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千年悖论的读后感大全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原创精选 >

千年悖论的读后感大全

2020-04-23 23:47:03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千年悖论的读后感大全

  《千年悖论》是一本由张宏杰著作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8.00元,页数:335,特精心网络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千年悖论》精选点评

  ●余秋雨狼图腾

  ●前半部分好于好半部分

  ●非科班出身的张宏杰,喜欢他的文风,不是生硬堆砌史料作者创造性营造自然而然代入感,仿佛帮助历史生动了起来,更加有血有肉,一个个纸堆里的人名,也有了情绪悲喜

  ●作者这主观意识也太强了吧。

  ●有一种文人天真 也是一种倾向性很强的通俗历史 看起来要略过很多感性描述 所以阅读过程中我是撕裂的 一面觉得作者都是按自己想法写作 一面又觉得这些是不是真实的 所以不太喜欢这种历史作者 有点失望 但是算是好看的书吧

  ●相较满人的入关 汉语对满人的渗透文化八旗腐蚀才更像残酷压倒的碾压 远在关外就开始防备 依然抵不过这魔咒

  ●张宏杰的野狐禅写作方式,居然让他打开了另一种道路

  ●写的很棒。

  ●这本书是张鸿杰关于历史的一些深度解决,“人物”这一大块写的非常传神,“事件”也描述的很在理,后面的一段随笔,有狗尾续貂感觉总体来说,有黄仁宇气质,推介一读。万能的豆瓣,我有个问题,书中扉页所提到的“去日行藏同踏,迂儒事业类团沙”,到底是什么意思

  ●因为《乾隆皇帝的十张面孔》,我知道了从当事人角度下的情景理出发去写史的张宏杰。这本书有多个版本,最早的一版是作者的第一本书,按照书中后序所述,这版里的内容选材已经有了些调整。本来是冲着他的写史手法来阅读的,乍一看目录发现夹杂了大量的前序、个人散文等一些作者的心路历程特别是大量的篇幅在讲自己的文学之路。但还好,除了讲历史人物的篇幅略少以外,他的散文对自我内心探寻思考与我有些共鸣。写历史人物的手法没有当年明月和高天流云那么情绪化,但也没有易中天那样的深度,较适合有一定独立思考能力普罗大众。对历史事件和现象的写作风格有点像余秋雨。散文的文采一般,但就是不炫技不卖弄让我读来特别轻松

  《千年悖论》读后感(一):深刻见解

  很深刻的见解;和鲁迅有一比。

  书中的人物,比较喜欢的篇目吴三桂袁世凯,慈溪。

  比《中国国民性演变历程》和《大明王朝张面孔》要好,写出了农耕文化中的人的处境作为失败无奈

  和《万历十五年》有一比。

  新颖历史观,对每个人的评价分析都比较透彻,不是简单脸谱和善观念,非常可观,用现代的观念来分析古人的内心。

  《千年悖论》读后感(二):另类角度

  看了很久,不是因为不精彩。相反,意料之外的出色。不过就全篇来看,文笔有点儿起伏不定,似乎不在同一水平线上。有的时候惊叹于他的视角,有的时候又无法苟同于作者另类的观点。

  要怎么形容这本书呢?

  历史好像一幅画卷,一直展开,毫不吝啬地向世人展示。有人鸟瞰全图,有人只瞻篇幅,很少能有人进入画中,痛其痛、乐其悦、哀其所思、欣其所得。 作息笔下的慈禧不再是那个阻止中国向前进步的专职西太后,而是一个爱美、有生活情调的贵族女子。她热爱权利——能在丈夫无心政事、系心于明月时撑起一片天,却缺少针织主张,局于时代,没有成为叶卡捷琳娜。

