴里说出来,会让我们觉得很有哲理,他们的思想境界可能比大人还要高深。
插图每一幅都很美,色彩也很柔和,和诗歌穿插在一起,从诗里从图画里,仿佛都能读出许多的故事,故事是有情节的,虽然孩子们的诗文字都不长,但是仔细阅读再细细回味,是能读到诗歌里的意境,想象到诗歌故事里的情节。用孩子的头脑去想象、去思考,你我会发现孩子们就是一个个小小的哲学家,他们对世界的理解、对人性的理解、对社会上许多事情的看法与我们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但是又似乎他们是生活在一个独立的星球,因为他们看到了许多我们看不到的画面。他们因为幼稚,会曲解文字,但是他们并不是真的不懂,而是他们也会幽这一默,生活需要乐趣,孩子们也在给自己创造乐趣。他们通过诗歌表达着自己以一颗趣味的心对待生活、读懂生活的方式。
《孩子们的诗》读后感(五):来 倾听孩子的声音
什么是诗?古体诗讲究多,五言还是七言,绝还是律,平平仄仄,仄仄平平,韵脚是什么,有没有撞韵脚,一韵到底吗……现代诗好像就不大有这么多的约束了。形式自由,有感而发就好,不拘格式和韵律。 所以,现在,孩子是比大人还要优秀的诗人。孩子是与生俱来的诗人。因为孩子们有一双清澈的眼睛,世界在他们眼里是透明的;孩子们有一颗未曾充斥污浊的心灵,世界在他们心里是善良的;孩子们如此单纯,他们的诗中不会有虚伪和做作;孩子们思维如此活跃,他们的诗充满了天马行空的想象,让大人们追赶不上,让大人们惊叹。 《孩子们的诗》一书,选材不同年龄的孩子的作品,其中最小的有三四岁,大的十几岁。本书从上万首诗作中精选了110首诗。每首诗都配了精美的图,与一首首小诗互相映衬着。诗有画的烘托,越发让人感到其中的意境;画有诗的解读,越是有了活力,灵动起来。 翻开《孩子们的诗》,读着一首首孩子充满童真童趣的诗,看着一帧帧漂亮的图,仿佛做了场心灵净化。随着他们精彩的诗句回到自己难忘的童年。那些年,我们是否也曾这样的任思绪飞扬,那些年,我们是否也写下一些诗,只是把它们悄悄的藏在了自己的心间? 风 大风中风小风 南风北风西风东风 两个小风等于一个中风 两个中风等于一个大风 风打起来就是龙卷风 风累了就是没风 风没有家 风要家干什么 姜二嫚的《风》。读来有没有郑板桥的 味道?郑板桥著名的数字诗“一片二片三四片,五片六片七八片,千片万片无数片,飞入芦花总不见。” 全诗前两句全部为数字,看似没有什么,但到最后一句画龙点睛,使人一下置身于漫天飞舞无穷无尽的雪的世界,再回头就感到那些数字的妙处了。姜二嫚的《风》异曲同工。是啊,风要家干什么?世界上任何一个地方都是它们的家,到处都是它们的兄弟姐妹啊。 外星人 我觉得人才是外星人 要知道 地球上原来都是恐龙 王紫伊的《外星人》是多奇特的一个角度。人类仿佛是地球的霸主,主宰地球的一切。人类日益严重的掠取,地球渐渐的不堪重负。但谁才是地球的主人,王紫伊小朋友的小诗有没有让你略有所思? 渐变 夜市 烧烤摊老板的 T恤衫 从上往下 被汗水染成了 渐变色 诗就在我们的身边,只是你没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姜馨贺的《渐变》捕捉到生活中的气息,落笔就是一首小诗。 …… 天真、浪漫、童趣、善良、勇敢、智慧……《孩子们的诗》会让人想到很多很多……
《孩子们的诗》读后感(六):爸妈,请多关照啊!
