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致敬加泰罗尼亚读后感100字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原创精选 >

致敬加泰罗尼亚读后感100字

2022-03-15 14:42:06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致敬加泰罗尼亚读后感100字

  《致敬加泰罗尼亚》是一本由[英] 乔治·奥威尔著作,译言古登堡计划/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38.00元,页数:2016-1-1,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致敬加泰罗尼亚》精选点评:

  ●英文版https://www.ximalaya.com/waiyu/7542298/

  ●理性详实 隐藏在战争背面的党派斗争、政治迫害令人作呕 并非出于主动选择的立场有时更深远坚定 具有现实意义 而正是不计其数个人的投身牺牲为“荒诞疲乏”的战争赋予了荣光

  ●描述党派争论这块有点凌乱,看的有些晕。其他的挺好的,关于战争的记忆:混合了景象、气味和声音,战壕里的气味,山谷的黎明,冰冷的子弹碎片,巴塞罗那早晨冷清的曙光……让人印象深刻。还有奥威尔对那段生活的怀念。我们都不喜欢战争,但也厌倦平淡,大概这就是不能承受生命之轻吧。

  ●看过1984之后,一直想奥威尔为什么对极权有如此敏锐的洞察力,跟他在西班牙的经历应该是分不开的。看这本书的原因在于此。

  ●“这场战争和其他任何战争一样,只是一场闹剧。” 奥威尔对战争描写得细致入微,只有亲眼所见,亲身经历后才能阐述这一段历史吧。 印象深刻的是作者喉咙中弹后,医生所说的:“真幸运,只差1毫米就伤到动脉。”作者内心OS:“没有被l流弹射中才是幸运。” 总之,我们应该为有像奥威尔这样的作家,这样敢于揭露真相的人的存在感到庆幸。

  ●#書友集推书# @書友集 战争无疑是残酷的,然而比战争更残酷的是政治倾轧、媒体污蔑。奥威尔不愧是知行合一的思想者,与维特根斯坦一样都在战场上见过真章(比起某些在和平地区撩妹的作家厉害多了),能写出1984和动物农庄这样的作品,确实空穴来风。

  ●老鼠之歌,破晓山脉,壕沟追逐,中弹感悟,消除阶级绝对平等的理想主义情谊,却伴随着荒诞低效随性的前线任务;后方党派之争,街垒对峙,屋顶狙击,密探抄家,红色恐怖,政治清洗,作为被背叛的小兵无处可逃;见证人性最好和最坏的一面,朴实直接,只可惜老派英国绅士乔治奥威尔实在对高迪建筑欣赏不来 : )

  ●在看梗概时,一直想,一个真诚的人,一个目睹了令人难以置信的丑恶却仍然愿意为了美好的事物而奋斗的人,在发现理想与现实的巨大差距时,是否会无限的失望。然而奥威尔告诉我们:“奇怪的是,我的整个经历反而令我更加坚信人类的善良”。还有那句“他们慷慨、高贵,不属于20世纪”。

  ●可曾有鲜血未被谎言玷污?

  ●还挺感人的。奥威尔是真正带着反法西斯的理想信念参战的,见证过战争的荒唐之后,他也还愿意讲述一些积极的时刻,比如社会主义在西班牙的雏形。当然他一定也还是很失望的,要不怎么有1984呢,越乱极权越有市场,社会主义理想太脆弱。很喜欢看他讲新闻媒体为政治利益颠倒黑白的段落,操纵舆论的手段太熟悉了,人类本质复读机。

  《致敬加泰罗尼亚》读后感(一):Homage to Catalonia

  《致敬加泰罗尼亚》读后感(二):奥威尔的分析

  《致敬加泰罗尼亚》好,不仅仅是他非虚构写作的纪实性文字和独特幽默的语言所致。他所参与的战争,纵然艰辛却极富滑稽色彩。然而第十一章中,奥威尔转以严肃而逻辑严密的语言,正是这段论述使得这本书具有了更加深刻的研究价值。

