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当村上春树遇见荣格》读后感锦集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原创精选 >

《当村上春树遇见荣格》读后感锦集

2022-03-27 03:04:41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当村上春树遇见荣格》读后感锦集

  《当村上春树遇见荣格》是一本由[日]河合俊雄著作,北京联合出版公司出版的256图书,本书定价:精装,页数:2018-5-1,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当村上春树遇见荣格》精选点评:

  ●做为村上春树的读者,往往能经由流畅易读的小说进入与现实不同的次元

  ●一本由村上式写作谈故事中的心理学。

  ●一直都特别喜欢村上春树,真的没有让我失望

  ●托真多,短评集中在5.9~5.14日,然后就断了 托们,你们也太不负责了,这么懒惰的做托真的好么?

  ●村上春树的读者用心理学解读村上作品的作品,值得一看。

  ●相关情节多有重合,好在立意不同。

  ●现在的人压力越来越大,心里上的问题也越来越多

  ●村上春树和荣格应该是不同的风格吧,东西方的思维和行为方式都是不同的,心理学是一方面。作为诺贝尔评选,完全根据西方人的好无来选择的,所以没有可比性。

  ●不同的现实二次元

  ●喜欢这本有关心理的作品,非常推荐阅读

  《当村上春树遇见荣格》读后感(一):【春上春树随喜文化】

  Ⅵ.践行G(定量) 梦境的描述 如弗洛伊德的《梦的解析》 村上春树的作品 《1Q84》原以为是隐喻 经过俊雄的解读发现是转喻和移情 村上春树的书与书之间的串联 通过荣格四位一体的心理模型构建 俊雄的父亲河合隼雄有很多与春树合作的作品 两位智者的交流碰撞出的火花 即便不能够指导写作 但能得知写作的意义 以及背后应用于普世价值的社会学框架 让人茅塞顿开 问喜欢看春树小说的人 用村上春树的小说解读荣格心理学的奥秘 不喜欢看春树小说而喜欢荣格心理学的人 用四位一体揭开春树小说背后的意义 两套不相干的知识体系同时解锁 这不正是阅读的消消乐吗? 人生意义的得分点专属于这样的顿悟时刻 最大的奖赏便是阅读本身

  《当村上春树遇见荣格》读后感(二):此岸世界与彼岸世界

  怀有一颗相信万物有灵、以及彼岸世界存在的心灵,才不会让良心堕入无尽黑暗深渊

  早年间最喜欢读日本作家村上春树的小说,我记得当年津津有味看完了《挪威的森林》《舞舞舞》《海边的卡夫卡》《寻羊冒险记》《世界尽头与冷酷仙境》之类;前几年《1Q84》出版的时候,还看完了BOOK1,不过说实话他的所有小说我都是当故事书看的,我既没有那么高深的文学修养,而且那些复杂奇幻故事背后有何深意更是不甚明了。

  前一段看了日本荣格派心理学家河合俊雄的《当村上春树遇见荣格》一书,整本书都是用心理学的方式来分析村上春树小说世界的层层深意,我看后才恍然大悟(顺便说一句,河合俊雄正是日本著名心理学泰斗河合隼雄的儿子)。

  作者提到村上春树几乎所有小说都是在探讨前现代意识形态下人的生存困境,而非现代意识。

  众所周知,包括日本、乃至中国古代意识形态的最大特点就是相信万物有灵、相信死后彼岸世界的存在,这个意识形态深入人们心灵,强有力地影响着人们在此岸世俗世界的所作所为。比如《聊斋志异》中描述的那个万物有灵、鬼狐多情、令人为之神往的奇幻世界。再比如鲁迅先生小说《祝福》里描述的阿庆嫂,她就是一个信奉古代意识形态的典型代表,原以为捐了门槛死后就会免于刑戮,却没想到活着却还要遭受世人厌弃,当然封建礼教吃人不是本文讨论之重点。

  随着科学主义大行其道,当下世俗世界的人们早已不再相信什么鬼神、什么来世,他们只相信赚钱享乐、只相信现世安稳,只相信人死如灯灭,或者说只相信科学能够解释和证明的一切,这就是当下大多数人信奉的现代意识形态。

  而前现代意识与现代意识形态最根本的区别就是,现代意识形态人为割裂了此岸世界与彼岸世界的联系,人们悠悠然活在世俗世界(此岸)中,醉生梦死、放纵欲望,因为大家都无意识地被现代意识形态洗脑,相信人生是一次性的,死亡就是灰飞烟灭,就像划一根火柴一样烧完就没了。因此活着时才会无所顾忌、为所欲为、肆无忌惮。