爸妈我来了,请多关照啊。
有一个诗人说:越是小的孩子离诗歌越近。这一本《孩子们的诗》就是全部由孩子们自己创作的诗歌集。其中瑰丽的想象与纯真的情感,会让很多大人重新拾起关于童年的记忆。
只有孩子才会把生活过成童话
孩子与生俱来就是带有诗意的,这种诗意如果流露于文本,便是诗歌了。书中的诗歌记录了很多儿童生活的经历,这些经历在大人看来有的是索然无味甚至是悲伤的,但是通过儿童的笔触却带有了另一层浪漫的意味,即便是死亡。在《抽烟》中孙子目睹爷爷生病期间躲着抽烟,同样目睹了葬礼上火化炉的烟,而他把这个过程想象成为了上帝在抽烟。这种朴素的想象如果在成人身上则是意味着对亲情的漠视,但是作为孩子,只能说年少不知愁滋味。
老聃《道德经》里有云“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讲的便是上天以平等的眼光对待万事万物。上天是不存在的,而真正以平等眼光看待万事万物的其实是孩子。他们把小动物想象成与人一样有家庭有情感,把树当作是自己的伙伴,给鱼打个电话。而长大成人之后,他们身上的诗性渐渐退去,成为了无趣且乏味的大人。
孩子也有担心的事儿
所以孩子在担心着些什么呢?并不是成年人所担心的生存问题,而是……
在《和妹妹睡在一起》中,小作者总是要伸手试试妹妹的鼻息,妹妹一动不动的样子让她感到担心。这种担心,是亲情的萌发。
在《梦》中,讲述了一个独生孩子对父母要二胎的担心,如果反对又怕父母不高兴,如果同意自己又担心,最终还是在梦里妥协了。这种担心,是对家庭与自我的抉择。
在《我不喜欢死神》中,孩子表露出了对死神的担忧,但是这种担忧并非是恐惧。甚至非常勇敢的建议死神把死神自己带走。这种担忧,是一种勇敢的反抗。
爸妈请多关照啊!
亲子关系是家庭关系中非常重要的一环,父母对于孩子不仅仅是依靠,也是导师以及伙伴。那么在孩子里的眼里,爸妈究竟意味着什么呢?
《不要站在风口说话》是这样写的“爸爸/不要站在风口说话/你看风/把你的话捉走了”。一个拟人的写法把融洽的亲子关系很生动的表现了出来,这中间既有父子间谈话的场景,也有父子间亲密的关系,更有孩子丰富的想象力。
《开门》“自从妈妈和爸爸吵了一架/妈妈敲门/我就让爸爸去开”这时候孩子充当的又是家庭的润滑剂。孩子主动的对家庭的完整性进行了捍卫。并不是像很多人那样采取苦哭闹的方式,而是用自己的方法给爸妈多一点机会沟通。
爸妈在关照孩子的时候,其实有时候孩子也在给整个家庭带来更加积极的一面。
这本《孩子们的诗》是完全由孩子们自己创作的,可能在技法与逻辑上有不足的地方,但是如果真的完美了,那童趣又会随之消失了。
《孩子们的诗》读后感(七):为赋新词强说愁
诗,是直通心灵的语言。想起启蒙时,父母总是让我们记忆各式各样的诗,最有印记的当属骆宾王的《咏鹅》。应当说,在孩子的世界里,不会有成年人的尔虞我诈,只会有一家人的和美甜蜜。《咏鹅》历经如此长的岁月,让我们感受的是孩子对于世界的理解,有颜色有行动,静中有动,动中有静。 我们总以为孩子少不经事,什么也不懂,其实他是懂的,只不过他的语言表达能力不像成年人那般熟练,但是他们的童言童语却能在某一瞬间让你不可招架,无论是初学语言的三四岁孩子,还是已经受过一定教育的十三、四岁,他们的语言表达的真、善、美是无法用成年人的标准去评价的。
少年不识愁滋味,为赋新词强说愁。我们都有过这样的经历,父母总觉得我们饱食终日无可事事,于是安排我们学习书法、学习弹琴、学习舞蹈,弄得我们像一只永不停歇的陀螺,然而我们真实的心思就是想安静地呆一下,看看枝头的绿叶,听听流水的欢腾,也许我们在这种若有若无的思考中,才明白诗对于我们生活的意义与价值。 我不主张孩子去写诗,因为我担忧成年人的规矩会束缚它的想象力,但是我主张孩子与同龄人去交流,在交流中把诗作为一种重要的形式,因为他们在交流中知道了自己并不是“小太阳”,只是与其它同龄人一样,是宇宙中的一粒尘埃。即使是尘埃,也应该有自己的七情六欲,不是吗? 有灵气的语句,总是妙手偶得之,比如写道我与妹妹一起吃快餐,孩子就会敏锐地发现他的同龄人的吃相,碗中除了饭菜,满是阳光,而成年人呢,只会催促着孩子快吃、多吃,吃得慢了饭菜凉了,不适宜肠胃;吃得少了,就会饥饿,在成年人的视角中,吃饭更多的是任务,而不是诗意的存在。
你想知道孩子的心理活动,其实最好的方式就是读他们写的诗,他们无意中流露的小心思,足实让你笑得合不拢嘴,原来在他们的眼中,我们成年人是那么虚伪,那么做作。你看这首诗“你问我出生前在做什么,我答,我在天上挑妈妈”,确实,我们没有理由否定他的想法,但是他能写出这样的诗句,说明对自己的“挑选”还是很满意的,他没有一分一毫地讨好自己的母亲,但是他的母亲却为他感到骄傲,谁不是第一次为人,谁不是第一次成为人之父母,所以得到孩子的肯定,是作为人的最优美的评价!