  作者笔下的朱元璋,只让我看到了不可思议。人性固然难测,但如此黑暗、血腥,让人透过纸张都能感受到难以忍受的刺激,真真让人无法想象。

  也许作者在人性这条路上走的太远。

  《千年悖论》读后感(三):读所谓的《千年悖论》

  从某种程度上说,读一个人的作品也是与这个人在进行一次交流和往来。和日常生活中一样,初次见面,有些人可能没给我留下多么深刻的印象,但随着交流的深入,你会发现他的睿智和有趣;而有些人刚开始让人眼前一亮,但是逐渐地你就会发现它的空洞和乏味,也谈不上以后有更多的来来往往。很遗憾,张宏杰属于后者。记得第一次看他的作品《大明王朝的七张面孔》时,不仅为作者独到深刻的见解、洋洋洒洒叙述、纵横捭阖的文采所折服。但是随着阅读的不断深入,我非常容易产生一种疲劳感,感觉他不像是在叙述和分析,更像是在大庭广众之下进行一场学术的煽动性表演:表面上文字华丽,洋洋洒洒,但实际上讨好读者,姿态谄媚,声调还高。说好听点是主观色彩过于浓厚,说难听点就有些“手淫历史,意淫古人”。而且在对历史人物分析过程的背后是作者掩饰不住的优越感(不知道这是不是与他的学科背景有关),古人更像是他笔下的玩偶,想骂了就骂,想夸了就夸,缺乏对当时具体历史情景的爬梳和建构。其实,真正的史学的写作必然是客观的理性的,甚至是内敛的自省的,在这一点上,我建议张宏杰再沉淀沉淀。

  《千年悖论》读后感(四):历史的另一面(本文特指吴三桂)

  同抛开剂量谈毒性都是耍流氓一样,抛开背景论英雄论狗熊亦是耍流氓。小时候看电视剧,只会问大人“这个是好人还是坏人”,简单明了到只有黑色和白色,不留一点空间给中间的灰色。但越来越多的事越来越多的人告诉我们,除了黑色和白色,更多的是灰色。

  翻阅一整本书,给我留下最深印象的自然是吴三桂,他的名号有很多,他亦是英勇无比,但这一切都抵不上一个“汉奸”的罪名。原为明朝效命,后又引清入关,晚年却又判清发动三藩之乱。复杂吗?很复杂,按以上的描述他曾背叛了两个朝廷,他的背后似乎有很多故事,但绝大多人都只看见了他的“罪名”,只抓着那个罪名不放,不会想着他为何会这么做,也不想知道为何少年英勇一身正气的他会有如此举动。

  好在啊,总有些对历史感兴趣的人愿意钻进那些迷宫去找到一些前因后果,让我们看看与众人口中不同的他们。他判明没错,但每况愈下的明朝可曾让他实现了抱负,在他之前,判明的大臣也不在少数。他判明时未曾想过为满人效力,他原是奔着李自成去的,但李自成把他当成什么了,不是功臣而是未把他放在眼里,没有军功反而杀了他的家人,他最爱的女人也成了他部下的妾,他怎么可能受得了。

  既然已判明朝,李自成又如此待他,他当然只有投奔满人一条路。为表决心,他作战时比满人更狠,杀自己的同胞毫不手软,他身先士卒自然有军功。他用战争来麻痹自己自责悔恨的心,他的悲哀怕是无人能懂。他在云南见永历帝,不能语不能作答却弯了膝盖,如在梦中,他是悔过的。人尚是同样的人,境遇却再也不是当年的境遇。为了让满人相信他是真心归于清朝的,他杀了永历帝,为了让他们相信他对他们没有威胁,他甘愿留在云南镇守不再回京。

  但人就是这样矛盾,需要你时,希望你用实力证明你的忠心耿耿,待我自己强大时,便觉得你能如此待你的前主人你自然可以如此待我。他们忘记了他在战场的英勇表现为他们扫去了多少障碍,他们看不见他在云南镇守时带来的一方和平,他们只记得他是前朝的人,他们只看见他占着云南实力越来越强大,他们看不见他已步入花甲之年。

