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道德经》:真正厉害的人,早已学会了“有话不说”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原创精选 >

《道德经》:真正厉害的人,早已学会了“有话不说”

2022-04-25 03:31:07 作者:慈怀兹心 来源:慈怀诗会 阅读:载入中…

《道德经》:真正厉害的人,早已学会了“有话不说”

  三月二十四日今日话题

  有的话说出来,不如看明白。

  有的话说出来,不如藏起来。

  有的话说出来,不如做得到。

  ——小诗兄问安

  作者 | 不雨亦潇潇

  朗诵 | 芈儿

  编辑 | 慈怀诗会()

  点击上方绿标即可收听芈儿朗诵

  古往今来,“会说话”的人比比皆是;但懂得“有话不说”的人,却寥寥无几。

  其实,说话有多容易讨巧,也就有多容易招祸。

  有时候,踩着一步言语的捷径,就可能付出数倍行动的代价。

  《道德经》中说:“知者不言,言者不知。”

  在说与不说之间,蕴含着做人处世的哲学。

  真正厉害的人,早已学会了“有话不说”。

  -01-

  说出来,不如看明白

  

  老子有言:“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无论是知人,还是知己,比说出来更重要的,是先要心中有数。

  心如明镜,要比口若悬河厉害得多。

  在楚汉相争这盘棋中,刘邦无疑是最后的胜利者。

  三年亡秦,五年灭楚。纷乱的天下,在刘邦手中复归一统。

  有一次,刘邦在洛阳南宫摆下盛宴。

  酒过三巡,众人皆有醉意,刘邦开口问道:“我之所以能取得天下,是因为什么呢?”

  有臣子站起来说:“陛下每次攻打城池、夺取土地,都把这些分给属下,和天下人共享,这应该就是您成功的原因吧。”

  刘邦听后,摇了摇头,笑道:

  “你们只知其一,不知其二。要论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我比不上张良;要论镇守国家、安抚百姓、供给粮饷,我比不上萧何;要论统率百万大军,战必胜,攻必取,我比不上韩信。

  这三个人都是人中俊杰,我却能够很好地任用他们,这就是我能够取得天下的原因啊。”

  正如清代学者申居郧所说:“好说己长便是短,自知己短便是长。”

  刘邦能认清自己,能在成事之前先看明白、想清楚,而非逞口舌之利、图一时之快。

  有些事情,我们想要看明白,不仅需要一双认得清形势的明目,还得有一颗认得清自己的慧心。

  心有明镜,虚实自显,知己有何长,知己有何短。

  心有杆秤,轻重自现,知何事可为,何事不可为。

  这才是有自知之明智慧的高手,能审时度势,成就自己。

  -02-

  说出来,不如藏起来

  

  李康曾言:

  “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堆出于岸,流必湍之;行高于人,众必非之。”

  古往今来,有多少人将野心显于人前,最终“机关算尽太聪明,反误了卿卿性命”。

  在《鹿鼎记》中,鳌拜就是一个不懂得“藏”的人。

  他自恃功高,便妄图把控朝政,丝毫不把小皇帝放在眼里。

  他为人行事飞扬跋扈,张口闭口毫无礼法,甚至在皇帝面前也敢口出狂言,丝毫不掩饰自己的野心。

  正是因为鳌拜的张扬和狂妄,使他栽在了毫不起眼的小皇帝和韦小宝手里。

  一代权臣,终究沦为阶下之囚。

  著名思想家梁漱溟,曾以斗鸡来讲述人生修养中的不同阶段。

  他说人这一辈子,就像一只斗鸡,要想修炼成功,需要经历4个过程:

  第一阶段:没有实力却张牙舞爪,像无赖叫嚣的混混;

  第二阶段:入世不深却争强好胜,像初生牛犊的年轻人;

  第三阶段:虽然低调很多,但眼睛里精光还盛,说明锐气未消,容易意气用事;

  第四阶段:呆若木鸡、不动声色,身怀绝技,却秘不示人。

  这第四阶段,便是教人如何“藏起来”。

  老子有言:

  “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是谓玄同。”

  锋芒毕露,或许风光一时,但却引人猜忌,徒添祸端;

  藏锋守拙,方能专注于内,不受外界干扰,成就大事。

  真正的智慧,不求声名在外,但求了然于心,明心见性。

  -03-

  说出来,不如做得到

  

  《吕氏春秋》中有一句话:

  “言之易,行之难。”

  废几番唇舌,便可造个口头的万重楼阁,雕栏画砌也不过弹指之间;

  但真正的砖房瓦墙,都需一砖一瓦地堆砌实干,哪怕是个简陋的小亭子,也需费个十天半月。

  闻一多曾这样评价自己:

  “人家说了再做,我是做了再说;人家说了也不一定做,我是做了也不一定说。”

  1930年,闻一多离开上海,来到青岛。对他来说,能沉下心搞研究的国立青岛大学,无疑是桃花源般的存在。

  他给自己立下一条研究工作的原则:“不管好坏,都要弄个明白,寻个究竟”。

  秉着这样的决心,他一头扎进知识的海洋,钻研古代典籍,如饥似渴,如痴如狂。

  他将自己的心得,连同诗篇一起,工整地摘录在大方本子上,而这一本又一本,就是《唐诗杂论》的草稿。

  他总是沉溺治学,无法自拔,顾不得其他。

  臧克家在文中调侃他:如杜甫“一月不梳头”,头发总是凌乱;又忘了吃饭,只顾得上对精神粮食的渴求。

  而后,闻一多又决心整理《诗经》。

  他愈发废寝忘食,甚至很少下楼。于是同事便戏言,闻一多是“何妨一下楼先生”。

  闻一多没有先说,但他却先做了。

  做了足够多,也做得足够好。

  正如荀子所说:

  “坐而言,不如起而行。”

  若只空谈,不论所言多么花团锦簇,也始终是空。

  是成是败,是矮子还是巨人,终须做了才知道。

  -04-

  《易经》有言:

  “吉人寡语,贵人言慢,水平流缓,心平不语。”

  所谓“有话不说”不是禁人言语,而是教人有可言、有不可言,字字句句须谨言、慎言。

  有的话说出来,不如看明白。认清自己,不说妄言。

  有的话说出来,不如藏起来。低调内敛,不说狂言。

  有的话说出来,不如做得到。身体力行,不说虚言。

  聪明的人早就学会了“有话不说”,因为他们知道:只有多想多做、会看会藏,才能丰盈内在,得偿所愿,把短暂的一生过得精彩纷呈。

  *朗诵:芈儿。新浪微博:芈儿儿。懒人听书:芈儿。蜻蜓FM:芈儿。

  *注:配图来源于摄图网。

  特别推荐:

  这可能是最好的读书方式!

  碎片化时代,你迫切需要深度阅读!!

  慈怀共读

  是慈怀读书会为书友们打造的深度阅读空间

  是300万书友的选择

  一周共读一本书,每月28篇解读文章

  带你深度解读4经典书

  限时免费 长按扫码 立即加入

  

  诗,是一种生活态度

  走进慈怀诗会

  以诗会友,以文养神

  追寻独属于你的诗意人生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