琴声中断,春意悄然
这几天,楼上弹琴的声音不像先前那么勤快了。偶尔的几次琴声,听起来要么有些烦躁,要么持续的时间很短,极少像以前那样平心静气、沉醉而悠扬的弹奏。我能从那些急促而杂沓的声音里感觉到弹琴者的心情,或者郁闷不安,或者烦躁赌气,弹琴不再是愉悦身心的享受,而是一种不满的发泄,一种被动的表演。唉,这其中的原因,我其实也是有所洞知的。
前些天,经常听到楼上的妈妈大声训斥孩子的声音,有时是督促孩子学习,有时是数叨谩骂,甚至动起拳脚。我猜想可能是因为这么多天的居家隔离把孩子闷得做事没了兴致,因此让妈妈感觉很着急。前天下午,楼上的母亲和孩子(至今,我还搞不清是男孩还是女孩)发生了一次特别激烈的吵闹。母亲大声呵斥,继而是破口大骂,骂声很刺耳,要死要活的,孩子一边与母亲对峙,一边哭泣。后来听到一阵奔跑的脚步声,不知是哪个跑出门去,又听到摔门声,哭喊声,一切持续了近半个小时。我原本躺在床上看书,心情被搅得如一团乱麻。双手抚着自己的胸口,我能触摸到自己砰砰的心跳。与其说,我被楼上的争吵所惊扰,不如说这一情景唤起了我多年前的记忆。
儿子从学龄前就开始学电子琴,因为小孩子弹琴缺乏耐心,我因此没少斥责他,有时看的急眼了还会动手给他一巴掌。电子琴九级儿子艰难地学了三年半。终于拿到九级证书后,他彻底放松了一下,从此极少再摸那相伴了他几年的电子琴。后来,因为学习紧张,儿子基本上不再弹琴。至今,那张雅马哈电子琴还在旧房子里落寞着。我是到了后来,因为学习和反思,才认识到自己对孩子教育方面所犯下的错误。一个小孩子的业余爱好完全取决于他的天性,而非母亲的选择。强迫一个孩子去学习他所不喜欢的东西,会导致他终身厌恶。在陪伴儿子成长的过程中,让我增长了许多新的认识和感悟。也因此,我越来越尊重孩子自己的选择。有些事情,他想不到的,我去建议,但如何行动取决于他自己。我不知道,楼上的母亲能否意识到这些。然而,我又不可能去告知她们我自己的想法。一方面,我们不熟悉;另一方面,我不能把自己的想法强加于人,每一对亲子关系都是需要不断改善与成长的,这是他们自己的功课。
昨天早上跑步回来,我发现附近路边的小公园开始解禁了。虽然入口处还悬挂着标语提示:请戴口罩入园,避免人员聚集。旁边还有警察巡视,我还是很高兴!似乎很久没有自在地进入这座我熟悉的小公园。以前跑步回来,我都要到这里踢腿拉筋做瑜伽。因为疫情,被限制了一个月。再进入,有种久别重逢的欣喜!公园中间的平台上,两个老人在活动身体。小径上,有人在散步,遛狗。我做了几个回合的花样踢腿后,寻一僻静的角落练瑜伽。经过昨天的小雨,旁边的侧柏显得枝叶青葱,湿润的土地上有几株星星点点的苦菜萌生。春天在我们居家闭关的日子里渐渐蓄积,终于开始冒出新芽。虽然戴着口罩呼吸不那么痛快,但我依然能感觉到:公园里空气的清新,天空的明朗,鸟雀的欢唱。春的气息,已经悄然而至。想到这些天来,那些坚守在各个岗位上默默奉献的人们;想到那些至今还在饱尝痛苦与病魔挣扎、搏斗的人们……我的心里,涌起一股感激与悲悯。
上午跟儿子和媳妇一起回老家。大门前,塑料篷覆下的小葱已经长出寸把高。院子里的杏树,鼓起圆润的花苞,仿佛某个早晨一觉醒来,就会绽出满树的花朵。我能想象,繁花满枝,蜜蜂嗡嗡的热闹情景。进屋便看见客厅一角,婆婆养的两盆君子兰都开出了橘黄色的小花,令人眼前一亮!我的心,也随之小小地欢呼了一下:春天真的来了。
午饭我主厨。烙饼卷葱,蒜苗炒鸡蛋,芝麻酱拌芹菜叶,小炒两盘,碗肉各一。儿子和媳妇合作蒸了一块蛋糕,面有点软,但口感不错。全家吃得又香又甜!
午睡后跟婆婆聊天。年前做了白内障手术后,她的视力已经大有好转。现在,每天看电视关注疫情发展。听到武汉新冠肺炎确诊数字和死亡人数一再降落,婆婆白皙的脸上绽出欣然的笑容。一面又不由轻声叹息着:“这场大灾呀,终于要过去了。开春儿,都可以该干啥干啥了,不误老百姓的事儿。”我点点头。是啊,再苦再难,都会过去。饱经磨难之后,人们会攒足干劲儿开启新生活。真的没什么能阻挡人们迈向春天的脚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