  而村上春树小说中所描述的前现代意识,则是指当下世俗社会的人们,既回不到那个万物有灵、此岸世界与彼岸世界紧密联结的古代意识世界,又不甘屈从于现代意识形态的自以为是与堕落成性,于是就只能在前现代意识这个夹缝中生存。

  这个夹缝中的人们还妄图建立起此岸世界与彼岸世界的联系,却未曾预料彼岸世界似乎无可避免地离人们愈来愈远;失去彼岸世界照应的此岸世俗生活,似乎也在陷入支离破碎,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变得疏离、漠然、甚至暴力相向、彼此为敌,人的存在在某种程度上似乎也因为彼岸世界的远离而失去了意义和方向。

  以上这些看似深奥的心理学分析,其实非常简单,其核心意思就是说这个世界并非只有眼前的俗世生活幻象,应该还有彼岸世界的存在。正因为有彼岸世界,人们才会深信人生不是一次性的,人才会害怕死后堕入阿鼻地狱而不敢胡作非为。但这种前现代意识形态如果用文字直白地表示出来,说的难听一点简直就像拙劣笑话一样,估计连三岁小孩都不会相信,所以村上春树才要用他的生花妙笔把它写成隐晦奇幻的小说故事吧。

  也许正因为当下很多俗世之人无意识地在心底牢牢抱定所谓的现代意识形态,发自内心地相信反正人只有这一辈子,死了就万事皆空、灰飞烟灭,管TM那么多,他活着时才会为所欲为、毫无顾忌、毫无人性底线吧。看看最近新闻上那些人渣,操场埋尸案的人渣、强奸幼女案的人渣、醉酒飙车害死无辜路人的人渣,制造毒奶粉、毒疫苗的人渣,贪污数亿公款供女儿在国外进修音乐的人渣……这些人为何如此恶贯满盈、良心泯灭、毫无人性,本质上可能只是因为他们发自内心地不相信什么彼岸世界,这辈子只要老子活爽了,管TM死后洪水滔天、地狱烈焰!你不相信,难道真就不存在吗?

  已故伟大学者杨绛先生曾在百岁高龄之际写出了反思自我人生的著作《走到人生边上》。作为一位接受了一辈子现代意识形态教育的学者,她在终于走到人生边上、即将面对死神时也不得不反思,人死后灵魂到底存在不存在,彼岸世界到底存在不存在?最终她得出的结论是,科学既然无法证明其无,也不能证明其有,那就姑且还是信其有吧。

  我觉得这个“姑且信其有”的意识形态,在很大程度上可以用来警醒自我良心,同时也可以用来警醒某些妄图堕落的世人。使人们不再自以为是,不再无意识地信奉所谓以科学来背书的现代意识形态;科学连此岸世界的很多谜团都解不开,竟然还有胆否定彼岸世界,似乎觉得凡是科学解释不了的东西,就等于不存在,这也太可笑而幼稚了吧。

  《当村上春树遇见荣格》读后感(三):看不懂的才会念念不忘

  “前现代意识中本能是和集体紧密连接,本能受到较多的潜抑,主体和客体在集体关系中得到包容”,主要的情绪是羞耻。

  74页,“前现代的重要特征之一就是个体对于生与死、自然与超自然之间的连通性深信不疑。”

  “现代意识,个性化自体通过与群体对抗而独立,象征和意义更多的是现代性的自由、个体解放”,主要情绪是内疚。特点是自我意识的树立,相信理性、物质和科学。特征之一是脱离共同体,特征之二是不承认物质具有灵魂。

  38页,“当个体意识到自己将与包含自我的共同体分别时,即标志着现代意识的确立”

  38页,“不安是现代意识的衍生物。”

  38页,“独立是一种极具辩证性的个体行为,成功独立及确立自我意识是同时包含分离与重建这两种行为的辩证过程。”

  60页,“现代意识与自我意识结构密切相关,成熟的现代意识在寻求与他人建立联系的同时,也会寻求与自我建立联系,从而形成完备的自我意识。”“形成于人们思想中的道德意识就是自我责任感的典型表现。”

  70页,“罪恶感来源于自我批判,而内心矛盾则来源于自我冲突,这些都是临床精神病患的典型性心理活动。”

