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时蔬之趣——姜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原创精选 >

时蔬之趣——姜

2020-03-14 15:16:12 作者:对对对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时蔬之趣——姜

  姜在中土,别称众多:姜皮、姜、姜根、百辣云、姜、生姜、川姜……不能尽数。蜀中之地,多有种姜,但不分类别,人皆称“生姜”。

  生姜,可作菜,也可为调料,亦且入药,所以平常人生活饮食之中,可以少肉,但不缺姜。

  几年前我给孩子启蒙,赏读《千字文》:“剑号巨阙,珠称夜光。果真李奈,菜重芥姜。”中国的饮食文化菜肴佳品山珍海味何其之众!然于姜,却可与宝剑珍珠相提,与仙果、珍馐并列,也算荣光之至!

  生姜,相传由远古时期炎帝所名。昔时炎帝得呕吐之疾,久不治,尝百草与寻求医治之法。某日炎帝尝一根茎辛辣而有回甘,甚觉有味,不久疾病全消。后炎帝感其救命之德,以己之姓赠之为“姜”,又因其治病之功效,治呕吐,救生命,后便称为“生姜”。

  《吕氏春秋》载,姜为多年生草本,高40~100厘米。根茎肉质,扁圆横走,分枝,具芳香和辛辣气味。所以中国种植生姜可追溯到秦以前。

  蜀中种姜,多在春分前后。曾记旧年春天父亲老屋倒塌的墙泥上,修整一块地,细细平土,浅沟成行,铺草木灰及农家肥。取前一年留的老姜,分块,估算生姜成长大小分布以定疏密,铺上薄土,保持沟痕,疏水。于是清明前,便见红白相间的嫩苗,尖尖的,似春笋状。

  及至仲夏,菜园一片生机,气清香,枝青蓝,叶深绿。只见绿意,不见土沟。轻轻抚开枝叶,见土沟泥土有凸起状,略有缝隙,寻裂缝宽的姜苗,用力拔起,但见根部的生姜来。去枝叶,轻剔泥土,洗净,见洁白如玉的小姜,鲜嫩光滑,有玉色;断枝处,一层薄皮,深红略紫,故乡人称其为“紫姜”。

  少年读书,常住大姑家,酷大姑做的一道菜。地里拔紫姜一株,洗净,细细切丝;取半肥半瘦五花肉,也切细,下油锅,猛火快炒,肉熟捞起,铲姜丝入余油之中,取两段红辣椒,盐少许,慢慢炒,待其有辣味冒出,再倒入炒好的肉,混炒均匀,起锅,于是便见黄的肉、红的椒、白的姜,流着口水,能吃出一身大汗。

  后来求学入城里,偶去一家餐馆,见一菜名“紫姜肉丝”,点上餐桌观察之,也有黄、有红、有白,尝之,味道已不复年少矣!

  川南有一道家小吃,颇有特色

  几年前去宜宾一乡镇工地,中午时分镇上的小面馆吃饭,老板热情而憨直,大夸其口:“本土小面,无有不会,如燃面、肥肠面、芽菜拌面、姜鸭面……随便点,保证味道正宗!”我颇疑老板言过其实,便点了从未吃过的姜鸭面。

  稍时端上桌来,热气腾腾样儿,黄白的姜片,鲜嫩的鸭肉,红红的油汤,几段葱花,浓浓的香气直浸鼻腔。尝一口,只觉油滑香辣,口水直吞,于是便在一阵“唏唏呼呼”声中,面汤也没剩下一滴。

  吃完后抹了抹嘴,笑着询问老板:“此面如何做得,尚有秘方?”老板笑笑说:“家常小面,紫姜好,面就好,妇孺皆知!”

  后来熟知,凡面者,调料为先。

  取新鲜鸭肉,洗净,切小块,控干水分;葱切段,蒜切片,姜切片,青红椒斜切成段;锅里不用放油,径直入鸭肉下锅,中火煸,煸出鸭油,加葱蒜,豆瓣,少盐,炒香,料酒少许,冰糖二三,加清水,烧开转文火煮半小时,加紫姜,青红辣椒,待浓香冒出,勾水欠呈半浑浊状,起锅为调料。

  选劲道湿面,烧水煮熟,捞起,面上浇上姜鸭调料,一道鲜香微辣的家常小面,让人胃口大开。

  生姜入药,取其本色,民间常言:“夏天吃姜,赛过药方。”

  《本草纲目》上载:“归五脏,除风邪寒热,伤寒头痛鼻塞,咳逆上气,止呕吐,去痰下气。去水气满,疗咳嗽时疾。和半夏,主心下急痛。又汁和杏仁作煎,下一切结气实,心胸拥隔冷热气,神效。捣汁和蜜服,治中热呕逆不能下食(甄权)。散烦闷,开胃气。汁作煎服,下一切结实,冲胸膈恶气,神验(孟诜)。破血调中,去冷气……”其功效不能细数一二。

  十几年前于山城一中药公司工作,夏日遇骤雨,全身湿透,半夜呕吐腹痛,满头大汗,翻来覆去,不能入眠,幸好同事学中医出生,便取生姜几块,切细丁,园中掏半夏几粒,洗净拍碎,煎水服下,不久便痛止汗收,喜极如初。

  姜性温,可暖胃去寒,其吃相也是一种美感。《红楼梦》五十二回中写道:“麝月又捧过一小碟法制紫姜来,宝玉噙了一块,又嘱咐了晴雯,便往贾母处来。”后来读书才知“噙”是用嘴唇轻轻地含着,似吮吸状,多么优雅的吃相哦!

  生姜成熟,色由白变黄,皮由光滑而皱折,如人之面额,哪堪岁月风霜?然其味,却越发辛辣刺激,生吃有灼热之感,仅可作料,不可入菜。

  旧时形容人做事老道、沉着应对时常说:“姜还是老的辣!”

  所以人也如姜,年少光鲜亮丽,可食可观;年老色衰,亦正亦邪。岂不如是?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读者发表的读后感】

查看时蔬之趣——姜的全部评论>>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