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目送与家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原创精选 >

目送与家

2020-03-31 14:01:13 作者:小一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谓父女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诉你,不必追。——龙应台

  知道这句话的时候,是小学,那时候不懂得这句话,就觉得,写的太深奥了,也不懂得,英语老师天天挂在嘴边的“理想丰满现实骨感”是什么意思,只是天天简单的上课,就算课间只有十分钟也可以组个团,踢踢毽子,跳跳皮筋,丢沙包,玩到一半也不怕,下节课接着来,反正,时间还有很多。

目送与家

  初中时候,开始第一次住校生活,慢慢开始接触小说,那时候课业压力不大,但已经没有时间让你下课了再出去玩一会儿,要回顾一下上节课老师讲了什么,做做老师留下的作业准备一下下节课的课本,我的就是这样啊,每天都风风火火教室食堂宿舍三点一线,偶尔去校园超市买些干果,找个地方一边吃一边写作业,作业写完了就看书,那时候天没有时间看,就晚上,那个小手电被子蒙住头(为了遮光,宿管管的好严),一看就是几个小时初二的时候喜欢东西夏天体育课学校操场旁边有一小片杨树林,高大粗壮的杨树,叶子很绿,很密,树林里有一个大石头刚刚好在中间,树叶遮住太阳,叶子间透过稀疏的光,风这时候也凉凉的,天再热也不怕!老师没有要求的时候,我就会拿着笔和本子坐在那里写,从那时候开始,喜欢听风吹树叶的声音,沙沙的,哗哗的,是自然歌声哦!天再凉些,就在学校看台上,看台挺高,一步步走上去,坐下,写不下去的时候就看看下面的同学或是站起来透过墙,看远处校外的风景

  高中时候对龙应台这句话的理解是,我不要做华安,我要做那个看着我爸妈一步步走远的人,每次周六周天厚的开学,总要在校门口看不见学会了总是最后一个挂断别人的电话,高中内容复杂,开始开始不及格,好在初中时候英语底子还好,看的书也多,所以主课都还好,那时候误打误撞,上了全县最好的高中,有是重点班,一进去成绩就是倒数,又习惯一个人独来独往,所以几乎没有朋友。高中课业紧了,这个老师拖堂五分钟,下个老师早来五分钟,课表上的十分钟休息时间也就成了虚设,大一的时候九门学科,每天一科一张学案,自习课很少,就利用中午晚上的时间来写,换了学校没换制度,宿舍阿姨还是不让用台灯美其名曰保证学生优质睡,却不知道很多时候我们都是算准了阿姨查房时间,她一走我们人手一个手电开始写,写完再睡。

  我在大二的时候回想这些事,觉得那时候的自己真好,有着明切的目标,有着老师的唠叨和写不完的作业,有时候半夜还是会被要交作业了,可是什么作业都没做的噩梦惊醒,却变态的想念高中时候,来到了南方,变态的想吃在贵的要死的苹果。可能是那时候,所有的事情,都是有人安排好了的,突然间身边的约束都不见,有一种无处安放的慌张,习惯有时候也不是一件好事情。

  来学校的火车上,突然对龙应台的这句话有了另一个想法——有没有可能,是因为华安不舍呢!因为我大学离家比较远,爸妈送我去车站,我能做的,就是背过身,告诉他们“你们走吧”,是的,我不再想大一刚开学那样兴奋的期待新学校新同学新生活,开始恋家,一上公交车就流泪,高中以前连县城还不熟悉的我,过了开学的兴奋剩下的就是离家的不安和18个小时的火车路程的恐惧。也就是那个时候,脑子里再次出现了龙应台的这句话,也开始想问“为什么就不能是华安舍不得母亲呢”毕竟一个孩子离开家,离开家人,过了最初的新鲜感,余下最多的就是无助和不舍。

  遂了自己的愿,大学离家远远的,可是一年之后渐渐体会到那种生活习性,说话方式的差别。火车进了本省听到熟悉的乡音就开始感叹:回家真好!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读者发表的读后感】

查看目送与家的全部评论>>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