《孩子们的诗》读后感(八):精灵们的吟唱---读《孩子们的诗》
翻开《孩子们的诗》这本书,就被第一首“我把刚写的一首诗 放在太阳底下晒 想把它晒黄 像一首古诗 假装已经流传了几万年”中透出的童趣和奇思妙想逗乐。一篇篇读下来,仿佛在聆听小精灵们的吟唱。
《孩子们的诗》是从上万首诗作中精选了110首辑集而成,小作者们的年龄最小的三四岁,大的十几岁。细细读来,不仅富有细腻独特的观察力、天真可爱的想像力,也令人深思发人深省。
一、对生活琐事的观察记录
《渐变》:“夜市 烧烤摊老板的T恤衫 从上往下 被汗水染成了 渐变色”夏季,汗流浃背的情形不正是如此?
《放马》:“我们的老师 很温柔 上课讲话 放他一马 考试不及格 放他一马 回答不上来 放他一马 原来 老师是个 放马的好手”平白的叙述因结尾对词语的巧用令人捧腹。
《变脸》:“大姨正在行驶中 相向而来的一辆小轿车 因碰到一个熟人 突然就停在了公路中间不走啦 两辆车 好朋友一般亲热地 并排停在一块儿 摆起了龙门阵 惹得大姨愤怒地 爆了一句粗口 刚好这时 她的一个朋友从驾驶室里 探出头来和她打招呼 一瞬间 大姨变回了笑脸 她的火 被她的朋友 灭了”极富画面感的文字,记录下生活中的一个事件。作为成年人,日常生活中,不要忘了身边有双小眼睛。
这几首记录生活琐事的诗,视角独特比喻传神,让我想起罗丹那句“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生活中的诗意又何尝不是如此?
二、童趣中的哲思
有些诗作,短短几句却让人对其中蕴含的哲思惊讶不已。
比如《外星人》:“我觉得人才是外星人 要知道 地球上原来都是恐龙”
还有《窗前》:“一个孩子写作业 另一个空间 一位老人看电视 另一个窗口 一对夫妇争吵 另个家庭 母亲收拾房间 不同的人此刻相会于夜 城市的某个角落 我在窗前”
三、引起反思
轻灵的语句有时带给人们的却是沉重和无尽的思索。
比如《蓝》:“早晨 我们坐上了 开往北京的火车 天特别蓝 妹妹看了一眼 说 天这么蓝 会不会出什么问题” 何时起,灰蒙蒙的天空代替了湛蓝成为正常?
《痛》:“妈妈对哥哥 从来都是温柔的 对于我 总是不耐烦 我好生气 质问妈妈 为什么 妈妈说因为哥哥有病 是她的痛 可是妈妈 我也想生病 也想成为你的痛 妈妈却流泪了”读完鼻子一酸,真想抱抱小作者!
