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家过年,暴露了你的婚姻质量
“他之前跟我说好,今年过年回我家的!”
这是小雅结婚的第四年。
头一年,强子说:
小雅一想也是,就和强子回了家。
第二年,强子说:
“孩子出生半年,我爸妈都还没见过呢,趁着过年,带回去给他们看看。”
第三年,强子说:
今年就在我家过,等明年春节,一定陪你回娘家!”
第四年,小雅本以为,回自己家过年,是板上钉钉的事。
哪知强子又出尔反尔了:
“往年都是回我家过,要是今年没回去,会被说闲话的。”
这一次,小雅说什么也不肯退让了,怒吼道:
“不行,你已经答应过我了。今年就得回我家过!”
有人说,如今,“夫妻俩回谁家过年”这个问题,是一个堪比“婆婆和媳妇同时落水先救谁”的世纪难题。
年终将至,所有人都在期盼团圆。
在电视剧《新结婚时代》里,由郭晓东和刘若英饰演的男女主角,原先感情很好,后来却因为回谁家过年的事,而闹得不可开交。
刘若英愤愤不平地说:“哪条法律规定,过年女人一定要回婆家?”
一个是嫁出去,一个是娶进来。既然嫁了人,他的家就是你的家,过年也理应去他家过。
若是媳妇不肯去婆家过年,外人要么觉得她在婆家被亏待了,要么觉得男方没本事,连自己老婆的主都做不了。
总之,会让男方面子上挂不住。
婚后头几年,她都是在婆婆家过年的。
除夕夜里,一家子围坐在一起吃着年夜饭,桌上那些非麻即辣的饭菜,她吃不惯。
看着不断往她碗里夹菜,不断招呼她“多吃点”的婆家亲戚,她也只能强装喜欢的样子,把那些不合胃口的菜一一下肚。
婆家的亲戚们交流都用方言,她听不懂,也只能尴尬地陪笑着,努力应和着。
而另一头的爸妈,也想她。
“你们今年能不能回来过年?
如果方便的话,能回来一年吗?
带上妞妞,有个孩子,多热闹!我们都盼着。”
婆家再好,终究没有自己家自在。
大过年的,别人家都是万家灯火,阖家欢乐,女方也不忍心让自己爸妈孤孤单单的过年。
过年回谁家这个问题,并不是非此即彼,网友们早就给出了五花八门的答案,除了常规的要么回娘家,要么回婆家,还可以选择:
1、传统型:婆家过年、娘家拜年
对于婆家和娘家离得比较近的夫妻,往来婆家和娘家之间,比较方便。可以考虑在婆家过年,随后再去娘家拜年。
两边轮流着来,一边一年,非常公平。既不冷落了谁,也不偏颇了谁。
3、单飞型:各回各家、各找各妈
4、团圆型:婆家娘家一起过年
把双方老人聚在一起,一同过年。彼此都能够共同陪伴两家的父母,实现真正的团圆。
5、新潮型:带着双方老人旅行过年
带着双方老人旅行过年,在游山玩水之间放松心情,过个热闹而又开心的年。
平时错峰回家看望父母,春节谁家都不去,小两口出门旅游过年。
以上的方法,虽然未必对每个人都适用,但却实实在在突出了人们思维方式的转变。
Papi酱就曾在节目里表示,她和老胡结婚五年,每年过年,都是各回各家,各找各妈。
如今的80后、90后,大多是独生子女,如果春节不回家,爸妈老两口可能就真的是孤孤零零、冷冷清清地过年了。
再加上现在很多年轻人,都选择去大城市发展,和婆家、娘家隔了十万八千里,在这个重要的节日里,大家更倾向于回自己家,也是情理之中的事。
想要过好年,就需要夫妻俩抛弃传统观念。
男方放弃“在家从夫”的大男子主义思想,女方放弃“去谁家就是谁占据主导权”的主观偏见。
阿娟和涛子,过年的时候,就是两家轮着来。
年底的时候,涛子妈打来电话,问涛子:
他虽然嘴上不说,但我看的出来,他很想你。
你今年过年,能不能回来看看他呀?”
一想到今年轮到去阿娟家过年,郭子支支吾吾,在电话这头犹犹豫豫地说:“我…不确定。”
“是不是阿娟不同意?”涛子妈有些着急了,语气中带着一些不满。
“没有,不是的。”涛子澄清道。
“你这孩子,娶了媳妇就忘了家里。”涛子妈说完,就怒气冲冲地挂了电话。
阿娟在旁边,听到了全部。
前几天,还因为能回娘家而激动得睡不着觉的她,今天主动开口说到:“老公,咱们今年啊,去你家过。”
“我们本是独立自由的个体,如果不是因为相爱,就不会也不必在一起。”
就像“过年回谁家”这个问题,是所有夫妻在婚姻中的必答题。
答得好,夫妻感情会更上一层楼;
其实,回家过年的办法有很多,但并不意味着,回谁家过年,谁就占据了主导权。
只要夫妻双方能够做到包容和理解,这个看似无解的问题,也能够迎刃而解。
若是凡事只站在自己的角度去思考,只处在自己的立场去斟酌,再深的感情,也会一点点地走向破裂。
别只让对方来顺从,而是自己主动去成全。
或许这世上很难找到两全的答案,但只要以爱为出发点,学会包容,学会体谅,结局就不会太差。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