  他在云南倾注的心血,他们只一个命令就能拿走,他去哪度过他的晚年?他拿什么留给他的子孙后代?发动三藩之乱其实也是无奈之举。

  历史上多得是皇权相争、农民起义、朋党之争,官场的勾结纷争亦是数不胜数。坐在皇位上的人本就需除去对他有威胁的兄弟对他有威胁的叔侄,有时甚至是自己的父亲,哪里还会在乎一个藩王立下了多少战功呢,满人削藩又何尝不是一种防范于未然的措施。

  《千年悖论》读后感(五):丰满的历史不枯燥

  说到有趣的历史书籍,大家到如今依然第一个想到的是当年明月的《明朝那些事儿》。但是,在这之后书店里出现的那些清朝的事儿、宋朝的事儿,却都再未掀起风浪。苦于没有好看历史书的我盯上了张宏杰。

概述:

  张宏杰,不知道你有没有听过他的名字。他比较著名的几本书包括《大明王朝的七张面孔》、《曾国藩的正面与侧面》、《坐天下》等。曾经也是建行一个员工的他,从历史业余爱好者开始,走上了专业作家的路。

  我最先看过的他的一本书是《坐天下》。书中写了九位帝王,每一位都有着有趣的人生。这本书用比较生动的方法来写历史,让人觉得不难接受。从这些历史中我们可以充分看到人民大众选择皇帝上的弊病和问题,乱世英雄和治世奇才之间,总是难以划等号。而且,看过帝王家,你才会发现,不同于野史戏剧,历史中皇帝这个职业实在算不得什么有趣的选择。

  本着对这本书的喜爱,我又购入了这本《千年悖论》。最先喜欢的是这个标题,很有气质。千年文化下,我们有的岂止是轮回,还有更多解释不通的悖论。书的内容分了三个部分,写人、写事和最后的一些散文杂记。可以说,其实这本书的编排就有些太过兼而有之,显得不够专一。

观感:

  书籍风格于《明朝那些事儿》比起来有些类似,但是又不完全是讲故事。当年明月重在用通俗的语言、有趣的方式重现丰满的历史;而张宏杰在重塑有趣历史的基础上,说理总结更多些。

  历史人物刻画上,我最喜欢的也是作者引以为傲的第一篇,写吴三桂。在张宏杰的笔下,吴三桂不但天才英勇,也真实而无奈,投降清朝有更多无奈的选择和考量,让人物变得有血肉。后文写事,我则喜欢作者对隐士们的看法,那些历史上的著名隐者,其实都隐的不怎么心甘情愿,更多是一种欲扬先抑的策略,分析起来非常有趣,很值得读读。

  可惜的是,全书庞杂了些,早期作品比较多,就显得不是篇篇优秀和精彩了。总体来说,观感弱于他的《坐天下》。

  再看前序和后记中作者多次提到他坎坷的投稿经历,可以感觉到他对书稿的在意,和对当年怀才不遇的感慨,情绪很多也很重,不过倒看得出是个真实的人。

注脚:

  最近,将近年底,我常常在感慨时间过得真快。似乎去年的年关才过,那时候还在想要坚持更新公号一整年,如今静悄悄的便已经走到了年尾,让人有些措手不及和不知所措。幸而在我的这种茫然中,曾从一位姐姐那里得到过一句话,她说:日子好过,才会觉得快。我想,确实是这个道理。

  其实,我们的生活,也在向着历史滑落。今天会成为昨天,无数个昨天丢入时间的坑洞,变成一段段历史,谁也不知道哪一段会被特别铭记下来,供后人追思。

  故纸堆中,其实不乏精彩绝伦的故事、离奇曲折的巧合,只是太少人耐下心来解读那些生涩古文背后的点点碎片了。所以,在做着丰满历史的那些人,都可亲可敬。在记录着今时今日,为了明天的人而积攒素材的,也是可敬可佩。

  我们都是历史的一部分,甚至于也许在重复某一段历史的脚步,多回头看看,总会得到许多。这就是中华文明留给我们每一个人的至宝。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