《假开心》:“叔公带我们几个小孩 在水库里坐小皮艇 风吹过来 小皮艇摇呀摇的 叔公问我开心吗 我说开心 但我觉得这个开心 是被心里的恐惧挤出来的”
值得一提的是书中的插画,或清新雅致,或美好温馨,或可爱卡通,细节丰富,与童真的文字相辅相成。
印度诗人泰戈尔说“人的种种情感在诗中以极其完美的形式表现出来,仿佛可以用手指将它们拈起来似的。”《孩子们的诗》 带给我们的正是这种感受。
《孩子们的诗》读后感(九):童言无忌 出口成章
这本书真是让我异常欣喜,每一页的诗文都充满了童真童趣,读来常常忍俊不禁。真真是童言无忌,出口成章。而且每一页都配了和诗文内容相契合的图片,非常应景,又美又有趣,让人爱不释手。
《孩子们的书》编者奥森非常细心,内文采用瑞典进口纸,84度白,绿色阅读不伤眼。封皮是舒服的橙黄色,三岁半的女儿非常喜欢,因为她非常喜欢吃橙子、橘子等酸酸甜甜的果子,这个颜色让她看起来非常亲切。
收到这本书后,我常常抱起女儿随便翻到一页开始读起,女儿认真地听,有些妙处她还不能很好的理解,但每当读到有趣的地方,我哈哈大笑地问她“好玩吗?”她都会笑眯眯地看着我回答“好玩。”这是一本很好的亲子阅读书籍。
我也算是长了见识,原来孩子的童言无忌还可以成诗,看来我也要记下女儿、儿子成长过程中的那些童言,积少成多,终有一天也会汇聚成集。等我和孩子的爸爸都老了,回头一起慢慢翻看,想起孩子成长的一点一滴,应是温暖的。
跟着我随便翻翻,欣赏一下孩子们的诗吧。
这一首:和妹妹睡在一起064。让我想起了女儿看着襁褓中的弟弟好奇的样子。
和妹妹睡在一起这一首:假开心124。让我想起女儿每次看着我们笑她也笑的小脸。
假开心这一首:变脸154。生动地描述了成人之间的客套。
变脸这一首:开门168。23个字生动地描述了爸爸妈妈之间的暗流涌动和孩子的小心机。
开门这一首:能不能骂快点118。我好想告诉爸爸,我小时候就是这么想的,哦天,女儿不会也这么想吧。
能不能骂快点现在这本书成了我的开心果,拿来随便翻两页就能忍不住笑起来,再坏的心情也在这几句的小诗里面烟消云散。
这本书也是我给女儿讲故事的好素材,读上三两句话就能将孩子描述的情境猜个差不多,然后编个完整的故事给女儿听,女儿看着诗文图片有时候还会给我完善补充呢。
《孩子们的诗》读后感(十):诗歌是孩子们心中的明灯
最近几年,国学教育风愈演愈烈。基本上随便拉出一个孩子就能背出几十首唐诗宋词什么的。我家也是,没要求背,但是每天都需要读一些。唐诗宋词是汉语文化的精粹,身为中国人是不能丢弃的。但是唐诗宋词毕竟还是与现在时间间隔太长了一些。虽然有些字用的精妙,但是对于年龄比较小的孩子,要理解起来确实比较困难。
后来我就找了一些比较有名的现代诗给孩子读。比如海子的《春暖花开》,汪国真的《雨巷》等等。这些现代诗也是非常美的。但是读的多了,也会觉得毕竟是成年人写的,有些意境真的是只能意会,不能言传。
正巧看到这本《孩子们的诗》。拿到手一看,非常的惊喜。不光内容很合适孩子看,插画也非常的美。
我儿子读了第一首诗就爱不释手。
我把刚写的一首诗 放在太阳底下晒 想把它晒黄 像一首古诗 假装已经流传了几万年立马他自己就做了一首:
月亮上住着嫦娥, 我写一首诗给月亮, 也就是, 送给了嫦娥。我真是非常的惊喜啊。果然如果积累到了,只需要一个小火苗,就能点燃孩子的潜力。这根小火苗就是这本《孩子们的诗》。
虽然是孩子们的诗,但是里面有很多首我都非常的喜欢。
比如这首《窗边》。 前几句很家常,很温馨童趣,最后一句真是点睛之笔。整个画面都生动温暖起来了。看的人心里暖洋洋的。
还有这首《大爹》
前面叙述的非常简洁和生活,你甚至能听到夏天茂密的树林里知了此起彼伏的鸣叫声。 大爹一路辛苦的粘知了,走了三四十里的路。终于凑了三百四十个知了。赚够了学费。看起来非常的辛苦。最后两句“歌唱一个少年的前程,歌唱他们自己的死亡”。一下子带起了对未来的希望,还有对牺牲的知了的感激。还有一种非常悲壮的情怀在里面。让人久久回味。
里面好的诗还有很多,充满了孩子的天真和对生活的童趣的观察。还有一种对未来的向往。
这本书的插画也是非常棒的。基本上每一幅我都特别的喜欢。感觉编辑很用心的给每首诗都配了合适的插画。清新有趣。
真的是一本很合适给孩子读的好书。平时让我儿子念唐诗真的是推三阻四,这本书一拿到手一口气念了半本,是发自内心的喜欢。
诗歌是上帝给孩子的礼物,是偷偷放在他们心里的一盏明灯。强烈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