  “后现代意识,主体-客体关系是飘忽不定的,没有恒久性,象征和意义同样是快速变幻,无固定内容”主要情绪是焦虑。特征首先是大叙事的解体,人的生命变成分散的存在和无法预期的遭遇。

  79-89页,表现形式:脱离组织,“个体不仅丧失了与组织的联系,就连个体自身也是漂泊不定的,他们脱离地面在空中飘荡。”

  唯一与任意性:“前现代世界承认事物的唯一与个体的自我满足感”,“后现代意识中无论物品还是人类主体都已丧失了唯一性”。

  含义化与符号化

  自我关系与置换关系:后现代中无论个体与自我还是个体与他人的关系都缺乏归属感。

  毫无界限感:“当代社会中互联网的迅速普及造成了现实与假象之间的界限感缺失,这也是后现代意识的显著特征。”

  101页,“整体性及组织性的缺失是当今社会的主要议题,然而此类问题不应仅停留在生者层面,也应包含生者与逝者之间的关系。”

  191页,“现代意识主张个体从经历中解放出来,而后现代意识中的个体经历则处于缺失状态。”

  这本书翻到第8章的时候就已经按奈不住开始在豆瓣搜书评要解读了,一如难啃精分书籍,这本书也是一样的难懂,买回来才发现这是一本书评,我没看过《1Q84》,亦没多少精神分析的功底,看不懂很正常。我好奇的是,明明学着CBT,还总爱买精神分析的书当闲书啃,连好奇书名买回来的书竟然也是一本看不懂的,被自己击败了。

  吐槽完毕,说说这本书。实话说,的确没看懂多少,大致能够感觉是在分析村上春树作品中“前现代”与“后现代”的存在。用心理学解读为何会有这么多的人沉迷在村上春树这些荒诞、光怪陆离的作品里。书中有一句话让我印象深刻,大意是说近年来日本焦虑症类的患者明显减少,而神经发育迟滞类的患者呈上升趋势,现有的心理治疗框架都是基于现代意识而设立的理论,但是后现代意识却逐渐到来。让我联想到工作3年多来危机个案的增长率,人格特质的个案开始凸显,遇到很多人格问题的个案都很迷恋日本文化,不知是否偶然。

  以上也就是我会被日本文学所吸引,但是也很排斥的原因,他呈现出一个时代的烙印,也呈现出一种社会现象,但在我看来似乎并未解决。就像咨询中,如果一直只是倾听和共情,个案也许会顿悟,但也许会一直说下去,关系是咨询的第一步,是咨询效果的重要保障,在此基础上,还是要有技术去一起解决问题的。这的确是基于现代意识的心理治疗理论,但是我相信的是,不管意识如何改变,我们的理论也在完善,即使后现代全面到来,我依旧相信目前的流派会有解决方案,毕竟历史的车轮是往前进的。

  至于这本书,等看完村上春树全集、河合俊雄、河合俊雄他爹河合隼雄、荣格的书之后再看第二遍吧。

  《当村上春树遇见荣格》读后感(四):河合俊雄的村上文学解读

  今日的读书分享,试拟稿重新整理,代为村上春树文学主题书评。

  村上春树的小说我原是提不起兴趣的,正如魏大海所言“不喜欢那种故弄玄虚的矫揉造作,明明媚俗却又装的纯粹。”但对于村上春树的评述我是很感兴趣的,毕竟现象的背面暗隐人性的密码。偶遇此书,瞥见一角,风光无限。

  村上春树热的根源来自村上的作品表现着当代的意识形态,这是xx现象的普适解读。但往下挖掘,就如盲人摸象,各说各话了。相对来说,河合俊雄的独特视角所体现出的系统性深入人心,其所用心灵历史分类,读来有种透彻感。在此书,以1q84论之。

  1q84描述了一对十岁相遇后便各奔东西的男女,24年后,在1q84的世界重新寻找彼此的故事。但事实上,故事套故事,整体内容很碎片很复杂。

  自然,面对这样的故事会存在很多疑问,我们从疑问展开试看河合俊雄如何解读。

  1、为什么强调10岁?

  不同于其他作者将目光集中在风云变幻的青春期,村上多将视角集中在十岁期,以1q84为盛。据村上所言,10岁意味着与童真的别离,是新的开始。而据日本心理学学者的观点,10岁是确立自我意识的重要阶段(有待考究)。所以可以看到,村上作为作者眼光独到,其正是想通过10岁来表现个体的独立,在1q84中,具体表现为男主角不再和父亲收催电视费;女孩逃离父母,不再作为教徒。也正是伴随这样的决定,男女主开始了新的人生。

  2、这24年发生了什么?

