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南来北往的温暖人生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原创精选 >

南来北往的温暖人生

2020-03-02 15:43:28 作者:万喜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南来北往的温暖人生

  我出生在四川青衣江畔的洪雅县的一小村子,那是川西的一个风景秀丽地方小时候那里冬天用火盆取暖。火盆又叫“”神仙炉”,据说是在三国时期开始使用了,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了。火盆是在川西一带具有极强的地方风韵传奇色彩的取暖设备,一到冬天,家家里便会放一火盆,盆里用木柴或者木炭上火,火盆是个圆形的,直径有五六十厘米。我家的火盆边上刻有龙凤呈祥图案母亲说那是她的嫁妆,带着外祖辈祝福关爱我们家人少,只有我和母亲两个人,我走到哪里母亲就会把火盆端到哪里。为了省碳,母亲会在火盆的面上敷上一层灰,不过到了春节,火盆便会点得旺旺的,母亲说一是预祝来年万事兴旺,而是走亲访友的来了,大人小孩围着火盆,好一边“向火”一边摆龙门阵,节日气氛会更热闹些,亲朋好友也更热络些。

  后来我上了小学,那年冬天很冷,我的小手指上生出一个冻疮来,冷的时候那个包包硬硬的生疼暖和起来后那个包包痒痒的让人挠挠肺地难受,母亲晚上用烤热的白萝卜皮给我敷敷缓轻一下,紧接着她就想办法给我配了一个手炉。手炉是圆形的,比皮球略大些。手炉有炉身,炉底,炉盖、提柄组成,炉身有两层,分外壳和内胆,内胆是铜制的,外壳包裹内胆很多好处,一可避免烫伤,二是通过内外胆之间的空气传导,将热量由内胆口沿上镂空的炉盖上散发出来。镂空雕刻的炉盖上刻着喜鹊绕梅的图案。早上,母亲从火盆里夹出来一块烧得正旺的木炭放进手炉,然后再放上两块新木炭,再盖上一层薄薄的一层灰,把内胆装得满满的递给我。从此,我的手上再也没有长过冻疮。手炉做我取暖工具我国也是历史悠久的,据说源于春秋时期的楚国,楚地潮湿,出人将香草放入带孔的熏炉中焚烧散气,继而发明了手炉。自从有了手炉,我的手上再也没有长过冻疮。但是并不是所有的孩子都有手炉,乡下很多孩子的手都生有冻疮

  那年,妈妈带着十岁左右的我去看望苏北的小姨,纳闷那是时兴用“汤婆子”做足炉,热水袋的功能差不多,小姨给我的是一个瓷质的扁扁的元壶,形如南瓜,上方是一个带着螺帽的口子,热水从口子里灌进去,灌足了开水,拧紧了螺帽的汤婆子先放进一个锦袋中,再放进被窝里暖脚,一夜好黄庭坚的《戏咏暖足瓶》的“千钱买脚婆,夜夜睡到明”指的就是这个汤婆子吧,明朝的翟佑的《汤婆》“布衾纸帐风雪夜,始温柔别有乡”说的也是这个汤婆子。

  在我十三四岁的时候,我随父亲到了甘肃,刚开始住的是平房。冬天里屋里用的是烤箱取暖,烧的是煤炭,煤烟顺着烟筒拍到屋外。围着烤箱时很暖和的,可离开烤箱1米之外就感觉凉气逼人。于是第二年,父亲将烤箱的排烟道做成火墙,火墙从门口一直延遍整套房子,避免了屋子里只有烤箱旁边暖和,别的地方冷的缺点,烤箱既做了饭也取了暖。因此尽管室外冰天地的,屋子里总是暖烘烘的,在火墙的出口处,因为冷热空气的突然交汇,总会形成冰溜子挂在出口处。不过,烤箱需要时时操心的,以防灭掉或煤气中毒,晚上压炉子也是个技术活,压狠了烤箱灭了,第二天起床冰冰凉的。压松了烤箱会燃尽了第二天重升也比较麻烦,同时晚上门窗都关得死死的,万一燃起来还会引起煤烟中毒的惨剧。所以每天晚上父亲都要操心烤箱。

  后来父亲买了楼房,采用的暖气片取暖,由锅炉房集中供暖,暖气管整个房子走一遍,然后在窗户边架上暖气片,有干净又暖和又省事。后来时兴装修房子,将暖气暖道和暖气片都改装成了地暖,又美观又暖和,不管室外是天寒地冻还是北风萧萧,家里都是暖暖和和的。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