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春江水暖》经典观后感1000字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原创精选 >

《春江水暖》经典观后感1000字

2020-03-20 22:00:11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春江水暖》经典观后感1000字

  《春江水暖》是一部由顾晓刚执导,杜红军 / 钱有法 / 汪凤娟主演的一部剧情类型电影,特精心网络整理的一些观众观后感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春江水暖》观后感(一):2017年8月《春江水暖》开机

  2017年8月,我参与了顾导的新戏《春江水暖》,夏天部分于富阳区开机,我们反复拍摄了一段长镜头,其中一次拍摄,摄制组的船差一点与摆渡船相撞。幸好有惊无险。长镜头画卷诗意风格不必多说,我更为认同顾晓刚的电影观以及他谦逊态度。他认为电影是由天地自然万物和合而成的,导演和电影工作人员更像是祭祀,电影由天地万物孕育而生,只不过通过导演的双手呈现给观众而已。这样的创作状态令人感觉平和宁静、致远。

  《春江水暖》观后感(二):『春江水暖』觀後

  1.演員遴選就是個技術活,很多稍細的觀衆可以瞧出來的毛病,大多自演員糟糕表演開始。由外部的脆裂引發全片的崩盤。

  2.感覺都是鋪陳些心魂寡淡的人。不是創作者不去寫,感覺是不會寫,沒寫到。將片末,才看出老三父子兩人的刻畫有一點特別的味道出來,澡堂子、放火炮都不錯。通篇講說臺詞,出了游泳的實時長鏡頭,幾乎沒寫動作,人如紙片上的字,沒站立。彷彿沒得餘力去細化這些環節,創作者還在遙遠的美景之外徘徊,像個迷路的富家子弟

  《春江水暖》观后感(三):给顾晓刚

  《在富阳》

  给顾晓刚

  日行千里,高铁就是马车

  这全部的身外之物,沿途的城市村庄

  都像一次皱缩的仓促无所事事

  在北京,在燕矶,在富阳

  或者其他什么地方,并没什么两样

  活着,走路,相世界间或怀疑

  在每一个夜晚躺倒,又在清晨醒来

  周而复始,如同牺牲

  譬如这一次,兴之所至

  下鹳山公园,望江,吃鱼

  看一叶扁舟,在渺渺山水中走神

  晓刚他们在拍电影,说着方言

  春夏秋冬过去了,时光漫长

  《春江水暖》观后感(四):观影略记

  江一和顾喜的表演,方言与普通话切换。没调教好 看得出,整部电影中 方言与普通话的对白并不协调画面背景音乐可能展厅内放的声音过大,听起来有些炸耳朵。会觉得配乐与场景,一般。开场乐不知道是不是富阳的民乐,反正我听到声音有点大,破坏了我对开场的印象影片应该是无标签的 但既然拍出来了,则不免会有 于这部电影来说,一切都厚着着,看不出哪里的单薄 优点: 方言对角色们的表演有所相融 要表现的关于庭的,拍出了很多共鸣 竟然拍了两年多,这真是很稳的人才做得到的。佩服,继续磨炼 三星 是给导演的坚持 题外话 我去过富春江 富春不止于此

  《春江水暖》观后感(五):可能才是真正的富春山居图

  大理电影展。

  看到了导演的隐藏彩蛋哦。里面那本凶杀小说。作者写的是顾晓刚。

  印象最深的一个头。是南方黑社会,在屋里打架,从窗外拍摄横移镜头。非常有间离效果,有戏剧感。 对于江的表现,风光的表现非常独特。 方言的使用模糊了演员表演台词功力的不足。非常讨巧,而且具有在地性。

  从制作层面上来看。故事性还是不够强。几条线索的交织不够紧凑。最后每一家人的和解也显得略有生硬。但是整体来讲是瑕不掩瑜的。一个导演的才能天赋认真,全都在这部电影中完美的得到了体现。 在影片中呈现对自然的偏爱是近来青年导演们非常注重的一个点。比如说毕赣,比如说这一次的顾晓刚。再比如说刚刚看过的张扬导演的大理的声音。

  全都充满了对风光,对城市人文和自然的情感。所以从这个角度出发,即使故事性做得稍弱,但是因为有饱满的情感,在有过硬的导演功底在。就能够托得起整个电影。

  我对这些导演未来的作品充满期待。

  《春江水暖》观后感(六):一幅充满中式美学的诗意画卷

  导演以杭州富春江畔为迎接亚运会的大兴土木为背景,以极具东方意蕴的山水长卷镜头描绘了一个家庭因赡养老母亲问题而产生的波澜。电影以小见大,从小人物间的情感、家庭与利益的取舍窥见大时代的风云,改革开放已然四十余年,现代化建设如火如荼,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推行带来了商品经济大浪潮,随着时间的流逝,波云诡谲的社会形势和家庭之间的冷暖悲欢相互映照,产生了独一无二的时代语言。

  导演成功的地方正是将这种独特的时代语言融入远近虚实的山水镜头中,在这些长镜头里,你可以看到侯孝贤和贾樟柯等大师的影子,也能感受到无可比拟的中式传统美学,这样的视听语言既现代又复古,这样的人文性表达意蕴广阔而雅俗共赏,给电影带来了更大范围的带入性与适应面。

  更难得的是电影处处显露出导演对生活的真感受和尊重,不急不缓,忽冷忽暖把人与情节融合得恰到好处,以绝伦的灵性诚恳地表现出了传统中国特色山水的画卷与当代中国特色家庭的蓝图,是一部难得的重要的好作品。