  我们回到10岁期,一般来说,每个人的自我意识觉醒都是破而后立的过程,破除旧的思想和束缚,立新的联系和信任。但男女主角并没有,他们没能和人产生长久联系,他们各自离开了家庭。男主过着单调重复的教书生活,不想和人发生联系;女主则是肌肉保健,乃至刺杀,不想因为深入的关系而痛苦。可以说,他们都是孤立的个体。倘若与人与世界没有瓜葛/联系,那他们如何发展自我?村上用了他最拿手的偶发遭遇让角色得以袒露和发展,他用性和暴力让个体发生了短暂联系。但即便如此,村上作品的人物也只是一味逃避责任,追寻一次性的(肉体金钱买卖)交换,只能谈上与社会产生关联,但于自己依旧是空洞的。那意识的落脚点会在哪里?作者认为是身体,他们用身体来进行自我探索,表现出意识的归属。如女主是肌肉保健师,男主擅柔道。也正是用锻炼身体的方法,男女主治愈着自己,使得自我正常化。

  从作者的心灵历史分类来说,出生到10岁个体经受的是前现代意识的压迫,可以理解成集体潜意识,来自文化、经验等的教导;10岁之后,个体对前现代意识发起挑战,渴求独立,形成着现代意识,追寻自由和理性,却与道德束缚相矛盾。但对于1q84的男女主,却不存在什么解放思想,也不存在矛盾,他们甚至与人和世界可以没有关联,这就不形成现代意识,取而代之的是后现代意识——作为孤立个体可以随时发生直接联系,本能和欲望可以随情境爆发。

  3、1q84的世界是怎样的?

  其实这涉及的故事的内容,是后现代意识的具体表现。

  无界限,在整个故事中,你分不清什么是现实什么是假象,你不清楚这为什么是两个世界,明明基本一样。同样,你无法分辨道德和正误,极端宗教的行为在情境下无所谓善恶,男女主也不是什么正派,就连性关系都可以模糊化,隔空受孕这种匪夷所思的状态居然合情合理。

  ……

  4、如何找到彼此的?

  其实这个问题的背后是如何解决这种后现代意识的解离。1q84的做法是建立联系,回归现实。但私以为村上并没有找到解决方法,只是把重点放在探讨后现代意识形成原因上,所以在此不展开描述。

  所以,借河合俊雄的观点,可以直观看到,村上笔下的当代意识形态是怎样的。同时,可以一瞥邪教的形成原因——前现代意识的爆发下的后现代意识的形成。

  但话说回来,心灵历史分类说的可信度是怎样的,还有待考究,学疏才浅,未能求得相关文献。另外,十岁期的观点也未能找到研究支持。



  注:此文只涉及书前半部分。另序中有写到俊雄行文谈及河合隼雄,或直呼其名,而不用尊称,其实是源于日本日常人际习惯——对内外严格区分。

  尘迹 20181210

  《当村上春树遇见荣格》读后感(五):一本书解密村上春树

  今年的诺贝尔文学奖宣布暂停评奖一年,好多人开玩笑说“村上春树今年终于不用陪跑了”。但是,笑过之后,我们或许该问问自己,村上春树的小说,我们都看懂了吗?

  例如,性为何在村上春树的小说中,显得过于随意?例如,隔空受孕这样匪夷所思的事情,为何村上春树的小说中的人物却能够接受?例如,井、月亮、画作这些意象,在村上春树的小说中究竟起到什么样的作用?

  我承认当年的我是奔着《挪威的森林》中的性描写去看村上春树的小说的,但是,看过之后,我还是想知道,村上春树究竟想通过他的文字来表达什么。

  如果有一本书,能够从心理学的角度来为我们解密村上春树,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解释村上春树作品中那些不可思议的故事,那就再好不过了。

  在日本,有这么个心理学家,他爸是日本前文化厅厅长,日本第一个荣格分析师河合隼雄。而他自己,也是个严谨的心理学人,他对村上春树特别感兴趣,还曾专门写过一篇名为《村上春树作品中的后现代意识》的论文。他把这篇论文送给出版社,结果没了下文,可以想见,他的论文写得是有多么“严谨”和“理论”,人家出版社才没有理他。

