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家书,知傅雷
我们总会歌颂无私、圣洁的母爱,却总是无法形容父爱。有人说父亲是为孩子遮风挡雨的“大树”,是撑起一个家庭坚强有力的顶梁柱。读完《傅雷家书》后,我才发觉,原来父爱既如山雄伟深沉,又如水般充满融融温情。
《傅雷家书》是傅雷及其夫人1954—1966年间写给在波兰留学的儿子傅聪、傅敏的家信摘编,字里行间充满着父亲对儿子的谆谆教诲及浓浓爱意。傅雷在他的家书中总是不厌其烦,大到谈论名家荟萃的好处,小到提醒琐碎事务的操持,都反反复复地叮咛。很难想象,这个信中谦卑温柔到俯首的傅雷竟和昔日对孩子严格管教的傅雷是同一人。
傅雷对已获得乐坛认可的儿子傅聪自然是骄傲的,他渴望儿子能代他高飞,希望儿子能实现自己一生未曾施展的远大抱负。他给儿子写的信,就如写给过去的自己,是寄给那个平行世界里触摸不到理想的自己的独白 。因此,面对信笺时,那个远在天边的傅聪已经不仅仅是傅雷的儿子,也是他精神的寄托。
傅雷对儿子最重要的教育滋养,不在于那些名言警句及艺术鉴赏的传授及熏陶,而是用自己的青春诠释“做人”的真谛,以自身的经历告诫儿子以此为鉴。因为在傅雷看来,倘若一个人只是获得世俗的名誉权势,而对推动社会文明发展无力,促进社会文明无功,则根本称不上是一个大写的“人”。
不得不说,我对人生的意义理解得太片面,我一直认为,得到名誉,得到权势,得到丰厚的金钱,是一个人追求的终极目标,认为那就是成功。然而,我今天懂得了:一个人的成功不在于他得到金钱、地位,而是对社会的贡献。
傅雷在信中提到“学问第一,真理第一,艺术第一,爱情第二”,可见傅雷对儿子的感情问题还是比较关心的。他在书信中也多次提及儿子感情的问题,提醒他要小心谨慎,认识透彻再做决定。提醒少年得志的儿子不要因感情问题而耽误对学习真理艺术的追求,希望他更上一层楼,不要做一个“盛名之下其实难副的人”。
品读傅雷的一封封家书,我亦学会了很多。当遇到挫折、情绪跌宕时,要能够坚强面对;当迎来成功时,要正确面对掌声,不要被胜利冲昏头脑,做一个胜不骄,败不馁,宠辱不惊,得失泰然的人。
父爱就是这样,严肃深沉的表面背后,隐藏着最深挚的温情。傅雷将自己的爱融入到字字句句的家书之中,将父爱阐释得淋漓尽致,是父爱中最为罕见的体现,又具有极其普通的一种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