  《春江水暖》观后感(七):于故地走失的幽冥

  人满为患,也没有买到很好的位置,所以我坐在二排倾身仰望了巨幕两个多小时,只是没想到渐入佳境后这儿近乎成了最好位置,对于这部片子,观众更应在画中,而非画外,被空间纳入的幻觉甚至催生了我对浙地最立体的感官想象。

  始于生宴,终于葬礼,一个家族一年多时间里的故事,拆拆补补各式的结。多面的人在以点与点的方式交织,他们的烦恼和担忧均被我们熟知,其选择与失去也或多或少重叠着相同的宿命,理想主义与短促之爱恰如其分地出现在青年人身上,对生命忙挫的顿悟是附着在老人身上的幽冥,失语过后走失于这片最熟悉的土地。

  把控没有尽头的财产,打理家族的生命,这是默认的中国程序,《春江水暖》的揭露是富于灵韵的,属于人的古老磨难似乎熟识水性,它们躺在游荡的镜头空间里,不屑于叫卖那干裂而夹杂历史指向性的横截面。

  妙笔更在于窦唯的星点音响,乐音将人的磨难激活、超度,其质纯仿佛魔音引路,它绵长地梳理着人们的喘息节奏,所以我能直接获取某种模糊的记忆感,而不是某张刻板的干枯的地图。

  《春江水暖》观后感(八):如何看待本片的长镜头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会不会接受这部片

  高于预期,不错。问题主要在于交代情节的一些镜头重复过多,让叙事显得特别迂腐——生怕观众看不懂。再就是孙女角色的说教+刻意的家长里短的戏剧性实在有损品格(所以看的时候真不觉得是大闷片,不少情节都能猜到)。

  看时觉得有的外景声音未免做得太假(尤其是小江游泳、顾喜在岸边谈恋爱那一段),后来才想到声音—山水-情绪表意的可能性。当然,其他室外远景长镜头的声音没好到哪里去。

  横轴移动的长镜头和中国式山水搭配和谐,这种美学体系是东方观众有共识的语言,倒不必纠结于此长镜头是不是巴赞意义上的物的显现。而且,富春江、群山与人的关系都被长镜头有意识地描绘,尽管这种关系并非文人趣味(除了谈恋爱的两人),因为人们在做这些事情如钓、爬山、岸边散步,基本上都另有所图,山水非人也非物,而是充当社交的背景。这种关系(不文人化的关系)反而为东方式的市民生活提供了诗意化和智性解读的空间。长镜头里也有大量自然/传统与城市/现代的并置,对现代性的怀疑和传统逝去的无奈也是主题之一,不新鲜。家族志的叙事铺展除了以上问题,四个兄弟的家庭关系带着一丝业障因果的悲悯。

  总体而言,格局有,但处理还需打磨。

  《春江水暖》观后感(九):请给他们多一点点关注和多一点点信心

  07.28 更新

  恭喜整个团队获得FIRST 影展最佳长片,恭喜导演获得最佳导游!

  这部影片已经拿到龙标了,希望大家能尽快在院线见到这部片子。

  以下为原评论

  中国不是没有好的电影人,他们也不是拍不出含蓄隽永,娓娓道来的故事片。只是在他们还没有建立自己的名气和号召力前,你能否给予他们足够的信心,买一张电影票,将你接下来的一段时间交给他们,沉下心来,在影院中欣赏这些作品。 如果可以,在这部《春江水暖》中,你将会在两个半小时内感受到富春江的春•夏•秋•冬,从一个富阳的家族里发生的事情看到中国大多数普通人家的缩影,看到需要当今社会新老一代独自面对或共同承担的问题与责任,看到对中国根源文化的呈现与表达。 当然,如果你觉得两个小时太长,或者一部没有枪炮爆炸视觉特效的院线电影是不值得去看的,那么请在下次要发表针对中国电影的言论前,好好思考一下。 你是因为恰巧看到几部烂片便忽视了其他影人的努力,还是因为你自己压根没有耐心给他们证明自己的机会。

  如果是因为这些原因,希望你给他们多一点点关注,多一点点信心,他们依旧值得你的驻足。

  公众号“这话我可没说”了解一下

  《春江水暖》观后感(十):拍出电影的烟火气

  中国的青年导演拍了那么多的先锋影像和类型化尝试后,终于有一个人,可以将电影拉回到日常,没有那么高调了。

  但这种日常不是土,是电影美学和叙事的精巧融合。用导演的话说,就是拍出中国传统山水画的意境,它的运镜和构图也在试图还原中国画移步易景的画面结构。在电影中,人物和他们的活动就这样融入了这一片山水,他们的人生故事,也就像在富春江上徐徐推进的镜头一样,从容地展开。

  所以《春江水暖》是完整的,它用烟火气包裹住这个家庭并不完满的故事,再用舒缓的镜头语言包裹住整部电影,没有一点霸气外漏,也没用一点慌张和突兀,就像我们的日常。生活就像水流的表面那样不疾不缓,实则在它底下暗流涌动,每个人的内心都波澜壮阔,经历着起伏和挣扎。

  影片也如导演所言,顾此而言它。尽管每个人的生活只是一掠而过,但他们的人生似乎已如画卷般完整展现在你的眼前。三代人不同的爱情,四个家庭不同的境遇,老年人找寻归宿,年轻人寻求认可。这样的电影是饱满的,丰富的,没有贯穿始终的矛盾冲突,最后的结局也回归了日常。它平淡,却不枯燥,它家长里短,同时具备史诗气质。

  这里面有侯孝贤,是枝裕和,小津甚至是费里尼的影子,但这部电影也是属于浙江,属于富阳的。它的气质来自富阳的山水,是从这片水土里长出来的,它用电影应验了那句话,本土的即是世界的。

  它是导演为自己的家乡和那里的亲人们写的一首诗。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