  后来,不知为何,又有杂志向他约稿,请他为村上春树的小说《1Q84》写书评,书评越写越多,于是就有了下面我要介绍的这本书——《当村上春树遇见荣格》。

  他说,他在撰写此书时,阅读了很多二次文献,但是却发现与他的观点及方法论相近的人真是少之又少。这在心理学学术界,应该说是一件危险的事情,要么你因此成为大师,要么你因此成为笑柄。

  他说他因此“吃了不少苦头”,我相信这是真的。而且,因为我刚读完村上春树的新作《刺杀骑士团长》,我发现,用《当村上春树遇见荣格》一书的理论观点再来审视《刺杀骑士团长》的故事,那些故事中让人看不透的迷雾突然之间就都变得豁然开朗。

  我国著名的精神科医师李孟潮认为“这本书非常有深度,不仅仅适合文学爱好者,更适合于心理咨询师”,我表示赞同。如果你能耐心地读完这本书,你也能掌握解密村上春树的方法。

  吃透这本书的这几个关键词,你也能和我一样看懂《刺杀骑士团长》。

  第一个关键词是“后现代意识”。

  该书作者河合俊雄把当代人的精神状态分为三种类型,前现代意识、现代意识和后现代意识。后现代意识的特点是乱,不稳定,焦虑。

  正是因为这种“后现代意识”,村上春树的小说中的人物才会单独生活,才会任意交换性对象,而那些看似毫无关联的事物也都通过性与暴力联系在一起。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后现代意识”呢?作者认为,这是人类历史文化演化的必然结果。

  我们看到小说中的人物的各种特立独行,如果拿心理学的诊断标准去一一对照,我们会发现这些人物十有八九是有病的。但在村上春树的小说中,他们却可能是正常的。

  第二个关键词是“地下室”。

  这个词是这么来的。有次村上春树接受访谈时提到,每个人就像一栋二层小楼,除了客厅、卧室之外还有不为人知的地下室。他甚至认为,“在每个地下室下层还存在另一个不同的地下室。”

  而作者认为,荣格也有相类似的说法。他讲了这么一个故事。有次荣格做梦,梦见他自己在梦中沿着自家二层小楼不断下行,越往下走,越是发现下面的时代不一样。先是15至16世纪的房间,然后是罗马时代的地下室,再往下,是原始文明。由这个梦,荣格得出结论,在个人的潜意识中还存在着集体潜意识。

  不弄清潜意识和集体潜意识,就很难读懂村上春树的作品。

  第三个关键词是“解离”。

  作者把村上春树作品中个体所表现出来的孤立感、缺乏对自身的归属感和责任感称之为“解离”。而且,这种“解离”还不只陷于人际交往或个体意识,还延伸到整个世界。

  “解离”正是“后现代意识”的特征之一。

  第四个关键词是“超越性”。

  思想家中泽新一认为,“所谓超越性是无法套用经验的,是不受人类感情、经验所影响的自由领域。”

  在《刺杀骑士团长》中,“我”为了找回秋川真理惠,被骑士团长要求“杀了我”。而当“我”真的把骑士团长刺死,“一切在哪里连接在一起”。这就是一种“超越性”的体验。

  村上春树特别喜欢在他的作品中设置“超越性的陷阱”。例如,“人类爱情所排斥的就是超越性关系”,但在《刺杀骑士团长》中,“我”在和妻子分手后梦见“我”强暴了妻子柚,还真的使她受孕了。而在故事的最后,“我”回到妻子的身边重新共同生活。

  为什么要这样做呢?

  该书作者河合俊雄认为,前现代宗教的课题是脱离地面束缚飞升至上天,相反地当代心理学的课题则是从上天降落至地面。村上春树爱玩“超越性陷阱”,是“在缺失某种关系的基础上来重建关系”。河合俊雄还认为,“回归现实是后现代意识的重要课题”。

  在《刺杀骑士团长》一书的最后,“我”回归家庭,带着“相信的力量”。相信什么呢?相信“无论进入多么狭窄黑暗的场所、无论置身于何等荒凉的旷野,都会有什么把我领去哪里。”

  给我的感觉就好像是书中的“我”经历了一次漫长的心理治疗,痊愈后回到现实之中。但给我留下的谜题也有很多很多。

  如果你和我一样并不满足于村上春树作品中的故事本身,如果你和我一样对这些故事的不可思议想一探究竟,不妨看看河合俊雄的这本《当村上春树遇见荣格》。这本书,正是解密村上春树作品的最好工具。

  对这本书感兴趣的,现在这本书在当当网上已经有得买了。下面有这本书的购买链接。

  http://product.dangdang.com/25267561.html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