  权作胡扯与梳理,西班牙内战相关的东西我有生以来不曾理清过一次。

  西班牙内战中,媒体报道不乏派别差异、栽桩嫁祸,极其考验史料考证能力,这点为著名西班牙内战相关作者所证。如此背景下,奥威尔本人加入的马克思主义统一工人党在报纸中呈现形象与其实际经历判然相左,他将此时留下的文字材料基本判定为“大量攻击性报道和党派宣传”,采取个人眼见和他人经历分享对纸质材料作出辩驳。

  奥威尔对此罗列几点以反驳。首先,他认为马克思主义统一工人党没有足够的人力物力来组织这场运动,同时该计划被冠以“使德国与意大利能够向西班牙派兵”的罪名同样在实践中无法证明。另外,事件发生时马克思主义统一工人党并未出现任何的变动,其几乎所有的兵力都在前线,没有过任何的前期准备与宣传,与大规模的策划需要相左。

  在奥威尔看来,媒体善于使用具有情感色彩的词句营造气氛。英语世界对“无政府主义”具有较强反感,故而媒体首先将矛头指向了无政府主义者营造气氛,再进而攻击马克思主义统一工人党。媒体为了强调,伪造了“偷窃巨大数目的枪支与偷窃坦克”等细节——而根据奥威尔当时极近的距离和后期对现场的勘测,并没有火炮痕迹。

  奥威尔对于一些报道提出了合理异议。比如说某篇报道的作者,奥威尔查明其在战斗发生前即离开西班牙,合理推测其信息源自“宣传部长”。同时他鲜明地点出,于他们看来,“政治斗争远比反法西斯重要。他对于语言具有其敏感度,注意到“托洛茨基主义”在新闻中的滥用。他对于该词语进行三种含义的解释,并且从三种含义上分别反驳,揭露媒体通过用戴帽子的形式造势的现象。

  这其中体现几种综合能力需要深思:语言敏感度,反向思考与顺藤摸瓜。

  《致敬加泰罗尼亚》读后感(三):揭露谎言

  对于了解乔治奥威尔为什么会成为反极权作家,为什么能够以那么敏锐的洞察力写出《一九八四》,做出许多超越时代的预言,《致敬加泰罗尼亚》是一个很好的窗口。这是奥威尔在《动物庄园》和《一九八四》之前写出的非虚构作品。纪录的是奥威尔作为国际志愿军参加西班牙内战的亲身经历。在《我为什么要写作》里,奥威尔自述:西班牙内战和1936-1937年之间的其他事件决定了天平的倾斜,从此我知道了自己站在哪里。通过这本书我们能够看到奥威尔思想的转变,以及反极权思想在奥威尔脑海里成型的轨迹。更能看到贯穿于日后奥威尔所有写作的目的和信念:揭露谎言。

  首先是战争的真实性质。刚到巴塞罗那的奥威尔看到的是一座由工人阶级控制的城市,完全的平等,没有任何阶级身份的差别,工业和交通实行集体化管理。这在事实上体现了这场战争不仅仅是一场内战,而是一场革命的开始。但是境外的反法西斯媒体竭力去掩饰这一事实,把这场战争狭隘地归类成:法西斯对抗民主。从而蒙骗在西班牙之外的民众,试图帮助西班牙政府阻止革命,从工人阶级手中夺回原来的权力,以此来维护自身利益。所以从一开始国外媒体就试图抹杀革命的工人党派的存在。其次,在通过报刊宣传册等工具进行的党派间的口诛笔伐,互相攻击中,原本就处于弱势的马克思统一工人党的宣传采取的是克制保守的方式,而掌握着报纸审查权的加联社党却肆无忌惮的歪曲,夸张,诽谤。无视其领导下的民兵组织在前线流血牺牲,忍饥挨饿,称马克思统一工人党为伪装起来的法西斯,佛朗哥的第五纵队。

  在《我为什么写作》一文中,奥威尔谈到这本书:“我在这本书里的确做了很大努力,要把全部真相说出来而又不违背我的文学本能。”从这本书开始,他以犀利的文字,深远的洞察,一直致力于向我们展现政治的真相。

  《致敬加泰罗尼亚》读后感(四):致敬乔治·奥威尔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